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繼承

抽象繼承

抽象繼承是對歷史上輯學遺產及道德遺產的一種繼承方法。中國馮友蘭於《中國哲學遺產底繼承問題》和《再論中國哲學遺產底繼承問題》這兩篇論文中首先提出。主要內容是:(1)“在中國哲學史中有些命題,如果作全面的理解,應該注意到這些命題的兩方面意義:一是抽象意義,—是具體意義”;(2)“哲學體系中的主要命題,如果有可以繼承底價值,它底抽象意義是可以繼承的,具體意義是不可以繼承的”(3)“哲學史的某些命題,我們若專註重其抽象意義那就是"對一切階級都有用的”。

目錄

正文


孔子的“學而時習之其抽象意義是“無論學到什麼東西,學了之後,都要及時的經常的溫習和實習”,這至今正確,對我們仍然有用:而其具體意義是叫人學詩、書、禮、樂等傳統的東西,這仵現在就沒多大用處,不需要繼承。馮友蘭認為,孔子的“節用而愛人其抽象意義也是正確的,和我們主張的“勤儉辦社,關心群眾”是一致的,可以繼承,但其具體意義則是m愛貴族’底成分居多”,則不能繼承。贊成這一觀點的人聲稱必須抽象繼承封建統治階級道德,否則就不會有無產階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