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川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

李川,男,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課題組長、藥物代謝研究中心副主任、中藥葯代動力學實驗是主任、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986 年畢業於成都中醫藥大學藥學系,隨後在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從事中藥研究工作。 1995 年至 2000 年底,先後在日本東京藥科大學留學(獲博士學位),在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0 年 9 月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受聘於上海藥物研究所。主要研究領域包括:( 1 )中藥葯代研究及相關多成分複雜生物樣品分析技術研究;( 2 )新葯發現與創新葯開發中的葯代研究。先後主持了一批國家 973 、 863 、國家自然基金委和上海市科委資助的研究項目。 2004 年被國家人事部等七部委確定為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同年獲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專家類別


研究員;百人計劃;傑出青年

個人職務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研究組長、藥物代謝研究中心副主任

科研成果


在中藥葯代動力學研究方面,近年來李川研究員重點從“發展適合中藥特點的葯代關鍵技術”和“建立先進可行的中藥多成分葯代動力學研究模式”兩個方面開展工作。針對“中藥複雜化學系統”,圍繞“液-質聯用”技術在應用中遇到的技術挑戰,發現“低濃度電解質效應”、發明“脈衝梯度洗脫色譜技術”,顯著改善了液-質聯技術應用於中藥葯代研究的“可測性”和“可用性”。提出中藥“葯代Markers”概念,建立了一套適合中藥多成分葯代動力學的研究模式。揭示了丹參三七等中藥活性成分的體內暴露情況和變化特徵,為開展中藥多成分葯代動力學研究提供了成功的範例。目前在中藥葯代動力學方面已呈現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並重的格局。在化葯葯代動力學研究方面,以參加“十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為契機,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主持建成了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新葯臨床前葯代研究公共技術平台,目前該平台的研究功能已擴展成涉及“支持藥物早期發現的候選化合物葯代篩選”、“新葯臨床前葯代動力學研究”和“新葯臨床葯代動力學研究”三方面。近五年先後有7個I類新葯在完成了葯代研究后獲得SFDA頒發的“新葯臨床試驗批件”。同時還圍繞葯代動力學新理論、新技術和方法開展工作,重點在體內微量藥物分析新技術、人種差異與藥物代謝、藥物吸收與體內轉運等方面做出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工作。

科研項目


(1) 中藥臨床前葯代動力學技術平台建設與研究/國家“十一五”科技重大專項“重大新葯創製”;項目負責人:2009-2010;
(2) 銀杏葉提取物活性成分體內變化過程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項目負責人;2008–2010;
(3) 銀杏酮酯(GBE50)及其製劑活性成分代謝及體內變化過程動力學研究/上海市重大攻關項目;項目負責人; 2007–2009;
(4) 中藥組分的體內變化過程及配伍對其影響的研究/國家973計劃項目“方劑配伍規律研究”;課題負責人;2006–2010;
(5) 治療及預防日本血吸蟲病青蒿素衍生物新葯的研究/國家“十五”科技重大專項“創新藥物和中藥現代化”;項目負責人;2004–2005;
(6) 藥物代謝研究及上海葯代技術平台建設/上海市重大攻關項目;項目負責人; 2004–2006;

獲得榮譽


(1) 2008年獲2008年度葯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一等獎;
(2) 2007年獲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部級)(排名第1)。

代表論著


近年的代表性論著(*:通訊作者)
Lu T., Yang J-L., Gao X-M., Chen P., Du F-F., Sun Y., Wang F-Q, Xu F., Shang H-C., Huang Y-H., Wang Y., Wan R-Z., Liu C-X, Zang B-L., Li C.* (2008) Plasma and urinary tanshinol from Salvia miltiorrhiza (Danshen), can be used as pharmacokinetic markers for cardiotonic pills, a cardiovascular herbal medicine. Drug Metab. Dispos
Li Y-F., Sun Y., Du F-F., Yuan K-H., Li C.* (2008) Pulse gradient, large-volume injection, high throughput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tandem-mass spectrometry bioanalysis for measurement of plasma amrubicin and its metabolite amrubicinol. J. Chromatogr. A
Zhao Y., Sun Y., Li C.* (2008)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ginkgo flavonoids and terpenoids in plasma: ammonium formate in LC mobile phase enhancing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efficiency and capacity. J. Am. Soc. Mass Spectrom
Wang L., Sun Y., Du F-F., Niu W., Lu T., Kan J-M., Xu F., Yuan K-H., Qin T., Liu C-X., Li C.* (2007) ‘LC-electrolyte effects' improve the bioanalytical performance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ic assays in supporting drug discovery pharmacokinetic study. Rapid Commun. Mass Spectrom
Shen H-W., He M. M., Liu H-F., Wrighton S. A., Wang L., Guo B., Li C.* (2007) Comparative metabolic capabilities and inhibitor profiles of CYP2D6.1, CYP2D6.10, and CYP2D6.17. Drug Metab. Dispos. 35. 1292–1300. 6.Zhao Y., Wang L., Bao Y-W., Li C.* (2007) A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ginkgo flavonols from plasma. Rapid Commun. Mass Spect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