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紙坊街道

北京市西城區轄街道

白紙坊街道,北京市西城區轄街道,地處西城區西南部,介於東經116°20'36”~116°22'06",北緯39°52′04"~39°52′55″之間。東起菜市口大街與陶然亭街道為鄰,西至西護城河與廣安門外街道及丰台區太平橋街道相連,南起南護城河與丰台區右安門街道交界,北至南橫西街、棗林前街牛街街道接壤。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6千米,總面積3.1平方千米。

遼朝時期,白紙坊地區屬南京城西南城郊結合部。金朝時期,位於中都城內。元朝時期,白紙坊。明朝時期,五牌二十一鋪,築外城后屬白紙坊。清乾隆時期,屬西城,光緒時期,屬外四區。民國時期,屬於屬於四區。1949年,屬第十一區。1950年,屬第八區。1952年,屬宣武區。1954年,區境成立白紙坊、郭家井街道。1958年,白紙坊、郭家井和自新路、棗林前街街道的一部分組成白紙坊街道。1960年,成立白紙坊人民公社。1968年,成立白紙坊街道革命委員會。1978年,恢復白紙坊街道。

截至2020年6月,白紙坊街道下轄19個社區。2011年,白紙坊街道總人口9.2萬人,工業總產值31.1億元,財政總收入1.27億元。

歷史沿革


遼朝時期,白紙坊地區屬南京城西南城郊結合部。
金朝時期,白紙坊地區位於中都城內。
元朝時期,白紙坊地區屬於白紙坊。
明朝時期,五牌二十一鋪,築外城后屬白紙坊。
清乾隆時期,白紙坊地區屬西城,光緒時期,屬外右四區。
民國時期,白紙坊地區屬外四區。
1949年,白紙坊地區屬第十一區。
1950年,白紙坊地區屬第八區。
1952年,白紙坊地區屬宣武區。
1954年,白紙坊地區區境成立白紙坊、郭家井街道。
1958年,白紙坊、郭家井和自新路、棗林前街街道的一部分組成白紙坊街道。
1960年,成立白紙坊人民公社。
1968年,成立白紙坊街道革命委員會。
1978年,恢復白紙坊街道。

地理環境


白紙坊街道,北京市西城區下轄街道,地處西城區西南部,介於東經116°20'36”~116°22'06",北緯39°52′04"~39°52′55″之間。東起菜市口大街與陶然亭街道為鄰,西至西護城河與廣安門外街道及丰台區太平橋街道相連,南起南護城河與丰台區右安門街道交界,北至南橫西街、棗林前街與牛街街道接壤。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6千米,總面積3.1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半步橋、菜園街、崇效寺、光源里、建功北里、建功南里、里仁街、平原里、清芷園、雙槐里、萬博苑、新安南里、新安中里、櫻桃園、右北大街、右內後身、右內西街、自新路18個居民委員會,下設413個居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白紙坊街道下轄19個社區,辦事處駐櫻桃園社區櫻桃二條8號。
雙槐里社區右北大街社區櫻桃園社區崇效寺社區菜園街社區
建功北里社區建功南里社區新安中里社區新安南里社區右內西街社區
右內後身社區光源里社區半步橋社區自新路社區里仁街社區
萬博苑社區清芷園社區平原里北區社區平原里南區社區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白紙坊街道轄區戶籍人口共有9.2萬人,其中城鎮戶籍人口9.2萬人,城鎮化率100%,另有流動人口22696人。
2011年,白紙坊街道人口出生率6.5‰,人口死亡率4.7‰,人口自然增長率1.8‰。
2010年,白紙坊街道人口普査轄區常住人口95737人,男性46743人,佔48.8%。女性48994人,佔51.2%。14歲以下6823人,佔7.1%。15~64歲75175人,佔78.5%。65歲以上13739人,佔14.4%。另有居住半年以上的外來人口19579人。

經濟


工業

白紙坊街道是北京市乃至全國重要的印刷業生產基地,形成了以貨幣、地圖、郵票、發票等重要票據的設計、印刷和發行為主的印刷產業體系,聚集了北京印鈔有限公司、北京中融安全印務公司、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郵票印製局等一批具有特色的印刷著名骨幹企業。
2011年,白紙坊街道工業總產值31.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其中大中型企業3家,職工4985人,總產值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2家,其中10億元以上的1家。

商業外貿

2011年末,白紙坊街道共有商業網點71個,職工2258人。

財政金融

2011年,白紙坊街道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2707萬元,比上年增長19.2%。稅收49372萬元,比上年增長12.8%。其中營業稅31230萬元,城建稅10087萬元,房產稅5936萬元,土地使用稅1003萬元,印花稅866萬元,土地增值稅25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1%、34.2%、20.3%、47.9%、182.1%、-66.4%。
2011年末,白紙坊街道共有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交通銀行等6家銀行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共15家。

文化


地名由來

元至元九年(1272年),曾於禮部下設白紙坊,以生產朝廷公文用紙。歷明、清、民國直到北平解放前夕,北京造紙作坊大多集中於此地,故名白紙坊,並沿用至今,街道因此而得名。

