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白鮭
鮭形目鮭科動物
高白鮭,學名:Coregonuspeled(Gmelin,1789),為鮭科、白鮭屬的一種鮭魚,是一種高耗氧冷水性魚類,體長稍側扁,頭小,吻尖,口端位,上下頜等長或下頜稍突出。口裂斜,口裂后緣達眼前緣下方。眼中等大,側上位。鰓蓋膜7-9個鰓弧,與頰部連接。體披圓鱗,鱗小,頰部與胸腹鰭腋基無鱗,腹部圓,側線完全。
生活在高緯度的冷水河流和湖泊中。高白鮭可區分為三種類型,即河流型、湖泊型、河湖型三種。
高白鮭體長且高,體長40-55厘米,平均體重達到2.5-3千克,一般不超過4-5千克,壽命12-13年,小個體壽命5-6年,不同種群的生長率大大不同。體側稍扁平,魚體無斑;兩頜等長或下頜稍突出,頭小,吻尖,口端位、斜裂,口裂后緣達眼前緣下方,眼側上位,鰓蓋膜有鰓弧7-9個;背部銀灰色,頭後背部弧形黑色隆起,頭部有小黑斑,頭頂和頭側面有較大黑斑,背鰭和鰓蓋有小的黑斑;背鰭3-4個,鰭條9-10個,具脂鰭,與臀鰭後部相對,臀鰭2-3個,鰭條12-16個,基較長,尾鰭深叉形,兩葉等長或下葉略長於上葉,胸鰭1個,鰭條13-16個,腹鰭一個,鰭條11-12個;腹部圓,銀白色,體被小圓鱗,側線鱗數76-98個,鰓耙數49-68個。
高白鮭雖屬冷水性魚類,但對棲息的環境條件可塑性較強,可正常生活在水溫1-28℃的範圍內,其最適溫度為15-25℃,比一般冷水性魚類適應溫度範圍高。在最適溫度範圍內,隨溫度增高生長速度明顯儘快,所以從高緯度地區向低緯度地區移植表現明顯的生長優勢。pH值適應範圍為6-9,在一般偏酸和偏鹼性水域均可生長。該魚較其他冷水魚類耐低氧,能忍耐2毫克/升以下的低溶氧環境。分佈與西伯利亞一些河流中(如迪克卡河、科雷馬河)的高白鮭可分為三種生態類型,即河流型(洄遊性)、湖泊型和河湖型(半洄遊性)三種。河流型種類,它們在洄遊到河流中產卵繁殖,幼魚又洄遊到湖泊索餌肥育,進行不同長度的洄遊;湖泊型種類,它們適應湖泊靜水生活,能完成索餌、生長、繁殖等生命活動的全部生物學過程;而河湖型種類,它們介於河流型和湖泊型種類之間。根據前蘇聯資料,湖泊型種類又可分為生長快、生長中等和生長慢三個種類,其中生長快和生長慢的種類經常生活於同一湖泊水域中,這是當水域中餌料資源不足時,維持其種群高數量的一種適應性。目前,各國都選擇湖泊型種類作為湖泊,水庫和池塘增養殖的對象。
高白鮭屬濾食性魚類,主要攝食浮游生物,也攝取部分底棲生物。剛孵出的仔魚主要攝食輪蟲和無節幼體,仔魚期之後攝食的種類為技角類、饒足類、水生昆蟲和一些底棲生物,對餌料的要求不很嚴格。解剖自然水域中孵出后第9天的仔魚腸道食物團中有輪蟲、原生動物和象鼻蚤等;第13天仔魚除上述種類外還有許多藻類;0.02克仔魚腸道食物團中象鼻蚤1-93個,無節幼體1-38個,中型劍水蚤3-23個;0.5克幼魚,腸道食物團中有技角類2-173個,搖蚊幼蟲4-51個;9-13.7克幼魚,技角類是主要食物。當年魚8月份的食性呈多樣化,技角類和搖蚊幼蟲是其食物組成中的基本成分。成魚食性據資料介紹仍與當年魚相似。攝食水溫為1-25℃,冬季仍能正常攝食,攝食旺季在6-8月(水溫20℃以上),幼魚和非產卵個體攝食旺盛期可延至10月(水溫10-20℃),秋季溫度下降,其攝食強度也隨之下降。親魚在產卵前幾乎停食50天左右。新疆塞里木湖1999年10-11月捕撈高白鮭的食性分析,主要以技角類的西芷擬蚤。端足類的鉤蝦和極少數饒足類的右突新鏢水蚤,其出現率分別是93.7%,22.2%,12.7%和其他11.1%。一年中該魚都保持旺盛的攝食強度,但冬季,胃飽滿指數下降。
