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縣後山奶奶廟
紀念後山奶奶在河北易縣後山所修建的廟宇
易縣後山奶奶廟是為紀念後山奶奶而在河北易縣後山所修建的一所廟宇,當地有多關於後山奶奶救助少年時代光武皇帝劉秀的傳說,已經把後山奶奶神化,每年陰曆三月十五,都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來到後山廟,祈求後山奶奶的保佑
後山奶奶廟的傳說,有很多。在我們易縣的民間傳說故事中,是這樣;東漢時期,王莽篡權,要斬草除根殺劉秀。王的大軍追趕劉秀。一天中午,到了易州洪懸山處。劉秀已經是走投無路。看到山下有一很破舊的茅草屋。劉秀跑了進去,見只有一白髮蒼蒼的老婦人。劉秀急切的喊:“奶奶救我,後面有人要殺我!”。老婦人,一看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急中生智。說:“你趕緊躺在地下,閉眼不要動”,接著老婦人把中午剩下的米飯倒在了劉秀身上。這時,追兵進門了:問:“有一人可能到了你這裡,把他交出來。”老婦人說,:沒有。追兵說,怎麼地下有人?老婦人說:“這是我兒子,幾天前就死了,身上已經長蛆了。”追兵也不問也不看了,走了繼續追趕。這樣老婦救了劉秀一命。劉秀當了皇帝以後,為了報老婦之恩,就在易州的洪崖山上建了一座“奶奶廟”,俗稱後山“奶奶廟”。
相傳王莽稱帝時,定興縣東辛告村有一個叫張生香的姑娘,自幼父母雙亡,和四位哥哥相依度日。後來大哥不幸病故。三哥跑出去給東家扛長活,在外地娶了嫂子,整年兒不回來。四哥新近給官府抓了丁。唯有二哥在後山學道,好幾年也不見音信。
小姑娘剛長成人,就給當地一位姓郭的官宦人家看中,七十大幾的老爺子,要納人家這個窮家女娃做小房。姑娘當然不幹,她打十五歲上就被逼逃了出來,一路含辛茹苦,走了兩年半,才趕到後山。
後山道觀,天下第一。裡邊的男女道士,可不少,四時煙火旺盛異常。張家小姑娘就是奔廟裡來的。當她趕到後山,遍訪眾道,也沒打聽見自己的親人。逼得實在想不出法了,就鑽在這個山坳里住了下來。一住就是四十五年,人由黃花少女變成了滿頭白髮的老奶奶。
張生香常年靠打柴紡線為生。據說她留下的那架石紡車,就是附近村裡一個善良小石匠在她年輕時送的,另外,她還不辭辛勞,把柴枝背到五十里遠的易州城裡去換燒餅。石棚兩邊那半畝園子也是她用勤勞的雙手辛苦開墾的。
老奶奶一生經歷坎坷,為人剛強,見了窮人肯幫忙,見了富人,躲著走,潔身自好。因為她年輕時在定興干過三年長工,所以那一帶人親切地喊她為香姑。又因她晚年救過劉秀,所以在這一帶威信極高。當她六十過世后,人們都很懷念她。農曆三月十五傳為香姑的生日,所以每到三月十五這天,九省十八縣的人們,就扶老攜幼,成群結隊上山參拜,一是為趕九玄廟會,二是為了緬懷後山奶奶。
河北省易縣後山位於易縣城北15公里的洪崖山上。距北京120公里,距天津180公里,距石家莊240公里。山上有年代久遠的古廟群,主廟為“後土皇帝廟”,俗稱“後山廟”或“後山奶奶廟”。相傳:傳說在東漢時期,皇帝劉秀兵敗時曾逃到這裡,藏在廟中,“奶奶”(西王母)在劉秀的臉上噴了些米飯和長尾巴蛆,使劉秀看上去如死人一般。王莽的追兵追到廟裡,見劉秀的“死屍”躺在地上,且已生了蛆,就放心地走了。劉秀因此而脫臉。劉秀登基做皇帝后,封老奶奶為“承天效法,後土皇帝”,並撥重金建廟塑金身以供祭祀。