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廣播

農村廣播

農村廣播作為一種傳播媒介,能夠傳播信息、輿論監督、提供娛樂等。

簡介


農村廣播 十七屆三中全會閉幕之後,主題定出農村改革發展的新部署:那就是確定30年改革再起步,由農村開始。建設新農村,完善農村基礎建設由此提上日程。伴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號角,和著服務“三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節拍,農村廣播正邁開大步向千家萬戶走來。

發展歷程


農村廣播的歷史和現狀急需廣播再現當日輝煌
農村廣播作為一種傳播媒介,能夠傳播信息、輿論監督、提供娛樂等。從建國到1957年開始,農村有線廣播的社會功能可以概括為集體的宣傳員、鼓動員、組織者。從50年代中期起到“文革”期間,農村有線廣播發揮的主要是政治功能、宣傳功能。“文革”結束至90年代初期,農村有線廣播的各項社會功能逐步恢復,政治意味消減,並突出了經濟建設功能。農村有線廣播緊扣農民的需求,精辦節目,因而收到了較好的傳播效果,基本上發揮了傳播信息、宣傳整合、提供娛樂等多項功能,是建國以來農村有線廣播社會功能發揮最全面的一個時期。農村有線廣播在上世紀50至80年代一直獨領風騷,是農民信息來源的主要渠道,在中國農村改革、包產到戶重組中起到了十分積極重要的作用,當時可村村通廣播,鄉鄉有放大站,並有專人負責維護。
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電視機的普及和鄉鎮政府體制改革,農村廣播逐步走向了衰敗。90年代中期,農村廣播徹底癱瘓。90年代後期,隨著有線電視網路的興起,各地廣播電視部門紛紛組建了自己的有線電視網路,並迅速的延伸到廣大農村地區,當地廣電部門工作重心都向有線電視轉移,對農村有線廣播的投入逐步減少,最終導致了全國只有極個別地區保留了農村廣播系統。
上世紀我國所建設的農村廣播網是採用定壓240V傳輸的定壓廣播系統,每個鄉鎮都建有放大站(后改為廣播電視站)。隨著廣播電視及有線電視事業20多年的發展,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覆蓋面大、技術成熟的廣播電視網路。
現階段發展農村廣播,就是利用現有有線CATV網路電視系統中87~108MHZ這一廣播專用頻段,來傳輸農村廣播信號,傳輸網路不需要任何改造,無需二次投資。藉助有線電視HFC網路進行市、縣、鄉村的三級廣播信號傳輸,實現農村廣播、電視“兩網合一”。基於現有成熟的廣播電視網路作為信號傳輸載體,實現廣播電視雙入戶,這成為當今和今後一段時間傳遞信息最有效的手段和方式。
中國農村的重要地位急需農村廣播重新響起來
中國是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其中農村人口9.4億,佔全國總人口的70%,我國農村土地面積約佔全國領土總面積的60%,可見農村在中國版圖上的份量之重。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關係到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關係到和諧社會的發展。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進程中,黨不斷推進農村改革發展,使我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農村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極大調動了億萬農民積極性,極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改善了廣大農民物質文化生活。實踐充分證明,只有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才能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從而實現社會的全面和諧。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農村廣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經濟學普遍認為: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目前在出口衰退的情況下,投資和消費就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引擎。在中國,強大的內需和廣大的市場恰恰來自於廣袤的農村和9億中國農民,農村經濟發展了,城鎮化進程和農民收入的提高將推動投資和消費的發展,進而促進經濟的發展,中國農村和農民將成為保證中國甚至世界經濟發展的腹地。從人類歷史上看,中國農村的大發展也將成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為浩大的“造城運動”和“致富運動”。
