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業大學理學院

安徽農業大學理學院

安徽農業大學理學院是2004年7月在原基礎科學學院的基礎上更名成立的學院。理學院下設、物理教研室、測量教研室、生物統計教研室。全應用數學系、應用化學系院教職工9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0人,碩士生導師7人。學院承擔全校的數理化基礎課和測量學、生物統計學等專業基礎課的教學任務,並設有三本科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測繪工程專業、應用化學專業和統計學專業,現有在校學生647人。

學院概述


多年來,學院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帶動專業建設和學科發展,以教學改革為核心推動教育理念的轉變,以青年教師培養為重點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教材和實驗室建設為基礎建立穩固的教學基礎平台,以加強科學研究加快向教學研究型學院轉變,逐步形成了“注重教學改革、規範教學管理、加強師資培養、推進課程建設,為提高教學質量而努力”的獨特的、優良的辦學特色。
該院教師充分發揮基礎學科的優勢,加強與其他學科的結合與聯繫,積極開展科學研究活動。理學院教師共承擔教學、科研項目37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部)級19項;獲各種教學、科研獎勵32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部)級10項;由該院教師擔任主編、副主編完成了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和全國高等農林院校“‘十一五’規劃教材”等一批高質量的教材。理學院在開展科研的同時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多名教師赴國內外學習、進修、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合作研究,多次邀請知名專家來校講學,並與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浙江大學等省外高校建立了友好的合作關係。

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
安徽農業大學理學院
安徽農業大學理學院

學科專業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素養,掌握信息科學和計算機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能應用所學知識和熟練的計算機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常微分方程、數值計算、C 語言程序設計、資料庫原理與技術、VB程序設計、Java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時間序列分析、操作系統、資訊理論、統計計算方法等。
就業方向:可在企事業單位、高科技部門、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和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科研、教學和計算機應用軟體的開發與管理工作,也可以繼續攻讀信息與計算科學及相關學科的碩士研究生。
專業特色和優勢: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基礎和數學思維能力,掌握信息與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能,善於建立數學模型解決信息科學以及農業領域的實際問題。
應用化學專業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化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較強的實驗技能,能在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從事化工、環保、輕工、食品、醫藥、材料、能源等領域的研究開發、推廣應用、經營管理、技術培養的應用型和複合型化學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現代儀器分析、化學工程基礎及化工製圖、現代分離技術、天然產物化學、商品檢驗化學、精細化學品化學及高分子化學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就業領域廣闊,適應能力強,可在科研機構、商品檢驗、外貿、公安、消防、衛生、輕工、儀器、環保、醫藥、化工、冶金等企事業單位、行政部門從事化學分析、儀器分析、應用研究、產品開發、身纏和經營管理工作,也可從事現代實驗室的管理、維護工作。
專業特色和優勢:本專業注重培養學生在生物資源的利用、商品質量的化學檢驗及環境監測與保護等領域開展科學研究、推廣應用的能力。
統計學專業
業務目培養標: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或數學與經濟學素養,掌握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能熟練地運用計算機分析數據,能在企業、事業單位和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統計調查、統計信息管理、數量分析等開發、應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門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數學基礎課(分析、代數、幾何)、概率論、數理統計、運籌學、計算機基礎、應用隨機過程、實用回歸分析、時間序列分析、多元統計分析、抽樣調查、非參數統計、統計預測與決策、統計計算與軟體包、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等。
就業方向:可在企事業單位和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統計調查、統計信息管理、數量分析等開發、應用和管理工作,或科研、教育本門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
專業特色和優勢: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和數學思維能力的,側重生物統計的理論與應用方法的研究,重點解決農業領域內的統計問題。
測繪工程專業
目培養標:本專業為適應信息化時代數字測繪體系發展的需求,培養測繪、地信、農林、水利、資源與環境、國土、城市規劃與建設等相關領域的測繪新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掌握地面測量、空間測量、工程測量、“3S”理論與技術等專業知識,同時具備資源環境、工程測量技術、城市建設、農林業科技等相關領域的基本知識,能夠在測繪、國土、農業、水利、環保、城建等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生產管理、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等相關工作。
主要課程: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測量平差基礎、大地測量學、GPS原理及應用、工程測量學、地籍測繪、GIS設計與實踐、變形監測原理與方法、遙感原理、攝影測量學、遙感圖像處理與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地圖學原理等。
就業方向:可在全國範圍內的甲、乙、丙、丁級測繪院以及建築施工、規劃設計、道路工程等企事業單位和經濟、管理部門從事測繪、資源環境監測等應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門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也可繼續攻讀大地測量、遙感、地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等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
專業特色和優勢:培養測繪科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衛星導航定位的基本原理及應用,地理信息技術的理論與方法、地圖設計與編製的理論與技術以及國土、農林、資源與環境等相關應用領域的基本知識,掌握完整、規範的測量技術和專業技能,具備測繪科技方面的基本工作及應用研究能力。
目培養標:本專業為適應信息化時代數字測繪體系發展的需求,培養測繪、地信、農林、水利、資源與環境、國土、城市規劃與建設等相關領域的測繪新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掌握地面測量、空間測量、工程測量、“3S”理論與技術等專業知識,同時具備資源環境、工程測量技術、城市建設、農林業科技等相關領域的基本知識,能夠在測繪、國土、農業、水利、環保、城建等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生產管理、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等相關工作。
主要課程: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測量平差基礎、大地測量學、GPS原理及應用、工程測量學、地籍測繪、GIS設計與實踐、變形監測原理與方法、遙感原理、攝影測量學、遙感圖像處理與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地圖學原理等。
就業方向:可在全國範圍內的甲、乙、丙、丁級測繪院以及建築施工、規劃設計、道路工程等企事業單位和經濟、管理部門從事測繪、資源環境監測等應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門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也可繼續攻讀大地測量、遙感、地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等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
專業特色和優勢:培養測繪科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衛星導航定位的基本原理及應用,地理信息技術的理論與方法、地圖設計與編製的理論與技術以及國土、農林、資源與環境等相關應用領域的基本知識,掌握完整、規範的測量技術和專業技能,具備測繪科技方面的基本工作及應用研究能力。

