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縣

河北省張家口市下轄縣

涿鹿縣隸屬於河北張家口市,地處中國河北省西北部、桑乾河下游,與張家口市下花園區和北京市郊區相接。縣城距張家口市區75公里,距北京市區130公里,總面積2802平方公里,總人口294013人(2020年)。民族以漢族為主,有滿族回族、蒙古族、壯族等8個少數民族。2012年,涿鹿縣地區生產總值73.38億元。

距今200萬年前古人類就在涿鹿縣繁衍生息。五千年前,黃帝、炎帝、蚩尤在涿鹿征戰、耕作、融合,創造了中華民族共認的“龍”圖騰,開創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著名景點有黃帝泉、黃帝城遺址、中華合符壇、中華三祖堂、軒轅湖

2017年10月獲得“國家園林縣城”榮譽稱號。2018年,涿鹿縣地區生產總值(GDP)91.2億元。2019年5月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關於贊皇縣等21個縣(區)退出貧困縣的通知》批准涿鹿縣退出貧困縣。

2018年,涿鹿縣地區生產總值(GDP)91.2億元。

歷史沿革


秦朝時,兼并諸侯分天下為36郡、涿鹿縣境屬上谷郡。
漢朝時,屬幽州上谷郡,並於今縣境內置涿鹿(因涿鹿山得名,治今礬山鎮三堡),下落(治今涿鹿鎮西)、潘(治今保岱)3縣。
西晉時,改置廣寧郡(治下落),仍置三縣於原治,唯下落改稱下洛。
北魏時,屬燕州廣寧郡,州、郡治下洛縣。並改下洛縣為廣寧縣,仍置涿鹿、潘縣於故址。北魏末廢潘縣,北齊改置懷戎縣。同時廢廣寧、涿鹿2縣。
隋大業初廢北燕州、改屬涿郡,為懷戎縣地。
唐代初屬河北道媯州懷戎縣。光啟中改置新州(治永興縣)及永興縣(治今涿鹿鎮)、礬山縣(治涿鹿故城),隸屬河東道新州。
遼時,屬西京道奉聖州,置永興、礬山2縣。
金代屬西京路德興府,大安元年(1209年)改永興縣為德州縣,仍置礬山縣於故址。
元代時,屬中書省上都路順寧府,至元二年(1265年)省礬山縣併入永興縣,屬順寧府保安州(治永興縣)。
明代時,屬京師保安州(徙治今懷來縣新保安)。
清初沿明制,仍為保安州(治今縣城),屬宣府鎮;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改屬宣化府。
民國二年(1913年),改保安州為保安縣,屬於直隸省口北道。民國5年(1916年),改為涿鹿縣,仍屬直隸省口北道。民國九年(1920年),涿鹿縣改屬察哈爾省。民國17年(1928年),改屬直隸省。民國十九年(1930年)口北道十縣劃為察哈爾省,涿鹿縣又改屬察哈爾省。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被日軍侵佔,屬偽“察南自治政府”,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建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宣(化)涿(鹿)懷(來)聯合縣,屬平西專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9月屬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察南政廳,民國三十年(1941年)改為宣化縣。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建懷(來)涿(鹿)及蔚(縣)涿(鹿)宣(化)二聯合縣,屬北嶽區第六專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30日,共產黨解放涿鹿縣成立涿鹿縣人民政府,屬冀察區第十一專區,年底劃歸察哈爾省,屬第五專區,同年增設涿鹿市,由省直轄。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0月13日,國民黨軍隊佔領,涿鹿縣同日成立國民黨縣政府。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共產黨重建蔚涿宣、宣涿懷二聯合縣,屬察哈爾省第六專區。12月改屬北嶽區第六專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撤銷聯合縣,涿鹿縣仍屬北嶽區第六專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改屬察哈爾省察南專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涿鹿縣仍屬察哈爾察南專區。
1952年察哈爾省建置撤銷,涿鹿縣劃歸河北省,屬張家口專區。
1958年撤銷涿鹿縣,併入懷來縣。
1961年以原轄區復置涿鹿縣,仍屬張家口專區。
1970年張家口專區改稱張家口地區,涿鹿縣屬之。
1993年7月撤銷張家口地區改屬張家口市管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涿鹿縣隸屬河北省張家口市,位於河北省西北部永定河上游,北京市西北部。地處北緯39°40′—40°39′,東經114°55′—115°31′之間,涿鹿—懷來盆地西部。北與張家口市下花園區交界,西北隔黃羊山與宣化縣相望,西南與蔚縣毗鄰,東南與北京市門頭溝區和保定市淶水縣接壤,東北與懷來縣相鄰。涿鹿縣南北長90公里,東西寬43公里,面積2802平方公里(2012年)。東距北京市中心136公里,西距煤都大同市214公里,北距張家口市67公里。

地形

燕山運動形成了涿鹿縣地貌的基本輪廓,大地構造屬燕山沉降帶,山西台背斜交界過渡地帶,山勢由楠向西北延伸呈現弧開、是個南、西、北三面環山的丘陵地地貌。境內有高、中、低和丘陵、盆地、河灘、階地等多種類型,海拔高度460~2882米(小五台山東台)。桑乾河、洋河匯合之處為新生代沉陷盆地、東部礬山為礬山——延慶盆地。中部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南部群山叢列、夾有大堡、倒拉嘴山間平原。以桑乾河南岸的五堡、保岱等地為界,北部慣稱河川區,中部稱丘陵區,從太平堡、虸蚄口、石門鄉以南為山區。
涿鹿縣山系以拒馬河為界,北部為燕山支脈,南部為太行山余脈,境內東南部山峰多屬軍都山復北斜的西段,入境後分成三支幹,即西北部涿懷北斜,黃羊山支幹;中部小礬山背斜、黑山支幹;東南部官廳北斜,靈山支幹均屬燕山山系。南部黃花梁、犁鏵山支幹等均屬太行山余脈。縣內主要山峰有黃羊山,小五台山東台,東、西靈山,韭菜梁山、韓家窪山、橋山等60餘座,海撥高度均在906米至2882米之間、最高山峰小五台東台海撥2487.9米。群山之間,河流兩岸形成十幾個大小盆地,其中涿鹿、礬山兩個斷陷盆地,是涿鹿縣兩大盆地。
涿鹿縣總的地勢為南北低、中間高,北起洋河、桑乾河,海撥460~500米,中間靈山、小五台山2240米以上,南至大河南500米,由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大部分為丘陵山區。 

