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黃草1號

趕黃草1號

趕黃草1號,趕黃草(又名扯根菜)品種。由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選育,在古藺趕黃草地方品種的基礎上採用系統選育法育成。基源鑒定為虎耳草科植物趕黃草(Penthorum chinense Pursh.)。

特徵特性


生育期在150天左右。植株高125 厘米左右,較抗倒伏;莖稈粗壯,莖淡紅色,分枝多,平均15.4個,分枝節位低;葉互生,無柄或近無柄,葉片細長、披針形,長約15厘米,寬2.6 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鋸齒,兩面無毛,葉脈不明顯,葉色濃綠,葉片數較多,平均83.4片;花期8月25日前後,果期9月20日前後,開花集中;蒴果紅紫色,種子多數,種子長卵形、極小,直徑約200-240u米,千粒重10-11米克。地上部全草入葯,藥材總灰分7.3%、酸不溶性灰分0.68%,浸出物20.5%,槲皮素0.26%,優於古藺趕黃草對照種。

產量表現


2007-2008年兩年多點試驗,平均畝產藥材576.81公斤,比對照增產20.5%,增產極顯著;200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藥材580.1公斤,比對照增產23.1%,增產極顯著。

栽培要點


①育苗: 2月底至3月上旬育苗,選水田1.5米開廂,廂面平,薄層水;種子清水浸泡(12小時)後涼干水氣,與草木灰拌合撒於廂面;播種后蓋透明膜。
②苗床管理:播種后10-15天出苗,苗高1-2 厘米揭膜,揭膜后除草,施清糞水一次提苗。
③移栽:當苗高達到20厘米時,選健壯苗移栽,密度3萬株/畝。
④施肥:底肥畝施有機肥1000公斤,畝施純氮肥(N)18公斤;磷肥(P2O5)6公斤;鉀肥(K2O)。
⑤田間管理:進行2-3次除草,中後期防治蚜蟲紅蜘蛛等病蟲害。
⑥收穫:於初花期選擇晴天收割,宿根地留茬高10厘米。收割后晾乾水氣后運回陰乾或烘乾。

適種地區


四川趕黃草適宜生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