3-6歲時首次產卵,雄魚比雌魚早成熟一年。雌魚在產卵前很快成熟,大多數雌魚每年都要產卵。產卵期受當地氣候影響為秋季至初冬,產於湖泊淺灘的硬砂岩、細沙、粗砂或河流中的石底。在北方的湖泊中,產卵在冰下進行。產卵場受到冰的厚度和水位變化的影響,深度通常為1-3米。產卵期持續12-16日,在2-3℃的條件下進行。它們以浮遊動物(主要為甲殼類)、底棲生物(尤其是昆蟲幼蟲、貝類以及海藻)以及水面上的昆蟲為食。
高白鮭是由二倍體經雙二倍體演化而成的四倍體魚類,遺傳多樣性不高。
高白鮭
該品種肉質白,脂肪含量高,出肉率高(>60%),食性以浮遊動物為主,適宜於大型冷水性水域養殖。適溫範圍0~25℃,最適水溫12~15℃,適宜鹽度0.2‰~6‰。該品種適宜在東北地區、雲貴川地區、青藏高原以及長江以北的深水湖泊和高峽水庫推廣養殖。
在中國,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賽里木湖早年無任何魚類生存,經過多年研發,從1998年至2003年連續6年從俄羅斯引進高白鮭和凹目白鮭發眼卵2940萬粒,通過孵化向賽里木湖投放高白鮭、凹目白鮭魚苗1400萬尾。至2002年底,賽里木湖中高白鮭雄性平均體重1.9公斤,雌性平均體重2.2公斤,最大個體3.6公斤。2002年進入商品魚捕撈期,捕撈商品魚30餘噸,2003年計劃捕撈商品魚100噸。
2000年至2002年,新疆水產工作者在賽里木湖現場進行了親魚捕撈、采卵、授精后運至溫泉冷水魚繁育基地進行人工孵化,經4個月左右的孵化,在國內首次獲得高白魚成活稚魚1100餘萬尾。高白鮭首次在中國繁育成功,標誌著冷水魚系列開發進入到一個新階段。首批魚苗已被推廣到北京、四川、黑龍江、內蒙古、青海等省、區;2003年又向黑龍江、內蒙古發運魚苗80萬尾。初步形成了以高白鮭、凹目白鮭、虹鱒、金鱒為主體的漁業結構。以移植、增值、繁殖、捕撈為主的生產模式,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穩步提高。2008年特克斯河系及恰布齊海水庫均已引入高白鮭魚苗,2009年底成魚單尾體重在1000g。
高白鮭適應性強,特別適合一些低水溫的環境,它肉味鮮美,無肌間刺,生長迅速。高白鮭在賽里木湖中以攝食天然餌料--鉤蝦和西藏擬鰠為主。由於高白鮭完全攝食天然餌料,且湖水未受任何污染(入湖水主要是冰雪融水和山區降水、泉水),被譽為魚類中的有機食品當之無愧,名符其實,市場前景廣闊。
高白鮭肌肉中營養全面,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必需氨基酸含量遠高於大多數常見養殖魚類,而肌肉蛋白質含量平均為18.83%,僅比烏鱧低,脂肪含量平均為13.75%,脂肪酸中不飽和脂肪酸比飽和脂肪酸含量高,而且其中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氨基酸含量平均為17.48%,而且氨基酸種類齊全,鮮味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含量較高,因此肉質鮮美。而高白鮭的卵所含蛋白質更為豐富,其中維生素E含量很高,可防止其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受到氧化破壞。
● 養殖史