氣候

涿鹿縣由於海拔高低相差懸殊,地形複雜,形成了垂直和水平分異的特點基本屬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多變,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熱量較少。春季乾旱,大風、低溫;夏季涼爽短暫,晝夜差懸殊,雨量集中,冰雹夏秋常有發生;秋季天高氣爽降溫快,霜凍常有危害;冬季嚴寒凍期長,冰封五個月而雪少。從多年平均氣溫看,涿鹿縣的夏季自6月21日至8月15日,共55天;冬季為10月16日至4月10日,共178天(其中11月下旬至3月上旬為嚴寒期);春季自4月11日至6月20日,共71天;秋季自8月16日至10月15日,共61天。年均日照2875小時,年平均氣溫9.1℃,極端最高氣溫39.2℃,年均降水量372.7mm,日最大降水量67.8mm,水資源總量7.45億立方米,風速為2.5米/秒,較大風速24米/秒。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涿鹿礦產資源比較豐富,主要有煤、鐵、錳、金、銀、鉛、鋅等;建築材料有石灰石、大理石、石膏;冶金輔助原料有熔劑白雲岩;化工原料有硫鐵礦、磷礦;其他非金屬礦石有沸石、海泡石等。煤主要分佈在武家溝、胡庄,截至2009年,實有探明儲量2588.5萬噸,保有儲量2009.6萬噸。鐵共有17處,探明儲量290897萬噸。銀主要分佈在輝耀相廣、欒莊上井溝一帶,遠景儲量250噸,含量82~588.72g/p。礦石類別有錳銀礦和蝕變岩銀礦。白雲岩分佈在礬山孟窯一帶,儲量505萬噸,氧化鎂含量29%,氧化鈣含量29%,可用於冶金溶劑配料。磷礦礬山磷鐵礦,探明儲量1152.4萬噸,遠景儲量27582.5萬噸,品位P2O511.87%,含鐵量13.01%,主礦體埋深575米~640米。大理石和花崗岩可開採儲量50億立方米,花色品種達23個,加工后可作為高檔裝飾材料。石灰石已探明石灰石資源是1.6億噸,太平堡礦區石灰石遠景儲量超過3.13億噸;頁岩礦位於卧佛寺鄉大穆溝,厚度約30米,儲量約287萬噸,為高鋁岩,可作為紅粘土的替代物使用。赤鐵礦位於輝耀鄉寇家溝,含鐵量25%~40%,儲量160萬噸。沸石位於武家溝鎮,儲量12.6萬噸,厚度3~5米,最大厚度10米,是極好的水泥混合材料

水資源

涿鹿縣水資源總量為7.45億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資源為6.76億立方米/年,地下水資源為0.69億立方米。

