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昭侯
春秋末期蔡國國君
蔡昭侯(?—公元前491年),姬姓,蔡氏,名申(一作甲),蔡悼侯之弟,春秋末期蔡國國君,公元前518年—公元前491年在位。
蔡昭侯,姬姓,蔡氏,名申(一作甲),是蔡靈侯之孫,隱太子友之子,蔡悼侯的弟弟。蔡悼侯三年(魯昭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19年)六月,蔡悼侯去世,申繼任蔡國國君之位,是為蔡昭侯。
蔡昭侯十年(魯定公元年,公元前509年),蔡昭侯朝拜楚國國君楚昭王,當時蔡昭侯製作兩塊玉佩和兩件皮衣,把其中一塊玉佩和一件皮衣獻給楚昭王。楚昭王穿上皮衣帶好玉佩,設享禮招待蔡昭侯。蔡昭侯自己也穿帶另外一件皮衣和玉佩。楚國宰相子常想要蔡昭侯的皮衣和玉佩,蔡昭侯不給。子常便向楚昭王說蔡昭侯的壞話,並把蔡昭侯扣留在楚國三年。
當時唐國國君唐成公朝拜楚昭王,唐成公有兩匹肅爽馬,子常想要,唐成公不給,子常也把唐成公扣留在楚國三年。蔡昭侯十二年(魯定公三年,公元前507年),唐國人於是將馬獻給子常,子常便送回唐成公。
蔡國人知道實情后,堅決請求把玉佩、皮衣獻給子常。子常上朝,見到蔡昭侯的手下人,就命令官員們說:“蔡侯所以長久留在我國,都是由於你們不供給餞別的禮物。到明天禮物再不完備,就要處死你們。”子常得到玉佩、皮衣后,才向楚昭王說好話釋放蔡昭侯。蔡昭侯回國,到達漢水時,拿起玉丟入漢水中,說:“我要是再渡漢水往南,有大河為證!”蔡昭侯回到蔡國后,就前往晉國,以他的兒子公子元和大夫的兒子作為人質,請求與晉國一起攻打楚國。但晉國沒有同意。
蔡昭侯十三年(魯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春天,蔡昭侯與衛國國君衛靈公在邵陵會盟。蔡昭侯暗中向周朝大夫萇弘請求使蔡國地位高於衛國;衛國派史魚酋稱揚衛國始祖衛康叔的功德,於是衛國的地位高於蔡國。同年夏天,蔡國幫助晉國消滅沈國。同年秋天,楚昭王因蔡國滅亡沈國而大為惱怒,於是進攻並包圍蔡國。當時吳國大夫伍子胥在策劃對付楚國,楚國殺死郤宛時,伯氏族人逃往國外。伯州犁的孫子伯嚭是吳國的宰相,也在策劃對付楚國。楚國自楚昭王即位以後,沒有一年不和吳國交戰,蔡昭侯仗著這一點,把他的兒子公子乾和大夫的兒子送到吳國作為人質,請求與吳國一同攻打楚國。同年冬天,蔡昭侯與吳王闔閭打敗楚國,進入楚國都城郢都(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蔡昭侯怨恨子常,子常害怕,於是逃奔到鄭國。
蔡昭侯十六年(魯定公七年,公元前503年),楚國令尹為百姓哭泣著請求楚昭王謀攻蔡國,蔡昭侯為此感到害怕。
蔡昭侯二十五年(魯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春天,楚昭王發兵包圍蔡國國都,蔡昭侯把男女奴隸分別排列捆綁作為禮物出降。楚昭王讓蔡國遷移到長江、汝水之間就撤軍返回。
蔡國故城
蔡昭侯二十八年(魯哀公四年,公元前491年),蔡昭侯準備到吳國去,蔡國大夫們恐怕他再次遷都,於是派一個名叫利的賊寇刺殺蔡昭侯。事後,蔡國大夫們誅殺利,以求免除自己的罪過,擁立蔡昭侯的兒子公子朔繼位,是為蔡成侯。
蔡昭侯墓,位於安徽省壽縣城西門內側。1955年5月,壽縣治淮民工在城西門內北側取土加固城牆時,發現甬鍾兩件。經發掘發現是座墓葬,並確定為蔡昭侯墓。位置向西至城牆腳約40餘米,向南至西大街約280米,墓型為接近正方形的豎井土坑,無墓道,墓坑正中略偏南有長2.4米、寬0.8米的漆棺痕迹,滿鋪硃砂一層,厚約2厘米。硃砂下面有玉佩1副,並有玉璧與扁形玉環等,其間排列著圓形、六角形、三角形、長方形的金葉;偏東處有銅劍1把,劍鋒向南;墓主人的骨骼未能保存下來。從玉飾、金葉的排列次序與銅劍的位置看,宛似人形卧地,可知是頭北足南。
隨葬物品如鼎、鍾、鬲、豆、方壺、鑒、盤、尊與編鐘等都置於墓坑北部;墓坑的東南隅除車馬器、兵器外,尚有一些小銅器、骨器;西部以兵馬俑為多,也有一些小銅器、骨器;墓葬南壁底部長方形小坑內有繩紋陶器碎片,可能是給陪葬者的。
蔡昭侯墓出土的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