歷史沿革


沿革: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現任領導


院行政院長:吳堅(2004.8—2010.9)孫力(2010.10—至今)
副院長:張慶國(2004.8—至今)張袖麗(2006.1—至今)
總支書記:張久輝(2004.8—2007.7)陶前之(2007.7—至今)
副書記:沈兆梅(2008.9—至今)

歷任領導


基礎部時期
行政
主任:吳關林(1960.8—1961.4)徐長康(1960—1965)
徐靜芸(1965.5—1984.3)王煥晰(1984.4—1988.2)
李文忠(1988.9—1994.4)
副主任:何世勛(1961—1962.5)崔興恭(1978— 1980)
周良騮(1978.9—1983.5)楊伯康(1980.7—1984.3)
李春華(1991.6—1992.5)
黨總支
書記:吳關林(1960.8—1963.6)胡斯夫(1965—1967)
謝超(1967.12—1980.7)吳國芸(1980.7—1984.4)
蔡功舞(1984.4—1991.5)朱淑貞(1991.6—1994.4)
副書記:趙全安(1962.3—1965)徐靜芸(1960—1967)
吳建婷(1991.6—1994.8)
文理學院時期
行政
院長:李文忠(1994.4—1998.11)吳慶生(1998.12—2000.6)
吳堅(2000.7—2002.6其中2000.7-2002.4為主持工作的副院長)
副院長:黃邦漢(1994.4—1998.11)
張憲平(1994.4—1998.11 )張新貴(1998.11—2000.6 )
張久輝(2000.6—2002.6 )徐亞華(1998.11—2001.1)
張慶國(2002.6—2004.7)
黨總支
書記:尤德勝(1994.4—2000.6)惠永恆(2000.6—2002.6)
副書記:惠永恆(1994.9—1998.7)徐亞華(1994.9—2002.6)
基礎科學學院
行政院長:吳堅(2002.6—2004.7)
副院長:張慶國(2002.6—2004.7)
總支書記:張久輝(2002.6—2004.7)
理學院時期
院行政院長:吳堅(2004.8—2010.9)孫力(2010.10—至今)
副院長:張慶國(2004.8—至今)張袖麗(2006.1—至今)
總支書記:張久輝(2004.8—2007.7)陶前之(2007.7—至今)
副書記:沈兆梅(2008.9—至今)

教授風采


該學院有多位著名教授,包括:
• 吳堅 孫力 張袖麗畢守東 張慶國 汪宏喜章國順 徐麗 閆萍 董斌 田超 陳培榮 張長勤陳震
吳堅
安徽農業大學理學院
安徽農業大學理學院
安徽農業大學經濟技術學院院長。安徽農業大學學位委員會委員。安徽省數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教育部高等農林院校理科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數學指導組成員。農業部教材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2007年獲安徽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