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庄回族鄉
郭庄回族鄉
郭庄回族鄉(俗稱“團結”)位於河南省鎮平縣南部,距縣城20公里,1987年經省政府批准建立,是南陽市僅有的兩個少數民族鄉之一。它西臨207國道,南接焦枝鐵路,交通便利。全鄉總面積18.4平方公里,耕地18356畝,轄熊庄村、郭庄村、張庄村、許橋村、白楊葩村、孫樓村、團西村、團中村、團東村9個行政村,64個村民小組,佔全鄉總人口近一半。
郭庄回族鄉於1987年經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復建立,是南陽市僅有的兩個少數民族鄉之一,轄9個行政村,其中4個少數民族聚居村,全鄉面積18.4平方公里,耕地1.8萬畝,人口1.2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佔36%,是典型的平原農業小鄉。近年來,該鄉圍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強化民族團結,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2009年在國務院召開的第五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獲得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的殊榮。
郭庄回族鄉位於鎮平縣城南20千米處。面積18.4平方千米,人口1.2萬多人,其中少數民族4500餘人。轄熊庄、郭庄、張庄、許橋、白楊葩、孫樓、團西、團中、團東9個行政村,64個村民小組。
郭庄回族鄉代碼411324315,下轄行政村後綴:~200熊庄村 ~201郭庄村 ~203張庄村 ~204許橋村 ~205白楊葩村 ~206孫樓村 ~207團西村 ~208團中村 ~209團東村
原屬黑龍集公社,1987年12月經省政府批准恢復郭庄回族鄉。
農業是該鄉經濟的主體,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大豆、紅薯等,有棉花、煙葉、小辣椒等主要經濟作物,1996年以來,鄉黨委政府確立了“強農興工,穩步發展”的指導思想,通過1997年至1999年連續三年的農業綜合開發,使該鄉1.8萬餘畝耕地全部實現了綜合開發,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網、溝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農業園田化格局。尤其是地下水資源豐富,全鄉共有機電井415眼,平均45畝耕地一眼井,乾旱情況下,一周內可把全鄉所有耕地普澆一遍,夏糧生產連年豐收,單產位居全縣前列。同時通過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確立了棉花、煙葉、畜牧養殖三大支柱產業。2013年,全鄉已發展棉花面積10000畝;金魚養殖水面300畝,調整面積達13200畝,佔總耕地面積的72%。2003年全鄉農民人均收入2206元。
2013年,全鄉共有集體、股份、個體和私營企業500多家,有百萬元以上產值企業2家,有玉雕廠、肉聯廠、化工廠、旋木廠、地毯廠、養殖廠等10多家骨幹企業。與此同時,鄉黨委政府又制定優惠政策,加大開放力度,開展橫向聯合,招商引資取得明顯成績,再次促進和帶動了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
2013年,已建成2000米“井”字型四條大街,沿街樓平房2000餘間,居民約4000餘人,有聞名宛西的糧油購銷市場和皮革加工一條街。同時,又在集鎮征地60畝,高起點、高標準建一個綜合開發市場。2013年,集鎮瀝青硬化,路燈開通,下水道開挖,集鎮寬敞、乾淨、明亮、繁榮。
郭庄回族鄉
近年來,投資150萬元新建民族文化廣場一個,為各族群眾提供了一個休閑健身的理想場所;投資225萬元高標準修建了13條19.7公里平原四級水泥路,使全鄉9個村全部實現了“村村通”目標,解決了各族群眾的出行難問題;投資50萬元,建設回中操場、小學餐廳樓,硬化校內路面等,改善教育基礎設施;投資30餘萬元修建養殖場一座,引導少數民族群眾發揮優勢,發展傳統養殖業;投資15萬元扶持少數民族群眾發展沼氣,改善生活條件。
2013年,在完成全部審批手續后,啟動實施郭庄回族鄉民族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程,該社區是全市唯一以鄉鎮為基礎整體規劃設計、一體化推進的新型社區。社區規劃總佔地面積1200畝,整合全鄉9個行政村、32個自然村,可容納一萬餘人。一期工程佔地近80畝,緊鄰民族廣場,計劃投資8000萬元,建設住房320套,配套完善幼兒園、超市、街心花園等公共設施,提升學校、衛生院、民族廣場等公益設施,實現水、電、路三通,達到綠化、亮化、美化的標準。
2012年實現了創建“二星級集鎮”工作目標后,鄉黨委、政府始終本著發展經濟、增強實力、優化經濟結構和城鎮布局、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為目的,充分整合各種資源優勢,調動社會各方積極性,強化集鎮建設,提升集鎮品味和群眾生產、生活水平。2013年,鄉黨委、政府計劃總投資190萬元,開挖下水道、鋪設彩磚、修建窨井,對集鎮範圍的1.2萬平方米路面進行瀝青鋪設。努力實現優化集鎮布局、拉大框架、豐富居民生活、提高集鎮品位的目標,使集鎮形成規範有序、布局合理,秩序盎然、市場繁榮的態勢,成為農業工業化、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