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鵠的結果 展開

漢字

鵠徠,漢字,有三個讀音: [gǔ]、 [hè]、 [hú];解釋:箭靶的中心;目標,目的;

用作名詞。

漢字釋義


1.鵠 [gǔ]2.鵠 [hè]3.鵠 [hú]
一、鵠[gǔ]
〈名〉
● ● 箭靶的中心 [bull's-eye]。
● ● ● ● 如:鵠子(箭靶)
● ● 目標,目的
● ● ● ● 此其鵠惟在於刑,其刑惟在於任威斬斷,而五官之大法無與焉。——章炳麟《商鞅》
● ● 另見 hú;hè
二、鵠[hè]
〈名〉
1.通“鶴”。鳥名。鶴科各種禽類的泛稱
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莊子·天運》
越雞不能伏鵠卵。——《莊子·庚桑楚》
王昭楚妃,千里別鵠。——嵇康《琴賦
大儀鵠髮。——《後漢書·吳良傳贊》
2.另見 徠hè;gǔ
三、鵠[hú]
〈名〉
● ● (形聲。從鳥,告聲。本義:鳥名。指鴻鵠,又名“黃鵠”,俗稱天鵝)
● ● 同本義
● ● ● ● 青雀白鵠舫。——《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 ● ● ● 脫籠之鵠。——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 ● ● ● 又如:鵠卵(天鵝蛋);鵠韻鵠鵠(天鵝的鳴叫聲);鵠子(幼鵠)。
● ● 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聞喜縣附近
● ● ● ● 素衣朱綉,從子於鵠。——《詩·唐風》。毛傳:“鵠,曲沃邑也。”
〈動〉
● ● 治理象牙
● ● ● ● 象謂之鵠。——《爾雅》。郭璞注:“鵠,治朴之名。”
● ● 佇立如鵠,引申為等候、企盼 。
● ● ● ● 如:鵠立(鵠鳥延頸而立。形容佇立盼望);鵠企(延頸企盼);鵠侍(在旁侍立)
〈形〉
● ● 白色 。
● ● ● ● 如:鵠袍(舊時應試士子所穿的白袍);鵠髮(白髮);鵠纓(白色的垂帶);鵠鬢(白髮)。
● ● 通“浩”。大
● ● ● ● 鵠乎其羞用智慮也。——《呂氏春秋·下賢》
● ● 另見 gǔ;hè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胡沃切,音翯。《說文》鴻鵠也。《顏師古曰》鵠,水鳥,其聲鵠鵠。《本草》鵠大於鴈,羽毛白澤,其翔極高,而善步。一名天鵝。《史記·陳涉世家》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又黃鵠。《玉篇》黃鵠仙人所乗。《前漢·賈誼傳》黃鵠之一舉知山川之紆曲,再舉知天地之圓方。
又鵠立。《後漢·袁紹傳》瞻望鵠立。《注》企佇之狀,如鵠立也。
又鵠蒼,犬名。見《博物志》。
又《爾雅·釋器》象謂之鵠。《郭注》鵠,治朴之名,謂治其朴未成器也。
又《後漢·吳良傳》大儀鵠髮。《注》鵠髮卽鶴髮。
又《集韻》《正韻》姑沃切,音牿。《周禮·天官·司裘》王大射,則共虎侯豹侯,設其鵠。《鄭司農雲》鵠,鵠毛也。四尺曰鵠,謂之鵠者,取名於鳱鵠。鵠小鳥難中,是以中之謂雋。一說鵠,鳥之大者,有力飛遠,故正鵠取此。《禮·射儀》循聲而發,不失正鵠。《注》畫布曰正,棲皮曰鵠。鵠之言梏也。梏直,言人正直乃能中也。
又姓。見《萬姓統譜》。
又《正字通》音告。地名。鵠澤。《詩·唐風》從子於鵠。《毛傳》鵠,曲沃邑也。《前漢·地理志》鵠澤。《注》孟康讀告。
又《呂覽》鵠乎其羞周智慮也。《注》鵠讀如浩,大也。○按《正字通》云:《轉注古音》《讀書通》俱雲鵠通作鶴。《淮南子·覽冥訓》:鴻鵠,鶬鶴,莫不驚憚伏竄。《班固·西都賦》:鶴白鷺,黃鵠鵁鸛。《左思·吳都賦》:鳥則鸘鵠、鶄鶴。皆分鵠、鶴為二,至於《別鶴操》雄鵠、雌鵠,《劉孝標·辨命論》龜鵠千歲,《費昶·擣衣》詩開韞舒龜鵠,古本皆作鶴,俗譌為鵠,豈可據此謂鵠卽鶴也。鶴不過叶音同鵠耳,《嵆康·琴賦》鶴與曲葉讀如鵠,豈可言鵠卽是鶴,故鶴不宜與鵠通。

說文解字

【卷四】【鳥部】鵠
鴻鵠也。從鳥告聲。胡沃切

說文解字注

(鵠)黃鵠也。黃各本作鴻。今依玄應書、李善西都賦注正。戰國策。黃鵠游於江海。淹於大沼。奮其六翮而陵淸風。賈生惜誓曰。黃鵠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知天地之圜方。凡經史言鴻鵠者皆謂黃鵠也。或單言鵠。或單言鴻。從鳥。告聲。胡沃切。三部。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kuːɡ廣韻從隹
ɡuːɡ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胡沃入聲一等開口入二沃ɣuokɣuokɣokɣokɦuokɦuokɦawkhu2ghuukhvk鳥名又姓姓苑雲今東海人胡沃切八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修正)八思巴字(其他形式)音譯音譯(修正)音譯(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ꡣꡟXuɣu入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魚模合魚模入聲作平聲合口呼xu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胡谷一屋入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六東董凍篤陰入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