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鷺

鷺科動物

徠蒼鷺(學名:Ardea cinerea)又稱灰鷺,為鷺科鷺屬的一種涉禽,也是鷺屬的模式種。是歐亞大陸與非洲大陸的濕地中極為常見的水鳥

大型水邊鳥類,頭、頸、腳和嘴均甚長,因而身體顯得細瘦。上體自背至尾上覆羽蒼灰色;尾羽暗灰色;兩肩有長尖而下垂的蒼灰色羽毛,羽端分散,呈白色或近白色;初級飛羽、初級覆羽、外側次級飛羽黑灰色,內側次級飛羽灰色;大覆羽外翈淺灰色,內翈淺灰色;中覆羽、小覆羽淺灰色;三級飛羽暗灰色,亦具長尖而下垂的羽毛。

分佈於非洲、馬達加斯加、歐亞大陸,從英倫三島往東到遠東海岸和薩哈林島和日本,往南到朝鮮、蒙古、伊拉克、伊朗、印度、中國和中南半島一些國家。

形態特徵


蒼鷺圖集
蒼鷺圖集
蒼鷺雄鳥頭頂中央和頸白色,頭頂兩側和枕部黑色。羽冠為4根細長的羽毛形成,分為兩條位於頭頂和枕部兩側,狀若辮子,顏色為黑色,前頸中部有2-3列縱行黑斑。上體自背至尾上覆羽蒼灰色,尾羽暗灰色,兩肩有長尖而下垂的蒼灰色羽毛,羽端分散,呈白色或近白色。初級飛羽、初級覆羽,外側次級飛羽黑灰色,內側次級飛羽灰色,大覆羽外側淺灰色,內側灰色;中覆羽、小覆羽淺灰色,三級飛羽暗灰色,亦具長尖而下垂的羽毛。頦、喉白色,頸的基部有呈披針形的灰白色長羽披散在胸前。胸、腹白色;前胸兩側各有一塊大的紫黑色斑,沿胸、腹兩側向後延伸,在肛周處匯合。兩脅微綴蒼灰色。腋羽及翼下覆羽灰色,腿部羽毛白色。
虹膜黃色,眼先裸露部分黃綠色,嘴黃色,跗跖和趾黃褐色或深棕色,爪黑色。
幼鳥似成鳥,但頭頸灰色較濃,背微綴有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942-1825g,♀1030-1750g;體長♂750-1052mm,♀750-1000mm;嘴峰♂106-127mm,♀110-130mm;翅♂375-460mm,♀415-460mm;尾♂154-185mm,♀140-175mm;跗蹠♂137-160mm,♀135-160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棲息於江河、溪流、湖泊、水塘、海岸等水域岸邊及其淺水處,也見於沼澤、稻田、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上的水邊淺水處和沼澤地上。

生活習性


遷徙

通常在南方繁殖的種群不遷徙為留鳥,在東北等寒冷地方繁殖的種群冬季都要遷到南方越冬。春季遷來繁殖地的時間多在3月末4月初,10月初至10月末遷離繁殖地,少數遲至11月初甚至個別到11月中下旬,特別是靠南部繁殖的種群。偶爾亦見有少數個體留在北方繁殖地不遷徙。遷徙時常大多呈小群,亦有單個和成對遷徙的。

習性

成對和成小群活動,遷徙期間和冬季集成大群,有時亦與白鷺混群。常單獨的涉水於水邊淺水處,或長時間的在水邊站立不動,經常曲縮於兩肩之間,並常以一腳站立,另一腳縮於腹下,站立可達數小時之久而不動。飛行時兩翼鼓動緩慢,頸縮成‘Z’字形,兩腳向後伸直,遠遠地拖於尾后。晚上多成群棲息於高大的樹上休息。

