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墓

蚩尤肩髀冢

蚩尤墓,又稱蚩尤肩髀冢,位於山東菏澤市巨野縣境內,此墓歷經多個朝代,風月荒遠,地貌變遷,墓冢面積不斷縮小,元明時期丘上曾建有廟宇,清代以後冢丘屢遭破壞。至1982年全縣文物普查時測量,堌堆東西38米,南北31米,

搶救修築


蚩尤墓
蚩尤墓
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2002年,中共巨野縣委、縣人民政府對蚩尤墓進行了搶救性修築,墓四周以凈邊蘑菇石圍砌。高1.9米,周長81米,上設護欄,周匝環繞石板路,並在冢上栽植蒼松翠柏,以象徵中華民族源遠流長。

蚩尤簡介


蚩尤墓
蚩尤墓
史學界考證發現,蚩尤作為中華三始祖之一,重農耕、冶銅鐵、制五兵、創百藝,在中華文明史上有著重大貢獻。
蚩尤墓
蚩尤墓
在氏族社會晚期,由於私有制的出現和階級的分化,氏族部落之間常常為了 掠奪財富和出於自衛的目的,而不斷發生戰爭。大約在四千五百年前,生活在黃河上游的黃帝部落與生活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發生了激烈的戰爭。通典云:“三年九戰而城不下。”史記中也載“黃帝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尤死後。被分屍葬埋。皇覽。冢墓記稱:“尤冢在東平郡壽張縣闞鄉城中,高七丈……肩髀冢在山陽郡巨野縣,大小與闞冢同。”巨野縣誌亦載:“蚩尤墓,在巨野縣城東北八里。”
蚩尤與黃帝,炎帝同是華夏民族的始祖,在當時,其部族就已率先進入了以家耕為主的定居生活,並且掌握了冶銅技術。世本。作篇中有:“蚩尤以金作兵器”之說。管子中亦有“葛盧之山,發而出水,金從之,蚩尤受而制之以劍,銷,矛……”紅銅的出現也為後來青銅文化的蓬勃發展奠定基礎。早在秦漢之前,蚩尤一直被尊奉為“兵主”,“戰神“,受到人們的大禮祭祀。史記中就有劉邦“祠黃帝,祭蚩尤於沛庭”的記載。由於受“勝者王侯敗者寇“的觀念的影響。蚩尤在一些史書中被描繪成“不用帝命“,“類鬼似妖”的暴虐之徒。

學術討論


蚩尤主墓

蚩尤肩髀冢在山東省巨野縣,蚩尤的主體墓位於何處是學術界苦苦求證的一個難題。經過專家們的論證和考古發現,蚩尤的主體墓就是位於陽谷縣境內的“皇姑冢”。

陽谷蚩尤冢

蚩尤主體冢位置在哪裡,經專家認定,陽谷境內的“皇姑冢”就是人們尋求已久的蚩尤冢。
二十多年前就著手論證皇姑冢是蚩尤冢的王立泉介紹,皇姑冢地域與《皇覽》、《水經注》中蚩尤冢地域一致;蚩尤生活在龍山文化時期,而皇姑冢也屬於龍山文化遺址;皇姑冢面積4000平方米,巨野蚩尤冢面積也是4000平方米,與《皇覽》所記巨野肩髀冢“大小與闞冢等”吻合。
2006年7月,聊城市文物考古隊在國家、省級考古隊之後,對皇姑冢進行了第三次考古,考證出皇姑冢總高度為7.6米,周圍還有一個面積為6萬平方米的橢圓形城池。皇姑冢具備了《皇覽》中描述蚩尤冢的內在條件和外部特徵。
皇姑冢就是蚩尤冢得到了專家的認可。2006年10月12日,在陽谷縣文化館段寶林教授寫下了“蚩尤故鄉”的題詞,山東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張金光題寫了“錯將蚩尤認皇姑”的詩句,貴州省社科院副院長石朝江題寫了“根據史籍記載和考古發現,皇姑冢即蚩尤冢”的留言。