20世紀50年代,前蘇聯將高白鮭作為湖泊、水庫和池塘的增養殖品種,從1964-1971年期間,共向236個湖泊和17個水庫移植了8.52億尾仔魚、1000萬粒卵和960萬尾魚種,使該魚的分佈區擴大到烏克蘭、拉脫維亞、卡果利、列寧格勒等加盟共和國和地區。產量1964年為600噸,1980年為3000噸,1984年為1萬噸。1985年前其有高白鮭繁殖場70個,約佔其各種魚類繁殖場的50%。20世紀70年代,該魚被引入日本、德國、波蘭、捷克、芬蘭等國,並成為這些國家的增養殖對象。中國引進該魚是1985年3月,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從日本長野縣水產試驗站引進高白鮭和楚德白鮭發眼卵各20萬粒,放養於該所渤海冷水性魚類試驗場進行孵化和試養,共孵出高白鮭魚苗16.4萬尾,楚德白鮭17.3萬尾。以後又先後從前蘇聯引進高白鮭等發眼卵,進行孵化和試養,並投放到黑龍江省木蘭縣太陽升水庫、尚志縣黑龍宮水庫等進行增殖試驗,但末獲成功,原因尚不清楚。1998年4月,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為開發塞里木湖,從俄羅斯西伯利亞引進白鮭類發眼卵200萬粒(其中高白鮭100萬粒、凹目白鮭100萬粒),放該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孵化,於同年5月27日至6月3日,分7批共向塞里木湖投放10毫米長的高白鮭魚苗50.5萬尾,15毫米長的凹目白鮭47.5萬尾。
高白鮭在最適溫度範圍內,隨溫度增高生長速度明顯加快。所以,從高緯度地區向低緯度地區移植,表現明顯的生長優勢。pH值適應範圍為6-9,在一般偏酸和偏鹼性水域均可生長。該魚較其他冷水性魚類耐低氧,能忍耐2毫克/升以下的低溶氧環境。分佈於俄羅斯西伯利亞一些河流中(如迪克卡河、科雷馬河)的高白鮭可分為3種生態類型,即河流型(洄遊性)、湖泊型和河湖型(半洄遊性)。河流型種類在洄遊到河流中產卵繁殖,幼魚又洄遊到湖泊索餌肥育,進行不同長度的洄遊;湖泊型種類適應湖泊靜水生活,能完成索餌、生長、繁殖等生命活動的全部生物學過程;而河湖型種類介於河流型和湖泊型種類之間。根據前蘇聯資料,湖泊型種類又可分為生長快、生長中等和生長慢3個種類,其中生長快和生長慢的種類經常生活於同一湖泊水域中,這是當水域中餌料資源不足寸,維持其種群高數量的一種適應性。各國都選擇湖泊型種類作為湖泊、水庫和池塘增養殖的對象。
高白鮭屬濾食性魚類,主要攝食浮遊動物,也攝取部分底棲生物。剛孵出的仔魚主要攝食輪蟲和無節幼體,仔魚期之後攝食的種類為枝角類、橈足類、水生昆蟲和一些底棲生物,對餌料的要求不很嚴格,解剖自然水域中孵出后第九天的仔魚腸道食物團中有輪蟲、原生動物和象鼻蚤等;第十三天仔魚除上述種類外還有許多藻類;0.02克仔魚腸道食物團中有象鼻蚤1-93個,無節幼體1-38個,中型劍水蚤3-23個;0.5克幼魚,腸道食物團中有枝角類2-173個,搖蚊幼蟲4-51個;9-13.7克幼魚,枝角類是主要食物。當年魚8月份的食性呈多樣化,枝角類和搖蚊幼蟲是其食物組成中的基本成分。成魚食性據資料介紹仍與當年魚相似。攝食水溫為1-25℃,冬季仍能正常攝食,攝食旺季在6-8月份(水溫20℃以上)。幼魚和非產卵個體攝食旺盛期可延至10月份(水溫10-20℃),秋季溫度下降,其攝食強度也隨之下降。親魚在產卵前幾乎停食50天左右。中國新疆塞里木湖1999年10-11月份捕撈高白鮭的食性分析,主要以枝角類的西芷擬蚤、端足類的鉤蝦和極少數橈足類的右突新鏢水蚤為主,其出現率分別是93.7%、22.2%、12.7%、其他11.1%。一年中該魚都保持旺盛的攝食強度,但冬季胃飽滿指數下降。
自然繁殖
高白鮭是白鮭屬魚類中性成熟較早的種類。性成熟取決於它的生長情況。據資料介紹,在前蘇聯布拉特水庫,2齡性成熟,體長29厘米,體重350克;在耶拉夫寧斯湖1齡時達到性成熟;在烏謝河、鄂畢河上游和勒拿河下游的湖泊中,3齡性成熟;而在伯朝拉河地區的哈拉別伊斯克則4齡性成熟,雄魚通常比雌魚早成熟1年。中國新疆1998年5月27日投放塞里木湖體長10毫米高白鮭魚苗,到1999年11月觀察,雌魚有18.1%的性腺達到Ⅳ期;雄魚96.1%達到性成熟;即在塞里木湖高白鮭雄魚2齡性成熟,雌魚3齡性成熟。
