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功山
成縣境內著名高峰
泥功山
自春秋時期以來,泥功山一直被列為隴南宗教文化名山之首。據《成縣新志》載“泥功山,縣西北三十里,上有古剎,峰巒突兀,高插青霄。周圍數十里,林木豐蔚,鳥獸繁多,採獵者無虛日。氏人楊靈珍據北,歸牧於齊。唐貞元五年,權置行成州。咸通中,成州刺史趙鴻詩云:‘立石泥翁狀,天然詭怪形。未嘗私禍福,終不費丹青。’可見唐代以前若干年中,泥功山一直以寺廟繁多、佛事鼎盛而居於隴南名山之首,後來因毀於兵禍,才讓位於雞峰山。所以民間至今流傳著“泥功衰而雞峰興”的說法。
泥功山從群山環抱中拔地而起,遠望如一顆牛心故俗稱“牛心山”。突兀而不孤傲,方正而不獃滯,既有剛烈挺拔的陽剛之氣,又有莊重嫵媚的陰柔之美。它的東、西、北三側絕山獻臨空,峭壁千尋,宛若高大的城堡,攀登無路。西北側峭壁名曰“雲梯崖”,二十多間木結構樓閣殿於緊貼石崖構築,石道木梯曲折交通,腳下深澗幽邃,林泉皆秀;兩側峻岭環繞,散建著幾處鐘樓和殿宇,對面的“木神嶺”上崖窟中尚存數尊木雕神像,雖已殘缺,但仍有較高歷史價值。坡坂較緩的南麓,松、楊、柳、椴、榆等數十種喬木和藤荊灌叢化成一片綠海,路濕苔滑,僅有一條小路通向山頂。山門兩壁夾峙間狹長狹陡,僅容一人同行。旁有巨石如蟠桃,後有石蓮花座,名曰“麻姑獻壽”。山頂中間低洼,有三塊廣約十餘畝的平地,曾出土不少石礎和銅器,依稀可辯古剎遺跡。山頂四周丘巒起伏連綿,雜樹蔭郁,修竹滴翠,恰似城樓箭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