呂花園村

呂花園村

呂花園村隸屬萊城區鳳城街道辦事處,位於市區,居萊蕪戰役紀念館徠北側,東依大橋路,西臨花園路,北靠龍潭東大街,汶源東大街東西穿村而過。其東為任花園村,其西為孟花園村,其北為石花園村,東北1.5公里為萊蕪東火車站。這裡交通便利,樓房林立,商賈雲集,綠樹成蔭,環境優美,是人們生活居住、經商發財的好去處。呂花園村現有308戶,836口人,耕地面積300畝。呂花園村最早由張姓建村,原名張家花園,具體建村年代無從考證。呂氏於元末由河南省新安縣遷至山東省登州府萊陽縣,後於洪武三年由萊陽縣遷至萊蕪牛泉南官村,越二世,復遷至呂芹村,清雍正年間,遷至呂花園。因張姓後來遷居他處,且呂姓居多,村名遂改為呂花園村。

村莊簡介


《續修萊蕪縣誌》記載:“廣智鄉·呂家花園”。1941年萊蕪劃為三縣,呂花園村屬萊東縣;同年10月恢復原萊蕪縣建制,呂花園村屬礦山區;1951年3月改稱一區;1955年10月復稱礦山區;1958年3月,礦山區改稱城關鎮;同年10月,城關鎮改稱城關人民公社,呂花園屬城關人民公社;1959年2月,改稱礦山人民公社,呂花園屬礦山人民公社;1982年1月礦山人民公社改稱城關鎮,呂花園村屬城關鎮;1984年3月,取消城關鎮,設立萊城辦事處,呂花園村屬萊城辦事處;1985年11月改稱城區辦事處;1993年1月,萊蕪建市設區,城區辦事處改稱城市街道辦事處;2001年1月,原城市街道辦事處與北孝義鄉合併,成立鳳城街道辦事處,呂花園屬鳳城街道辦事處至今。
村中老戶有呂、魏、劉、何四姓。改革開放后,隨著外地人口的不斷遷入,姓氏漸多,其中以呂姓人口最多,佔90%以上。村民歷來沿襲耕讀繼世、忠厚傳家的村風民風,在呂花園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和睦共處。
呂花園人雖世代以農耕為生,但歷來重視教育。據村中老人講,清朝即有大戶人家開辦私塾。從《呂氏族譜》中記載的多位庠生、貢生、舉人得知,呂氏先人曾有多人考取功名,由此可管窺呂花園村古時教育成就之一斑。解放前,雖戰火連綿不斷,但呂花園人一刻也沒有放棄對知識的渴求,並先後有多人學有所成,考入大中專院校。呂濟均考入清華大學,呂世璋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呂世珍考入山東農業專門學校。解放后,1956年,村裡在白衣廟辦起村中第一所新式小學,最早由本村從萊蕪縣立講習所三期畢業的呂宜深老師任教,由此培養了呂花園村一批又一批的文化人。建國后第一個考上大學的是呂濟福(西北工業大學)。文化大革命期間,呂花園的教育事業幾乎停滯不前,1977年恢復高考後,第一個考上大學的是呂龍昌(哈爾濱工業大學)。據統計,自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呂花園村共計有50人考入大中專院校、為激勵學生好學上進,自1998年開始,村裡決定由集體承擔學生從幼兒園到高中階段的學費,規定考中中專的一次性獎勵500元,考上專科的一次性獎勵800元,考上本科的一次性獎勵1000元。
呂花園村人自古崇尚自由和幸福。為追尋真理,他們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先後有4人壯烈犧牲。在解放戰爭時期,積極為我軍籌集軍糧,救助傷員,做軍鞋,攤煎餅,以各種形式支援前線,書寫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1946年,時任村長的呂宜厚主動送子參軍。村民呂世禮、呂世敬怕家人一時想不通,假裝去地里幹活,瞞著父母去參軍,一時在十里八鄉傳為佳話。
過去的呂花園村人多地少,大部分土地為山嶺薄地,水源條件極差,加上原始落後的耕作方式,往往是一年到頭填不飽肚子,曾有“大橋花園地理溝,敞開大門賊不偷”的俗語,可見村民生活之艱,建國前,村裡有一家油坊,一家染坊,還有幾個下博山的,但大多是小本生意,沒有形成氣候。解放后,呂花園人戰天鬥地,也大大小小搞過幾個運動,但無奈大都是重形式輕實質,沒有給村民帶來什麼實惠,人們只能勉強填飽肚子,依然沒有斬斷窮根。
20世紀80年代中期,村裡適應當時形勢,通過內聯外引,先後上了塑料編織廠、孵化廠、釀造廠等幾個工業項目。但由於產品技術含量底,缺乏市場競爭力,加上管理粗放、後續資金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幾個項目都先後夭折了。
1994年,在木材市場以西動工興建了呂花園小區,於1997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全村及外單位660戶住上了居民樓。該小區佔地105畝,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有別墅式小樓40棟,高層宿舍樓22棟。由於管理完善,服務到位,1997年被市文明委確立為“市級文明小區示範點”,被省文明辦和省民政廳確立為“創建文明區示範點”。小區建設還帶動了呂花園村建築裝飾業的發展,2000年,呂花園組建了以村建築公司為龍頭的山東信聯建設有限公司,企業順利通過了IS09002質量體系認證,具有房屋建築工程二級資質,企業註冊資金達到6248萬元,年創產值過億元。
呂花園村還把工作的著眼點放在了個體經濟發展上。村裡在黃金地段統一規劃,由村民自籌資金,先後建起了幾十棟高標準的沿街經營樓房,使幾十戶村民家家端上了金飯碗。在木材大市場拿出部分攤拉優先讓村民經營,僅此一項就發展起木材購銷大戶12戶,運銷大戶55戶,從業人員達到200多人。
1998年,村裡建起了綜合辦公大樓花都大廈,大廈上建起了高標準的文明市民學校、圖書室、閱覽室、微機室、有線電視差轉檯、文體活動室,堅持常年對居民開展教育活動。1999年,村裡投資3萬多元,在村委辦公大樓七樓製作了高標準的“雙思”教育展室。展覽共分苦難歲月、創業艱辛、嶄新篇章、展望未來四部分,向居民展示了呂花園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同時,還製作了大型村容村貌沙盤。
為弘揚正氣,倡樹新風,每年年終村裡都召開村民大會,由群眾投票,民主評選出一批“十好黨員”、“十佳文明戶”、“先進個體戶”、“遵紀守法光榮戶”和“好媳婦、好婆婆”等先進戶和典型人物,並專門召開表彰大會,披紅戴花予以表彰,同時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近幾年,村裡組建了老年花劍扇子舞、健身舞表演隊,並組隊參加了市裡組織的文明小區文藝匯演,取得了優秀節目表演獎。
自1998年開始,村裡對55歲以上的老人發放養老金,並根據經濟條件逐年提高。2002年,55-59歲的每月印元,60-69歲的每月90元,70歲以上的每月196元。每年從集體純收人中拿出30%用於年終分紅,第一年全村每人227元,2002年每人達到740元。2002年九九老人節,村裡為70歲以上的36位老人每人定做了一身西服。此外,從1998年開始,對光榮入伍參軍的給予一次性獎勵500元。2001年,對符合二胎生育條件自願放棄生育指標的6對夫婦,每對夫婦一次性獎勵5000元。

