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現代遺傳學的結果 展開
- 趙壽元、喬守怡編著書籍
- 張建民編著書籍
現代遺傳學
趙壽元、喬守怡編著書籍
《現代遺傳學》由原國際遺傳學會聯合會主席、原中國遺傳學會理事長、復旦大學遺傳學研究所所長趙壽元教授和教育部高等學校生物科學與生物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喬守怡教授編寫。
本書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本書由原國際遺傳學會聯合會主席、原中國遺傳學會理事長、復旦大學遺傳學研究所所長趙壽元教授和教育部高等學校生物科學與生物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喬守怡教授編寫。他們集幾十年科研、教學經驗,深入思考,站在學科發展的前沿,以嶄新的視角看待遺傳學問題,從基因入手,以基因的結構和功能為主線,闡述遺傳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規律,同時反映國際上遺傳學發展的最新動態;凡涉及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等學科的內容都從簡從略,避免了不必要的重複;既簡明扼要,又系統先進,內容安排緊湊合理,便於教師、學生使用。本書可用於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農林、醫藥相關專業本科生教學,也可供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人員參考。
現代遺傳學第二版以基因的結構和功能為主線,將傳統的遺傳學研究問題轉移為新一代的遺傳學——基因學,基因學包括基因的研究和基因組的研究。此書內容安排得當,書中涉及知識緊跟時代步伐,適合相關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與科研人員參考使用。
第一章 經典遺傳學的誕生
1.1 泛生論
1.2 種質論
1.3 孟德爾遺傳定律
1.3.1 分離定律
1.3.2 自由組合定律
1.4 孟德爾遺傳定律的重新發現
1.5 基因型和表型
1.5.1 遺傳學和基因名詞的提出
1.5.2 基因型和表型
1.6 摩爾根與遺傳連鎖定律
第二章 分子遺傳學的興起
2.1 物理學的介入
2.2 遺傳物質——DNA
2.2.1 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
2.2.2 噬茵體感染實驗
2.2.3 煙草花葉病毒的重建實驗
2.2.4 DNA的組成成分
2.2.5 DNA的結構
2.2.6 DNA雙螺旋結構的生物學意義
2.3 DNA與蛋白質
2.3.1 蛋白質的組分與結構
2.3.2 遺傳密碼
2.3.3 中心法則
2.3.4 基因工程和基因組研究的興起
第三章 基因的概念和結構
3.1 孟德爾“遺傳因子”——生物性狀遺傳的符號
3.2 基因——位於染色體上的遺傳功能單位
3.2.1 等位基因
3.2.2 復等位基因
3.3 順反子——一個基因一條多肽
3.4 操縱子——遺傳信息傳遞和表達調控的統一體
3.4.1 超基因
3.4.2 假基因
3.5 外顯子和內含子——基因的結構是斷裂的
3.5.1 RNA剪接
3.5.2 內含子的類型
3.6 重疊基因
3.7 可動基因或轉座元件——基因並不全是固定在染色體的一個位置上
3.7.1 Ac-Ds系統
3.7.2 插入序列
3.7.3 轉座子
3.7.4 P因子和FB因子
3.7.5 反轉錄轉座子
3.8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3.8.1 腫瘤病毒和病毒癌基因
3.8.2 抑癌基因
3.9 染色體外基因
3.9.1 質粒
3.9.2 線粒體基因
3.9.3 葉綠體基因
3.9.4 非孟德爾式遺傳
第四章 遺傳物質——基因和染色體
4.1 染色體及其在細胞分裂中的行為
4.1.1 染色質
4.1.2 染色體的主要組成
4.1.3 染色體組型或核型
4.2 染色體的改變
4.2.1 染色體數目的改變
4.2.2 染色體結構的改變
4.3 基因突變
4.3.1 點突變和移碼突變
4.3.2 基因重組和基因轉換
4.3.3 動態突變
4.4 表觀遺傳變異
