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診斷
病理診斷
病理診斷是對手術切下或屍體解剖取下之腫瘤標本,固定染色后,在顯微鏡下進行組織學檢查,以診斷疾病。
治療,為預防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更多的是在活人身上,在治療前,用鉗取、切除或切取方法取得腫瘤組織,固定染色后,在顯微鏡下進行病理診斷。儘管各種影像學技術飛速發展,但是病理診斷仍然是腫瘤各種檢查方法中最可靠的,病理診斷被喻為“金標準”,也是疾病的最終診斷。
這是醫學學科的一個分支專業,主要培養方向為:病理診斷醫師,進行疾病的病理學檢查,為醫學學科金標準。主要方向為腫瘤的鑒別,良惡性鑒定。
作為病理診斷醫師,我們要學習疾病的本質和原因,發展的經過和結果。除此之外,我認為病理診斷醫師向上帝打開了一扇窗。病理學是一項研究人類全部的科學,不僅是人的靈魂。在病理學的一個分支,辯論學(orensics),我們將深入研究它對人類的意義,我們要看到所謂非自然的,肉體的扭曲與腐敗。有的因為暴力,有的因為中毒,有的因為失常,然後我們的工作就是向前追溯一直到找到最初導致死亡的原因。
病理診斷是在觀測器官的大體(肉眼)改變、鏡下觀察組織結構和細胞病變特徵而做出的疾病診斷,因此它比臨床上根據病史、癥狀和體征等做出的分析性診斷(常有多個診斷或可能性診斷)以及利用各種影像(如超聲波、X射線、CT、核磁共振等)所做出的診斷更具有客觀性和準確性。儘管現代分子生物學的診斷方法(如PCR、原位雜交等)已逐步應用於醫學診斷,但到目前為止,病理診斷仍被視為帶有宣判性質的、權威性的診斷。由於病理診斷常通過活體組織檢查(biopsy)或屍體剖檢,來回答臨床醫生不能做出的確切診斷和死亡原因等問題,國外將病理醫生稱之為“doctor’s doctor”。然而,病理診斷也不是絕對權威,更不是萬能的,也和其他學科一樣,有其固有的主、客觀的局限性。因此,提高自身技術水平、臨床-病理醫生相互溝通,對於減少和杜絕漏診、誤診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