動物資源

截至2009年,涿鹿縣共有陸生脊椎動物150餘種,其中鳥類110餘種,哺乳類32種,隸屬4綱18目49科。獸類:豹子、狼、山羊、狍子、野豬、狐狸、獾子、野兔、黃鼠、山狸貓、松鼠。鳥類:鷹、貓頭鷹、啄木鳥、布穀鳥、寒號鳥、燕子、鵲、鴉、麻雀、鴿子、山雞、褐馬雞、黑鸛,其中鳥類褐馬雞、黑鸛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獸類狼、松鼠屬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魏晉南北朝時期,涿鹿境內有3個縣行政區劃,即桑乾河北一帶為下落縣後為廣寧郡廣寧縣區劃,桑乾河南岸起南到今倒拉嘴鄉,西到今宣化縣界,東到涿鹿欒庄、輝耀、石門一帶為潘縣區劃;今縣內的礬山鎮、子方口、太平堡、黑山寺、卧佛寺以及千樹底、河東、謝家堡等11個鄉為涿鹿縣後為礬山縣區劃。當時,礬山縣分為3個鄉、9個亭;潘縣分為2個鄉,6個亭。據《水經注漯水篇》記述:“漯水(今桑乾河)又東經高邑亭;又東為無鄉。”高邑亭即今涿鹿縣高堡,為魏晉南北朝時期亭治所,東10公裡外今九堡一帶設鄉,高邑亭為無鄉所轄。
唐初時,原下洛縣懷潘縣區劃並為永興縣,仍分為4鄉,治所分別在今張家堡、涿鹿鎮、保岱、五堡。礬山一帶又分為3個鄉,治所在今河東、太平堡、礬山。
宋初,涿鹿縣統歸奉聖州管轄,分為11個鄉,鄉治所分別設在張家堡、雙樹、涿鹿鎮、長疃、保岱、大堡、礬山、河東、五堡、岔道、太平堡。
明景泰三年(1452年),明朝廷將大批農民從山西遷到涿鹿縣,致使涿鹿縣聚落點迅速增長,由唐宋時110個村到景泰三年增加到295個村,其中有100個村莊劃歸外縣(州),共分7里:承恩里、榮恩里、報恩里、桑乾里、東八里、沙城裡、良田裡。7里行政區劃制一直延續到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涿鹿縣行政區劃又進行調整。將涿鹿縣大西庄、張家堡和桑乾河南的二堡、三堡、五堡、六堡、七堡、九堡、百姓營、康莊、石瓮、岔道劃歸懷來縣管轄;將現今大、小姚庄、上太府和桑乾河南的洪寺、輝耀、左衛村莊劃歸宣化管轄。涿鹿縣分7鄉,即城關鄉、城北西鄉、河南鄉、西山鄉、東三屯鄉、美峪所鄉、南山鄉。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以前沿用清制。之後,涿鹿縣設4個區:第一區,共轄城關鎮39個村,10480戶,41050人。第二區,共轄1城鎮15個村,2817戶,18083人。第三區,共轄54村,4088戶,19400人。第四區,共轄94村,4327戶,20368人。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26日,日軍投降,共產黨在涿鹿縣建立政權。涿鹿縣共轄1市1鎮13區。翌年秋,因內戰再起,共產黨領導的縣政府撤離涿鹿縣城,駐涿鹿縣西安村。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到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國民黨建政時期,涿鹿縣實行鄉、保、甲制,共設2鎮,分21鄉,260保、312村。
1949年2月,共產黨領導的政權將原來1市13區縮划(涿鹿市和十二區的部分村合為城區;六區、十二區的部分村合為上太府區;三、四區合為礬山區;二、七區合為太平堡區;九、十區合為大堡區)。同時,以區公所所在地或所轄區命名區名。為縣城區、上太府區、保岱區、五堡區、礬山區、太平堡區、上疃區、大堡區、孫家溝區、大廟區。12月,涿鹿縣將10個行政區合併為8個行政區,即原上太府區與城區合併為城區;原上疃區與大廟區合併為河北區,區公所設在河北。其它各區區公所因駐地得名;保岱區、五堡區、礬山區、太平堡區、大堡區、孫家溝區。
1950年5月10日,縣政府通令將原來以區公所駐地命名的區名,改為以數字排列,同時改區公所為區人民政府。即:城區改稱一區(駐曹家園村),並分設區級鎮—城關鎮;保岱區改二區(駐董家房);五堡區改稱三區(駐五堡村);礬山區改稱四區(駐礬山);太平堡區改為五區(駐太平堡);河北區改稱六區(駐河北);大堡區改稱七區(駐大堡);孫家溝區改稱八區(駐孫家溝)。
1956年6月,撤銷區級建置,涿鹿縣劃分為1鎮35個鄉。1鎮是:城關鎮;35個鄉是:界牌梁、東小庄、單家堡、隆伏寺、西二堡、武家溝、輝耀、岔道、董家房、孫家溝、屈庄、上葫蘆、六堡、高堡、欒庄、溫泉屯、小礬山、礬山、三堡、肖家堡、卧佛寺、口前、柳樹庄、太平堡、上沙河、三道溝、大堡、大荊寺、馬家廟、趙家蓬、董家站、謝家堡、范家坡、大廟、道洪寺。
1958年7月,涿鹿縣改建為2鎮20鄉。2鎮是:城關、礬山鎮。20個鄉是:西二堡、長疃、隆伏寺、東小庄、董家房、輝耀、孫家溝、欒庄、五堡、溫泉屯、柳樹庄、太平堡、卧佛寺、黑山寺、大堡、倒拉嘴、馬家廟、趙家蓬、謝家堡、大廟。
1959年9月1日,涿鹿縣撤銷鄉級建置,建立6個人民公社:桑洋(駐城關鎮)、麥田(駐董家房)、果林(駐五堡)、靈泉(駐礬山)、飛躍(駐大堡)、幸福(駐趙家蓬)。11月,涿鹿與懷來縣合併,稱懷來縣。
1961年5月1日,涿鹿與懷來縣分縣,恢復涿鹿建置,同時,將原來6個公社分建24個公社。即:城關、郭庄、東小庄、張家堡、西二堡、長疃、保岱、輝耀、孫家溝、五堡、欒庄、溫泉屯、小礬山、礬山、卧佛寺、黑山寺、子方口、太平堡、大堡、倒拉嘴、石門、趙家蓬、謝家堡、大廟。
1962年1月,原屬易縣的大河南、蟒石口公社與原蔚縣的三里棚公社劃歸涿鹿縣。涿鹿縣共412個生產大隊,1375個生產隊。1979年,城關公社改建為城關鎮。
1984年,礬山公社改為礬山鎮。
1987年,城關鎮改為涿鹿鎮。
1988年,涿鹿縣設1區,5鎮,22個鄉,共412個行政村。1區:趙家蓬區。5鎮:涿鹿鎮、礬山鎮、張家堡鎮、大堡鎮、河東鎮。22個鄉:西二堡鄉、東小庄鄉、郭庄鄉、武家溝鄉、五堡鄉、欒庄鄉、溫泉屯鄉、小礬山鄉、保岱鄉、輝耀鄉、孫家溝鄉、石門鄉、黑山寺鄉、子方口鄉、太平堡鄉、卧佛寺、倒拉嘴鄉、蟒石口鄉、大河南鄉、謝家堡鄉、三里棚鄉、千樹底鄉。
1995年涿鹿縣27個鄉鎮並為17個鄉鎮有:涿鹿鎮、張家堡鎮、武家溝鎮、五堡鎮、保岱鎮、礬山鎮、大堡鎮、河東鎮、東小庄鄉、溫泉屯鄉、欒庄鄉、黑山寺鄉、輝耀鄉、卧佛寺鄉、謝家堡鄉、蟒石口鄉、大河南鄉。
2008年將17個鄉鎮中的8鎮9鄉改為13鎮4鄉。即:涿鹿鎮、張家堡鎮、武家溝鎮、五堡鎮、保岱鎮、礬山鎮、大堡鎮、東小庄鎮、溫泉屯鎮、輝耀鎮、河東鎮、蟒石口鎮、大河南鎮、欒庄鄉、黑山寺鄉、卧佛寺鄉、謝家堡鄉。