食性

主要以小型魚類、泥鰍、蝦、喇蛄、蜻蜓幼蟲、蜥蜴、蛙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多在水邊淺水處或沼澤地上,也在淺水湖泊和水塘中或水域附近陸地上覓食。覓食最為活躍的時間是清晨和傍晚,或是分散的沿水邊淺水處邊走邊啄食。或是彼此拉開一定距離獨自站在水邊淺水中,一動不動長時間的站在那裡等候過往魚群,兩眼緊盯著水面,一見魚類或其他水生動物到來,立刻伸頸啄之,行動極為靈活敏捷。有時站在一個地方等候食物長達數小時之久,故有‘長脖老等’之稱。

分佈範圍


留鳥: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安提瓜和巴布達、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巴林、孟加拉國、巴貝多、白俄羅斯、比利時、貝南、不丹、波黑、波札那、巴西、汶萊達魯薩蘭國、保加利亞、布吉納法索、蒲隆地、維德角、柬埔寨、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中國、葛摩、剛果(布)、剛果(金)、克羅埃西亞、塞普勒斯、捷克、象牙海岸、丹麥、吉布地、多米尼加、埃及、赤道幾內亞、厄利垂亞、愛沙尼亞、埃斯瓦蒂尼、衣索比亞、芬蘭、法國、加彭、甘比亞、喬治亞、德國、迦納、希臘、瓜德羅普島、幾內亞、幾內亞比索、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日本、約旦、肯亞、大韓民國、科威特、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拉脫維亞、黎巴嫩、賴索托、賴比瑞亞、利比亞、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馬達加斯加、馬拉維、馬來西亞、馬里、馬爾他、馬提尼克島、茅利塔尼亞、馬約特島、摩爾多瓦、黑山共和國、蒙特塞拉特、摩洛哥、莫三比克、緬甸、納米比亞、尼泊爾、荷蘭、尼日、奈及利亞、北馬其頓、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國、菲律賓、波蘭、葡萄牙、卡達、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歐洲區)、盧安達、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塞爾維亞、塞席爾、獅子山、新加坡、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索馬利亞、南非、南蘇丹、西班牙、斯里蘭卡、蘇丹、瑞典、瑞士、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泰國、多哥千里達托貝哥、突尼西亞、土耳其、烏干達、烏克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越南、西撒哈拉、葉門、尚比亞和辛巴威。
繁殖地:哈薩克、韓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吉爾吉斯斯坦、馬爾地夫、蒙古、俄羅斯聯邦(東亞區的中亞區)、塔吉克、土庫曼和烏茲別克。
非繁殖地:法羅群島、直布羅陀、關島、冰島、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和北馬里亞納群島。
旅鳥:西班牙(加那利群島)。
季節性不確定:中國澳門。
遊盪:格陵蘭群島、聖海倫娜,阿森松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斯瓦爾巴和揚·馬延。
來源不確定:澳大利亞和帛琉。

生長繁育


繁殖期為4-6月。繁殖開始前雌雄親鳥多成對或成小群活動在環境開闊、且有蘆葦、水草或附近有樹木的淺水水域和沼澤地上。

營巢

營巢在水域附近的樹上或蘆葦與水草叢中。多成小群集中營群巢。有時一棵樹上有巢數對至十多對。營巢由雌雄親鳥共同進行。通常雄鳥負責運輸巢材,雌鳥負責營巢。在樹上營巢者,巢材多用干樹枝和枯草,在蘆葦叢中營巢者,則多用枯蘆葦莖和葦葉構成。通常是將蘆葦彎摺疊放在一起作為巢基,然後在上面規整地堆集一些干蘆葦和枯草即成。巢呈圓柱狀,大小為外徑50-91厘米,內徑32-50厘米,巢高23-41厘米,巢深1.3-2.4厘米。每個巢營造時間約一個星期至2星期。

產卵

營巢結束后立即開始產卵,通常每隔一天產一枚卵。每窩產卵3-6枚,其中以5枚居多。產卵時間從5月初開始一直持續到6月末。剛產出的卵顏色鮮艷,呈藍綠色,以後逐漸變為天藍色或蒼白色,卵的形狀為橢圓形,大小為61.2-67.8×42.0-45.8毫米,平均63×44毫米。重51-69克。