高白鮭魚卵徑較小,為1.3-1.7毫米,懷卵量較大,最高達到24.82萬粒,最少為3000粒,相對懷卵量平均為63粒/克體重。在新疆塞里木湖,1999年10-11月份,解剖3尾體重650克、體長29厘米的雌魚,絕對懷卵量為36.5-45.9萬粒,相對懷卵量為62.6-84粒/克體重。高白鮭一期卵巢的成熟係數均超過8,最高達19.6;雄魚都在1以上,最高為1.87。湖泊型高白鮭產卵期開始於11月下旬,產卵盛期在12月份,結束於翌年的1月初。產卵群體的性比接近於1:1。中國新疆塞里木湖高白鮭雌、雄性比有明顯季節變化,10月份漁獲物中性比為1:0.53,11月份為1:4.82,平均1:2.21。自然產卵水溫為1-3。選擇在底質為沙礫底地段產卵。
人工繁殖
高白鮭的人工繁殖,前蘇聯、美國和日本都採用與虹鱒相似方法,不需催精,而是直接從成熟的親魚釆卵和人工授精。但高白鮭從湖泊或池塘捕撈的親魚,多數不能自動流卵,達到采卵程度的僅佔20%左右。因此,大部分親魚都要經短期暫養達到能采卵的性成熟。前蘇聯採用箱池暫養,實際與網箱暫養相似,後者較簡單、方便。如水質條件較好(最好有微流水),規格為35-40立方米箱池可暫養700-900克親魚800尾。經過箱池暫養,可使親魚集中產卵和授精。人工授精採用於法或濕法兩種方法。於法人工授精是直接將卵和精液擠入盆中,用羽毛攪拌,使卵充分受精;濕法人工授精是在盆中加入適量生理鹽水,然後擠入卵/精液,攪拌受精。受精前卵直徑約1.2-1.7毫米,為正球形或略長的卵形,卵外膜透明,表面全為卵黃囊佔滿。
魚卵極性構造非常明顯:一端集中了大部分細胞質和多量脂肪,另一端集中了卵黃。卵有橙黃色和灰白色,前者為優質卵,後者為劣質卵。為使卵脫粘和提高孵化率,前蘇聯用pH值為5.5-6的酸性水沖洗受精卵,使膠性物質加速分解;然後用濃度為100ppm單寧(10升水加1克單寧)浸泡、洗滌15-20分鐘。用卑寧液洗滌受精卵可在膨脹過程完成以後,即在受精后2小時進行。
中國新疆則在人工孵化之前進行洗卵、膨脹和脫粘。用10毫克/升草鞣酸溶液洗卵,清除發育不好、過熟和未受精卵,脫去卵周粘液,減少卵的相互粘著。也可用25%滑石粉懸浮液脫粘。受精卵脫粘後放入孵化器孵化,孵化器容積4-5升,每個孵化器放膨脹的受精卵60-80萬粒,水流量保持在2-6升/分鐘,水溫調節在1-4℃。孵化積溫為300-400℃·日。孵化期間,水溫要保持在2-3℃,水溶氧量8毫克/升,最低不低於5毫克/升(此為卵存活的下限),同時每天要揀出死卵和經常用1.5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孵化卵。一般仔魚於4月份出膜,剛出膜仔魚的體長8-10毫米,主要靠卵黃囊營養,5天後卵黃囊吸收完,仔魚進入主動攝食階段,可入池培育魚種,或投放湖泊、水庫。
●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8年 ver 3.1)——無危(LC)。
列入《伯爾尼公約》附錄三。
苗種培育
培育苗種的魚池十分多樣,有使用鯽魚型水域、庫灣、湖灣、面積25公頃以內的池塘以及網箱等。池塘深度3米,夏季氧的咆和度為70-80%,冬季為40-50%,pH值當年魚為6-8。培育高白鮭苗種最重要的是開口餌料,它最初的開口餌料只有豐年蟲無節幼體,而不食橈足類,只有當其體長達到18毫米,經過體形的變異以後才開始攝食橈足類等。因此,在培育苗種的池塘中應適當施肥,培育浮遊動物,魚苗下塘時要求水體中浮遊動物量為魚苗數量的10倍。變態后幼魚對餌料的需要量並不嚴格,在沒有活豐年蟲無節幼體時,可投喂冰凍豐年蟲無節幼體或從其他水體捕撈的浮遊動物。