區劃詳情

涿鹿縣共轄18個鄉級行政區,包括1個縣轄區,13個鎮、4個鄉,分別是南山區、涿鹿鎮、張家堡鎮、武家溝鎮、五堡鎮、保岱鎮、礬山鎮、大堡鎮、河東鎮、東小庄鎮、輝耀鎮、大河南鎮、溫泉屯鎮、蟒石口鎮、欒庄鄉、黑山寺鄉、卧佛寺鄉、謝家堡鄉,其中河東鎮、大河南鎮、蟒石口鎮、謝家堡鄉由南山區管轄。涿鹿縣人民政府駐涿鹿鎮軒轅路2號。 
行政區社區、行政村
涿鹿鎮前街社區,城裡社區,西關社區,和平街社區,北關社區,南關社區;西頭堡村,朝陽寺村,楊堡村,丁堡村,北小庄新村,馬軍庄村,譚庄村,水泉庄村,郝家坡村,柳巷村,西二堡村,白塔寺村,楊家屯村,牛家場村,北小庄老村,季家寺村,羅庄村,沈庄村,青寧堡村,前後巷村,北關村,東關村,城裡村,教場村,汪源屯村,西關村,拐角村,苑庄村,曹家園村,周堡村。
張家堡鎮張家堡村,沙梁村,單家堡村,曹堡村,上太府村,隆伏寺村,北張庄村,杜庄村,赤腳寺村,黃土港村,石堡灘村,胡庄村,桃園村。
武家溝鎮石子坡村,長疃村,王家樓村,李家疙瘩村,韓家梁村,槐樹溝村,武家溝村,馬家灣村,付家灣村,牛家窯村,蠻子營村,東窯溝村,西窯溝村,白家灣村,站庄村,上葫蘆村,溪源村,護路灣村,孫家溝村,北黃頭村,南黃頭村,張家河村,屈庄村,千兒嶺村,劉家灣村,平方寺村。
五堡鎮新胡庄村,康莊村,高堡村,小堡村,頭堡村,庄科村,南二堡村,羊圈村,三堡村,上四堡村,下四堡村,五堡村,六堡村,楊窯村,七堡村,九堡村,廣恩屯村,百姓營村,代家溝村。
保岱鎮董家房村,茶房村,上洪寺村,下洪寺村,辛庄村,白草地村,方家溝村,下葫蘆村,保岱村,石家嘴村,水溝村,窯子頭村,西堡村,東堡村,王莊村,付庄村,張庄村,易庄村,甘庄村,周庄村,上水谷村,下水谷村。
礬山鎮礬山鎮社區,礬山磷礦社區;孟家窯村,龍王堂村,南關村,大街村,東關村,北關村,水磨村,五堡村,四堡村,三堡村,古城村,上七旗村,下七旗村,谷家房村,肖家堡村,馬槽溝村,燕王溝村,李家堡村,山兌村,六堡村,焦家梁村,子方口村,柳村莊村,董家莊村,葦子村,塔兒寺村,觀音殿村。
大堡鎮大荊寺村,小荊寺村,辛庄村,上刁蟬村,下刁蟬村,武家流水溝村,潮梁村,車廠村,任家灣村,下關村,后溝村,孫家寨村,大堡村,禪坊村,賈兒嶺村,司家窪村,祁家窪村,石人窪村,檯子窪村,馬圈村,上河村,黃花梁村,青楊樹村,倒拉嘴村,黃土坡村,郭家堡村,煉山坪村,蟒蟬寺村,流水溝村,殷家莊村,上沙河村,谷它村,下沙河村,辛店村,古佛堡村,吳家莊村,柳灣村,山澗口村,上虎盆村,下虎盆村,上洗馬村,下洗馬村,三道溝村,下河村。
東小庄鎮大塘灣社區;大西庄村,下太府村,辛興堡村,東小庄村,5自辛庄村,雙樹村,保庄村,紅廟堡村,尹文屯村,郭庄村,界牌梁村,南庄村,高廟村,東辛庄村,洪家房村,大姚庄村,小姚庄村。
溫泉屯鎮杏園村,紅彤營村,龍王堂村,孟家窯村,外虎溝村,窩鋪村,吉家營村,溫泉屯村,東孤山村,里虎溝村。
輝耀鎮輝耀村,西相廣村,東相廣村,鴉溝村,石瓮村,史家溝村,穆家溝村,岔道村,尤家園村,鳳凰庄村,羅堰溝村,左衛村,小斜陽村,石門村,楊木林村,馬家廟村,大流水溝村,牌樓溝村,蕎麥川村,高家莊村。
欒庄鄉黃土坡村,杜家窊村,唐家窊村,養田莊村,李家窯村,胥家窯村,泉子溝村,上井溝村,下井溝村,陳家窯村,欒庄村,好地窊村,趙莊村,小礬山村,青山口村。
黑山寺鄉黑山寺村,口前村,狼窪村,豐潤堡村,蘆家溝村,付家寨村,倉上村,下榆林村,上榆林村,楊樹溝村。
卧佛寺鄉卧佛寺村,姜家窯村,慶堡村,紅土溝村,野場村,大斜陽村,南水溝村,下大窪村,王家窯村,上老君屯村,下老君屯村,祁家溝村,梨園寺村,樺溝村,冰溝村,上梨園村,太平堡村,狼窩村,南榆林村,羊圈村,水關口村,鮑家口村,兌九溝村。
河東鎮岔河村,聖佛堂村,南山村,張各庄村,連家溝村,李家溝村,牛角庄村,河東村,劉家溝村,康家溝村,趙家蓬村,河北村,者衣石村,三家台村,東山台村,董家站村,謝家湖村,美吉村,兌九溝村,郭家灣村,平台村,千樹底村,大廟村,西台村,毫岔村,瓦窯溝村,沙嶺村,劉家灣村,九畝地村,蘇澗村,鶯窩溝村,寺溝村,板木溝村,付家台村,道洪寺村,東安村,蕨菜窪村,獅子台村,李子園村,九廠村。
蟒石口鎮馬水村,穆家莊村,下庄河村,魚水村,定樂安村,馬蘭村,馬蘭澗村,蟒石口村,黃花口村,香峰岩村,羅村,苗樹村,湖峪村,北峪店村,北峪村,棋盤地村,大峪口村。
大河南鎮上辛庄村,大河南村,獨石村,道水泉村,劉家蓬村,鄧家峪村,辛安庄村,台峪村,城子嶺村,泥海子村,上明峪村,陳家台村,岔道河村,瓦子蓬村,卧羊台村,三里棚村,金石片村,木府村,天津溝村。
謝家堡鄉張家房村,孔澗村,范家坡村,李家堡村,呂家灣村,胡家溝村,朱家峪村,西安村,板鋪村,梨園村,澗村,池澗村,謝家堡村,白家口村,桃園溝村,宋家莊村,上疃村,下疃村,小河南村,南將石村,九針台村。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2年末,涿鹿縣戶籍人口352061人,比2011年增加2603人。其中男性183739人,女性168322人,男女性別比例為52.2﹕47.8。總人口中非農人口63297人,增加2782人。2012年人口出生率11.69‰,人口死亡率5.69‰,人口自然增長率5.99‰。全年平均人口為350760人。
2021年6月4日,張家口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布,截至2020年,涿鹿縣的人口數為294013人。