非遺項目

白紙坊太獅
獅舞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舞獅子”,是中國傳統百戲雜耍的重要組成部分。獅舞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普遍流行於中國漢族地區,在春節等節日慶典活動中頻繁出現,通過熱鬧歡快的表演寄託中國人祈求吉祥、消除災害的美好願望。中國各地的獅舞形態不盡相同,地域特色十分鮮明。它一般分南獅、北獅兩大類,南獅矯健兇猛,多表演高難技巧;北獅嬌憨可愛,多以嬉戲玩耍為表演內容。
北京的獅子舞有“太獅”和“少獅”兩種,單人扮演的小獅子為“少獅”;有一人演獅頭,一人演獅尾的大獅子稱“太獅”。傳統表演有十三套路,二十把火,有“小三樣”、“長五相”、“單團式”、“對頭”、“龍抱柱”、“香爐角”、“金錢章子”、“旱船大趕”、“戲水”等。
白紙坊太獅最初是行香走會中的一種表演形式,后逐步獨立出來,成為深受北京群眾歡迎的民間舞蹈表現形式,它起源於北京宣武區白紙坊的太獅老會。據說這個著名的民間花會成立於清乾隆五年(1740年),同治九年(1870年)白紙坊地區的大戶李庭朴、陳子鶴出面重整太獅老會,兩人先後擔任會首。陳子鶴是工部火藥局的四品官員,他參照紫禁城太和殿門前的石獅子重新設計了太獅造型。獅身前後長約一丈二,獅頭重約七十多斤,威武兇猛,大碑額頭,翻鼻孔,窩窩眼,血盆大口,上面綴掛著七個大銅鈴鐺。陳氏又聘請永定門裡永安橋一位綽號“篩子劉五”的舞獅藝人傳授表演技藝,廣集會眾,屢屢參加京城各處的行香走會。
同治五年(1866年)白紙坊太獅重整算起,其發展傳承脈絡清晰有序,第一代舞獅藝人為“篩子劉五”,第二代傳人為陸姓藝人,第三代傳人為陸氏之子,第四代傳人為原白紙坊印刷局工人何金玉,第五代傳人為丁秉亮,第六代傳人為著名太獅藝人、原北京印鈔廠退休工人劉德海,第七代傳人為北京印鈔廠退休職工王建文。1956年劉德海所在的北京印鈔廠成立舞獅隊,置辦了全套服裝道具,由劉德海負責傳授太獅技藝。
按照“黃毛獅子藍毛吼”的民間傳說,白紙坊太獅表演時,一黃一藍兩隻太獅同時出場,兇猛粗獷、形神兼備,具有鮮明中國民間“北派”舞獅特徵。白紙坊太獅是北派獅舞藝術的突出代表,集中體現了北京尤其是宣南地區的民風民俗,顯示出很強的地域文化特色。
2008年6月7日,白紙坊太獅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交通


白紙坊街道由白紙坊西街和右安門內大街組成“T”字形主幹道,與縱橫交錯的衚衕小道共同構成本地區交通網路。

社會


文體事業

2011年末,白紙坊街道共有文化藝術團體9個,團體會員1804-。劇院1座,座位600個。公共圖書館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藏書4000冊。博物館3個(中國消防博物館、北京紅樓文化藝術博物館、古陶文明博物館),建築面積20000平方米。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3人。
白紙坊街道
白紙坊街道
2011年末,白紙坊街道共有體育場地47處,體育社團88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4000人。100%的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0%。
2011年末,白紙坊街道共有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北京電視台新聞頻道等242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其中標清頻道228個、高清頻道14個。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白紙坊街道共有幼兒園8所,在園幼兒1600人,專任教師230人。小學5所,在校生3132人,專任教師28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6434人,專任教師544人。中等職業學校2所,在校生5694人。普通高等院校1所,在校生4629人,專任教師54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白紙坊街道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4個。病床513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5.4張,固定資產總值1.5億元。專業衛生人員1731人,其中執業醫師418人,執業助理醫師20人,註冊護士343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8人、執業(助理)醫師4.6人、註冊護士3.5人。
2011年,白紙坊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6.2萬人次,住院手術1444台次,出院病人3198人次。重點醫院有北京市監獄管理局中心醫院、北京市西城區靜安醫院等,其中北京市監獄管理局中心醫院是北京市監獄管理局的唯一一所二級醫院,承擔著罪犯保外就醫、傳染病、勞動能力、偽病、死亡五項司法鑒定職能。
2011年,白紙坊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811.9/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5.2‰、3.5‰、3.5‰。

社會保障

2011年,白紙坊街道共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82戶,人數2258人,支出1092萬元,比上年減少3%,月人均500元,比上年增長4%。城鎮醫療救助63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2人次,共支出100萬元,比上年增長18%。
2011年,白紙坊街道共有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0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81萬元。社會福利費738.5萬元,比上年增長64%。敬老院1家,床位20張,入住15人。社區服務設施192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18個,其他社區服務設施173個。
2011年,白紙坊街道共有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點和慈善超市19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18.7萬元,捐贈物資折款22.3萬元,接收捐贈衣被1.1萬件,使500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新增就業人員2158人,2052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217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50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2%,全年共幫助6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9%。各級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共受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11件,結案11件,其中通過調解方式結案11件,佔100%。

旅遊


國民政府財政部印刷局舊址

國民政府財政部印刷局舊址位於白紙坊街道白紙坊街西街23號。原為清朝度支部印刷局,始建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後來成為國民政府的財政部印刷廠。民國四年(1915年)建成投入使用,主要有主工房大樓、機務科工房、活版科工房及三座二層辦公樓。辛亥革命后,改稱“國家財政部印刷局”,是中國採用雕刻版凹版設備印鈔的第一家印鈔廠。
2006年5月,國民政府財政部印刷局舊址被國務院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京大觀園

北京大觀園,位於白紙坊街道南菜園西街,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水域面積2.4萬平方米,堆山疊石6萬立方米,主要景點有庭院景區5處,即怡紅院、瀟湘館、蘅蕪院、綴綿樓和秋爽齋;自然景區3處,即藕香榭、滴翠亭、稻香村;佛寺景區1處,即櫳翠庵;殿宇景區1處,即元妃省親時的行宮大觀樓;有暖香塢、蘆雪庭、紅香圃、嘉蔭堂、翠煙橋等40多個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