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津的結果 展開

漢語漢字

津,是一個漢語常用字,讀音為jīn,最早見於商朝時,本意是渡水的地方渡口;中國天津市的簡稱。引申含義為汗水,口水;滋潤。

津的常用組詞為天津,津渡,津門,含有津字的常用成語為津津有味。

基本釋義


● ● 渡水的地方:~渡。關~。~要。問~。
● ● 口液,唾液:~液。~~有味。
● ● 汗:遍體生~。
● ● 滋潤,補:~潤。~貼。
● ● 中國天津市的簡稱。

詳細釋義


名詞

● ● (會意。金文字形,從舟,從淮。“淮”表示淮水。泛指一般的河流。船停泊在河旁,用來渡河。本義:渡口)
● ● 同本義 [ferry]
津,水渡也。——《說文》
又東至於孟津。——《書·禹貢》
自黃河泛舟而渡者,皆為津也。——《水津注·河水》注
風煙望五津。——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孔子過之,使 子路問津焉。——《論語·微子》
● ● 又如:津梁(渡口的橋樑);津人(在渡口以擺渡為生的人);津門(在河流渡口所設置的關隘);津吏(掌管橋樑及河流渡口的官吏);津主(在關卡或渡口檢查商旅貨物的官吏);津要(渡口要地。比喻險要的交通據點);津逗(渡水口);津逮(經渡口過河而到達目的地。后常用以比喻為學的門徑);津亭驛館(渡口和驛站的亭館)
● ● 生物的津液;口水 [saliva]
津,液也,汁也。——《三蒼》
津液充郭。——《素問·湯液膠醴論》
令人望梅生津。——陸佃《埤稚·芥》
● ● 又如:津沫(口中津液;涎沫);津唾(唾液)
● ● 水陸要隘 [communications hub]。如:津通(水路通達。即流通);津隘(關津要隘)
● ● 途徑;門徑 [way]。如:津路(途徑);津塗(亦作“津途”);津徑(門徑)
● ● 涯,岸 [bank]
日出九津。——《呂氏春秋·求人》。注:“崖也。”
● ● 又如:津岸(涯岸;水邊);津涯(岸;水邊);津步(碼頭)
● ● 水 [water]。如:津水(水漲溢,泛濫);津流(水流);津通(水無阻滯的流動);津路(水路);津渚(水邊)
● ● 橋樑。喻職位、地位 [bridge]。如:津橋(橋樑)
● ● 天津。中國直轄市之一的天津市的簡稱 [Tientsin]。如:京津唐地區
● ● 汗,由汗腺分泌的一種含鹽的液體 [perspiration]
那魔頭看見,就嚇得渾身是汗,遍體生津。——《西遊記》
● ● 工資以外的額外所得或賞金、小費 [fee]。如:津貼

動詞

● ● 渡,乘船過河或湖、海 [ferry]
而世士罕有津遠者。——《水經注·河水
● ● 又如:津渡(搭乘渡船的渡口;過渡,渡河);津濟(渡河);津人(渡船的船夫);津航(渡船)
● ● 滋潤 [moisten]
雨不破塊,潤葉津莖而已。——《西京雜記》
● ● 又如:津潤(滋養潤澤);津濕(透濕)
● ● 溢;滲 [ooze]。如:津滴(滲出水滴)
● ● 引申為以資財助人 [aid financially]
聽其歌聲,許以必貴,倒囊津置入京,繼遂遭際。——宋· 王明清《揮塵錄》
● ● 又如:津送(津發。資助旅費;安葬);津遣(發給費用,遣往朝廷)
◎津 jīn
〈形〉
● ● 潤澤 [moist]
其民黑而津。——《周禮·地官·大司徒》
● ● 充盈;溢 [full]——多疊用。如:愈想愈覺得津津有味

英文釋義


ferry moist saliva sweat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將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資辛切,音蓁。《說文》渡也。《書·泰誓》大會於孟津。《正義》孟是地名,津是渡處。
又潤也。《周禮·地官》辨五地之物生,二曰川澤,其民黑而津。
又星次名。《爾雅·釋天》析木謂之津。
又星名。《甘氏星經》天津九,星在虛北河中,主津瀆,津梁。
又河津。《辛氏三秦記》河津,一名龍門,魚不能上,上則為龍。
又楚地名。《左傳·庄十九年》巴人伐楚,楚子大敗於津。
又觀津,縣名。《輿地廣記》本趙地,漢為縣,屬信都郡。
又濟渡後學之意。《劉勰·新論·崇學篇》道象之妙,非言不津。津言之妙,非學不傳。
又津津,溢也。《莊子·庚桑楚》其中津津乎猶有惡。
又《韻補》葉將先切,音牋。《黃庭經》中有童子冥上,主諸六府九液源,外應兩耳百液津。

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津
水渡也。從水聲。,古文從舟從淮。將鄰切〖注〗、、、、,古文。

說文解字注

水渡也。
段註:《商書微子》曰:若涉大水其無津。俗本妄增涯字。按經傳多假借津為𧗃潤字,《周禮》其民黑而津是。
從水,𦘔聲。
段註:將鄰切。十二部。隸省作津。
古文津,從舟淮。
段註:按當是從舟,從水,進省聲。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天津、問津、要津、津要、津貼、津濟、陝津、津沽、指津、津沫

