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學院
法國學術機構
法蘭西學院(L’Institut de France)成立於1795年10月25日,是法國獨具一格、世界聞名、群英薈萃、舉足輕重的學術機構。
法蘭西學院下設五個學術院:法蘭西學術院,成立於1635年;法蘭西銘文與美文學院,成立於1663年,即後來的法蘭西文學院;法蘭西科學院,成立於1666年;法蘭西美術院,成立於1816年,是成立於1648年的繪畫和雕塑學術院、成立於1669年的音樂學術院和成立於1671年的建築學術院的組合;法蘭西人文院(法蘭西人文科學院),成立於1795年,1803年被取消,1832年得以恢復。
法蘭西學術院(L’Académie française)
法蘭西銘文與美文學院(L’Académie des inscriptions et belles-lettres),即法蘭西文學院
法蘭西科學院(L’Académie des sciences)
法蘭西美術院(L’Académie des beaux-arts)
法蘭西人文學院(L’Académie des sciences morales et politiques),即法蘭西人文院
法蘭西學院院長(chancelier)為伽伯里埃勒·德·伯豪格利(Gabriel de Broglie),他於1997年被選為法蘭西人文院院士,2001年被選為法蘭西學術院院士,2005年11月29日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長。
法蘭西學院---知識界的議會---的職責是:1)根據多學科的原則,完善藝術與科學;2)作為受委託者管理數以千計的捐獻和遺贈,並以此能力來完成第一項任務。
“法蘭西學院是法國獨具一格的機構。其它一些國家也具有在組成人員的名氣及其研究成果的重要性上能跟我們一爭高低的學術院。但法國是唯一具有將人類精神創造力擰成一股繩式學院的國家,在這座學院里,詩人、哲學家、歷史學家、批評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自然學家、經濟學家、法學家、雕塑家、畫家、音樂家能夠互稱同僚。”
埃赫奈斯特·勒南(Ernest Renan,寫於1867年)
法蘭西學院還包括一個教學行動科,並具有一個出版科。
法蘭西文學院(Académie française),法國學術界地位崇高的殿堂。
法蘭西學院
法蘭西學會成立於1795年。
1661年根據紅衣主教馬扎然的遺囑,用他的全部財產建立一所學院,安置30年戰爭和法國。西班牙戰爭后重新效忠法國王室的60位不同信仰的名人,當時取名為“四區學院”(阿爾圖瓦、阿爾薩斯、加泰蘭、皮涅羅和魯西永,法國邊緣信仰不同教派的地區)。1688年學院建成,在盧浮宮對面。1805年根據拿破崙一世的命令,將法蘭西學會遷移到四區學院中。
法蘭西學院中的法蘭西學術院,設院士40人,開始絕大部分是文學作家,後來陸續入選為院士的也有少數哲學家、史學家、經濟學家,以及知名的政治家、外交家,甚至軍事家等。院士是終身制職位。只有在某成員去世留下空缺時,才通過全體成員投票選舉新成員。被選為院士則意味著從此進入法國文化歷史的殿堂,成"不朽者"。名字刻在學院牆壁上,令後代永誌不忘。
創辦者意在挑選出每一時代文學與思想界的頂峰人物,讓他們共濟一堂,以弘揚法蘭西語言與文化。候選人可由自己申請或由社會推薦。為編纂辭典每周四下午3:30-4:30學院都舉行一次討論會。
法蘭西學術院原定的任務為編纂一部字典、一部修辭學、一部詩律及一部語法,實際上只完成了字典和語法。學院編纂法語辭典,從17世紀至今,共出版過8種版本,出版時間分別是1694年,1718年,1740年,1762年,1798年,1835年,1878年,1932-1935年。最新版第9版自1992年開始編纂至今,大概要到2100年左右問世。另外學院每年頒發道德及文學獎金若干種,例如“文學大獎”、“小說獎”、“詩歌獎”等。最著名的是小說大獎和文學大獎,所不同的是,前者頒給某部具體的作品,而後者則嘉獎某位作家,以表彰其全部作品。
第一位華人院士——朱德群
