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文史館
湖南省文史館
湖南省文史館成立於1953年1月21日是巨油同在性容易性的正廳級單位,是毛澤東主席提出設立的一個特殊的文史研究機構。
目錄
湖南省文史研究館於1953年1月成立。建館以來,先後聘任館長3人,名譽館長1人,副館長11人。首任館長楊樹達為著名語言文字學家,第二任館長謝華,第三任館長林增平,名譽館長陳雲章。共延聘館員336人,現有館員64人。現有館員中,有民主黨派成員34人(民盟16人、民革7人、民進3人、九三3人、致公3人、農工1人、民建1人),無黨派人士25人,中共黨員5人;有文史專長34人,藝術專長30人(書畫25人、雕塑3人、戲曲2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42人,供給關係在館5人。
建館初期,主要是安置閑散在社會上有聲望的文人耆宿,館員中既有翰林、進士、舉人,也有從歐美、日本留學歸來的專家、學者,還有作家、藝術家、國大代表、國民黨參議等。如已故副館長方叔章、曹典球、黃士衡、劉若雲、肖仲祁都是知名度很高的學者。已故館員中有著名武俠小說家向愷然,著名女社會活動家李思安,著名農學家張農,著名金石書畫家雷恪、雷愷,平民教育家周方,秋瑾烈士的兒子王沅德,毛澤東主席的私塾老師毛宇居等。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省人民政府選聘了大批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專家學者入館,他們入館后,潛心研究,著書立說,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如近幾年去世的文學教授周秉鈞、蕭艾、羊春秋、馬積高等各自留下的專著均在10部以上。其中周秉鈞撰著的《古漢語綱要》曾獲國家教委優秀成果獎,出版部門曾7次印刷,發行170000餘冊;蕭艾撰著的《世說今譯》、《世說探函》在海內外學術界引起強烈反響;羊春秋著述豐厚,有合著40餘部,個人專著15部,《散曲通論》曾獲省社科成果一等獎;馬積高《賦史》獲省社科成果一等獎、國家教委二等獎,其《中國古代文學史》在海峽兩岸發行(大陸三卷本、台灣四卷本);史學教授韓長庚生前主持並完成了《曾國藩全集·奏稿》(共10卷)整理出版工作。
近年來,館務日益活躍,館員積極參加各項活動,為促進我省的兩個文明建設做出了貢獻。館刊《文史拾遺》1990年創刊以來,已發表500餘萬字史料文章。近年還先後編輯出版了"三親"史料《湖南文史資料選編》1-5輯、《平民教育家周方》、《著名愛國農學家張農》、《瀟湘黎明》、《激湘絮語》、《衡岳漫話》等20餘部。面向社會舉辦各類大型書畫展覽14次,還開展賑災義賣,堅持送文化藝術下鄉、下廠、進軍營等活動;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擴大社會影響,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建立了湖南文史資金及管理機構,籌集資金,以資助館員個人著述的出版和藝術成果的展出;牽頭成立了黃興研究會,開展統戰聯誼,還有40多位館員積極參與海外聯誼,以文會友,以藝會友,為祖國統一大業和擴大對外文化交流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