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夜鷺的結果 展開
- 鷺科夜鷺屬動物
- 張玉娘的詩作
夜鷺
鷺科夜鷺屬動物
夜鷺(學名:Nycticorax nycticorax)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是中型涉禽,體長46-60厘米。體較粗胖,頸較短;嘴尖細,微向下曲,黑色;脛裸出部分較少,腳和趾黃色;頭頂至背黑綠色而具金屬光澤;上體余部灰色;下體白色;枕部披有2-3枚長帶狀白色飾羽,下垂至背上,極為醒目。
棲息和活動於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區的溪流、水塘、江河、沼澤和水田地上。夜出性。喜結群。主要以魚、蛙、蝦、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分佈於歐洲大陸、非洲、馬達加斯加,往東經小亞細亞、印度、印度尼西亞、亞洲中部、南部,一直到俄羅斯遠東濱海邊疆區、朝鮮和日本。
夜鷺
大小量度:體重♂500-685g,♀450-750g;體長♂480-585mm,♀475-560mm;嘴峰♂57-73mm,♀63-73mm;翅♂260-294mm,♀259-296mm;尾♂93-120mm,♀86-110mm;跗蹠♂65-75mm,♀65-75mm。(註:♂雄性;♀雌性)
(註:夜鷺圖冊網址)
夜鷺
部分留鳥,部分遷徙。繁殖於海南島、台灣、廣東、香港、福建等南部省區的種群多為留鳥,不遷徙。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繁殖的種群部分為留鳥,部分為夏候鳥。北方地區繁殖的種群全為夏候鳥。通常於3月中下旬即陸續遷到北部繁殖地,秋季於9月末10月初遷離繁殖地。常在傍晚或夜間鳴叫,傍晚和黃昏三五成群飛行,偶爾也見有單個飛翔的,特別是雨前或陰雨天的下午以及晚上遷徙最為頻繁。飛翔時2-5隻排成一行,邊飛邊鳴。
夜出性。喜結群,常成小群於晨、昏和夜間活動,白天結群隱藏於密林中僻靜處,或分散成小群棲息在僻靜的山坡、水庫或湖中小島上的灌叢或高大樹木的枝葉叢中,偶爾也見有單獨活動和棲息的。一般縮頸長期站立一處不動,或梳理羽毛和在枝間走動,有時亦單腿站立,身體呈駝背狀。如無干擾或未受到威脅,一般不離開隱居地。常常待人走至跟前時才突然從樹葉叢中衝出,邊飛邊鳴,鳴聲單調而粗獷。
主要以魚、蛙、蝦、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通常於黃昏后從棲息地分散成小群出來,三三兩兩於水邊淺水處涉水覓食,也單獨佇立在水中樹樁或樹枝上等候獵物,眼睛緊緊地凝視著水中。清晨太陽出來以前,則陸續回到樹上隱蔽處休息。
繁殖期4-7月,通常營巢於各種高大的樹上。常成群在一起營群巢,也常與白鷺、池鷺、牛背鷺和蒼鷺等其他鷺類一起成混合群營巢。群巢的數目少者一棵樹上幾個至十幾個,多者數十個甚至上百個。雌雄親鳥共同參與營巢。巢由枯枝和草莖構成,結構較為簡單,呈盤狀。大小為外徑30-51cm,內徑28-32cm,高12-15cm,深8-9cm,也有利用舊巢的習性。每窩產卵3-5枚,通常4枚。卵為卵圓形和橢圓形,藍綠色,大小為41-48mm×31-37mm,平均44mm×35mm,重22-27g,平均24g。第一枚卵產出后即開始孵卵,由雌雄親鳥共同承擔,以雌鳥為主,孵化期21-22天。雛鳥晚成性,剛孵出時身上被有白色稀疏的絨羽,由雌雄親鳥共同撫育,經過30多天,雛鳥即能飛翔和離巢。
分佈於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達、阿根廷、亞美尼亞、阿魯巴、奧地利、亞塞拜然、巴哈馬、巴林、孟加拉國、巴貝多、白俄羅斯、比利時、貝里斯、貝南、百慕大、不丹、玻利維亞、博內爾、聖尤斯特歇斯和薩巴、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波札那、巴西、汶萊達魯薩蘭國、保加利亞、布吉納法索、蒲隆地、柬埔寨、喀麥隆、加拿大、開曼群島、中非共和國、查德、智利、中國、哥倫比亞、葛摩、剛果民主共和國、哥斯大黎加、象牙海岸、克羅埃西亞、古巴、庫拉索島、塞普勒斯、捷克共和國、多明尼加、多明尼加、厄瓜多、埃及、薩爾瓦多、赤道幾內亞、厄利垂亞、衣索比亞、福克蘭群島、法國、法屬蓋亞那、加彭、甘比亞、喬治亞、德國、迦納、希臘、格瑞那達、瓜德羅普島、關島、瓜地馬拉、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蓋亞那、海地、宏都拉斯、香港、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以色列、義大利、牙買加、日本、約旦、哈薩克、肯亞、韓國、科威特、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黎巴嫩、賴索托、賴比瑞亞、澳門、馬其頓、馬達加斯加、馬拉維、馬來西亞、馬里、馬爾他、馬提尼克、茅利塔尼亞、馬約特島、墨西哥、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摩爾多瓦、黑山、蒙特塞拉特、摩洛哥、莫三比克、緬甸、納