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獐的結果 展開
- 偶蹄目鹿科動物
- 漢字釋義
獐
偶蹄目鹿科動物
獐(學名:Hydropotes inermis):是偶蹄目、鹿科的哺乳動物,是一種小型的鹿,比麝略大,體長91-103厘米,尾長6-7厘米,體重14-17千克。兩性都無角,雄獐上犬齒髮達,突出口外成獠牙。無額腺,眶下腺小。耳相對較大,尾極短,被臀部的毛遮蓋。毛粗而脆。幼獐毛被有線色斑點,縱行排列
棲息於河岸、湖邊、湖中心草灘、海灘蘆葦或茅草叢生的環境,也生活在低丘和海島林緣草灌叢處。獨居或成雙活動,最多3-5隻在一起。行動時常為竄跳式,迅速。生性膽小,兩耳直立,感覺靈敏,善於隱藏,也善游泳,人難以近身。雄性是領地性很強的動物,會用尿液和糞便來標記自己的領地。主食雜草嫩葉,多汁而嫩的植物樹根、樹葉等。
被認為是最原始的鹿科動物,原產地在中國東部和朝鮮半島,1870年代被引入英國和法國。比麝略大。《本草綱目》說註:“獐無香,有香者麝也,俗稱土麝,呼為香獐”。分佈於中國長江沿岸以及朝鮮。
獐
獐觀察環境
獐四肢粗壯發達,肩高略低於臀高,尾甚短,幾乎被臀部的毛所遮蓋。體毛多棕黃色、灰黃色、濃密粗長,體側及腰部的冬毛長達30多毫米。無額腺,眶下腺小。耳相對較大,尾極短,被臀部的毛遮蓋。毛粗而脆。幼獐毛被有線色斑點,縱行排列。毛粗硬,體側和臀部毛長約4厘米;背和體側毛色沙黃,毛尖黑色,頭頂灰褐至紅褐色,頦、喉、嘴周圍和腹毛白色;幼獐背部有白斑和白紋;上犬齒髮達,雄獸的尤其長而大(約5厘米),略彎,呈獠牙狀,露於口外,雌雄均有腹股溝腺(鼠鼷)。
獐
生活在中國長江中下游沿岸以及朝鮮。
獐幼崽
上海市及奉賢縣;浙江省的桐廬、富陽、寧波;安徽省的泗縣蕪湖;湖北省的宜昌,廣濟;湖南省岳陽和湘南郴州一帶,。80年代的分佈範圍處於24°~34°北緯及東經110°以東範圍內。南至廣東乳源、仁化、樂昌、連縣,廣西的桂林,福建的寧德、晉江,莆田,漳平,北至江蘇鹽城及濱海地區、安徽蚌埠;西至湖南,湖北;東至浙江舟山諸島(盛和林等,1975、1985、1992)。廣西天峨縣和南丹縣,上林和武宣縣也有分佈,其分佈區向西推進到106.5oE,23oN(Caoetal.1993)。但谷地的獐現已呈隔離點狀或小片狀分佈。盛和林和陸厚機(1984)年估計,獐數量較多的地區有:江蘇洪澤湖地區和鹽城以南的濱海地區,估計分別有300-500和500-1000隻;浙江舟山群島估計尚有1500隻左右;江西鄱陽湖地區1987年推測有2000-3000隻,但1988年再次調查時,已難發現,現有種群少於1000隻;安徽滁縣林場於1982年調查時大約在200隻,1993年調查,數量已有明顯增長,包括皇甫山自然保護區在內估計有500隻左右,Shen克andOhtaishi(1993)年估計全國總數量估計約在1-3萬隻。
李擁軍等(2003)年調查認為中國野生種群約10,000隻。孫孟軍和鮑毅新(2001)調查認為浙江省獐的資源量約6000餘只。1998年長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對江湖沿岸的野生獐更是雪上加霜,獐的現有種群數量不容樂觀。
休息中的獐
雄性是領地性很強的動物,會用尿液和糞便來標記自己的領地。當別的雄性入侵時,如果威脅無效領地內的雄獐會向對方發起進攻。爭鬥中雙方都會使用自己的獠牙來試圖刺傷對方的頭部,頸部或者背部。打鬥通常在其中一方低頭認輸或者逃跑的情況下結束。雌性獐在繁殖季節以外不具有很強的領地性,但是在小鹿出生的前後這段時間母鹿會顯示出攻擊性,把靠近小鹿的其他母鹿驅趕走。