人文自然


村前有山名黃山,現為萊蕪戰役紀念館所在地。紀念館西北側為呂氏祖塋,后因舊村拆遷改造建木材市場,佔用了塋地北部,現只剩其西北一角。原先林中松柏很多,現林中只剩一古柏,樹高10米余,樹榦合圍60厘米,樹冠若雲狀。有枝翼然斜挺向西北,似鳳凰昂首展翅欲飛,村民皆稱之為吉祥之兆。為保護好此樹,前幾年村裡出資在樹周圍建了周邊長3米、高近1米的石質花池。
呂氏族塋其東西兩面各有一條小河,河無定名,皆由北向南流去,常年流水潺潺,從未斷絕。黃山以西原有白衣廟一座。有大殿一間,坐北朝南,約有20平方米,殿內供奉著白衣奶奶,其神像立於石質底座上,總高約3米,白衣奶奶四周是幾十個泥塑的童子。殿內四壁上是色彩艷麗、畫工精緻的彩繪。廟中原有大白楊樹一棵,樹榦粗而不高,樹枝向四面伸展開來;在樹榦頂部生有一棵桑樹,枝葉繁茂,樹影婆娑,人稱“白寄桑”。據傳此白楊樹流出的汁液可治百病,附近村民常用小罐掛樹皮開裂處用來接樹汁,把樹汁拿回家去供病人服用,村民稱之為打“神茶”。據說治好了許多患疑難雜症的病人。廟內院中生有國槐一棵,樹冠巍峨,歷經幾百年滄桑而枝葉繁茂,據傳此槐為唐時所栽,人稱“唐槐”。據此可推知白衣廟建廟年代之久遠。舊時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十里八鄉的善男信女都來到殿前焚紙燒香,頂禮膜拜、乞求風調雨順,一家老幼平安。此廟解放后曾用來辦過村辦小學;人社后,村裡先後在廟裡開過油坊和拔絲廠。1999年,因舊村改造,白衣廟被拆除。

人物事件


一、烈士英名錄
王淑文 魏述蒼 呂宜傳 呂濟釗
二、歷任村支書
1940年10月-1956年12月 魏紹美
1957年1月-1959年12月 呂濟潭
1960年1月-1964年12月 呂桂堂
1965年1月-1970年12月 魏述敖
1971年1月-1972年12月 呂世良
1973年1月-1975年12月 魏述敖
1976年1月-1978年9月 呂世等
1978年10月-1980年12月 魏述教
1981年1月-1989年12月 呂桂堂
1990年1月- 呂宜順
三、歷任村主任
1945年1月-1946年12月 呂宜厚
1947年1月-1948年12月 呂濟沂
1949年1月-1959年12月 呂世印
1960年1月-1961年12月 孫述周
1962年1月-1963年12月 魏述敖
1964年1月-1965年10月 呂文昌
1965年11月-1967年12月 呂世良
徠1968年1月-1972年12月 魏述敖
1973年1月-1980年12月 呂桂堂
1981年1月-1989年12月 呂宜順
1990年1月-1995年12月 呂宜慶
1996年1月- 呂宜仲
四、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劉秉章 曾任總參駐蘭州軍區辦事處副師級幹部
呂進昌 曾任萊蕪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人事勞動局局長等職,已退休
五、副高級及其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呂濟福 山東農業大學教授

村莊特色


1992年萊蕪建市設區,呂花園才迎來了發展的良機。村兩委經過反覆醞釀,集思廣益,最終確立了“依託地理優勢,以舊城舊村改造為突破口,走三產開發、以地生財之路”。並制定了拆遷補償標準,對村民實行先安置,后拆遷,由於先期工作做得好,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全部完成了舊村改造任務,騰出土地400畝。在騰出的土地上,村裡建設了萊蕪市木材大市場,現該市場年經營額達1000萬元以上,成為萊蕪最大的專業木材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