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德中國獎學金
羅德中國獎學金
羅德中國獎學金是羅德基金會於2015年3月30日在北京宣布成立。羅德獎學金是於1902年依照英國礦產業大亨西塞爾·羅德的遺囑而設立的,至今已有113年的歷史,是世界上首個大規模的國際性獎學金項目。西塞爾·羅德希望在擁有“道德力量”和“領袖本能”的青年人中培養“有公德心的領導階層”,通過增進世界不同政權間的相互理解從而消弭戰爭。
羅德獎學金之所以決定進入中國,不僅是因為中國經濟的騰飛,也因為中國有很多優秀的人才,更重要的是,羅德獎學金項目的要義之一就是要讓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年輕人在一個社群中共同生活、相互學習、增進理解,其他國家的羅德學者會從中國學者身上獲益很多。
羅德獎學金項目至今秉承羅德先生的遺願,遴選申請者時不僅要求卓越的學術能力,同時也要求非學術領域的成績(例如體育、藝術、辯論等),以及樂於幫助他人的內在品質,以及最為重要的、成為領導者的潛力。羅德獎學金對申請者的年齡限制是19-25歲,並且在負笈牛津前必須讀完本科。
羅德中國獎學金由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捐贈者包括李嘉誠基金會,以及牛津大學的資助,與現有的羅德捐贈基金相互獨立。每個羅德中國獎學金將由500萬英鎊的捐贈基金永久資助,捐助人的捐款承諾可分次完成,每年一次,為期5年。每筆獎學金都將以捐贈者和羅德基金會的合作名義命名。
2015年12月,首批羅德中國獎學金揭曉,共有四位獲獎者。
鞏辰卓
任娜瑛
張淳映:畢業於浙江大學,擁有經濟學與英文雙學位,目前在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系攻讀碩士學位。淳映曾在上海的路透社和《紐約時報》辦公室,以及位於浙江新媒體中心的新華社實習,研究勞動爭議和反腐等話題。她是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辯論隊的隊長,也是晨興文化中國年度論壇的秘書長,成功組織了2012、2013年的長達三天的年會,開展有關於社會創新和青年領導力等話題的討論。淳映希望在牛津攻讀循證社會幹預和政策評估專業的博士學位,培養更嚴謹的分析能力。淳映的夢想是成立一個中國的媒體平台,追蹤報道並評估公共政策。
張婉愉
陳昱璇: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黑土麥田公益2016屆鄉村創客。陳昱璇對社會創新與公共服務有著濃厚興趣和豐富實踐,她曾在西班牙、義大利、韓國、孟加拉等國家有學習交流經歷,並曾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在卡達和賴比瑞亞開展教育創新項目,並在聯合國實習項目中努力倡導青年賦權。
陳昱璇計劃從牛津學成後繼續通過黑土麥田等公益平台,為中國鄉村引入更多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黃欽:目前在牛津大學全獎攻讀政治哲學碩士學位,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他在本科期間曾擔任清華經管學生會副主席、“批判性思維與道德推理”授課助教,赴牛津大學進行政治理論暑期科研,並在“卡內基-清華全球政策研究中心”完成暑期實習。
黃欽計劃在牛津攻讀政治學博士學位,希望深入地研究政治體制改革和中國發展問題。
徐鈮:目前就讀於北京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期間獲得國家獎學金、醫學生特等獎學金。曾赴牛津大學從事基因組編輯和RNA生物學的研究,並在耶魯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系實習。他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神經生物學國際頂級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發表研究論文,揭示了神經病理性疼痛的機制,研發出新型鎮痛藥物。
徐鈮計劃在牛津攻讀精神病學博士,目標成為一名醫師科學家,利用醫療科技幫助中國的精神疾病患者。
江熹霖:目前為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大四本科生。兩獲國家獎學金,獲得上海市優秀共青團員、復旦大學優秀學生幹部標兵等榮譽稱號。致力於鑽研生物學與統計學的結合領域,希望能夠研發出高效率的診斷統計學工具。本科期間,他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交換,並在ECE專業Thomas Yeo課題組實習;獲得美國紐約大學的全額資助,前往美國科學院院士David Heeger的實驗室研究,在計算生物學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科研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