孵卵

通常第一枚卵產出后即開始孵卵。孵卵由雌雄親鳥共同承擔。孵化期25±1天。雛鳥晚成性。

餵養

剛孵出后除頭、頸和背部有少許絨羽外,其他裸露無羽,身體軟弱不能站立,由雌雄親鳥共同餵養,大約經過40天左右雛鳥才能飛翔和離巢。在親鳥帶領下在巢域附近活動和覓食。

亞種分化


4個亞種
中文名稱拉丁學名命名人及年代分佈範圍
1.蒼鷺指名亞種Ardea cinerea cinereaLinnaeus, 1758分佈於非洲、印度和斯里蘭卡
2.蒼鷺普通亞種Ardea cinerea jouyiClark, 1907分佈於日本、緬甸和爪哇
3.蒼鷺非洲亞種Ardea cinerea firasaHartert, 1917分佈於馬達加斯加
4.蒼鷺美國亞種Ardea cinerea monicaeJouanin & Roux, 1963分佈於關島和茅利塔尼亞

種群現狀

蒼鷺是中國分佈廣和較為常見的涉禽,幾乎全國各地水域和沼澤濕地都可見到,數量較普遍。如今由於沼澤的開發利用、蒼鷺生境條件的惡化和喪失,種群數量明顯減少,不像以往那麼容易在野外見到。
據1990年國際水禽研究局組織的亞洲隆冬水鳥調查,中國僅見到18347隻,其中包括香港地區1671隻,台灣564隻;1992年在中國則僅見到3311隻,加上香港1441隻,台灣1336隻,總數亦僅為6088隻,比1990年減少2/3。
徠在整個亞洲種群數量1990年為34811隻(其中東亞26676隻,東南亞739隻,南亞9461隻,西亞3935隻),1992年西亞為6078隻,南亞9616隻,東亞6472隻,東南亞1523隻,種群數量亦明顯減少。
據估計,全球蒼鷺數量約為790,000-3,700,000隻(Wetlands International,2015)。這大約等於500,000-2,500,000隻成熟個體。歐洲數量估計為223,000-391,000對,相當於447,000-782,000隻成熟個體(BirdLife International2015)。全球數量估計數包括100,000-1,000,000個繁殖對,以及中國有超過10,000隻遷徙個體;韓國有100-10,000對繁殖對和1,000-10,000隻越冬個體;在日本有100,000-1,000,000繁殖對和超過10,000隻越冬個體;俄羅斯有100,000-1,000,000個繁殖對和超過10,000隻個體在遷徙(2009年)。
趨勢說明:總體趨勢是不確定的,因為某些群體正在減少,而另一些則穩定,增加或趨勢未知(WetlandsInternational 2015)。據估計,歐洲數量在1980年至2013年之間有適度增長(EBCC,2015年)。但是,歐洲的繁殖種群據認為在2000年至2012年之間出現了短期下降(BirdLife International2015)。

保護現狀


•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
•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管理規定

2020年10月,國家林草局發布通知,明確對64種在養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其中,對蒼鷺等45種野生動物,於2020年12月底前要引導停止養殖。