要創新農村建設,就要按照城鄉一體化的要求,統籌規劃,配套建設,促進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全面開展村鎮基礎設施配套,讓久違了的農村廣播真真切切地響起來,使之服務於社會主義新農村,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上一個新台階。這不僅是加快農村社會文明進步的迫切需要,也是確保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客觀要求。
中國農村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人均消費水平持續增高,農村市場勢必會成為未來一個寵大的消費市場,農民消費也會成為一個寵大的消費群體,廣大農民急需科學技術、致富信息、文化娛樂、法律知識等,現在急需有一個專門“為農民說話,讓農民說話,說農民話”的廣播,這對進一步落實黨的“三農”政策,調動農民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為此,作為信息渠道來源之一的農村廣播,也隨之成為農民茶餘飯後的新話題。
農村廣播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國家廣電總局一度提出“廣播發展年”的要求,一些地方政府積極開展“農村廣播村村響”工程,其基本思想就是把農村調頻廣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實現城市與農村、廣播與電視“兩手抓,兩手硬”。大力發展農村廣播,使農村廣播的作用得到應有的發揮,真正使農村廣播的發展水平滿足農村的需求,使之符合廣播電視協調發展的要求。
隨著農村經濟體制和生活生產方式的變化,農民獲得了空前的生產自主權和生活自由度,農村基層組織影響和服務農民的手段、渠道卻越來越少。特別是行政村撤併后,村子大了,地域廣了,人口多了,事務雜了,要求高了,村民大會卻開不了,上門工作又不方便,這時農村廣播室成了基層組織管理事務,農民群眾了解村務的重要渠道,對發展農村民主政治、應對農村突發事件、促進農村社會穩定有著重要作用。
5.12特大地震災害,廣播成為唯一的傳播渠道,災區的民眾時時聽到來自中央的聲音,來自各級政府的聲音,廣播保障了抗震救災中秩序的穩定,信息的凝聚,合力的形成,可以說大地震中的廣播信號就是永不間斷的生命線。
與此相似的還有2008年年初的雪災,也同樣也使廣播發揮了它的重要作用,廣播成了被困在高速路上的司機和深山裡的農民的強大精神支柱。
“要是有個高音喇叭就不會死那麼多人了!這是重慶開縣井噴事故中一個從死神魔爪下逃出的農民發出的呼喊和嘆息。2003年12月23日,重慶開縣發生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井噴事故,死亡234人,震驚中外。這是天災,也是人禍。說是人禍,是因為有很多人是在“事故發生后“而不知道”事故已經發生”而枉死的。《中國新聞周刊》的一段文字足以引起深思:“據開縣官員稱。雖然當晚即組織幹部通知村民撤離,但因為沒有防毒面具,無法進入危險區域換家挨戶通知。當地農村已取消了高音喇叭,多數農家又沒有電話,無法及時得到通知。
農村廣播作為重要的思想輿論陣地,肩負著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鞏固發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重任,因此,農村廣播的存在很必要。目前,農村廣播在傳播實效性方面比電視傳播更快、更便捷,無論哪裡發生新聞事件,只需打電話到電台,馬上就能口播出來,也可以採用新聞記者現場播報的方式,這些優勢是目前有些電視台無可比擬的。農村廣播不但承擔社會宣傳的作用,同時,還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是社會的主流媒體,肩負傳播黨和政府的聲音。
部分省市農村廣播電台和有線調頻廣播建設後效果良好