米比亞、尼泊爾、荷蘭、尼加拉瓜、尼日、奈及利亞、北馬里亞納群島、阿曼、巴基斯坦、帛琉、巴勒斯坦、巴拿馬、巴拉圭、秘魯、菲律賓、波蘭、葡萄牙、波多黎各、卡達、羅馬尼亞、盧安達、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馬丁(法屬)、聖文森及格瑞那丁、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塞爾維亞、獅子山、新加坡、聖馬丁島(荷屬)、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索馬利亞、南非、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南蘇丹、西班牙(加那利群島)、斯里蘭卡、蘇丹、蘇利南、史瓦濟蘭、瑞士、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塔吉克、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泰國、東帝汶、多哥、千里達托貝哥、突尼西亞、土耳其、土庫曼、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烏干達、烏克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夏威夷群島、烏拉圭、烏茲別克、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越南、維爾京群島、西撒哈拉、葉門、尚比亞、辛巴威。
夜鷺
中國的西南地區、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太平洋諸島嶼、華萊士區。中國國內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寧夏、山東、河南、江西、四川、貴州、雲南、福建,為夏候鳥;在江蘇、上海、安徽、浙江,為夏候鳥、留鳥;在上海、湖北、湖南、廣東、香港、海南、台灣,為留鳥。
夜鷺(4亞種) | ||
---|---|---|
中文名稱 | 學 名 | |
1. | 夜鷺福克蘭群島亞種 | Nycticoraxnycticoraxfalklandicus |
2. | 夜鷺美洲亞種 | Nycticoraxnycticoraxhoactli |
3. | 夜鷺指名亞種 | Nycticoraxnycticoraxnycticorax |
4. | 夜鷺火地島亞種 | Nycticoraxnycticoraxobscurus |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夜鷺在中國長江中下游、長江以南和西南各省曾經是較為豐富和常見的,50-60年代在北京甚至在東北長白山還能不時見到。但在整個東北地區也很難見到了,在北京和其他地區種群數量亦明顯減少。原因主要是由於砍伐樹木、環境污染和人為干擾。據1990年和1992年國際水禽研究局組織的亞洲隆冬水鳥調查,1990年中國僅見到3318隻,其中香港179隻,台灣735隻。1992年中國僅見到3168隻,其中台灣2698隻,香港97隻,大陸僅373隻,數量有所下降。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
中國廣州市林業局介紹,外地及廣州偏遠農村山區濫捕、濫殺野生保護動物的現象經常發生,2008年4月以來廣州市林業和森林公安部門開展了打擊破壞森林資源專項行動,5月份僅在廣州東旺凍品批發市場,2個小時內就繳獲1000多國家級及省級重點保護動物。在另外一次行動中,則在一輛貨車裡一次性截獲了近6000隻夜鷺,這批夜鷺都是從安徽運往廣州賣給酒樓食肆的,可見廣州野生動物保護形勢仍比較嚴峻。廣州市結合實際情況,根據生態城市建設的需要,相繼出台了3部地方性林業法規,林業法律、法規體系已相對完善,但在一些山區農村偏遠地區,普法宣傳力度還很不夠,由於法制觀念淡薄,受利益驅使,毀林開荒、濫殺野生保護動物常有發生。
東湖九女墩正迅速成為數千夜鷺的樂園,它們在這裡快樂地吃喝拉撒、繁殖後代,東湖的魚兒頻遭吞食,變成一片白白的糞便。鑒於夜鷺正在造成生態失衡,專家建議對其適量捕殺。一走進九女墩,頓覺一片臭烘烘的鳥糞氣息瀰漫,白色的鳥糞將樹葉幾乎全都塗成白色;嘈雜的鳥叫鳴聲,令人耳鼓發麻;樹林間鳥窩密麻,一棵樟樹上的鳥窩就達37個。武漢大學鳥類專家唐兆子介紹,“夜鷺災”在中國各地均有發生,主要是因為夜鷺的天敵老鷹在銳減。夜鷺的繁殖能力很強,它們白天黑夜均可出來覓食。夜鷺數量過大,後果十分嚴重,首先是搶了同食物源的小、中白鷺的食物,影響其它物種;再是夜鷺在武漢生活長達8個月之久,要消耗數十萬公斤魚類;另外,夜鷺的糞便對環境污染厲害。唐教授建議,在喪失天敵的情況下,人類可對夜鷺適當捕殺,控制數量。
2020年10月,國家林草局發布通知,明確對64種在養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其中,對夜鷺等45種野生動物,於2020年12月底前要引導停止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