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中學新城校區

淮陰中學新城校區

淮陰中學新城校區2011年8月,新城校區一期工程竣工。學校有初一年級10個班417名學生。2012年起開始招收高中學生,今後辦學規模為初中16軌48個班級、高中10軌30個班級,在校學生3000人。新城校區實行小班教學,每班40人左右,教師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精神成長和學習進步,在促進優秀生拔尖、後進生轉化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辦學條件


江蘇省淮陰中學肇始於1902年的江北大學堂,至今已有110年歷史。原有兩個老校區地處淮安市中心城區,分別為主校區(高中部)和清晏校區(初中部)。為了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策應淮安中心城市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淮陰中學優質教育資源優勢和品牌效應,2011年在淮安市生態新城建成淮陰中學新城校區。新城校區與淮陰中學為同一法人,公辦性質。學校佔地230畝,規劃建築面積9.1萬平方米,總投資3億元,全部由政府投資,按照高起點、現代化、有特色的標準規劃建設,以滿足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新城校區教師既有來自淮陰中學老校區的骨幹教師,也有從省內外名校招聘的優秀年輕教師,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達50%。每周學校組織新老校區教師一起備課研討,互相聽課學習,教師的敬業精神、教學水平深得學生及家長的好評,教學質量社會滿意、家長放心。
新城校區鳥瞰圖
新城校區鳥瞰圖
淮陰中學歷經110年的發展歷程,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積澱,確立了“進德修業、弘毅篤行”的校訓,“成就每一位師生卓越追求”的核心理念,“豎起脊樑擔事”的學校精神,以及“擔當教育”的品牌特色。淮陰中學堅持以精品教育培養卓越人才,努力追求精品辦學的特色,即以終身受益為目標追求的精品德育、以有效教學為核心的精品課堂、以歷史積澱和現代文化有機融合的精品校園。
“十二五”期間,淮陰中學抓住生態新城建設的重大機遇,以多年積累的辦學經驗和師資力量為支撐,促進新城校區與老校區的優勢互補、師資互派、資源共享和共同發展,全力打造既有傳統老校特色、又有現代教育風采的全國名校,為加快建設受人尊敬、令人嚮往的富庶美麗幸福新淮安作出更大貢獻。

樓名釋義


行政辦公樓:德先樓
德先:語出康有為“蒙養之始,以德育為先。”
初一初二教學樓:智通樓
智通:明智通達,智慧無礙。
高一高二教學樓:體正樓
體正:①禮儀規矩;體,通“禮”。②身體健康。
淮陰中學
淮陰中學
教學樓:美善樓
美善:向美向善,追求美好。
教師辦公、初三教學樓:知新樓
知新:語出《論語》“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高三教學樓:天任樓
天任:語出《孟子》“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實驗樓:格致樓
格致:格物致知,探究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知識。語出《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
綜合實踐樓:經緯樓
經緯:經緯天下,治理國家。
圖書、信息、藝術樓:博約樓
博約:語出蘇軾“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禮堂:百一堂
百一: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②百里挑一,出類拔萃;③紀念淮陰中學110年校慶。

歷史沿革


江蘇省淮陰中學的前身為江北大學堂——兩江總督張之洞於公元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在其任內奉旨設立,在省內外很有聲譽。江北大學堂舊址,在淮中老校區北院,為清末科舉考棚即考試院改設。省立第六師範時期和省立淮陰中學確立之後,學校規模逐步擴大,中國社會學的奠基人費孝通先生曾就讀於此。至1932年改設為省立淮陰師範時,“校舍佔地30餘畝,有12開間樓房二幢、16開間樓房一幢,平房一百數十間”,與當時全省同類學校相比,辦學條件較為優越。1934年,又將學校外圍房屋收買;1935年,在女生操場北面又建樓房一排。至此,學校建設規模保持到解放初期。 1953年,淮陰中學經中央教育部批准,成為江蘇省首先辦好的14所重點中學之一。按省重點中學標準發展規模,在擴大北院的同時,開闢了南院,建成南北兩院;又在環城路外建設西操場。學校總面積擴至102畝。南北院建教學樓5幢、實驗樓1幢、能容納千餘人就餐的餐廳1幢,同時改建了北院一批樓房。如此建設規模30年未變。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學校布局不斷調整,把南院建成教學區,並重視南北兩院的育人環境的建設。經不斷改造,使位於古運河畔、清晏園旁的淮中校園,景點錯落有致,景色秀美怡人,文化氛圍濃郁。學校進行教育設施的現代化建設,投資5400多萬元新建17幢教育教學用房,又投資1400多萬元添置了高標準的現代化教學設備,形成了以多媒體教學系統、校園閉路電視系統、計算機校園網、江蘇名校網為核心的現代化教育設施格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及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老校區已不能適應淮中高規格的現代化發展。中共淮安市委和市政府決定建設淮中新校區——新校區位於淮安市清浦區富春花園以東、天津路以西,北至解放東路,南臨延安東路,佔地面積為260畝,總投資達1.6億元。現代化、高質量、花園式的新校區於2002年8月建成,9月份實現高中部搬遷,為百年華誕獻上了一份厚禮。2011年,淮陰中學新城校區建成使用。1990年,淮陰中學通過專家組的評估驗收,先後成為江蘇省合格重點中學、江蘇省模範學校;2000年學校順利通過江蘇省國家級示範性高級中學的評估驗收;2002年,學校隆重慶祝建校一百周年;2003年學校第四屆教職工代表大會通過學校五年發展規劃,確立了建設具有國際視野的、現代化、高質量、有特色的一流名校,培養更多的具有個性特長、和諧發展的“四有”新人的奮鬥目標;2008年淮陰中學與澳大利亞CanningCollege共建友好學校。