著名法籍華裔畫家朱德群於1997年12月17日被選入法蘭西學院藝術學院,成為歷史上第一位華裔的“藝術學院成員”。畫家朱德群,不僅是在1997年12月17日被法蘭西學院選為250名院士中的一員,而且是法蘭西學院成立兩百多年來的第一位華裔藝術院士,其成就之高是不言而喻的。
身著院士服的朱先生
他的祖父朱漢山、父親朱禹成世代行醫,也都喜愛書畫,父親暇時常作畫自娛,他也隨父畫畫,臨習草書。家裡收藏的書畫作品,成為他的藝術啟蒙教材。小學畢業后,到徐州上中學。1935年投考杭州國立藝專,因當時中學尚未結業,他借用堂兄朱德群的畢業證書報名,從此成為朱家第二個“朱德群”。
從朱德群先生青年時代的求學經歷和他的海外奮鬥歷程,人們都能感受到這位藝術火師那始終堅定地保持著的創作主旨。因此,人們得見了一連串曾經在朱德群先生藝術跋涉中隱現過的身影:吳大羽、多里瓦爾、米修、皮埃爾、畢加索;他們是朱德群人生交往的一個個相當有意味的組成部分,甚至是朱德群先生繪畫生涯的現實的藝術環境。於是,環繞著傳主朱德群先生,二十世紀歐洲畫壇以一個個具象得以喻示出來。
有人說觀朱德群的畫有如淋了一身的光彩。他抒情而充滿詩意的抽象繪畫,被法國現代繪畫史家稱許為“把東方藝術的細膩與西方繪畫的濃烈融匯得最成功的畫家”。
從1955年旅居法國巴黎起,朱德群已度過了將近半個世紀的遊子生涯。面對日益騰飛的祖國,他表現出了“回家”的願望。“算算我從事藝術創作已經有六七十年了,其中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國外。如今我年紀大了,總希望能‘回家'。”
第二位華人院士——吳冠中
吳冠中先生經朱德群推薦於2000年入選法蘭西學院藝術院通訊院士,是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籍藝術家(此時朱德群為法籍華人),這也是法蘭西學院成立近二百年來第一位亞洲人獲得這一職位。藝術院中目前只有10位畫家通訊院士,吳冠中是入選的第2位亞洲國家的畫家。
吳冠中1919年生,江蘇宜興人,當代著名畫家中國繪畫大師,傑出中國國畫家,油畫家,美術教育家。1942年畢業於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曾任教於國立重慶大學建築系;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費留學,1947年到巴黎國立高級美術學校,1950年秋回國,先後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北京藝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
吳冠中,是20世紀現代中國繪畫的代表畫家之一;他致力於油畫民族化和中國畫現代化的探索,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色;多次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並先後在香港、新加坡、美國、英國、法國等國的藝術館和博物館舉辦畫展;2000年,吳冠中入選法蘭西學院藝術院通訊院士,他不僅是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籍藝術家,也是首位亞洲人獲得這一職位。
第三位華人院士——程抱一
2002年6月13日,華裔學者程抱一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
概況
2005年6月19日,79歲的程抱一在巴黎正式就任法蘭西學術院終身院士,當他被選為這個象徵著法國榮譽的學術機構的院士時,全法國的華人為之振奮。他不僅是院士中的第一位華裔,也是法蘭西學院近370年歷史中第一位亞裔院士。法國總統希拉克盛讚程抱一“是位我們這個時代的智者”。程抱一先生成為有史以來的第705名院士,也是獲此殊榮的第一個亞洲人。
經過
東方文士西方劍——記法蘭西學院院士程抱一佩劍典禮
6月10日晚,法國巴黎市政府大廳燈火輝煌。一個莊嚴而特殊的儀式正在這裡舉行。程抱一,這位被法國媒體譽為“中國和西方文化間永不疲倦擺渡人”的華裔作家,將接受象徵榮譽與地位的法蘭西學院院士寶劍。清癯、平和,這是程抱一給人的直觀印象,但這看似瘦弱的軀體中,卻流淌著激情與活力。傾聽巴黎市長的讚譽之詞,他是那樣謙和;站在話筒前,他又如此睿智,令聽眾沉醉在對中國文化的嚮往中。