文革前,僅山上就有廟32座,除“後土皇帝廟”外,還有玉皇大帝廟、拜猿殿、軒轅黃帝廟、太陽殿、侯爺殿等。加上後山周圍的其它廟宇,有六、七十座之多。如縣城北覺山坡上的“覺山寺”、“後土行宮”,豹泉及其附近的上、中、下三個雲居寺,淶水縣樂坪的伶倫祠,狼牙山北支蠶姑坨上的“蠶姑聖母祠”等。後山奶奶信仰在這一帶很盛行。包括北京地區,比如房山區,南尚樂一帶管後山叫西山,和房山毗鄰的涿州市和淶水縣也稱之為西山,而象定興一帶叫北山奶奶,易縣本地稱之為後山。這都是隨自己的方位不同而稱呼也異吧,房山一帶的有些信徒在大年三十都要衝西燒香,嘴裡也念念有詞,大意就是求西山老奶奶保佑之類的話。每年農曆三月初一到十五,有廟會,其間人山人海,此山不要門票,信徒來自好幾個省市自治區,熱鬧非凡。來此山的神職人員有道士,道姑,和尚等。山上供的佛道諸神很多,很有民間信仰的味道。在涿州也有座西山老奶奶廟,叫泰寧宮,屬於河北省道教協會管理。據北京有的信徒說,在定興也有奶奶廟,當地還有看香的,具體情況不太了解。
曾是傳說中黃帝祭祖地的河北易縣後山越來越受到專家學者的注意,目前已被列為河北省十大重點搶救項目之一,該地發掘和搶救工程正在有序開展。
據專家學者考證,易縣後山是5000年前黃帝部族由西北高原東遷后聚居、生活、發展、祭祀的根據地。史書記載的黃帝大戰於涿鹿之野,就是以這裡為中心。其地域北到涿鹿、西到太行,傳說中炎黃大戰、黃帝戰蚩尤、釜山會盟諸侯、黃帝造車、嫘祖養蠶染五色衣、倉頡造字、伶倫制樂器作五律制十二鍾等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都發生在這一帶,至今這裡尚存嫘祖洞、黃帝洞、蠶姑坨、釜山、鐘模坑等傳說遺址。
黃帝統一各部落後,雖建都於今涿鹿縣礬山黃帝城,但後山仍是其近畿和家廟祖祠所在地,並派大臣伶倫護守祭祀。此後夏、商、周三代3000多年,易縣後山一帶一直是炎黃後裔生存發跡之地。由此留下許多傳說,不少村名、地名都與此有關。
據專家介紹,目前在易縣後山留下的70多處古迹廟宇中,最主要的有3處:黃帝廟和黃帝洞、侯王殿、太陽殿。據考證,黃帝廟和黃帝洞是歷代帝王諸侯祭祖的地方,侯王殿是歷代帝王諸侯封禪的地方,太陽廟是歷代帝王諸侯祭天的地方。
專家考證表明,秦漢以前,歷代帝王諸侯都在易縣後山舉行祭天、封禪、祭祖等活動。將祭天、封禪、祭祖活動改在今天的泰山,是從秦始皇登泰山封禪開始的。因此,專家學者認為,易縣後山為“中華第一祖山”,是中華第一座祖廟——黃帝廟所在地,是中華民族融合統一最重要的發祥地之一。
專家認為,在中國長達5000年的歷史沿革中,易縣後山文化雖然受到儒、道、佛3種思想的影響,但其主旨仍然是祭祖活動,是追尋史前文明極其珍貴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寶庫,具有重要的保護、開發價值。
易縣後山老奶奶廟真是說什麼的都有啊。據說不到十八歲就不能去,後山老奶奶廟必須連著去三年則靈。
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一到三月十五都會人山人海,全國各地的善男信女以及企業老闆、高管都到此地來求老奶奶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