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牛郎星的結果 展開

牛郎星

世界上第一台裝配微處理器的微型計算機

微軟公司賴以發家的BASIC軟體依託於微型電腦牛郎星。人們現在普遍認為,牛郎星是微型電腦的開山鼻祖。

歷史背景


牛郎星的發明人愛德華·羅伯茨是位電腦愛好者,身高約有1.9米,精力充沛,性格倔強。60年代從海軍陸戰隊退役后,就在新墨西哥州阿爾伯克基市開了一家叫作微型儀器與自動測量系統公司的小公司,簡稱MITS公司,專門製作和銷售台式計算器,生意做得十分紅火。不料到了1974年,擁有集成電路發明權的德州儀器公司(TI公司),以雄厚的實力大舉進犯計算器市場。羅伯茨哪是TI的對手,削價競爭不幾天就敗下陣來,直滑到破產的邊緣,欠下了25萬美元的債務。

發展


無可奈何之中,羅伯茨把目光投向了英特爾公司研製的8080微處理器,想用它來裝配一種專供業餘愛好者試驗的計算機,以挽救瀕臨倒閉的公司。他以每塊75美元的價格向英特爾購到8080微處理器和其他元件,一面突擊組裝樣機,一面派員與新聞媒介聯絡。恰好《大眾電子》雜誌在過去數月里一直在尋找獨家新聞,編輯索羅門主動上門觀看了羅伯茨的設計方案,感到這是一個有可能吸引讀者的話題。
回到家裡,索羅門還在想著羅伯茨的計劃。從報紙的角度看,這台尚在襁褓中的電腦還缺乏一個響亮的名字。想著想著,他忍不住向他的女兒徵求意見:“一種新的電腦叫什麼名字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呢?”索羅門的女兒才12歲,正在津津有味地看電視,而電視里恰好在播放科幻片《星際迷航》,她隨口便答:“阿爾泰(牛郎星的英文名Altair)!”因為電視里的宇宙飛船正向牛郎星飛去。於是,羅伯茨的電腦就這樣稀里糊塗地被命了名。
然而,好事多磨。羅伯茨好不容易裝配成功的第一台樣機,在郵寄給索羅門的途中莫名其妙地不知所終。雜誌已經排了版,十萬火急地等著封面照片,要搶在聖誕節前發行。MITS公司已絕不可能立即重裝第二台,萬般無奈,羅伯茨只好把一個僅有儀錶外殼的機器重新寄出,《大眾電子》上刊登的正是空殼電腦的玉照,簡直就是偽劣產品廣告,把百萬讀者都蒙在鼓裡。

電腦的成功


誰知牛郎星的反應出人意外,定貨單立即像雪片般紛飛而來,MITS公司得救了,救星正是牛郎星,世界上第一台用微處理器裝配的微型計算機。根據雜誌介紹,牛郎星勉勉強強算是一台電腦。在金屬製成的小盒內,羅伯茨裝進兩塊集成電路,一塊即英特爾的8080微處理器晶元,另一塊是存儲器晶元,最初僅有256B容量,後來才增加為4KB。既無可輸入數據的鍵盤,也沒有顯示計算結果的"面孔"。插上電源后,使用者需要用手按下面板上的8個開關,把二進位數0或1輸進機器。計算完成後,面板上的幾排小燈泡忽明忽滅,就像軍艦用燈光發信號那樣表示輸出的結果。
牛郎星誕生時的模樣實在不敢恭維,它完全無法與IBM360、PDP-8或者新星等大、中、小各種電腦相比,更像是簡單的遊戲機。然而,它也有上述所有機器不可比擬的優點---體積小,小到只能以微型相稱;價格低,低到羅伯茨只標價每台397美元。
儘管《大眾電子》吹得天花亂墜,但當時所有的計算機企業都不屑一顧,這種簡易的機器,充其量供大學生當玩具。如果你的公司想用電腦處理業務,捧回一台牛郎星,便會發現它確實沒有多大用途。但它的銷路卻不差,僅在1975年,就賣出了2000台機器,比羅伯茨最樂觀估計的800台翻了一番還多。
2000台牛郎星大都走進美國一些家庭的汽車庫;它們的購買者,大都是些初出校門的青年學生。就在這些汽車庫裡,牛郎星引來成群的喜鵲搭就彩橋,終於呼喚出織女下凡,織就了電腦世界的萬紫千紅。

意義


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裝置,卻引發了大地震。羅伯茨的牛郎星電腦問世后,美國出現了一個電腦業餘愛好者購買散件、在家庭車庫內組裝微電腦的熱潮。儘管牛郎星十分原始,但它把計算機發展到大型機時代料想不到的輝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