淮中榮譽


中國百強中學;
江蘇省四星級中學

大事記


2009年10月30日,淮安市政府高雪坤市長召集會議,專題研究淮安新城建設問題。會議決定在新城引進高品質中小學,中學校園由新城公司負責建設,淮陰中學進行教學管理。
2010年1月,淮陰中學按市政府要求拿出新建分校的初步設想。高雪坤市長1月8日批示:如有可能的話,確保2011年九月一日招生。
2010年3月12日,淮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達《關於淮陰中學新城校區項目建議書的批複》,同意建設淮陰中學新城校區項目,地址位於淮安新城內,東至丹山路,西至山陽灣路,北至福地路,南至涌翠路。佔地面積230畝,總建築面積81000平方米。
2010年9月21日,淮安市政府高雪坤市長召開會議,專題研究生態新城建設問題。要求加快淮陰中學新城校區建設步伐,確保2011年初中部招生。明確淮陰中學新城校區與淮陰中學主校區為同一法人,由淮陰中學統一管理,市教育局負責將淮陰中學新城校區統一納入淮陰中學招生計劃,市編辦抓緊核定教師編製,教師由淮陰中學統籌安排。新城校區財務實行獨立核算,辦學經費差額部分由新城辦負責。
2010年10月28日,淮陰中學新城校區建設工程破土動工。
2010年12月2日,市編委下發《關於增加江蘇省淮陰中學人員編製的批複》,新增編製用於新城校區教師招聘。
2010年12月3日,經淮安市教育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同意,發布《江蘇省淮陰中學公開招聘教師簡章》,經2010年12月和2011年2月兩次招聘,錄用教師47名,其中30名在新城校區工作,17名在高中部和開明中學工作。
2011年6月10日,發布《江蘇省淮陰中學新城校區初一招生簡章》,明確施教區範圍為生態新城東片區,即大運河--海天路--新長鐵路--寧連公路圍合區域。6月15日施教區學生報名,6月26日發放義務教育派位證。7月3日初一自主招生報名,7月6日發布自主招生錄取名單。
2011年7月3日,開始為期一個月的教師崗前培訓。淮陰中學領導和骨幹教師作輔導報告和講座,指導新教師備課上課。
2011年7月26日,市新城辦、新城公司與淮陰中學召開專題會議,就淮陰中學新城校區開學籌備工作進行研究,明確新城校區管理考核、經費列支、人員補助和公交線路等事項。
2011年8月29日,全體教師進入新城校區。新城辦、新城公司和淮陰中學為新城校區開學做各項準備。
2011年8月30日,初一新生開學報到。
2011年9月1日,正式上課。下午4:30在升旗廣場隆重舉行開學典禮,市政府、市教育局、新城辦、新城公司領導出席,新城校區全體師生及家長代表參加,淮陰中學副校長、淮陰中學新城校區校長周長虹主持,淮陰中學張元貴校長致辭,學生代表、家長代表發言,市教育局朱亞文局長講話,市政府陸長蘇副市長、市新城辦領導、市規劃局長曹華富、市教育局長朱亞文共同為學校揭牌。

校容校貌


校園風景
校園風景
經過三年多的發展,基礎設施基本修建完畢,學校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