民族

涿鹿縣民族以漢族為主,有滿、回、蒙古、壯等8個少數民族。

政治


涿鹿縣縣委書記:來廣普 
涿鹿縣副縣長、代理縣長:殷飛

經濟


綜述

2018年,涿鹿縣地區生產總值(GDP)91.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8億元,增長1.0%;第二產業增加值25.1億元,增長3.6%;第三產業增加值51.3億元,增長8.5%。三次產業結構16.2:27.5:56.3。 

第一產業

2018年,涿鹿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6.0億元,比上年增長4.1%。其中,農業產值6.5億元,下降3.0%;林業產值8.8億元,增長5.8倍,牧業產值10.0億元,下降39.1%;漁業產值491萬元,增長10.3%;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6億元,增長29.2%。 
2018年,涿鹿縣糧播面積2.2萬公頃,較上年下降2.7%;糧食產量13.9萬噸,增長3.3%,糧食畝產達到419.4公斤/畝。油料產量1024噸,增長20.5%;蔬菜產量4.1萬噸,下降17.2%;乾鮮果總產量4.6萬噸,下降42.6%。奶類總產量2.6萬噸,下降67.0%;禽蛋總產量2.8萬噸,下降37.6%。 
截至2018年,涿鹿縣有林地面積6.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53.5%。農機總動力19.5萬千瓦,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8萬公頃;其中,旱澇保收面積1.5萬公頃。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2.4萬噸。農村用電量1.1億千瓦小時。99%的村通自來水,92%的村通寬頻,87%的村通有線電視。 

第二產業

2018年,涿鹿縣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4%,工業企業產銷率比上年增長3.3%。裝備製造業產值增長6.8%,占規上工業的比重為49.2%;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下降5.2%,占規上工業的比重為11.3%;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3.3%,占規上工業的比重為53.3%。 
2018年,涿鹿縣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稅總額7.8億元,比上年增長20.9%;實現利潤6.0億元,增長30.0%;稅金總額1.8億元,下降1.9%;其中,應交增值稅1.4億元,下降7.2%;主營業務利潤率15.6%,較上年同期提高7.7個百分點。 
2018年,涿鹿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電量33483萬千瓦時,增長1.2%;原煤消費量40.4萬噸,下降0.2%;綜合能源消費量36.1萬噸標準煤,下降2.1%;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7.1%。 
2018年,涿鹿縣全年建築業增加值8.8億元,比上年增長1.8%。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房屋施工面積8.7萬平方米,下降62.1%;其中,新開工面積4.4萬平方米,增長41.9%,竣工面積3.2萬平方米,下降76.1%。 

第三產業

2018年,涿鹿縣全年特快專遞進縣8.0萬件,出縣2.3萬件;包裹進縣45.5萬件,包裹出縣1.0萬件;訂閱報刊12.9萬份、雜誌3.8萬份。 
2018年,涿鹿縣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78.0億元,同比增長13.1%。其中,住戶存款餘額為127.8億元,增長14.4%;非金融企業存款28.2億元,增長6.5%。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09.6億元,同比增長16.9%。其中,住戶貸款63.3億元,增長19.2%;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46.3億元,增長13.8%。
河北省統計局3月3日在該局官網發布消息稱,2019年,環首都14個縣(市、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15.5億元,同比增長6.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2.3億元,下降0.8%;第二產業增加值751.0億元,增長1.9%;第三產業增加值1982.2億元,增長10.6%。三次產業增加值比重為9.4:24.9:65.7。

