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伏藏的結果 展開

伏藏

楊志軍著懸疑小說

《伏藏》是作家楊志軍的長篇小說,講述的是一個拯救布達拉宮、拯救靈魂信仰的英雄故事。它以倉央嘉措的情歌為線索,力圖撥開歷史迷霧,超越愛恨情仇,以《達·芬奇密碼》式的懸疑方式破解神秘的西藏。

作品簡介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邊巴被殺,引出一個古老神秘的暗殺組織,中國藏學研究會藏學家香波王子,從北京逃亡到拉薩,從雍和宮追蹤到布達拉宮,用倉央嘉措情歌,在西藏歷史和藏地人心的隱秘深處,破譯西藏最大懸疑,發掘救世的密鑰。

作品目錄


上部下部
寫在前面第一章 毒咒將臨
開端第二章 措曼吉姆
第一章 地下預言第三章 劫中之劫
第二章 七人使團第四章 明空赤露
第三章 遷識奪舍第五章 一葦渡河
第四章 因緣時節第六章 索朗班宗
第五章 仁增旺姆第七章 防雪柵欄
第六章 登臨寶座第八章 靈塔叢林
第七章 萬瑪之蹤第九章 晶體菊花
第八章 伊卓拉姆第十章 骷髏殺手
第九章 情愛印戳第十一章 司西平措
第十章 血咒殿堂第十二章 瑪吉阿米
第十一章 吉彩露丁第十三章 伏藏之心
第十二章 山魈之淚尾聲
後記:再讓我們期待一次未來

創作背景


楊志軍關於藏傳佛教和西藏歷史文化的研究,早已經是專家水平。吃素、念佛、40多年青藏高原的生活,讓楊志軍和西藏結下了非同一般的緣分,同時也讓他對非常寬容、人性化的藏傳佛教有著更深一層的理解。
當人們在物慾橫流的世界里無所適從時,精神是空虛的,道德是低下的,信仰是缺乏的。所以,當下生活中日益嚴重的信仰缺失成為楊志軍寫作《伏藏》的重要理由。他認為信仰“是虔誠的自我奉獻而不是可恥的損人利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清貧、節制、利他、救度、和諧等而不是相反。”

角色介紹


倉央嘉措
《伏藏》真正的主人公就是倉央嘉措,雖然他一直在他人的敘述中,但他是無可置疑的“在場者”。
倉央嘉措首先是一個歌手,其次是一個詩人,再次是六世達賴喇嘛,是神王,是教主。他是一個悲壯的勝利者,用愛情和情歌把靈魂推向了輝煌與永恆,為此付出了達賴喇嘛的地位與權力,甚至生命。就因為他的這些舉動,在世俗的觀念里倉央嘉措是一個宗教的叛逆者,但是在小說里,他是把人性和佛性融合在一起的宗教改革家。
倉央嘉措身為宗教領袖人物,敢於真實寫出自己內心矛盾和對現實生活的追求與理想,敢於突破宗教對人性的束縛,敢於大膽向傳統勢力挑戰。
香波王子
香波王子是整個故事的核心,也是倉央嘉措的化身。他為了開啟“七度母之門”,以倉央嘉措的情歌作為線索,在“光透文字”和“指南”的指引上,踏上了充滿險惡的尋找“伏藏”之途。在北京、青海、甘肅與西藏的空間變換與倉央嘉措前世今生的時光流轉的交織中,香波王子的掘藏之旅,展現出一幅藏傳佛教教義中有與無、生與死、善與惡、美與丑、愛與恨、天堂與地獄的矛盾紛爭的恢弘畫卷。
香波王子生性風流。他高大、英俊、瀟灑、儀錶堂堂,氣度不凡。在學校里,沒有一次周末舞會不是他在表演,沒有一次節日晚會不是他在主唱。他肆無忌憚地張揚著他的天賦,揮灑著他的才情。他是研究倉央嘉措情歌的專家,也是演唱倉央嘉措情歌的歌手。他用完美的表現詮釋了一個西藏人的藝術氣質。對於愛情他是執著的、瘋狂的,他對梅薩的愛情在《伏藏》的情感描寫中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品鑒賞


主題思想
楊志軍的《伏藏》就是一部精神尋道的小說,無論“伏藏”還是“掘藏”,都是他對人類最高福祉的探源與追尋,人類精神的博大深邃,隱現於黑夜不經窮盡其力的求索則無以展露真相的奧秘,是楊志軍洞悉並且深感敬畏的,所以他殫精竭慮構造了一部龐大精密的迷宮,懸疑實在只是小說的外殼,是這座迷宮的外衣,目的當然是引導人們懷著好奇進入迷宮時看到的別有洞天。而迷宮深處的秘境才是《伏藏》的“伏藏”。
藝術特色
虛實結合的故事題材。小說故事的整體構架建立在藏傳佛教文化上,是一個關於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故事。這種題材本身是敏感、現實而又重要的話題,由此,《伏藏》的故事便最大限度地貼近了生活、貼近了現實。不過,《伏藏》的獨特在於作者以人性的眼光審視倉央嘉措,提出了有關倉央嘉措的愛情、家庭及後代的具有解構經典、顛覆傳統意義的大膽猜想。就真實性而言,作者善於對現實世界中客觀存在的一些事物進行描繪,使人們在熟知其普通性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象,並賦於其超凡脫俗性。《伏藏》里所提及的歷史、人物、寺廟甚至佛像的故事,作者都對其進行了有據可查的詳細描述,增強讀者大眾對西藏歷史、藏文化及藏傳佛教的真實感受。就小說的虛構性來說,《伏藏》的主體情節是由許多傳說以及歷史和現實中的懸疑事件構成。“伏藏”本身就是藏傳佛教最大的懸疑,小說中被埋葬與被發掘的“伏藏”,是被視為叛逆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遺囑;“掘藏”的密碼,則是深受藏族人民喜愛且舉世聞名的倉央嘉措情歌。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楊志軍從一個真實的宗教行為——伏藏,虛構了掘藏之旅,故事在倉央嘉措的往事和香波王子的掘藏之旅中跳躍,富有歷史感、時空感。故事中香波王子、梅薩、智美的掘藏之旅,“隱身人血咒殿堂”骷髏殺手的追殺之路,王岩、卓瑪、碧秀的堵截之程,阿若拉嘛的掘藏等,各條線索都以香波王子為主線,條條線索又環環相扣。《伏藏》全部敘事的實現,是在各條線索的千迴百轉、跌宕起伏之中完成的。小說一開篇就用一樁殺人案營造了一種神秘氣氛,然後在各派勢力的糾纏中開始了故事的敘述。香波王子在探尋“七度母之門”的過程中,從雍和宮(北京)——拉卜楞寺(甘肅)——塔爾寺(青海)——哲蚌寺大昭寺、布達拉宮(拉薩),幾乎到過了所有具有代表性的藏傳佛教寺院,並且有意識的介紹了寺院的創建背景和佛教聖物。這些空間背景的介紹,不僅向讀者展示了大量藏傳佛教文化,更豐富了小說的神秘敘事。

作者簡介


楊志軍,1955年5月出生於青海西寧,祖籍河南孟津,現定居青島。當過兵,務過農,上過大學,做過記者,著有長篇小說《大悲原》、《失去男根的亞當》、《江河源隱秘春秋》、《遠去的藏獒》、《藏獒》、《藏獒二》、《藏獒三》等。另出版有文集《楊志軍荒原系列》(七卷)。作品曾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國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