4.4.1 DNA和蛋白質的修飾
4.4.2 基因組印記
4.4.3 RNA編輯
4.4.4 RNA干擾
第五章 基因組
5.1 基因組的DNA序列組成
5.1.1 C值悖理和序列複雜性
5.1.2 基因組DNA序列的分類
5.1.3 DNA復性動力學
5.1.4 重複序列家族
5.2 基因組研究
5.2.1 人類基因組研究
5.2.2 作圖和基因定位
5.2.3 基因數目與基因克隆
5.2.4 基因組功能研究
5.2.5 混雜基因組研究
第六章 基因與發育
6.1 發育遺傳學概論
6.2 基因在細胞分化和細胞決定中的作用
6.2.1 單細胞生物的細胞分化與發育的基因調控
6.2.2 多細胞生物的細胞分化與細胞決定
6.2.3 秀麗新小桿線蟲的細胞特化
6.2.4 程序性細胞死亡與細胞凋亡
6.3 早期胚胎髮育
6.3.1 受精
6.3.2 卵裂
6.3.3 胚層分化和幹細胞
6.4 基因在胚胎極性生成中的作用
6.4.1 果蠅胚胎極性的形成
6.4.2 果蠅背腹軸極性形成中基因的作用
6.4.3 果蠅前後軸極性的發生
6.4.4 哺乳動物的同源異形基因
6.4.5 哺乳動物左右軸生成中的基因
6.5 性別決定
6.5.1 性染色體和常染色體套數之比決定性別
6.5.2 哺乳動物的性別決定
6.5.3 Y染色體的睾丸決定基因
6.5.4 環境因子與性別決定
6.6 分化發育過程中基因的活性
6.6.1 珠蛋白基因的表達活性
6.6.2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重排
6.6.3 控制發育的信號分子
6.6.4 信號轉導
第七章 基因與行為
7.1 單細胞生物趨性行為的遺傳學分析
7.2 昆蟲行為的遺傳學分析
7.2.1 蜜蜂的"潔巢"行為
7.2.2 果蠅的生物學節律
7.2.3 果蠅的性取向
7.3 小鼠行為的遺傳學分析
7.4 人類行為的遺傳學分析
7.4.1 人類行為與基因突變
7.4.2 人類複雜行為與基因
第八章 基因表達與調控
8.1 調控元件
8.1.1 啟動子
8.1.2 增強子和弱化子
8.1.3 絕緣子
8.1.4 沉默子
8.1.5 應答元件
8.1.6 轉錄因子
8.2 基因轉錄水平上的調控
8.2.1 轉錄調控的類型
8.2.2 轉錄后的調控
8.3 翻譯水平的調控
8.3.1 翻譯因子磷酸化調控
8.3.2 翻譯后的加工修飾
第九章 數量性狀基因及其遺傳
9.1 數量性狀與質量性狀
9.2 多基因效應
9.2.1 多基因學說
9.2.2 多基因效應的累加方式
9.2.3 數量性狀基因數的估計
9.3 分析數量性狀的基本統計方法
9.3.1 一些基本概念
9.3.2 二項分佈
9.3.3 統計檢驗方法
9.4 遺傳率
9.4.1 廣義遺傳率
9.4.2 狹義遺傳率
9.5 近親繁殖和雜種優勢
9.5.1 近交和近交係數
9.5.2 近親婚配的危害
9.5.3 雜種優勢
9.5.4 遠緣雜交
第十章 群體的基因結構與進化
10.1 基因庫與基因頻率
10.1.1 哈迪一溫伯格法則
10.1.2 突變和選擇對基因頻率的作用
10.1.3 選擇對隱性基因的作用
10.1.4 選擇對顯性基因的作用
10.1.5 選擇對x連鎖基因的作用
10.2 遺傳漂變與奠基者效應
10.3 基因組的起源與進化
10.3.1 新基因的獲得
10.3.2 非編碼序列與基因組進化
10.3.3 轉座因子、染色體重排混編與基因組進化
10.3.4 內含子的起源
10.3.5 人類基因組——近500萬年的進化產物
10.4 分子種系發生遺傳學
10.4.1 分子種系發生遺傳學的形成
10.4.2 DNA為依據的系統樹的構建
10.4.3 分子種系發生遺傳學的應用
10.5 進化學說
10.5.1 自然選擇學說
10.5.2 分子進化的中性學說
10.5.3 "三界"學說
第十一章 重組DNA
11.1 工具酶
11.1.1 限制性內切核酸酶
11.1.2 連接DNA片段的酶
11.1.3 DNA聚合酶
11.1.4 其他工具酶
11.2 載體
11.2.1 質粒
11.2.2 噬菌體載體
11.2.3 黏粒和噬粒
11.2.4 單鏈DNA噬菌體載體
11.2.5 病毒載體
11.3 轉基因生物
11.3.1 生物技術
11.3.2 轉基因植物
11.3.3 轉基因動物
11.4 體細胞克隆動物
主要參考書目
附錄1 遺傳學重大事件編年表
附錄2 基因組數據的有關網址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