文化


歷史文化悠久,旅遊產業前景廣闊
千古文明開涿鹿,合符文化定中華。涿鹿歷史文化悠久豐厚,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據《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而“邑於涿鹿之阿”。已逝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在《中國上古史》中斷言:“千古文明開涿鹿”。史載五千年前,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炎帝、蚩尤在這裡征戰、耕作、融合,開創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實現了華夏民族的大統一。悠久的歷史給古老的涿鹿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存。縣境內有史書記載的“黃帝崩葬橋山”的古橋山,有保存較為完好的黃帝城、黃帝泉、蚩尤寨等黃帝時代古遺跡遺址23處,有傳說中的“蚩尤墓”,以及戰國、秦漢、明清的古墓20多座,有協陽關、燕長城等古關隘,有寶峰寺、塔兒寺等古寺廟,有橋山石刻、萬仞天關摩崖石刻和新石器時代、戰國時代、唐明等朝代出土的大量珍貴歷史文物。1995年“全國首屆涿鹿黃、炎、蚩三祖文化學術研討會”的召開,從文化和史學的高度充分肯定了“三祖文化”的概念和其史學價值,使“三祖文化”成為涿鹿獨特的壟斷資源優勢。此外,座落於縣城北15華里黃陽山上的千年古剎清涼寺是我國北方地區著名的佛教聖地。據考證,寺院始建於唐,延於宋元,盛於明清,佔地面積500多畝,古木參天,規模宏大,氣勢恢弘。寺內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楞和尚祠等廟祠殿宇,有福天、小西天、觀音、向佛等參禪福洞。寺外鳳凰松、迎客松、傘蓋松等千年古松,鬱鬱蔥蔥。另有東頂望日、鷹察秋毫、兩佛論禪等自然景觀。千百年來,清涼古寺高僧層出不窮,自開山祖師上聚和尚開壇講佛,歷能禪大師、普照大師等眾多高僧相繼主持。現在中國佛協和北京廣濟寺任職的登全法師就剃度於清涼寺。清涼寺現存幾件鎮寺之寶,使千年古剎聲名遠播。其一是楞和尚——能禪大師修成的“金剛”肉身。明正德元年能禪大師圓寂以來,迄今600餘年肉身不腐。其二是寺中珍藏的數萬卷佛經。其中《大藏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堪稱稀世之寶。其三是卧龍松,拉一枝而動全身,酷似北京戒台寺的活動松。涿鹿在具有悠久歷史文化景觀的同時,自然景觀特別是東靈山的生態景觀也別具特色。東靈山位於縣境東南部,東與北京市門頭溝區接壤,海拔2303米,是屏障北京的最高峰,人們挺立山頂,可東眺京城,西觀塞外,又可觀日出、雲海、繁星。造物主的鬼斧神功使東靈山區域自下而上形成三個自然景觀帶。分別是山下部溫和的灌叢、落葉闊葉林景觀帶。氣候相當溫和,年均溫6——3℃,七月均溫20——17℃。在1100米——1500米的山坡上,山杏、灌叢、白樺等各種林木鬱鬱蔥蔥。山中部溫涼的草原化草甸、樺樹林景觀帶。海拔1500——1900米,氣候溫涼濕潤,年均溫3——1℃,七月均溫17——15℃,夏季不熱,冬季嚴寒,雪期在6個月左右。植被茂密,野生動物保存較多。山頂部冷涼的亞高山草甸景觀帶。分佈在1900米以上的山地,外貌華麗,季相變化明顯。年均氣溫1到-1℃,七月均溫15——13℃,極端最低氣溫可達-38℃。初雪日在9月下旬,終日在5月中旬,降雪日數平均37.2日。年均風速為 4.4米/秒。山頂凍土層厚約2.2米。高山草甸和各種灌叢相互輝映,頗有青藏高原的迷人風韻。由於東靈山具有海拔高,氣溫低,降水多,山體上下氣候變化大,植被垂直變化明顯的特點,使東靈山極具生態旅遊開發價值。

當地特產

拿糕
拿糕用玉米面放入沸騰的水中攪拌而成。新攪的拿糕多用涼湯蘸食,如淹漬酸白菜的湯加上味精、香油、醬油、蔥花等。
腌酸
白菜腌菜:農家的主要副食,一年四季不斷,每頓飯必備。腌菜分酸菜和鹹菜兩種。酸菜不能久放,只吃一季,除了下飯外還可熬著吃,炒著吃。酸腌湯拌鮮菜,加上蔥花、辣椒蘸莜面窩窩,食味特好,比老陳醋毫不遜色。鹹菜可以久放,甚至可儲存幾年。腌菜的種類有芥菜、蔓菁、胡蘿蔔、圓白菜、長白菜。除了加鹽外還加醋、醬油、花椒、料酒等。有的把幾種蔬菜搭配起來腌制。
龍眼葡萄
涿鹿有總規模達4700公頃的葡萄基地,為華北最大葡萄種植園。龍眼葡萄被郭沫若譽為“北國明珠”。
玉米涼粉
用涼水把玉米面稀釋后,放入鍋里煮沸騰,再用漏粉瓢漏入涼水中,經過多次換水,使之變涼,再放上鹹湯(如:香椿湯、韭菜湯、黃瓜湯等)、蒜蓉、熏醋,食后十分涼爽。
大杏仁
趙家蓬的大杏仁營養豐富,富含多種礦物質,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果肉酸甜味美。
悠悠棗
悠悠棗是河北省涿鹿縣獨有的棗樹栽培品種,已有三百多年的栽培歷史,是目前保存完好的最古老棗樹。棗果為細長形狀,悠悠棗果形美觀、皮薄肉脆、色艷汁多,成熟期適逢“中秋”、“國慶”兩大傳統節日。