魚苗對動物餌料的需求量為,第一周每尾最少需40個豐年蟲無節幼體,第二周每尾最少需150個;在魚苗規格達到30毫米時,每尾晝夜需求的餌料為1000個浮遊動物;200尾長度10-30毫米高白鮭需要的食物量至少要5千克乾重的浮遊動物。投喂豐年蟲時,每次間隔時間不應超過2小時(水溫8℃),延長間隔時間魚苗的死亡率增加。1尾魚苗從開始攝食到個體變態的整個複雜過程需要800個豐年蟲無節幼體。投喂豐年蟲能夠減少魚病,並能降低魚苗的死亡率。魚苗不喜光,經常躲在光線暗的地方,因此,在培育苗種時應防陽光,直射的光對苗種的成活率有影響。魚苗也可投喂糊狀或顆粒人工配合飼料,蛋白質含量一般在30%。
還可以用網箱培育高白鮭苗種,與中國培育花、白鰱魚種相似,網箱規格為2米×2米×2米,網箱沒置在6-8米深的水層,應遠離草叢地區。網眼大小根據魚苗大小而定。網箱中安放燈泡,以引誘浮遊動物供培育的苗種食用,這樣可以不喂人工餌料。培育高白鮭苗種的放養密度,湖泊為700尾/667平方米,水泥池為1000-1500尾/乎方米,網箱為10000尾/立方米。前蘇聯,池塘放養密度為1300-1700尾/667平方米,育成20-25克魚種,成活率40-50%,魚種產量13-17千克/667平方米。
成魚養殖
● 池塘養殖
前蘇聯一個魚場使用59公頃池塘養殖高白鮭商品魚,產量為8.4千克/667平方米,占池塘總產的21%(池塘總產40千克/667平方米),平均體重400克。
● 湖泊養殖
在白俄羅斯、波羅的海沿岸和西北部地區湖泊,在烏拉爾、西伯利亞、北哈薩克的鯽魚型、斜齒鯿-鱸魚型湖泊,以及魚類區系貧乏型湖泊等三種類型湖泊,當年養殖2齡魚和3齡高白鮭商品魚等幾種養殖方式。在白俄羅斯湖泊中養殖高白鮭,產量在1-5千克/667平方米,回捕率30-40%,個體重400克左右;在鯽魚型湖泊中養殖當年高白鮭,產量在2-5千克/667平方米,回捕率20%,個體重70-120克;鯽魚型湖泊中養殖2齡魚,產量在2-5千克/667乎方米左右,回捕率50%,個體重150-300克;在魚類區系貧乏型湖泊養殖2齡魚,產量在1千克/667平方米左右,回捕率30%,個體重200-300克;在斜齒鯿-鱸魚型湖泊養殖3齡魚,產量在1千克/667平方米左右,回捕串30%,個體重250-450克。新疆塞里木湖從1998年5月放養到1999年11月捕撈,雌魚平均體重590克,雄魚506克。
● 病害及防治
高白鮭對赤斑病具有免疫力。他們發現高白鮭的魚病與海鷗和軟體動物有關。最主要的魚病有白內障病,這是由復口吸蟲(Diplostomum spathaceum)病原寄生引起的。魚苗和鹹魚都得此病,魚苗的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是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滅軟體動物,趕走海鷗。重要者有葉狀魚虱(Argulus foliaceus)寄生蟲病。此寄生蟲大量感染時,危害嚴重。防治方法是於塘,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Ergasilus sieboldi寄生蟲病。該寄生蟲主要發生在斜齒鯿-鱸和鱸-斜齒鯿型湖中。另一種是鯉錨頭蚤(Lernaea-cyprinacea)寄生蟲病。該寄生蟲主要發生在鯿魚湖中。這兩種寄生蟲,目前還無防治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