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塞爾·卡爾內
生於1909年的法國電影導演
馬賽爾·卡爾內(1909年8月18日-1996年10月31日),法國電影導演、編劇。
1929年,成為電影《新來的紳士們》 的攝影和導演助理。1930年,拍攝了個人首部電影《諾讓:星期天的樂園》。1934年,作為導演助理,參與製作了電影《大賭局》。1936年,拍攝了故事片處女作《珍妮》。1938年,拍攝了劇情片《霧碼頭》,該片獲得了法國梅里愛獎、路易·德呂克獎以及第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特別推薦獎。1942年,拍攝了奇幻愛情片《夜間來客》。1945年,拍攝了愛情電影《天堂的孩子》,該片獲得了第1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特別榮譽獎。1950年,拍攝了愛情電影《海港的瑪麗》。1953年,執導了劇情片《紅杏出牆》,該片獲得了第1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最佳影片獎。1954年9月24日,拍攝的劇情片《巴黎風貌》上映。1958年,執導了劇情片《弄虛作假的人》。1960年,拍攝了劇情片《空地》。
1963年2月15日,執導的喜劇電影《給小鳥吃的繁縷草》上映。1965年,拍攝了劇情片《曼哈頓的三間房》。1971年5月7日,執導的劇情片《受命的刺客》上映。1974年,拍攝了奇幻電影《奇妙的旅程》。1977年,在拍攝完紀錄片《聖經》后,馬塞爾·卡爾內正式退休。1979年,馬塞爾·卡爾內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996年10月31日,馬賽爾·卡爾內去世,享年87歲。
1909年8月18日,馬塞爾·卡爾內出生於法國巴黎。五歲喪母,父親又經常不在身邊,主要由外祖母和姨母帶大。父親希望他子承父業,當個木匠,但他堅決反對,父親只好安排他到保險公司工作。17歲時,馬塞爾·卡爾內迷上了電影和音樂,用業餘時間鑽研攝影,並獲得證書。此後,他一度做過記者和評論家,在《電影雜誌》 、 《電影周刊》上發表文章,對德國表現主義電影和美國警匪片表現出濃厚興趣。
馬塞爾·卡爾內
1934年,作為導演助理,馬塞爾·卡爾內參與製作了電影《大賭局》。1935年,作為導演助理參與製作了電影《賑濟遊藝會》。
1936年,馬塞爾·卡爾內拍攝了故事片處女作《珍妮》 。1937年,執導了由米切爾·西芒、讓-皮埃爾·奧蒙特等聯袂出演的喜劇電影《滑稽戲》。
1938年5月18日,拍攝的劇情片《霧碼頭》上映,該片獲得了法國梅里愛獎、路易·德呂克獎以及第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特別推薦獎;12月19日,執導的劇情片《北方旅館》上映,該片由讓-皮埃爾·奧蒙特、安娜貝拉領銜主演。
馬賽爾·卡爾內作品
1945年,拍攝了由阿萊緹、讓-路易斯·巴勞特、皮埃爾·布拉瑟共同主演的愛情電影《天堂的孩子》,該片獲得了第1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特別榮譽獎。
1946年,執導了劇情片《夜之門》 ,但影片的票房和口碑都遭遇失敗,馬塞爾·卡爾內因此與合作多年的編劇Jacques Prévert分道揚鑣,此後他的導演才能越來越遭到質疑。
1950年,馬塞爾·卡爾內嘗試突破自己,採用與自己過去觀點相悖的做法拍攝了愛情電影《海港的瑪麗》。1953年,執導了由西蒙·西涅萊和雷夫·瓦朗領銜主演的劇情片《紅杏出牆》,該片獲得了第1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最佳影片獎。
1954年9月24日,拍攝的劇情片《巴黎風貌》上映,該片由讓·迦本、阿萊緹合作出演。1958年,執導了由帕絲卡·佩蒂特、安德麗·帕里西等共同主演的劇情片《弄虛作假的人》。
1960年,拍攝了由丹尼爾·歌貝爾特、羅蘭·勒薩弗爾等聯袂出演的劇情片《空地》。1963年2月15日,執導的喜劇電影《給小鳥吃的繁縷草》上映。
1965年,拍攝了由安妮·吉拉爾多、莫里斯·榮內特領銜主演的劇情片《曼哈頓的三間房》。1967年,執導了電影《幼狼》。1971年5月7日,執導的劇情片《受命的刺客》上映,該片由雅克·布雷爾領銜主演。
1974年,拍攝了由Gilles Kohler、Roland Lesaffre、Debra Berger等聯袂出演的奇幻電影《奇妙的旅程》。1977年,在拍攝完紀錄片《聖經》后,馬塞爾·卡爾內正式退休。