相關成語

延津之合、延津劍合、津關險塞

文字溯源


周代金文的“津”字作圖1,上部是“淮”字,下部是“舟”。淮河是中國古代四大水系之一,支流甚多,駕船過河的景象比其他水道更為突出,故津字又改為從舟從淮會意。也有人將“水”和“隹”分開理解,會乘舟渡水如鳥之飛躍意。《說文解字》古文由此發展而來,只不過把“舟”字移到了“淮”左邊。篆文作圖5,《說文解字》解為:“從水,𦘔(jīn)聲。”《說文》篆文字形從水,表示與水相關;“𦘔”其實是戰國文字(圖3)“水”下部的“彡”移至“聿”下得到的。還有一支戰國文字省“𦘔”為“聿”,沿襲至今。有學者認為此字當從水,聿(yù)聲。
康殷《文字源流淺說》認為,圖A、B、C的甲骨文均為早期的“津”字,其字形像一個人手持長篙撐船渡河。張亞初則把這些字解釋為“𦨐(舦)”字(見《古文字分類考釋論稿》,《古文字研究》第17輯)。這些字實際上可分為兩種形態。一是從人、從舟、從丨會意。丨是豎畫,表示撐船的篙或槳;另一類是省去了表示撐船的豎畫,單是從人、從大會意。古時人與大同意,故後世隸定為“𦨐”,是津的異體字。《玉篇·舟部》:“𦨐,音大。”不明其源,故無釋義。“音大”的原因是以“大”為聲符。《五音集韻·泰韻》:“𦨐,舟行。”釋義雖近似而並不精確。用解形釋義,雖知道從人與從大同意,但已不知道這是津字的異體。另《說文》把古文從舟從人的“𦨈”字,列於服字條下作為服字的重文,也是不了解這實是津字的異體,應移至津字條作為重文收錄。
津字的本義為駕船渡河,甲骨刻辭中就有津字本義的用例。《甲骨文合集》16467片:“辛酉卜,方其津東。”《甲骨文合集》11468:“……申卜,方其津於東”。例句都是說某方人在東部駕船渡河。傳世古籍中亦有津字本義的用例。如《國語·楚語上》:“如是而又使以象夢求四方之賢聖,得傅說以來,升以為公,而使朝夕規諫,曰:‘若金,用女作礪。若津水,用女作舟。’”如果要駕船渡河,就用其作渡船。潘岳《西征賦》:“津便門以右轉,究吾境之所暨。”津字由動詞轉為名詞,義是渡口。《尚書·禹貢》:“東至於孟津。”渡口往往是設在水陸交通的交接的重要地方,因此津便用於喻指水陸交通要衝的地方。漢賈誼《過秦論》:“秦併兼諸侯山東三十餘郡,修津關,據險塞,繕甲兵而守之。”又引申為途徑、門徑或重要職位。《資治通鑒·魏明帝景初元年》:“好不經之舉,開拔奇之津。”也用以喻指重要的職位。水邊才要渡口,渡口與水密切相關,因而以津代指水。
渡口有水,比較潮濕,正因為這一特徵,故津又用以借指濕潤、滋潤。《周禮·地官·大司徒》:“民黑而津。”津可以代指水,有機體的體液也像水,故用津代指有機體的體液。而當人們興趣盎然地發表議論的時候,往往會“唾沫四濺”,而當人們面對喜愛的美食或是其他事物的時侯,則又會“垂涎三尺”,津字因而便引喻為形容興趣濃厚。這樣原本表示駕船渡河的津字,便用於“津津樂道”“津津有味”,以形容興趣濃厚。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津

書寫提示

【規範提示】“聿”,上部是“肀”,中橫兩端出頭。
【寫法】“氵”窄“聿”寬,頂部“氵”低。底部“聿”低。“氵”,第二筆點偏左,在橫中線上側。“聿”,各橫筆左端都在左半格;中間一筆為長橫末橫在中線;長豎從豎中線上端右側起筆,穿過各橫筆中點下行。
津

書法欣賞

津
隸書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聲韻系統名稱韻部聲母韻母
先秦高本漢系統tsi̯ĕn
王力系統tsǐen
董同龢系統tsjen
周法高系統tsjien
李方桂系統tsjin
西漢
東漢
jiən
jiən
南北朝宋北魏前期真諄臻jien
北魏後期北齊真諄臻jien
齊梁陳北周隋真諄臻欣jien
隋唐擬音/高本漢系統tsi̯ĕn
擬音/王力系統tsǐěn
擬音/董同龢系統tsjen
擬音/周法高系統tsiɪn
擬音/李方桂系統tsjĕn
擬音/陳新雄系統tsǐen

韻書集成

字形小韻韻攝聲調韻目聲母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平聲上平十七真開口呼三等全清將鄰切tsjen
集韻平聲上平十七真開口呼三等全清資辛切tsien
韻略平聲資辛切
增韻平聲資辛切
中原音韻陰平真文齊齒呼全清tsiən
中州音韻平聲真文賫辛切
洪武正韻平聲八真全清資辛切tsiən
分韻撮要陰平第二十一津贐進卒

方言集匯


贛語:jin1、津到呷
客家話:[客英字典]、zin1、ngiap7、[陸豐腔]、zin1、[梅縣腔]、zin1、[海陸腔]、zin1、[客語拼音字彙]、jin1、[台灣四縣腔]、zin1、[東莞腔]、zin1、[寶安腔]、zin1
粵語:zeo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