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耳相思鳥
畫眉科相思鳥屬動物
銀耳相思鳥(拉丁學名:Leiothrix argentauris)小型鳥類,體長14~18厘米。頭頂黑色,耳羽銀灰色,前額橙黃色;外側飛羽橙黃色,基部硃紅色,極為鮮艷、醒目。尾圓形,尾上、尾下覆羽硃紅色,尾暗灰褐色,外側尾羽橙黃色,其餘上體橄欖綠或橄欖黃色。喉、胸硃紅色或黃色,嘴橙黃色。相似種紅嘴相思鳥嘴為紅色,頭頂綠褐色,耳羽淺灰色,尾呈叉狀,黑色。區別明顯,野外不難識別。
分佈於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銀耳相思鳥發悅耳的笛聲般的鳴囀聲,有時飼為籠鳥。
銀耳相思鳥
雌鳥和雄鳥基本相似,但尾上和尾下覆羽多為橙黃色。
虹膜紅褐色或褐色,嘴橙黃色或黃色,腳趾黃褐色、褐色或肉黃色。
大小量度:體重♂23~29g,♀22~28g;體長♂153~180mm,♀140~173mm;嘴峰♂14~16mm,♀12~17mm;翅♂70~80mm,♀68~80mm;尾♂69~79mm,♀76~78mm;跗蹠♂23~27mm,♀23~26mm(滇西亞種)。
(註:♂雄性;♀雌性)
主要棲息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常綠闊葉林、竹林和林緣灌叢地帶。
銀耳相思鳥(兩性辨識)
遷徙:中國為西南部較常見的留鳥。
叫聲:帶迴音的嘁喳嘟聲及歡快的哨音鳴聲chi~uwi、chi~uwi或chi~uwi~chiu。
繁殖期5~7月。營巢於林下灌木上,巢呈杯狀,主要由草葉、草莖、根等材料構成。每窩產卵3~5枚,卵的大小為21~23.4mm×15~17mm。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14天。
銀耳相思鳥(9亞種) | |||
---|---|---|---|
序號 | 中文名稱 | 學名 | 命名人及年代 |
01 | 銀耳相思鳥指名亞種 | Leiothrix argentauris argentauris | Hodgson,1837 |
02 | 銀耳相思鳥寮國亞種 | Leiothrix argentauris cunhaci | Robinson & Kloss,1919 |
03 | 銀耳相思鳥緬泰亞種 | Leiothrix argentauris galbana | Mayr & Greenway,1938 |
04 | 銀耳相思鳥南蘇亞種 | Leiothrix argentauris laurinae | Salvadori,1879 |
05 | 銀耳相思鳥滇南亞種 | Leiothrix argentauris ricketti | La Touche,1923 |
06 | 銀耳相思鳥印尼亞種 | Leiothrix argentauris rookmakeri | Junge,1948 |
07 | 銀耳相思鳥西南亞種 | Leiothrix argentauris rubrogularis | —— |
08 | 銀耳相思鳥泰馬亞種 | Leiothrix argentauris tahanensis | Yen,1934 |
09 | 銀耳相思鳥滇西亞種 | Leiothrix argentauris vernayi | Mayr & Greenway,1938 |
飼養銀耳相思鳥比較容易。通常成對飼養,也可單隻飼養。生鳥可在板籠中馴養1周,因為它會在籠中跳撞不停,造成嘴角和頭上的羽毛脫落,同時也改變它喜歡抬頭向上觀望的習性;一般經7~10天後習慣於籠中生活再換入金絲雀籠或點頦籠飼養。要經常注意清潔鳥籠,銀耳相思鳥排糞較大,需每1~2天刷洗籠具、食罐、水罐,飲水要每2~3天更換一次。
銀耳相思鳥的飼料主要是混合飼料,可用玉米面50%、黃豆面20%、魚粉10%、熟蛋黃10%、小米10%的比例混合作為主食;也可餵食畫眉顆粒飼料。不宜全部餵食雞蛋小米,會引起鳥的消化不良。另外,每天加2~4條麵包蟲,並補充以青菜、水果等。銀耳相思鳥極喜水浴,夏天可讓它每天水浴1次,冬天可減少水浴次數。
原生種分佈:不丹、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寮國、馬來西亞、緬甸、泰國、越南。
已滅絕區域:孟加拉。
在中國主要分佈於貴州南部和雲南西部、南部、東部及廣西南部和西藏東南部。
全球種群未量化,但在原產地屬常見物種。尼泊爾部分地區較為稀少(del Hoyo et al. 2007)。銀耳相思鳥在中國種群數量較豐富,由於該鳥羽色艷麗,深受人們喜愛,是重要的籠養觀賞鳥之一,每年都受到嚴重的捕獵壓力,致使種群數量日趨減少。應控制獵取,加強保護。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無危物種(LC),2012年評估。
該物種已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2021年1月4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