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甲魚
一種典型的市民化的海魚
島城海水養殖專家說,這種魚的學名叫 魚,除了上面的幾種通俗叫法,還有叫它牛尾魚、拐子魚、百甲魚、狗腿魚的。
這些名字中,辮子魚比較生動形象。另外一位同事則認為老頭辮子更生動形象,他說,你看擺甲魚從頭到尾是逐漸由粗到細,粗的部分是扁平的,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清代老頭腦袋後面的那條小辮子。這樣一來,叫它辮子魚或者老頭辮子就好理解了。
至於為什麼叫擺甲(擺加),綦芳園酒店的胡兆鵬認為辮子魚生性好動,被捕上來以後,還是不停地反覆扭動,反覆擺動辮子,所以就叫做“擺拉甲”。其遊動的姿勢有大搖大擺之勢。
沒想到吧,這名字還真有意思。
擺甲魚身體延長而平扁,向後漸細,一般體長20-30厘米、體重200-400克,也有大的可以達到1500克的。市場上3-4條一斤的,每斤6-8元,一條一斤以上的,每斤就要賣到15-20元。
擺甲魚的頭寬,下頜長於上頜,就像我們平時所說的地包天一樣。它的兩頜、犁骨及顎骨均有絨毛狀牙群。前鰓蓋骨后緣有2個尖棘,背面及體兩側均有帶小棘的骨棱。
擺甲魚兇猛不讓去鱗
擺甲魚體被小而不易脫落的櫛鱗,刮鱗的時候要注意否則容易受傷。擺甲魚的身體大部呈黃褐色且間有小黑斑點,腹側淡黃色。
島城沿海擺甲魚產量較多,漁場可常年捕獲。擺甲魚其肉質堅實,成蒜瓣形,身體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較高,主要供鮮食。
一般好動的動物或身上活動量大的某個部位肉質會比較鮮美,辮子魚也不例外,其肉質在海魚裡面也屬上乘。
擺甲魚的中間有一條大刺,在它身體的兩旁還有很多比較硬的小細,好在不是太細小,很容易就能挑出來。
擺甲魚雖然味道鮮美,但是魚身上的刺特別硬,且有大毒,所以你收拾魚的時候一定要小心,不要讓它的刺扎到手,但喜歡吃這一口的市民還是抵擋不住美味的誘惑。就像玫瑰花因為有扎手的小刺才有更好聞的香味一樣,同樣因為擺甲魚不好擺弄,所以才特別的美味。
擺甲魚在吃法上很有講究,可單獨紅燒,但是要讓其美味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還要有相應的輔料才行。
老船夫酒店的總經理孫元璞告訴記者,擺甲魚適合燉豆腐和燉蘿蔔。其中味道最好的就是青蘿蔔燉擺甲魚。蘿蔔可以去除魚的腥味,又可增鮮,還有很好的食療價值。
入冬以來,擺甲魚上市,青蘿蔔也經過了霜打,把它們攙合起來一起燒,味道一絕。
秋末冬初,擺甲魚肉壯籽滿,選取個體肥碩的新鮮擺甲,擇鰓刮鱗,兩側分開花刀,蘿蔔切成滾刀塊。鍋燒熱入油,加五花肉乾煸,再加蔥姜蒜片干辣椒絲和大料,烹入黃酒,加甜麵醬炒熟,把蘿蔔下鍋略炒,添清湯適量燒開,擺甲下鍋,沸騰後轉小火燜至酥爛,最後加精鹽、香油調味,裝盤撒香菜段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