掌聲經久不息,程抱一將寶劍高舉齊眉,接受巴黎市長德拉諾埃、法蘭西學院在位院士、各界名流和巴黎華僑華人代表的祝賀。一位東方文士,以他對東西方文化融合所作出的獨特貢獻,贏得佩帶“不朽者”寶劍的榮耀,步入一座令人肅然起敬的殿堂。
1635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的首相黎塞留創立了法蘭西學院,旨在吸納法國文學和思想界泰斗加入,以保衛和宏揚法蘭西語言和文化。這座著名文化殿堂一直只保留40把椅子,即40位終身院士,只有院士辭世空出名額方能投票補選,入選的院士也因此被稱為“不朽者”。學院創立后,為世界各國人民耳熟能詳的法國文學藝術大師拉辛、拉封丹、孟德斯鳩、夏多布里昂、雨果、拉馬丁、梅里美、小仲馬等先後登堂入室,成為“不朽者”。隨著時代的進步,法蘭西學院已將弘揚法蘭西文化與追求文化多樣性相融合,逐漸發展成超越政治制度和時代局限的法國最高榮譽機構。當著名作家瑪格麗特·尤瑟納爾作為第一位女性殺入法蘭西學院,詩人桑戈爾成為第一位黑人入選院士,荒誕派戲劇奠基人之一尤奈斯庫也躋身“不朽者”之列時,他們為這座古老的殿堂吹來一縷縷清風。2002年6月13日,程抱一榮幸地成為該院第705位院士,以第一位亞裔院士身份接替34號座椅的主人雅克·德·波旁·比塞。
程抱一原名程紀賢,1929年8月出生於中國江西南昌一個書香門第,畢業於重慶立人中學,后考入南京金陵大學外語系。1948年,他隨父親來到法國,就讀巴黎第七大學並獲博士學位,后應聘任巴黎三大東方語言文化學院教授。
經過幾十年不懈努力,程抱一成為集詩人、作家和翻譯家於一身的著名學者。他發表的藝術論著《虛與實:論中國畫語言》成為西方人了解和研究中國繪畫的“教科書”之一;長詩《石與樹》入選《二十世紀法國詩歌選》;法文長篇小說《天一言》獲“法蘭西文學院法語文學大獎”。法國總統希拉克親自授予他榮譽騎士勳章,表彰他傑出的文學成就。
他多少年來苦心追求的,是將東西方文化有機地融合。法蘭西文學院院長稱讚他“用法國文化的精華豐富了中國文化,又以中國文化的深邃豐富了法國文化”。法國漢學家魯瓦則在給他的一封信中這樣說:“英國詩人及作家吉普林說過,東方和西方永遠也不能相遇。他大錯特錯了。您用自己的行動,生動地駁倒了他的論斷。”這是一柄怎樣的寶劍啊!
過去,法蘭西學院的40位院士享有王室成員的殊榮,與貴族一樣享有佩帶寶劍的權利。如今,帝制和王室已經隨風而去,而學院象徵榮譽、權利與地位的院士寶劍依然作為傳統保留下來,每位院士的寶劍都是自己構思、專人設計、獨一無二的珍品。
程抱一的鑄劍宗旨是將中西文化融合其中。劍體以銀為材料,通體透著清純的智者之光。劍柄鍍金,上用雋秀的字體刻著中國宋代愛國詩人文天祥《正氣歌》首句“天地有正氣”。周圍飾以綠竹和白色百合花,前者象徵中國,後者象徵法國。
劍柄上一個凌空的“和”字格外引人注目,給人以人劍合一,兩種文化合壁的遐想。正如他在儀式講演中所說:“‘和’字可以理解為中西文化的對話與融合,與‘和’相伴的幾隻鳥,把東西對話提高到飛升的境界。每種文化通過交流都能躋身另一種文化之中。中國與西方文化的交流不僅是可能,而且非常必要。”
東方文士西方劍,在這金碧輝煌的典型西方建築中,一個東方人成為備受尊敬和仰慕的對象。此情此景,令在場的中國人感到由衷的自豪。
所獲獎項
程抱一:榮獲“法語國家文學大獎”的第一個中國人
法蘭西學院12月6日將“法語國家文學大獎”頒發給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榮譽教授程抱一,這是法蘭西學院首次將該獎項授予中國人。中國駐法大使吳建民專程參加了頒獎大會,並向程抱一先生表示祝賀。
認可
法蘭西學院評審委員會主任勒內·雷蒙在頒獎儀式上稱,1986年設立的“法語國家文學大獎”旨在“表彰那些在本國或本地區為推廣法語、傳播法國語言文學做出卓越貢獻的人士”。該獎項以往都是授予法國以外的法語區國家的作家,阿根廷小說家比昂科迪、美國作家朱莉安·格林和塞內加爾詩人森葛赫等都曾獲此殊榮。
人物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