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門怨
費昶詩作
《長門怨》即是代陳皇后立言,抒寫其黜入長門宮的哀怨嗟傷。
向夕千愁起,自悔何嗟及。
愁思且歸床,羅襦方掩泣。
絳樹搖風軟,黃鳥弄聲急。
金屋貯嬌時,不言君不入。
【向夕】向夕:傍晚、薄暮。陶淵明《歲暮和張常侍》:“向夕長風起,寒雲沒西山。”
【何嗟及】何嗟及:深深的嘆息。《詩經·王風·中谷有蓷》:“啜其泣矣,何嗟及矣。”鄭玄箋云:“及,與也。泣者傷其君子棄己,嗟乎,將復何與為室家乎!此其有餘厚於君子也。”
【羅襦方掩泣】羅襦:綢制短衣。《史記·滑稽列傳》:“羅襦襟解,微聞薌澤。”掩泣:即掩面而泣。鮑照《上潯陽還都道中作》:“登艫眺淮甸,掩泣望荊流。”
【絳樹】絳樹:神話傳說中的仙樹。《淮南子·墬形訓》:“(昆崙山)上有木禾,其修五尋,珠樹、玉樹、璇樹、不死樹在其西,沙棠、琅玕在其東,絳樹在其南,碧樹、瑤樹在其北。”
【弄聲】弄聲:鳥兒啼叫。謝靈運《悲哉行》:“灼灼桃悅色,飛飛燕弄聲。”
【金屋貯嬌時,不言君不入】“金屋”二句:此為金屋藏嬌之典。漢武帝幼時嘗言“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後有新寵,將陳皇后打入冷宮。這二句是說當年戲言金屋藏嬌之時,君上可沒有說不來金屋啊!
《長門怨》為南朝梁費昶所作;《樂府詩集》收入《相和歌辭》之《楚調曲》。此題由梁柳惲所創,演繹金屋藏嬌、長門宮怨故事。《樂府詩集》解題云:“《漢武帝故事》曰:武帝為膠東王,時長公主嫖有女,欲與王婚,景帝未許。后長主還宮,膠東王數歲,長主抱置膝上問曰:‘兒欲得婦否?’長主指左右長御百餘人,皆雲不用。指其女問曰:‘阿嬌好否?’笑對曰:‘好!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長主乃苦要帝,遂成婚焉。……《樂府解題》曰:《長門怨》者,為陳皇後作也。後退居長門宮,愁悶悲思。聞司馬相如工文章,奉黃金百斤令為解愁之辭。相如為作《長門賦》。帝見而傷之,復得親幸。後人因其賦而為《長門怨》也。”金屋藏嬌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一度傳為佳話。可惜,陳阿嬌“猜中了故事的開頭,卻猜不中這結尾”,最終還是被薄情的武帝廢除了后位,打入了冷宮。也許正如《漢書》所言:“擅寵驕貴,十餘年而無子”是其被廢的主要原因,但無論如何,曾經顯赫一時的皇后,被迫淪為索居深宮的愁苦婦人,其中的甘苦實不足為外人道。好事者嘗言,陳皇后聽聞司馬相如詞采華茂,奉資千金求得一首《長門賦》,竟打動了武帝,重獲寵幸。然而這畢竟是小說家的美好期望,歷史不喜歡破鏡重圓的結局,事實上是罷退居長門宮,“后數年,廢后乃薨,葬霸陵郎官亭東”。這首詩描寫的正是陳皇后獨居長門、悔恨嗟嘆、日夜愁思的情境:夕陽西下,千愁萬緒莫名地被勾起;回首往事,悔意難絕,嗟嘆不已;好不容易趕走了思人的愁緒,反而惹得自己掩面而泣;宮中的絳樹隨風輕搖,林間的黃鳥聲聲喚啼;何曾想,曾經的金屋藏嬌,卻變成了今日的深宮孤寂!全詩步調柔緩,感情細膩,將失寵后妃悔恨交加而又充滿期待的情懷展現了出來,難怪後世文人屢屢續作。如李白“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裡人”;劉皂“淚痕不學君恩斷,拭卻千行更萬行”;辛棄疾“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皆能賺人眼淚,動人真情!
費昶,南朝梁代人,約公元510年前後在世,字不詳,江夏人。生卒年不詳,約梁武帝天監九年前後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