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狗腿魚的結果 展開

狗腿魚

鮋形目牛尾魚科狗腿魚

狗腿魚頭和身體很寬,像是被上下擠壓似的呈扁平形狀。由於骨骼較硬,故而得名。種類有鬼牛尾、目牛尾、紅牛尾等,總稱。俗名有拐子魚、百甲魚、辮子魚、狗腿魚、尖角子、中魚、山肖、竹甲、刀甲。全長大約40厘米,50厘米以上的大多是雌魚,雄魚變性后才能長成這麼大。

物種簡介


狗腿魚學名鯒魚,地方名就更多了,比如牛尾魚、拐子魚、百甲魚、辮子魚、尖角子、山肖、竹甲等。它的頭和身體很寬,像是被上下擠壓似的呈扁平形狀,向後漸細,整體呈圓錐形,一般體長20至30厘米、體重100至200克。頭寬、扁平,吻背面近半圓形,背面及體兩側均有帶小棘的骨棱,全身大部呈褐色,相貌醜陋。我國沿海均產狗腿魚,黃、渤海產量尤多,又以春、夏兩季漁獲量較集中。狗腿魚模樣有點怪,可含蛋白質高、脂肪低,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8.5克、脂肪2.0克,特別適合減肥的人食用;而且肉質很鮮美、堅實,有點像黃魚肉呈蒜瓣形,味道清淡,切成薄片后與作料和橙子汁一起食用味道鮮美。狗腿魚做法也多樣,可以油炸、燉、紅燒、清蒸和烤魚片等。特別是加工成烤魚片,味道比鱈魚還要好。我說不清為什麼要用蘿蔔燜狗腿魚,按照我的經驗不加蘿蔔味道也不錯,加豆腐燉則別有風味。燜狗腿魚必須用面醬,好廚師炒麵醬是有技巧的,蔥花熗鍋小火慢炒,極能勾起人的食慾。此外,夏季選購狗腿魚時,一定要注意其身體上是否有光澤,結實硬朗、腹部有很好的彈性才是新鮮的狗腿魚。
狗腿魚是淺海底層魚類,行動緩慢,喜棲息在淤泥海底,長期潛伏在底層,一般不浮於水面,只有在大潮時隨潮水的上漲來到岸邊底層;有時也會到礁石、沙灘邊緣覓食。除冬季風浪大較難釣到外,其他季節均可垂釣。垂釣狗腿魚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手線釣,海釣、手竿釣等。我來教你兩個相對簡單的方法吧。手線釣需要準備手排兩個,每個手排上纏繞強力尼龍線100米,線的直徑為0.2毫米,鉤用四兩重的歪嘴朝天鉤。隨後選擇中底部為淤泥的碼頭,將線入水后一手持手排,一手捏釣線,線盡量沉底。較好的方法是不需將線拉直,從手上的線到水面有一定的余線為宜,多餘的線可平躺在水面靜候魚。如果長期無魚咬鉤,可以不停地拖拉釣線,引起它的注意。狗腿魚吃食拖拖放放,水面上的余線也因此抖抖跳跳,此時不必提線,待發現水面上的線拉直後方可提鉤。魚上岸后不能用手直接抓,較好的方法是用布包魚取鉤。用手釣竿多為漲潮時,所以不需要太長的竿,但鉤需大一點的依勢尼鉤,鉤尖需朝內,鉤條要細,鉤上的食物要掛滿盡量不露鉤尖。如果選在有礁石的海邊釣魚,應在鉤的上部約20厘米的地方加上咬墜,朝遠處拋出。如果石塊底有魚,定會游出咬鉤,而這時浮漂的反應是先沉一下,后慢慢沉入,此時方可提竿。最後說一下釣餌。狗腿魚吃食不凶,也不挑剔,蝦肉、蟹肉幾乎是來者不拒,但最喜歡的還是海中萬能釣餌沙蠶

主要價值


今年夏天熱得有點早,紛至沓來遊客不僅想爬爬花果山,還計劃要下海游泳、大吃海鮮才過癮。不過面對市面上應該林林總總的海鮮和形形色色的烹飪加工方法,大家在品嘗之餘應該講科學,若在細節上稍不注意,最後只會感嘆海鮮讓你歡喜讓你憂!或許有人要問吃海鮮也要講科學?是的,我來舉個真實的例子。去年夏天,一位上海朋友帶著全家來玩,我請他們吃了頓豐盛的海鮮大餐,沒想到他們剛回賓館便感到不適,趕到醫院檢查,醫生診斷全是吃海鮮不得法惹的禍。
生活在內陸的遊客很少有機會見識到如此多和新鮮的海鮮,當然不會放過大吃一頓的機會,可是海鮮雖然營養物質豐富,但是不宜暴吃。如果大量食用容易造成脾胃受損,出現過敏、腹脹、腹痛、嘔吐、腹瀉等現象。螺貝、蟹類這些海鮮同時也存在著很高的膽固醇含量,因此對於膽固醇和血脂偏高的人,應該注意少吃或者不吃這類海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