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尾鵟

隼形目鷹科動物

紅尾鵟:是分佈在北美的鵟屬各種鳥中最大的成員之一,紅尾鵟的名稱在歐洲被叫做“buzzards”,而在北美則被通稱為“hawks”。體重為690-2000克。紅尾鵟在體型上有比較明顯的雌雄二相性,雌鳥比雄鳥要大25%。紅尾鵟的羽毛顏色比較多樣。是對環境適應比較成功的物種。分佈在各種地形各種海拔的地區,包括沙漠、草原、針葉林、落葉林、熱帶雨林、農田和城區。食物主要包括各種小型哺乳動物、鳥和爬行類,例如嚙齒類、松雞、鵪鶉、水鳥、蝙蝠鼩鼱、蛇、蜥蜴甲殼類、昆蟲等等。除了北極地區外,它們在北美的大部分地區都可以看到。紅尾鵟在北美的印第安土著文化中被用作標誌和象徵,其羽毛常被用作各種宗教儀式。

形態特徵


紅尾徠鵟的翼展114-133厘米;壽命22年。雄性體重為690-1300克,體長為45-56厘米,雌性體重則達到900-2000克,體長50-65厘米;因此雌鳥通常都要比雄鳥大一些。上喙邊端具弧形垂突,適於撕裂獵物吞食;基部具蠟膜或須狀羽;翅強健,翅寬圓而鈍,扇翅及翱翔飛行,扇翅節奏較隼科慢;跗跖部大多相對較長,約等於脛部長度。
紅尾鵟各亞種的羽毛差異較大,例如紅尾鵟大平原亞種(Buteo jamaicen siscalurus)可以有淺紅褐色、深紅褐色和中紅褐色三個品種。其中淺紅褐色數量最多,佔一半以上,其他兩種顏色約為10-20%。
儘管顏色不同,紅尾鵟的外表大致一樣。下腹部顏色較淺,背部則較深。腹部有一道深褐色的條紋,尾部上側為磚紅色,下側為粉紅色。喙部較短,色深,帶彎鉤。喙部、腿和腳都為黃色。
幼鳥的虹膜為淺黃色,成年後顏色逐漸轉深,成鳥為紅褐色。

棲息環境


紅尾鵟繁殖地區分佈於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加拿大的育空地區、西北地區,東到魁北克南部和大西洋諸省,向南抵達佛羅里達、西印度群島和中美洲。冬季則南移到加拿大南部以南的地區。棲息地包括森林和原野,分佈多樣性,在北美洲僅次於游隼。

生活習性


飛行中的紅尾鵟翅膀略微分佈在兩個平面上,拍打頻率較低,以保存體力。在高飛和拍打翅膀的狀態下,它們的飛行速度在20-40mph之間,但俯衝時的速度可以達到120mph。紅尾鵟在地面上行走時,腳步笨拙而緩慢。在追逐地面上的昆蟲和蛇類時,它們主要以跳躍為主。
紅尾鵟通常不攻擊人類和其他鳥類,但它們經常受到烏鴉、喜鵲、貓頭鷹和其他鷹類的襲擊。在受到威脅時,紅尾鵟通常的策略是逃跑而不是保護巢穴。
叫聲為2-3秒刺耳的嘶叫,類似“kree-eee-ar”,開始音調較高,然後逐漸下降,類似水沸騰時的聲音。父母離開巢穴時,幼鳥則會發出類似“klee-uk”的聲音。
紅尾鵟捕鼠紅尾鵟在捕食上奉行機會主義。它們的食物主要包括各種小型哺乳動物、鳥和爬行類,例如嚙齒類、松雞、鵪鶉、水鳥、蝙蝠、鼩鼱、蛇、蜥蜴、甲殼類、昆蟲等等。
紅尾鵟的食譜與大角鴞相似,因此在夜晚它們之間會為了捕食展開競爭。

分佈範圍


原產地:安地卡及巴布達、巴哈馬、巴貝多、貝里斯、博內爾、聖尤斯特歇斯和薩巴、加拿大、開曼群島、哥斯大黎加、古巴、庫拉索島、多明尼加、多明尼加、薩爾瓦多、瓜德羅普島、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牙買加、馬提尼克、墨西哥、蒙特塞拉特、尼加拉瓜、巴拿馬、波多黎各、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聖馬丁島(荷屬)、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美國、美國本土外小島嶼、英屬維爾京群島、美屬維爾京群島。
旅鳥:百慕大、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
紅尾鵟分布圖
紅尾鵟分布圖

生長繁殖


紅尾鵟在三歲左右達到性成熟期,為一夫一妻制,通常只有當原配死亡后,才會尋找新的配偶。雄鳥和雌鳥共同防禦巢穴。巢穴的建造一般發生在交配之後,建在4-21米以上的大樹上或35米以上的岩石上,有時它們也會選擇人類的建築作為巢穴的所在地。巢穴一般直徑為71-97厘米,可達90厘米高,由樹枝、樹皮、針葉、根莖等組成。
四月產卵,每次產1-5卵,卵殼為藍白色,偶爾帶有褐色斑點。大小為60x47毫米。雄鳥和雌鳥都參與孵卵,雄鳥孵卵時間較短,但負責給雌鳥覓食,孵化時間為28-35天。剛孵化的小鳥沒有毛,需要由雌鳥在巢穴中撫養。大約42-46天後,小鳥開始離開巢穴學習飛行。長羽的時間可達10周。

亞種分化


紅尾鵟(15亞種)
中文名稱學 名命名者及年代
1紅尾鵟阿拉斯加亞種ButeojamaicensisalascensisGrinnell,1909
2紅尾鵟德克薩斯州亞種ButeojamaicensisborealisGmelin,1788
3紅尾鵟大平原亞種ButeojamaicensiscalurusCassin,1855
4紅尾鵟巴拿馬亞種ButeojamaicensiscostaricensisRidgway,1874
5紅尾鵟墨西哥北部亞種ButeojamaicensisfuertesiSutton&vanTyne,1935
6紅尾鵟特雷斯亞斯亞種ButeojamaicensisfumosusNelson,1898
7紅尾鵟墨西哥高原亞種ButeojamaicensishadropusStorer,1962
8紅尾鵟加拿大西北亞種ButeojamaicensisharlaniAudubon,1830
9紅尾鵟指名亞種ButeojamaicensisjamaicensisGmelin,1788
10紅尾鵟尼加拉瓜亞種ButeojamaicensiskemsiesiOberholser,1959
11紅尾鵟美國亞種ButeojamaicensiskrideriiHoopes,1873
12紅尾鵟索科羅島亞種Buteojamaicensissocorroensis1Nelson,1898
13紅尾鵟巴哈馬亞種ButeojamaicensissolitudinusBarbour,1935
14紅尾鵟薩頓亞種ButeojamaicensissuttoniDickerman,1993
15紅尾鵟佛羅里達亞種ButeojamaicensisumbrinusBangs,1901

保護現狀


紅尾鵟與人類的關係比較複雜。它們一方面可以控制嚙齒類和其他害獸的數量,另一方面也捕殺雞和其他家禽。由於一些誤會,有時會有農民射殺紅尾鵟的事情發生。不過紅尾鵟已經受到條例保護。在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國,紅尾鵟還受到《1918年候鳥保護條例》的保護。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