主要危害


扁彎口吸蟲病

病原:蒼鷺扁彎口吸蟲病的病原為扁彎口吸蟲的成蟲,寄生於鷺科鳥類的咽喉和食道中,呈米黃色,能作蛭狀劇烈伸縮運動,長4-6毫米,寬1.78-2毫米。蟲體前端有一口吸盤,下接肌肉質的咽,再接分叉的腸盲管,腸的二盲管直至蟲體後端,在伸延中部,向側分出側支。腹吸盤位於蟲體前四分之一處,大於口吸盤。排泄管在蟲體兩側,排泄囊小,呈“V”形。生殖器官位於體中部,有兩個外緣略呈分枝狀的精巢,在兩精巢之間有一個卵巢。
生活史:扁彎口吸蟲的成蟲寄生於蒼鷺的咽喉和食道中,當蒼鷺吃魚時,蟲卵從鳥嘴中落入水裡,直接孵化出毛蚴。毛蚴在水中遊動,遇到第一中間宿主——螺(斯氏蘿蔔螺、土蝸)時,便鑽入螺體內,發育成胞蚴、雷蚴,經兩代雷蚴,然後產出尾蚴。尾蚴具眼點和分叉的尾部。尾蚴從螺體逸出后在水中遊動或懸浮水面,當遇到魚時,便鑽進皮膚,或潛藏肌肉,脫掉尾巴,發育為囊蚴,當病魚被鳥吞食后,囊蚴便在咽喉或口腔內,經過4天即發育成成蟲,並開始排卵。
流行情況:蒼鷺各齡期的鳥都可被感染,以7天齡到30天齡多見,7天齡以前和成年鳥很少發現蟲體。以每年的3-5月份多見。
臨診癥狀與危害:在蒼鷺的咽喉、舌基部、下頜和食道中,可見大量似柚子肉粒樣米黃色小蟲緊緊吸附,從無癥狀感染到引起鳥精神不振,羽毛松亂、光澤減少,皮膚蒼白,生長緩慢,進行性消瘦,嚴重感染的病鳥可引起死亡。
防治方法:
防止蒼鷺鳥採食感染有囊蚴的病魚。從飼料魚的購買、加工、投喂等環節加強控制。即購買環節選擇來源健康的飼料魚,加工環節注意殺滅病原,投喂環節嚴格把關,發現可疑魚肉及時剔除。
對感染成蟲的鳥採用阿苯達唑25毫克/只拌料,每天一次,連用兩天,效果較好。
1.對蒼鷺鳥生活的池塘(水域)徹底清除蘿蔔螺等螺類,消滅中間宿主。可應用0.7毫克/升的硫酸銅全池潑灑,每天一次,連用二天。
2.在魚池下風處,放入用水草紮成的草把,以誘捕螺類。可每天將水草把上附著的蘿蔔螺等螺類撈取,置於遠離魚池處殺死或埋入土中。這樣連續幾天,可收到一定的效果。
3.防止蒼鷺鳥採食感染有囊蚴的病魚。從飼料的購買、加工、投喂等環節加強控制。即購買環節選擇來源健康的飼料魚,加工環節注意殺滅病原,投喂環節嚴格把關,發現可疑魚肉及時剔除。
4.對感染成蟲的鳥採用阿苯達唑25毫克/只拌料,每天一次,連用兩天,效果較好。

相關文化


古埃及,鳥神貝努鳥(Bennu)與太陽、造物和重生聯繫在一起,在新王國的藝術品中被描繪成一隻蒼鷺。
在古羅馬,蒼鷺是一種占卜的鳥,它通過鳴叫來發出預兆(即將到來的事件的信號),就像烏鴉、鸛和貓頭鷹一樣。羅馬人和希臘人認為占卜者是神聖的精神領袖,他們向這些鳥尋求建議和算命。古代凱爾特人的祭司,德魯伊,也用占卜鳥進行占卜,烤蒼鷺在英國曾經是國宴等特殊場合的特價菜。1465年,喬治·內維爾(George Neville)被任命為約克郡的大主教時,招待賓客時用了400隻蒼鷺。1896年,羅姆尼沼澤(Romney Marsh)地里的蒼鷺還在被射殺和食用。漢普郡塞爾伯恩教堂彩色玻璃窗里有兩隻蒼鷺。
英格蘭的姓氏Earnshaw,Hernshaw,Herne和Heron都源自蒼鷺,後綴-shaw表示木材,指的是蒼鷺築巢的地方。

奇異怪事

蒼鷺淹死黃鼠狼
蒼鷺淹死黃鼠狼
2015年3月9日,攝影師喬納森在英格蘭肯特郡謝佩島自然保護區拍攝的照片上顯示了一隻黃鼠狼嘗試攻擊體形遠大於它的蒼鷺,一直捉著蒼鷺的大嘴。蒼鷺不斷地試圖甩開它,但黃鼠狼一直糾纏不放。最終蒼鷺帶同捉著它嘴巴的黃鼠狼來到河邊,將其活活淹死後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