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坡鄉
思坡鄉
宜賓市翠屏區思坡鄉位於岷江下游北岸,南依岷江與宜賓菜壩機場隔江相望,東南接宜賓市區五糧液集團公司、東接宗場(管轄的天台村和五塊村緊臨在建的宜賓五糧液機場)、西隔江相望宜賓縣喜捷鎮、北接宜賓縣李場鎮。思坡鄉已於2017年撤鄉設鎮。
幅員面積93.6平方公里,總人口26746人,耕地面積19791畝,年糧食總產量達9700噸;屬農業大鄉,主產水稻、玉米、花生、油菜籽、蔬菜、水果、茉莉花、茶葉、樟油等,國內生產總值3900萬元,人均純收入2536元,交通方便,距宜賓市區僅6公里,通訊事業快速發展,已開通程式控制電話。鄉鎮企業逐步發展壯大,現年總產值已達9000萬元。種養殖業發展迅速。種植業以糧食為主,蔬菜、水果、茉莉花等已具有相當的規模,正逐步發展成為本鄉的拳頭產品和優勢產業。有蔬菜專業基地2300餘畝,年蔬菜產量達1200萬斤;果園面積1300畝,年產柑桔等水果2000多噸;茉莉花基地1000多畝,年產茉莉花3000擔。養殖業以生豬、家禽和稻田養魚為主,全鄉年可出欄生豬40000頭,年產雞、鴨、鵝等家禽近20萬隻,。種養殖業的發展,不僅鋪就了全鄉農民致富的路子,也為宜賓城區居民豐富物質生活提供了優質的服務。林業資源豐富。境內現有林地面積50000多畝,其中速豐造紙林佔70%以上,以竹類、外松、櫃桉等為主。
旅遊資源豐富,極具開發價值。會詩村是我鄉場鎮規劃發展的新區,該村境內有龍洞岩瀑布及會詩溝自然景區兩大景觀。龍洞岩瀑布景區有落差達70多米的龍洞瀑布,深6米的龍潭祭雨壇、石刻、龍柱等10多處。會詩溝自然景區全長約2公里,溝內自然風光美不勝收,有石燈籠、和尚鑽石岩、猴子觀榜、迴音壁等景點16處,且每處景點都有悠美的傳說。龍洞岩瀑布和會詩溝自然景區開發后,將為城市居民休閑度假提供一處好去處。
黨委書記、人大主席:周 浩
黨委副書記、鄉 長:鍾學良
呂超(1890.3.9—1951.7.20),名平林,字漢群,四川宜賓縣金城鄉(今屬宜賓市 翠屏區 思坡鄉),國民黨川軍高級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加上將銜。同盟會會員。
地名來源
思坡鄉原名渡口場,明末清初改名大順場,后稱蘇坡溪,思被溪。因北宋文學家、書法家蘇東坡與著名詩人黃庭堅相交甚深,黃庭堅貶官涪州,別駕移居戎州(今宜賓市翠屏區),十分思念蘇東坡。黃庭堅在今思坡鄉築樓並手書“思坡”一匾於樓前,以待東坡前來。蘇東坡自樂山沿岷江乘舟而下,當晚夜宿牛口壩(今思坡鄉萃河村)作詩詞二首《夜宿牛口》、《牛口見月》,第二天與黃庭堅相會於個思坡,二人飲酒吟詩作賦而得名。
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思坡鄉地處宜賓市翠屏區的西部,距城區5.5公里,位於東經104 24′27〃—104 32′52〃,北緯28 46′13〃-2852′56〃。南依岷江與萊壩鎮隔江相望,東接宗場。西北與宜賓,縣相鄰,全鄉幅員面積91.9平方公里。思坡鄉位於四川盆地南部丘陵地區;地勢北部較高,南部較低,西南部屬淺丘地帶,其餘為深丘地帶,海拔在272—468.6米之間。全鄉位於岷江北岸,境內有金城河等大小溪流33條,土地肥沃,物產豐富。
氣候特徵和旅遊
思坡鄉屬中亞熱帶氣候,兼有南亞熱帶氣候屬性,春夏長,秋冬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溫暖濕潤,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8.7℃,年平均降雨量11435mm。已建成會詩溝旅遊區和等待開發的金城旅遊風景區。會詩溝旅遊區年接待遊客10萬人/次。金城旅遊區的開發、計劃接待遊客200萬/次。
思坡鄉現轄18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境內有衛生院1個,計劃生育指導站1個,郵政所1個。電信營業廳2個、移動聯通營業廳各2個、信用社1個,供銷社1個。初中2所,幼兒園1所,小學13所。全鄉轄區面積91.9平方公里;總人口26919人。
思坡鄉於1992年撤鄉並鎮,由原來的宜賓市金城鄉、思坡鄉合併建立思坡鄉人民政府至今。
思坡鄉以農業為主,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紅薯等;經濟作物以油菜、花生、蔬菜等;系翠屏區蔬菜基地,蔬菜種類多;水果有梨、柑桔、葡萄等;畜牧生產有豬、牛、羊等;林業資源豐富,境內現有林地面積50000多畝,其中速豐造紙林佔70%以上,以竹類、相接等為主。可年出產造紙木竹林2000餘噸,現有油樟種植面積12480畝,樟油年產量達100餘噸。工業以頁岩加工、茶葉動工。小水電、釀造為主,
思坡在宜賓翠屏區鄉鎮經濟處於劣勢。全鄉有百分之九十沒有水泥路(全翠屏區除宗場和思坡水泥路未建,還有高庄橋一片的水泥路未建等),嚴重影響工業發展,與近臨的鄉鎮有一定的差距。小型工業有思坡水電站、思坡釀造廠、翠會水泥彩瓦廠,創力機磚有限公司,金城茶廠,思瑞包裝公司。宜賓五糧液機場在修建將拉動宗場天星區域和思坡金城區域公路建設和新農村建設。未來航空物流基地極大可能落戶思坡天台村。趁次機遇大力招商引資天台村(此地區與宗場機場緊臨,屬小丘陵無高坡合適建大型現代化工業園)
1、2001年底全鄉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880萬元,比2000年增長5.1%;糧食總產量9854噸,比2000年增長0.9%;農民人均純收入2536元,比2000年增加102元;實現財政收入63.79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8191萬元,增加值2200萬元,完成入尾稅金83萬元;計劃生育率93.33%。
2、黨建工作及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2001年鄉黨委被區委評為“四好”班子,按照中央、省、市、區的安排在全鄉18個黨支部開展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取得了良好成績,通過學教活動增強了農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為群眾解決了很多困難和問題,走訪農戶1506戶,收集群眾意見和建議220條,為群眾辦實事45件。科教文化衛生事業發展迅速,境內有中學2所,教師75名。其中獲得中級以上職稱18名,小學13所在。教師112名,其中獲得中級以上職稱41名,校生2809名,幼兒園1所,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醫療站 19個。計劃生育指導站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