交通


涿鹿縣城距北京市中心125公里,京新高速(G7)、109國道、張涿高速公路、京蔚高速公路、涿京一級路縱橫交錯,涿鹿日益成為連接中西部與首都、東南沿海地區的交通節點,成為京西北地區東進西出、南下北上的重要樞紐。 
在交通方面,全縣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144公里,公路密度41公里/百平方公里,17個鄉鎮全部實現鄉鄉通油路,208個村實現了通油路,佔全縣的55.76%。境內共有鐵路100.7公里,其中大秦鐵路橫貫縣境46公里,並在涿鹿火車站建有煤炭集運站,沙蔚鐵路穿越縣境54.7公里。國道公路109線過境67公里;4條省道過境118公里,其中下廣線(35.683km),京原支線(36.686km),寶平線(43.531km),雞鳴驛支線(2.636km);7條縣道總長185.864公里(康祁線、永蘆線、涿黑線、西大線、羅河線、頭武線);縣城距京張高速公路入口僅19公里。隨著下廣線縣城段西移工程、康祁線三改二工程、京化高速新建工程的實施,我縣公路建設必將邁上一個全新的台階。(註:下廣線西移,總投資4200萬元,7公里一級路;康祁線我縣境內196公里二級路,投資1.9億元;京化高速縣內43.8公里,投資18億元。)
截至2014年,涿鹿縣境內共有鐵路100.7公里,其中大秦鐵路橫貫縣境46公里,並在涿鹿火車站建有煤炭集運站,沙蔚鐵路穿越縣境54.7公里。國道公路109線過境67公里;4條省道過境118公里,其中下廣線(35.683km)、京原支線(36.686km)、寶平線(43.531km)、雞鳴驛支線(2.636km);7條縣道總長185.864公里(康祁線、永蘆線、涿黑線、西大線、羅河線、頭武線);縣城距京張高速公路入口僅19公里。 
2018年,涿鹿縣全年公路總里程1477.7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條126.611公里,國道2條109.875公里,省道5條104.321公里,縣道6條182.623公里,鄉道24條368.7公里,村道293條554.3公里,專用公路4條31.340公里。年末擁有客運車輛207輛,客位1826個;按燃料類型分:其中,汽油車76輛,柴油車121輛,電車10輛。貨物營運車輛4957輛,運載噸位2.3萬噸,和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載貨汽車1445輛,運載噸位1.3萬噸。
涿鹿縣地圖
涿鹿縣地圖

社會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承載經濟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
涿鹿縣城是秦漢以前的古下洛城,城內明初建造的九門九關城廓和“古涿鹿郡”牌坊,標誌著它的古老和文明。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城區人口5萬人,城市面積由93年的3.2平方公里發展到現在的5.5平方公里。城內道路初步形成橫向以軒轅路、東風街、南、北環路;縱向以人民大街,涿下公路、東環路,為框架的城區道路骨幹網路。按照西移北擴的城市發展思路,我縣確立了建改同步的城建規劃。幾年來,先後實施了人民大街貫通、東風路改造、下廣線繞城段西移等一系列大型城建項目,的城市品位得到明顯提升。目前,投資近2.2億元的怡馨家園住宅小區已有13幢樓共12.1萬平米交付使用;投資1500萬元的軒轅西路開發工程,在原有920米的基礎上又向西延伸1800米,投資5400萬元的污水處理廠正在加緊建設之中。
電力方面,全縣的農網改造和城網改造已相繼完成。涿鹿縣境內現有110千伏變電站2座,涿鹿站容量50000×2千伏安,六零站容量20000×1千伏安;共有35千伏變電站11座,容量69900千伏安;共有35千伏線路17條,235千米;10千伏線路41條1105千米,0.4千伏配電線路1528千米。野場110千伏變電站也已開工。全縣有長梁山、三家台、河東、聖佛堂四座小水力發電站,裝機容量7200千瓦。
在通訊方面,全縣共有行動電話機站20多座,架設通訊光纜200多千米,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達6.1萬門。開通了國際網際網路業務,現已發展到3200戶,2005年,我縣開始實施了村村通電話工程,第一批已完成76個行政村,5600多戶,受益人口達約1.7萬人,有效地改善了全縣農村的通信狀況。

教育

截至2018年末,涿鹿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94所。其中,小學42所,初中6所,高中2所。各類學校在校學生43557人。其中,小學在校生23434人,入學率100%;初中在校生11206人,入學率100%;高中在校生6252人,入學率94.6%;職業中學在校生2665人。全縣教職工人數3286人。其中,專任教師2908人,本科以上學歷650人。

衛生

截至2018年末,404所。其中,衛生醫療機構31所,診所門診部112所,村衛生室261所。各類衛生機構擁有床位1480張,醫療衛生技術人員767人,鄉村醫生587人。全縣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25.7萬人,新農合參合率96.0%。

社會保障

2018年,涿鹿縣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96元,比上年增長9.3%;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039元,增長13.9%。其中,食品消費支出5876元/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66元,增長12.0%;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7054元,增長15.9%。其中,食品消費支出2611元/人。