旅遊資源爭奪

蚩尤墓
蚩尤墓
寶雞市黃陵縣舉行的聲勢浩大的炎帝、黃帝祭祀活動,潛藏著巨大 商機。既然陽谷境內埋葬著和炎、黃二帝齊名的人文始祖蚩尤,為什麼不籌建“蚩尤陵”,供海內外人士祭拜呢?
石朝江在研討會上說,全國有六個地方爭相說自己的轄區內有蚩尤冢,但有史料記載的只有山東的兩處,其中就有陽谷境內的皇姑冢。作為寶貴的旅遊資源,既然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就應該積極行動起來,一邊爭取國家的認可和支持,一邊著手籌建“蚩尤陵”。
廣西社會科學院文史研究所研究員過竹說,陽谷縣應該確立蚩尤文化品牌的專屬權,建立“蚩尤人文生態保護區”,通過海內外人士祭祀、旅遊等實現帶動“蚩尤故鄉”經濟發展的目的。

旅遊資源


中華民族形成,始於上古時代。那時有三大部族和三位始祖領袖:炎帝、黃帝和蚩尤。三大集團間曾先後爆發戰爭,黃帝相繼打敗了炎帝和蚩尤,統一了各部落,為中華民族的融合和形成奠定了基礎。
蚩尤墓
蚩尤墓
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三始祖之一的蚩尤一直被視為反面歷史人物。然而,蚩尤後裔和他活動地區的人們,則一直將他作為先祖祭祀,當成英雄崇拜。
黃帝打敗蚩尤后,蚩尤被擒殺,其所屬一部分南遷江南,一部分留在山西,一部分被俘為奴,即所謂“黎民”,也就是社會最下層人群。今天北方的闞姓、鄒姓、屠姓等居民都是其後裔。
商代末年,姜子牙輔佐周武王打敗殷紂王后,封到齊地,封蚩尤為兵主神,在魯西壽張蚩尤墓建祠堂,供人祭祀。當地民眾每年10月都要舉行大型祭祀活動。
近幾年,河北省涿鹿縣在新建的黃帝城中,除恢復黃帝遺跡外,還建有蚩尤寨,在“三祖堂”中同時供奉黃帝、炎帝和蚩尤。
當前,如果開發好蚩尤歷史遺跡,對旅遊業的發展也很有益。為此,近幾年我查閱了有關資料,考察了山東、河北、河南等地,逐漸弄清了蚩尤墓的確切位置和現狀。
依據歷史記載分析,蚩尤被殺后,他的部下偷偷地將屍體運回故地魯西地區,頭葬在壽張,身葬在巨野。據考證,壽張,戰國時為齊地壽邑,西漢置壽良縣,東漢改名為壽張。唐曾置州,后一直為縣,1946年撤縣為鄉,曾先後劃歸梁山縣和東平縣,現歸陽谷縣管轄。蚩尤墓準確位置應在壽張鎮西南3華里的后三里河村。近幾年,村中建設將墳崗夷為平地。當我們將這一遺址的來龍去脈及開發價值介紹后,當地政府和村民一致表示:保護好遺址,積極籌集資金,儘快恢復蚩尤墓和祠,對外開放。
魯西地區是兵主神蚩尤的故鄉,是他長眠之地,也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我國著名軍事家孫臏生於阿(東阿)鄄(鄄城)之間,吳起生於曹州李勣生於東明王仙芝生於鄄城,黃巢生於菏澤,宋江晁蓋生於鄆城。戰國時的齊魏桂陵戰役、馬陵戰役和宋代水泊梁山農民起義都發生在這一地區。受歷史的影響,現在梁山、鄆城、陽谷、東平、鄄城等群眾習武成風,幾乎家家習武,人人練拳。這些都是可以一併開發的重要旅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