1979年,馬塞爾·卡爾內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同年,獲得了第4屆法國凱撒獎榮譽凱撒獎。1996年,馬塞爾·卡爾內重執導筒,開始拍攝電影《穆什》 (Mouche),但開拍不久即因製片方毀約而終止。
時間 | 片名 | 主演 |
1930年 | 諾讓:星期天的樂園(紀錄片) | - |
1936年 | 珍妮 | 弗朗索瓦絲·羅賽、阿爾貝·普雷讓 |
1937年 | 滑稽戲 | Françoise Rosay、米切爾·西芒 |
1938年 | 霧碼頭 | 讓·迦本、米歇爾·摩根 |
北方旅館 | 安娜貝拉、讓-皮埃爾·奧蒙特 | |
1939年 | 天色破曉 | Jacqueline Laurent、阿萊緹 |
1942年 | 夜間來客 | 費爾南·勒杜、阿蘭·蓋音 |
1945年 | 天堂的孩子 | 阿萊緹、讓-路易斯·巴勞特 |
1946年 | 夜之門 | 皮埃爾·布拉瑟、Serge Reggiani |
1950年 | 朱麗特或夢的關鍵 | 傑拉·菲利浦、Suzanne Cloutier |
海港的瑪麗 | 讓·迦本、布蘭切特·布若尼 | |
1953年 | 紅杏出牆 | 西蒙·西涅萊、雷夫·瓦朗 |
1954年 | 巴黎風貌 | 讓·迦本、阿萊緹 |
1956年 | 我來的那個國家 | Françoise Arnoul、Gilbert Bécaud |
1958年 | 弄虛作假的人 | 帕絲卡·佩蒂特、安德麗·帕里西 |
1960年 | 空地 | 丹尼爾·歌貝爾特、羅蘭·勒薩弗爾 |
1963年 | 給小鳥吃的繁縷草 | 保羅·默里斯、Dany Saval |
1965年 | 曼哈頓的三間房 | 安妮·吉拉爾多、莫里斯·榮內特 |
1967年 | 幼狼 | - |
1971年 | 受命的刺客 | Jacques Brel、Catherine Rouvel |
1974年 | 奇妙的旅程 | Gilles Kohler、Roland Lesaffre |
1977年 | 聖經(紀錄片) | - |
時間 | 片名 |
1950年 | 海港的瑪麗、朱麗特或夢的關鍵 |
1953年 | 紅杏出牆 |
1954年 | 巴黎風貌 |
1956年 | 我來的那個國家 |
1958年 | 弄虛作假的人 |
1960年 | 空地 |
1963年 | 給小鳥吃的繁縷草 |
1965年 | 曼哈頓的三間房 |
1967年 | 幼狼 |
1971年 | 受命的刺客 |
1974年 | 奇妙的旅程 |
威尼斯電影節 |
▪ 1971 第35屆 終身成就金獅獎(獲獎) ▪ 1953 第18屆 銀獅獎-最佳影片 紅杏出牆(獲獎) ▪ 1946 第11屆 特別榮譽獎 天堂的孩子(獲獎) ▪ 1938 第6屆 特別推薦獎 霧碼頭(獲獎) |
歐洲電影獎 |
▪ 1995 第8屆 終生成就獎(獲獎) |
法國凱撒獎 |
▪ 1979 第4屆 榮譽凱撒獎(獲獎) |
義大利大衛獎 |
▪ 1991 第35屆 盧奇諾·維斯康蒂獎(獲獎) |
馬塞爾·卡爾內是法國詩意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他的藝術功底奠定了他的風格基調。由於是從拍攝街頭紀錄片起家,所以,他於1933年提出一種走上街頭、走出影棚、直擊生活的電影模式。他摒棄前輩以技術為基礎的電影語言,卻保留下他們取景、描述人物和細節的現實主義手法。他追求一種氣氛並通過造型、影像構圖、光線明暗來營造這種氣氛。這就是馬塞爾·卡爾內界定的“詩意現實主義”,這種現實主義在法國電影中不唯馬塞爾·卡爾內所獨有,但卡爾內讓它在黑暗中煥發光彩,產生出一種悲慘和不幸的魅力———社會現實的魅力。 (《安徽文學》評)
馬塞爾·卡爾內一生拍攝了五十多部影片,其影片主要表現法國社會的黑暗面,描寫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悲慘命運,帶有濃厚的自然主義色彩和辛辣嘲諷的筆調。他的詩意現實主義電影把法國文學中的自然主義傳統和象徵主義等手法相結合,把夢幻般的故事和現實的背景相結合,把詩意的畫面和社會現實,尤其是下層的陰暗生活景象相結合,使得作品具有了較多的社會內涵。同時,詩意現實主義電影又在電影技巧上刻意創新,對電影美學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大眾電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