獐喜食植物,主食雜草嫩葉,多汁而嫩的植物樹根、樹葉等。受驚擾時狂奔如兔。以蘆葦、雜草及其他植物性食物為食。
原產地:中國;、韓國和朝鮮。引進:法國和英國。
分佈於中國長江沿岸以及朝鮮。文獻記載的地點有:江蘇省的泰州、鎮江、蘇州、無錫;上海市及奉賢區;浙江省的桐廬、寧波;安徽省的泗縣蕪湖;湖北省的宜昌、廣濟;湖南省岳陽。20世紀80年代的分佈範圍處於24°-34°N及東經110°E以東範圍內。南至廣東乳源、仁化、樂昌、連縣,廣西的桂林,福建的寧德、晉江和浦田,北至江蘇鹽城及濱海地區、安徽蚌埠;西至湖南,湖北;東至浙江舟山諸島。廣西天峨和南丹縣,上林和武宣縣也有分佈,其分佈區向西推進到106.5°E,23°N。但谷地的獐已呈隔離點狀或小片狀分佈。
獐每年繁殖一次,11月至翌年1月左右交配,高峰期在12月,翌年5月底至7月底產仔,每胎1-3仔,偶有4仔。妊娠期168-170天,1齡獐平均2.17仔,成年獐平均2.73仔。
獐每年繁殖一次,繁殖期常用眶下腺的分泌物和糞尿等來標記。有明顯的繁殖季節,但發情期卻隨著地點和年齡的不同而有差異。發情交配多集中在冬季。在中國,交配發生在11月到翌年的1月之間,高峰期在12月,孕期6個月左右,大多數幼仔出生在5月底和6月。在歐洲的動物園中,交配通常發生在5月。此時雄性會跟蹤雌性,根據氣味判斷雌性是否發情。多數交配會發生在雄性的領地內。
雌鹿的妊娠周期通常為170-210天,每年5月到7月為產仔高峰期。雌性分娩時通常會單獨離開平時活動的區域,會選擇開闊地帶分娩,每胎2-3仔,多者達8仔,比其他任何種類的鹿都多。然而,在對動物園的調查中,發現通常每胎只有2個後代,偶爾有3個。1齡獐平均產2.17仔,成年獐平均產2.73仔。在野外雌獐產下小獐后,就會將它們帶到植被茂密的區域隱藏起來。幼仔在最初的幾周內一直處於隱蔽狀態,只有在母親來哺乳時才會出現。幼仔出生后10餘分鐘就能站立,體重為870克左右,胎毛細軟,全身為灰褐色,雜有淺棕色斑點,1個月以後隨著胎毛的脫換和夏毛的生長而消失。
哺乳期持續數月,因此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雌性鹿都處於繁殖期或哺乳期。相反,雄性在交配季節之前的幾周內,要通過競爭獲得雌性的機會。雄性在5-6個月達到性成熟,雌性在7-8個月達到成熟。壽命約為10-12年。
獐(2亞種) | |||
中文名稱 | 學名 | 命名者與年代 | |
---|---|---|---|
1 | 獐高麗亞種 | Hydropotesinermisargyropus | Heude,1884 |
2 | 獐指名亞種 | Hydropotesinermisinermis | Swinhoe,1870 |
1987年11月3日普查時,獐有百萬餘只,1988年冬季幾乎全部捕盡,1989年後已很難發現有獐。獐在許多分佈區內消失。1987年中國華東師範大學開始獐的飼養研究,1989年3隻雌獐各產仔3隻,全部成活。同年9月運往上海長興島,現已在長興島建立了近萬頭的種群,種群數量有一定的恢復。