目前,全國已有浙江、山西、河南、安徽、陝西、山東、河北、甘肅等省相繼創辦了農村廣播電台,收到良好效果。農村廣播再次成為村民可以隨時隨地收聽信息的便捷型、性價比高的工具,農村廣播具有其他宣傳工具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維護農民權益的道路上,農村廣播是一道綠色的牆,帶給您最好的保障,在推進農村建設的進程中,農村廣播是一座七彩的橋,帶給您最新的思想,在加快農業發展的步伐中,農村廣播是一條金色的路,與您攜手奔向小康,山西農村廣播隆重開播以後如是說。
“親愛的村民們,中寨村廣播站開始廣播了:近幾天天氣晴好,大家要搶抓田間管理,及時做好病蟲害防治,對秋熟作物要十黃九收……”早晨7時,雲南省西部龍陵縣碧寨鄉中寨村的廣播準時響起來,為村民送上“精神早餐”。村民們說:“以前村裡的廣播只是一些通知,現在的廣播節目有聽頭了,介紹的生產技術,致富信息聽得懂、用得上。”
2007—2008年,浙江省、市、縣三級財政共同投資數億元搞農村廣播“村村響”工程,在原有的CATV網路基礎上增加調頻廣播,部分行政村都建有廣播室,80%的農戶能收聽到有線廣播,各村重要街道、大型活動場所、各企(事)業單位安裝街道喇叭數百隻,完成了項村、武陵、紅光等4個移民安置村的廣播室的建設,并力爭在2008年奧運會前,全鎮各行政村全部建有廣播室,廣播信號可以實行三級控制,充分發揮有線廣播的橋樑、喉舌作用,使其成為“和諧家園”建設最直接、最有效的宣傳載體。
浙江省泰順縣仕陽鎮全鎮46個自然村共安裝72個調頻廣播,全鎮廣播覆蓋率達到了90%以上,其中溪東村就安裝了21個調頻廣播,實現了村村響廣播。
浙江省仕陽鎮在原有廣播村村響的基礎上安排專項資金,用於廣播進自然村和在行政村推行一村多調頻廣播的廣播村村響建設。仕陽各村,無論是村民經常集聚的村巷口,或是人口相對分散的農戶家庭,處處看到調頻廣播的“身影”。廣播安裝后收聽到的信息多了,村裡也熱鬧多了。許多村幹部表示,村裡安裝調頻廣播不僅給村民帶來了實惠,也給新農村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便利。廣播裝上后,無論村民走到那裡都可以聽見,有事情、有工作在廣播上通知大家就都聽到了,不用天天往農田裡找人,徹底改變了以往靠“兩條腿、一張嘴”的工作方式。以往仕陽鎮只有廣播站有一個調頻廣播,廣播覆蓋面太窄,工作緊急通知非常不便,特別是颱風、火災等緊急情況發生時尤其不便。現在每村安裝了調頻廣播,廣播覆蓋面廣,收聽的人多了,不僅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方便和服務群眾,而且還可以通過廣播及時向村民傳播信息,特別是對那些農戶分散,傳達上級精神以及緊急通知不順暢的村莊,在抗台、搶險、救災、消防、防火等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浙江婺城區箬陽鄉大應村是該區最南端的一個偏僻山村,到市區需要驅車2個半小時,全村300多人口,以生產毛竹和種植高山蔬菜為主業,人均收入較低。前幾年,由於信息不暢曾發生高山蔬菜無法銷售的情況,能通上有線廣播,了解山外情況,變得十分迫切。各鄉鎮充分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把其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項主要內容,最終使該地農村廣播村村響起來。實現全覆蓋后,各鄉鎮領導不定期進入廣播站,通過廣播與農民朋友進行零距離交流和溝通,真正做到了農村廣播村村響,長期響,優質響。
農村廣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全社會的和諧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促進全社會和諧發展,必須抓住農村穩定這個大局,完善農村基礎建設,為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打下堅實基礎。設小康社會的節拍,農村廣播正邁開大步向千家萬戶走來。

設備清單


標準方案設備清單:
序號設 備 名 稱
主要技術指標
及功能
數量單位
1編碼控制前級編碼控制, 9次定時開關機,兩路話筒及音頻輸入1
2調頻發射機功率:301
3發射天線垂直極化全向天線。1
4饋線50歐20
5廣播話筒
頻響:20Hz-15KHz
靈敏度:> 94dB
1
6DVD機播放CD,DVD,USB1
8調頻收擴機無線可定址接收,50W,驅動后級喇叭5
9高音喇叭功率:25W
10數據發射器控制接收設備音量、頻率、分區1
以上是農村廣播標配,不一定完全適合每一個案例。實際情況中還要根據不同村的情況作具體修改、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