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科技館新館

位於濟南市槐蔭區臘山辦事處

山東省科技館新館位於濟南市槐蔭區臘山辦事處,東至臘山河東路,西至臘山河西路,北至日照路,地處濟南西部新城濟南文化藝術中心核心位置、城市功能主軸與臘山河生態休閑軸的交匯區域。建設用地約3.33公頃,總建築面積80000㎡,其中地上4層、建築面積60000㎡,地下1層、建築面積20000㎡,基本建設總投資65577萬元,由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山東省財政廳共同投資建設,按代建制規定組織實施。計劃2016年完成建設前期工作並開工建設,2018年完成主體工程,爭取2019年完成內容建設並交付使用,屆時其將躋身全國十大科技館行列。

建設背景


目前,位於濟南市泉城廣場東側的山東省科技館現館建築面積約2.1萬平方米,由於是在舊有建築基礎上改擴建而成,導致展示面積、展覽功能以及接待能力等方面已無法滿足公眾需求,年接待公眾120萬人次,這從節假日接待青少年以及成人觀眾的火爆程度上可以得到印證。山東省科技館新館面積4倍於現館,總建築面積80000平方米,基本建設投資約6.5億元。其中,地上4層,建築面積60000平方米,地下1層,建築面積20000平方米,地上、地下共設計車位500餘個。

設計理念


山東省科技館新館
山東省科技館新館
山東省科技館新館建築頂端外形設計像一個躺在地上的“8”,它在數學中正式的表達是“∞”,意即“無限”,以隱喻隨著社會進步,科技領域無限未知、無限發展並有無限可能。
山東省科技館新館建設將幾何形體與海岱文化中的山水意向相結合,提出了“山海無限”的設計理念,力求建築與自然交融,科技與生活交融,使文化、自然、生活融為一體,並通過凝練抽象的建築語言,充滿未來感的科技氣質,使山東省科技館成為山東、華北乃至全國的科技文化新地標。

建築布局


徠山東省科技館新館為經典的線性空間模式,各部分有獨立入口,相互聯繫又相對獨立。新館特效影院區集中在建築物西側,展廳位於一至四層東側,以及二至四層西側部分區域,雙創中心在四層東側,業務研究區按功能穿插分佈在地上地下,其他部分為各種設備、停車、服務空間。
山東省科技館新館還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生態觀:建築外觀經過精心設計,使形體與本地氣候條件相適應;地景化設計讓建築融入環境,緩解了巨大體量對自然的壓力和生硬感。建築響應建設海綿城市的號召,採取屋頂綠化、透水鋪裝、生物滯留等措施;採用綠建3星標準的太陽能熱水、光伏發電、雨水收集、自然採光和通風等措施;設置集中的能源中心和能源控制中心,對能耗、空氣質量、安保、消防等進行實時監控。設計用現代手段再現“天人合一”的傳統哲學,追求人、建築、自然三者的和諧統一。
山東省科技館新館
山東省科技館新館

功能定位


按照山東省委、省政府“建設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科技館”的目標要求,山東省科協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吸取國內外著名科技場館的建設運行經驗,面向社會各界廣泛徵集意見並多次組織研究論證,確定山東省科技館新館建設應定位三大功能、打造三個中心:山東省科技傳播中心、山東省學術交流中心、山東省創客體驗中心。

位置交通


山東省科技館新館位於濟南西部新城核心區,高速公路、高速鐵路、軌道交通、高架快速路發達。
山東省科技館新館西靠G3京台高速(北京-台北),北依G35濟廣高速(濟南-廣州),G2001濟南繞城高速公路貫穿其中;京滬高鐵和鄭濟高鐵的交匯站濟南西站距離山東省科技館新館1.6公里,高速鐵路網發達;濟南軌道交通M1線(文化中心站)、濟南軌道交通R2線(西二環站)、濟南軌道交通R1線(濟南西站)在附近設站;濟南二環西路高架橋和北園高架橋在此設立上下橋口。
山東省科技館新館
山東省科技館新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