據說,在其本土範圍內的大多數地方,獐的分佈密度相當低(2006年),但很少有原始數據支持這一點。跡象(腳印、糞便)和目擊表明,2000年至2004年,朝鮮中西部(平安北部和平安南部省份)的數量較低,崇川平原的半自然棲息地持續存在高密度,儘管不能排除人為野外釋放的種群的一些補充(2008年)。在朝鮮另一個擁有這種物種的地區,庫沃爾山(MountKuwol黃海南部省),儘管當地農民報告說大量的物種仍然存在,但是1999年還是很難找到這種物種的跡象。1999-2004年,在明陽山脈(北平安省、平港南省和查崗省)反覆搜索,沒有發現該物種的證據,但適宜的棲息地非常有限。在平壤市郊很容易觀察到獐,但據推測是放歸者和/或放歸的後代。據報道,在朝鮮至朝鮮低地的其他地方仍然存在合理的數量(2003年)。
韓國境內有獐,據說“相當普遍”,特別是在西海岸以及南北韓之間的非軍事區內(2005年),但無法估計其數量。
在中國,1990年估計,長江下游的個體數量不到1萬隻;江蘇沿海地區為1200-1500隻;浙江舟山群島為600-800隻;鄱陽湖地區為1000隻。1998年,估計江蘇沿海地區有500-11000隻,舟山群島15隻,江西100隻,鄱陽湖地區約1000隻,安徽省約500隻。
2006年提供了一張地圖,顯示了與已知的歷史範圍相比,獐的分佈顯著減少,並將該物種的種群數量下降描述為“劇烈的”。地圖顯示,該物種不再出現於中國的吉林、遼寧、河北、陝西、山東、河南或福建省,而在湖北、湖南和浙江省變得更為罕見。然而,距離縮小的時間段並不精確。2006年還提供了一些數據,表明中國最東部的浙江省和江蘇省(和最密集的)種群中的獐保持了相對較高的遺傳多樣性,儘管舟山群島的種群與大陸的種群有一些差異。在鹽城自然保護區內,它們的地理分佈在20世紀80年代至2001年間減少,並變得更加分散(Zhuetal.2004年)。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4年ver3.1——易危(VU)。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獐
生境改變及過度捕獵是導致獐數量下降,以至在一些地區絕跡的主要原因,江、湖沿岸人口密度不斷增加,又是發展工農業生產的主戰場。原來多高草叢和蘆葦的濕地,大部被墾為農田;殘留蘆葦,在冬季全部割盡,破壞了獐的棲息環境和隱蔽場所,加上農民為吃其肉而過量捕獵,其主要棲息地在平原、江湖岸邊、海灘或低丘林緣,易被人追捕殺絕。
在獐分佈區內,已有鹽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安徽皇甫山自然保護區,江西鄱陽湖自然保護區等。但包括保護區內也未受到真正的保護,因其繁殖力較高,只要環境不被破壞,當前並不存在絕滅的危險。如在舟山星羅棋布島嶼間和鄱陽湖草灘間有較充分的迴旋餘地,能在島嶼間作數公里的游泳,逃避獵民的追捕。
2011年11月4日,8雌4雄12隻獐落戶濱江森林公園,開始野化訓練。
全國人工養殖獐的單位有37家,分別位於浙江、上海、江蘇和四川,其中有7家無養殖許可證,有總養殖規模1,912隻,計劃規模為37,700隻。
1、獐分佈區不斷縮小的主要原因是棲息環境的改變,因此首要任務是保護現有獐棲息地生境免遭破壞。
2、江西鄱陽湖(可結合鳥類保護區)及江蘇大豐海濱(可結合候鳥自然保護區),作為禁獵保護區。獐及其他動物和鳥類在上述保護區內的偷獵現象仍然相當嚴重,應予嚴格制止。
3、嚴禁在獐產仔期(5-6月)使用獵犬捕殺幼獐取其未消化的奶塊(民間用於製藥)。在舟山及大豐等地,每年被捕幼獐不計其數,應予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