旅遊


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和秀麗的自然景觀,使涿鹿的旅遊產業開發前景非常廣闊。涿鹿縣委、縣政府依託這一比較優勢,1993年把旅遊產業列為跨世紀的發展重點進行開發建設。經過幾年來積極運作,三祖文化旅遊和東靈山生態旅遊開發已取得實質性進展。繼1994年新加坡籍華人周穎南先生考察黃帝城,為重建中華三祖堂捐資100萬元人民幣后,1996年在涿鹿隆重舉行了“中國黃帝城文化旅遊區總體規劃論證會”,為高層次開發黃帝城奠定了基礎。1997年吉林三青年組成的“迎香港回歸徒步萬里長城”小組把從香港採回的聖土埋在中國黃帝城,涿鹿縣政府立了“港土歸根碑”;同年10月,在中華三祖堂前隆重舉行了“中華三祖堂三祖塑像揭幕儀式”。2000年12月20日,由涿鹿縣委副書記任昌華和澳門濠江中學名譽校長杜嵐女士共同發起“澳土歸根母子連親”活動的“澳土歸根碑”揭碑儀式在中國黃帝城舉行,並埋下從澳門帶回的1999.1220克澳土。近年來,全縣多方籌資600多萬元修建了中華三祖堂,台灣的混元禪師捐資1000萬元修建了立馬關蚩尤祠、橋山黃帝殿,並正在考察修建炎帝廟項目。縣政府與北京客商簽訂了中華合符壇景區建設協議,項目建成后,將對涿鹿的旅遊產業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1999年實現了東靈山旅遊區的正式開游。目前,已開設了騎馬、篝火晚會、訪古祭祀、燃放鞭炮、草甸觀光等特色旅遊活動。黃帝城景區業已正式標註在北京最新旅遊交通圖上,並納入了北京——八達嶺——康西草原——官廳湖——黃帝城——東靈山——清西陵——涿州影視城——盧溝橋這條環京旅遊大環線。幾年來,已有美、法、意、日、台灣、香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人士,中央有關部委領導及國內專家、學者、企業家紛紛前來考察、觀光、祭祖。2005年底,縣政府與法國客商簽訂了總投資5億元的東靈山山地運動項目,成為我縣有史以來引入外資數額最大的旅遊項目。
黃帝泉
黃帝泉位於黃帝城東南500米處,古稱阪泉,民間又稱黑龍池,是當年黃帝族飲水之處。此泉冬不結冰,夏不生腐,久旱而不竭。常年水溫保持在12.3攝氏度-13.4攝氏度之間。泉水源於地下5000米,有七個大小不同的泉眼。泉水平地湧出,瀦而成池,水色清澈透綠,水質甘甜茲潤。日流量達4600~4800噸,為含鍶質重碳酸鈣鎂型天然優質礦泉水,泉邊建有省級地震觀測站,利用水中含有的氡氣監測地震。 
黃帝城遺址
黃帝城亦被稱為涿鹿故城,是黃帝開基立業的根基,也是合符釜山後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都城。黃帝城遺址呈不規則方形,南北長510~540米,東西寬450~500米,總面積約30萬平米。城牆下層為疊土層,上層為夯土層,南、西、北城牆比較完整,東城牆南段浸於軒轅湖中,被列為河北省重點保護文物。 
中華合符壇
中華合符壇位於三祖堂正南,是為了紀念黃帝在涿鹿釜山合符、中華民族實現首次融合這一偉大歷史事件,弘揚合符文化而建。一期工程佔地總面積30萬平米,與中華三祖堂在同一條中軸線上。在縱貫中華合符壇的千年文化神道上,依次排列著嫘祖浣紗、三祖橋、華表、中華一統廣場、中華合符壇、民族圖騰柱、九龍柱等景觀。 
中華三祖堂
中華三祖堂位於軒轅湖以東,黃帝泉北200米處,是中華三祖聖地黃帝城文化旅遊區的核心景點,分別由大門、甬道、平面祭壇、三祖堂組成,總面積7萬平方米,主體建築中華三祖堂仿照中國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唐朝建築佛光寺建造,屋頂坡度平緩,出檐深遠,格調古樸莊重,雄偉壯觀。殿內供有黃帝、炎帝、蚩尤三位中華民族祖先塑像供遊人瞻仰。四壁彩繪“涿鹿大戰”、“合符釜山”、“定都涿鹿”、“阪泉大戰”四幅大型壁畫。 
軒轅湖
軒轅湖位於中華三祖堂與黃帝城遺址間,由黃帝泉彙集而成。1958年人工修建堤壩增加了蓄水面積。現湖面6.5萬平米,湖水容量108萬立方米,最深處12米。湖東、北兩岸石砌出高16米的石堤壩。石壩緩緩地深入湖中。湖邊楊、柳交錯,鬱鬱蔥蔥。

代表人物


黃帝

黃帝,姓姬(或雲公孫),號軒轅氏、有熊氏,原居於西北,後遷徙至涿鹿(今河北涿鹿東南)一帶。炎帝傳為神農氏,姜姓,號烈山氏或厲山氏。時南方強悍的九黎族,在其首領蚩尤率領之下,和炎帝爭奪黃河下游地區,炎帝失敗,向北逃串,向黃帝求救,並結為聯盟。黃帝統帥炎、黃二部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黃帝在大將風后、力牧的輔佐下,大敗蚩尤,結果蚩尤被殺。涿鹿之戰後,炎黃兩部落發生戰爭,黃帝擊敗了炎帝。從此,中原各部落咸尊黃帝為共主,炎、黃等部落在黃帝的領導下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中華民族素自承為『黃帝後裔』,又因炎、黃兩部落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也稱為『炎黃子孫』。

呂復

呂復(1879~1955年)字健秋,涿鹿縣城人。歷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長、北京大學校長,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察哈爾省、河北省政府副主席。

楊纂

楊纂(512年—578年),北朝時廣寧(今張家口涿鹿縣)人。《北史》、《周書》有傳。他的父親是朔州鎮將,所以他很小就參了軍。楊纂慷慨有志略,尤其善騎射,勇力過人。20歲的時候,跟從晉州刺史高歡起兵於信都,因屢有軍功而升為安西將軍、武州刺史。

陸俟

陸俟(392年―458年),鮮卑族,北魏代郡(今張家口涿鹿縣山澗口村)人。《魏書》有傳。陸俟之父陸突,北魏道武帝時為歷威將軍、離石鎮將。北魏明元帝登基後,他襲爵關內侯,任給事中,負責選部、蘭台事務。

陸凱

陸凱(?―約504年),字智君,陸俟之孫,北魏代(今張家口涿鹿縣山澗口村)人,鮮卑族。《魏書》有傳。他15歲時就官拜給事黃門侍郎,為皇帝親近侍從。陸凱忠厚又剛正不阿,身居要職數十年。陸凱於北魏景明二年(501年),把一支梅花裝在信袋裏,暗暗捎給江南好友范曄。

王建

王建(?—238年),公孫淵的相國。公孫淵反魏,自號燕王,改元紹漢元年,司馬懿圍之。公孫淵派使王建、御史大夫柳甫乞降。后被司馬懿殺害。

王之海

王之海(1946——)涿鹿相廣人,著名畫家,天津美術學院畢業,曾任天津美術出版社編輯、編審、主任。

獲得榮譽


2017年10月,涿鹿縣獲得“國家園林縣城”榮譽稱號。
2020年2月,獲得“2020中國食品安全百佳縣市”稱號。
2020年6月,“2020中國最具書香百佳縣市”排名第45位。
2020年7月,入選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第一批)。
2020年9月27日,被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確定為2020年河北省工業轉型升級試點示範縣(市、區)。 
2020年11月16日,入選“2020中國最美縣域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