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開渠

中國雕塑家,代表作《解放全中國》

劉開渠,男,1904年出生,江蘇徐州府蕭縣人(今安徽)。雕塑家,早年畢業於北平美術學校。后赴法國,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雕塑系學習。

創作了《淞滬戰役陣亡將士紀念碑》等一批反映抗戰題材的藝術作品。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領導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的創作工作,並創作其中的《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及《支援前線》《歡迎解放軍》等浮雕。著有《劉開渠美術論文集》,出版有《劉開渠雕塑集》、《劉開渠雕塑選集》等。

以其名字命名的劉開渠獎劉開渠根藝獎,分別代表著中國雕塑界和中國根藝美術界的最高獎項。

1993年6月25日病逝於北京。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藝術啟蒙
劉開渠早期照片
劉開渠早期照片
1904年10月1日出生於江蘇徐州府蕭縣劉窯村,原名劉大田。
1918年考入蕭縣高等小學時,老師為他改名為劉開渠。
1920年考入北京美術專科學校,後轉入該校大學部學習油畫。
1923年組織“心琴畫會”,以反對守舊、提倡寫生為宗旨,每半年舉行一次畫展。
1924年升入專門部西洋畫系時,見到雲崗佛像的照片。對雕塑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27年國立西湖藝術院徵聘他為教授兼圖書館主任。同年8月他在蔡元培的幫助下,考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雕塑系。導師是當時法國著名雕塑家讓·朴舍教授,
留學國外
劉開渠在歐洲
劉開渠在歐洲
1928年赴法國留學,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雕塑系學習。在法學習期間曾與呂斯百、常書鴻等人發起組織中國留法藝術研究會,以撰文、譯文和發表作品,向國內介紹歐洲的繪畫和雕塑。
1931年因學業優秀選入朴舍工作室當助手。
離法救國
1933年夏回國,9月任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教授兼雕塑系主任。
1934年受抗日救亡運動的鼓舞,創作了反映抗日戰爭的巨型雕塑《一·二八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隨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遷往湖南沅陵,后又輾轉於貴州、四川,於1938年到達成都。
1939年在成都與文學家趙其文、陳翔鶴、周文、蕭軍和李劼人等組織中華文藝抗戰協會成都分會,進行抗日救亡的宣傳活動。
1946年在上海參加反飢餓、反內戰鬥爭。
開創先河
1949年5月29日與楊可揚張樂平、(鄭)野夫、龐薰琹朱宣咸溫肇桐、陳煙橋、邵克萍、趙延年等國統區美術先驅代表上海美術界在《大公報》發表迎接解放的“美術工作者宣言”,該“宣言”的發表標誌著國統區美術和上海近代美術史從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1949年9月任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校長。
1949年10月任上海市美協主席、杭州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院長,兼任杭州市副市長,分管城市建設。
1951年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今浙江美術學院)院長。
1953年借調到北京,參加並領導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造工作,任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處處長、雕塑組組長。
1959年調中央美術學院任副院長,主持第二期雕塑研究班。
1963年至1993年任中國美術館館長。併當選為第—、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還擔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一、二、三、四屆副主席、全國城市雕塑規劃組組長,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等職。曾被聘為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委員。
晚年時期
1982年任全國城市雕塑規劃組組長。
1984年被聘為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委員。
1993年10月28日中國美術館舉辦了《人民藝術家劉開渠遺作展》。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妻子程麗娜,有三個子女,分別是:劉微娜、劉米娜、劉沙平。
劉開渠早年照
劉開渠早年照

健康狀況

1993年6月25日病逝於北京。
劉開渠早期
劉開渠早期

創作特點


劉開渠作品
劉開渠作品
劉開渠作品寫實,手法細膩含蓄,造型嚴謹、樸實,結構解剖準確。精於西方寫實雕塑技法,又注重繼承中國古代雕塑的優秀傳統。人物神完氣足,具有時代精神和民族風格。他的雕塑具有明顯的繪畫性和意象性,語言精練,在西洋寫實雕塑的基礎上,繼承中國傳統雕塑簡練、單純及線畫的表現方法,形成了獨特的風格。作品融中西雕塑手法於一爐,手法寫實,造型簡練、準確、生動。

個人作品


雕塑作品

時間名稱備註
1934年一、二八淞滬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
1944年川軍抗日英雄紀念像
1944年孫中山先生坐像
1945年李家鈺騎馬銅像
1945年大型浮雕農工之家
1952年至1956年歡迎解放軍浮雕
1952年至1956年解放全中國浮雕
1952年至1956年勝利渡過長江浮雕
1952年至1956年支援前線浮雕
1952年至1956年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
1956年至1959年工農紅軍像
1956年至1959年列寧選集浮雕像
1956年至1959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浮雕像
1956年至1959年毛澤東主席像
1956年至1959年斯大林選集浮雕像
1976年蔡元培紀念碑紀念性雕塑
1976年抗日陣亡將士王銘章紀念碑
1976年抗日陣亡將士無名英雄紀念碑
1976年蕭友梅紀念像
1976年周恩來總理像
1976年孫中山紀念碑紀念性雕塑
任弼時等革命領袖和杜甫、劉禹錫、魯迅、梅蘭芳等文化名人的肖像

文集

名稱
《劉開渠雕塑集》《劉開渠美術論文集》《劉開渠雕塑選集》《中國古代雕塑集》

雕塑

時間名稱地點備註
1928年中山裝立像
1939年蔣介石塑立像北校場內當時成都軍校解放后被銷毀,1969年在原塑像舊址立毛澤東水泥塑像
1939年饒國華塑像中山公園(解放后的勞動人民文化宮)
1939年王銘章塑像少城公園
1943年尹仲熙、蘭文斌、鄧錫侯塑肖像少城公園
1944年無名英雄塑像東門城門洞內
1945年川軍陣亡將領李家珏塑騎馬塑像少城公園
1948年孫中山塑像春熙路這是為孫中山第二次塑像為坐像
解放后杜甫塑像杜甫草堂
晚年李劼人塑半身胸像李劼人故居成都塑的最後一尊塑像

人物評價


劉開渠《蔡元培坐像》 1986年
劉開渠《蔡元培坐像》 1986年
中國現代作家郁達夫:他的雕刻,完全是他這個人格的再現;力量 是充足的,線條是遒勁的,表情是苦悶的……尤其在他的Designs(設計圖)里,可以看得出來,疏疏落落的幾筆之中,真孕育著多少的力量,多少的生意。
中國博物館協會名譽理事長呂章申:劉開渠以畢生的精力將西方的雕塑觀念和技巧與中國的民族精神和審美形式相融匯,創造了許多代表20世紀中國雕塑最高成就的作品。他以自己的實踐顛覆了明清以來中國雕塑塑造泥菩薩的傳統,將中國雕塑引入到國家層面的公共空間,並成為20世紀公眾喜愛的公共藝術形式。他以富有獨特氣質的雕塑語言謳歌了中國人民的民族精神和英雄氣概,創立了中國雕塑的現代風範,形成了樸素、洗鍊、沉穩和重於內在生命表現的藝術風格,為中國現代雕塑開渠、奠基。
中國雕塑學會名譽會長曹春生:中國的雕塑事業發展很不容易,如果沒有劉開渠,可能進程會晚很多年。
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遠:作為享有國際聲譽的一代雕塑宗師,劉開渠堅忍不拔、勤奮好學、穎悟的天性和名師益友輩出的時代機遇造就了他。他將自己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這個時代,獻給人民和他熱愛的雕塑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