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嘴相思鳥
雀形目畫眉科動物
紅嘴相思鳥(學名:Leiothrixlutea):別名:相思鳥、紅嘴玉、五彩相思鳥、紅嘴鳥等。是鳥綱、畫眉科的小型鳥類。體長13-16厘米。嘴赤紅色,上體暗灰綠色、眼先、眼周淡黃色,耳羽淺灰色或橄欖灰色。兩翅具黃色和紅色翅斑,尾叉狀、黑色,頦、喉黃色,胸橙黃色。
棲息於海拔1200-2800米的山地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混交林、竹林和林緣疏林灌叢地帶。除繁殖期間成對或單獨活動外,其他季節多成3-5隻或10餘只的小群,有時亦與其他小鳥混群活動。主要以毛蟲、甲蟲、螞蟻等昆蟲為食,也吃植物果實、種子等植物性食物,偶爾也吃少量玉米等農作物。
紅嘴相思鳥在中國分佈較廣,種群數量較豐富。該鳥羽色艷麗、鳴聲婉轉動聽,是世界各地著名的籠養鳥觀賞鳥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的外貿出口鳥類。每年除大量捕捉供各動物園和個人飼養觀賞外,還出口境外,致使種群數量顯著減少,應控制捕獵,注意保護資源。列入CITES附錄Ⅱ。
紅嘴相思鳥的雄鳥額、頭頂、枕和上背橄欖綠色沾黃,額和頭頂前部稍淺淡,下背、腰和尾上覆羽暗灰橄欖綠色,最長的尾上覆羽具淡黃色端斑。尾呈叉狀、輝黑色,外側尾羽向外稍曲,中央尾羽暗灰橄欖綠色具金屬藍黑色端斑,外側尾羽外翈和端斑金屬藍綠色,內翈基部暗灰橄欖綠色。翅上覆羽亦大都暗橄欖綠色,飛羽黑褐色,向內漸深,呈輝黑色。初級飛羽外翈羽緣黃色,往內逐漸變為金黃色,從第三枚初級飛羽起,初級飛羽外翈基部硃紅色,形成顯著的硃紅色翅斑;次級飛羽外翈輝黑色,基部橙黃色。眼先、眼周淡黃色、耳羽淺灰或橄欖灰色,頦和喉輝黃色,上胸橙紅色,形成一顯著的胸帶,下胸、腹和尾下覆羽黃白色或乳黃色,腹中部較白,兩脅橄欖綠灰色或淺黃灰色;翅下覆羽灰色,腋羽黃綠沾灰。
雌鳥和雄鳥大致相似,但翼斑硃紅色為橙黃色所取代,眼先白色微沾黃色。
虹膜暗褐色或淡紅褐色、嘴赤紅色,基部黑色,跗蹠和趾黃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14-28g,♀19-29g;體長♂129-154mm,♀127-151mm;嘴峰♂11-15mm,♀11-14mm;翅♂62-74mm,♀60-72mm;尾♂50-68mm,♀50-67mm;跗蹠♂22-27mm,♀23-27mm(指名亞種)。(註:雄性—♂;雌性—♀)
主要棲息於海拔1200-2800m的山地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混交林、竹林和林緣疏林灌叢地帶,冬季多下到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山腳、平原與河谷地帶,有時也進到村舍、庭院和農田附近的灌木叢中。
遷徙:留鳥。
習性:除繁殖期間成對或單獨活動外,其他季節多成3-5隻或10餘只的小群,有時亦與其他小鳥混群活動。性大膽,不甚怕人,多在樹上或林下灌木間穿梭、跳躍、飛來飛去,偶爾也到地上活動和覓食。善鳴叫,尤其繁殖期間鳴聲響亮、婉轉動聽。
鳴叫:常站在灌木頂枝上高聲鳴唱,並不斷抖動著翅膀,其聲似‘啼-啼-啼-’或‘古兒-古兒-古兒-’。雄鳥鳴唱時常扇動雙翅,聳豎體羽,聲脆響亮,多變悅耳,音似“微歸—微歸—微歸—微微歸”,“骨里—句,骨里—句”……雌鳥只能發出低沉單一的“吱吱”聲。
食性:主要以毛蟲、甲蟲、螞蟻等昆蟲為食,也吃植物果實、種子等植物性食物,偶爾也吃少量玉米等農作物。
原產地:不丹、印度、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越南、中國(甘肅南部、陝西南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華南各省,東至浙江、福建,南至廣東、香港、廣西,西至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南部。)
引進:法國、義大利、日本、美國。
紅嘴相思鳥分布圖
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於林下或林緣灌木叢或竹叢中,巢多築於灌木側枝或小樹枝杈上或竹枝上,距地高1-1.5m。呈深杯狀,主要由苔蘚、草莖、草葉、樹葉、竹葉、樹皮、草根等材料構成,內墊有細草莖、棕絲和鬚根。巢的大小為外徑8-12.6cm,內徑5-8cm,高6-8cm,深5-6cm。每窩產卵3-4枚,卵白色或綠白色、被有赭色或淡紫色斑點,尤以鈍端較密集,卵的大小為20.2-24.3mm×16.2-16.4mm,重2.4-3.0g。
紅嘴相思鳥(5亞種) | |||
中文名稱 | 學 名 | 命名者與年代 | |
---|---|---|---|
1 | 紅嘴相思鳥尼泊爾亞種 | Leiothrix lutea calipyga | Hodgson, 1837 |
2 | 紅嘴相思鳥喜馬拉雅亞種 | Leiothrix lutea kumaiensis | Whistler, 1943 |
3 | 紅嘴相思鳥廣東亞種 | Leiothrix lutea kwangtungensis | Stresemann, 1923 |
4 | 紅嘴相思鳥指名亞種 | Leiothrix lutea lutea | Scopoli,1786 |
5 | 紅嘴相思鳥雲南亞種 | Leiothrix lutea yunnanensis | Rothschild, 1921 |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趨勢論證:由於棲息地的不斷破壞和籠養貿易的捕獲,懷疑種群數量正在下降(delHoyo等人,2007年)。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Ⅱ級保護動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ver3.1——無危(LC)。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2021年1月4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紅嘴相思鳥羽衣華麗、動作活潑、姿態優美、鳴聲悅耳,頗受人們喜愛。但其鳴囀與其它畫眉(亞)科歌鳥相比,顯得單調,也不善模仿,所以養鳥者多重其羽色。
雌、雄多從叫聲、眼周顏色、頭頂顏色、胸部紅色大小等方面區別。雄鳥叫聲為多音節;雌鳥為單音節。雄鳥眼圍黃色;雌鳥眼圍灰白。雄鳥頭頂顏色較背部黃,雌鳥頭頂與背同色。雄鳥胸部紅色部分大而且色濃,雌鳥胸部紅色部分小且淡。雄鳥尾部從腹回觀,尾羽分叉部內黑色部分在8厘米以上;而雌鳥僅4厘米。這些在鑒別時須綜合判斷。要選叫聲高、體型大、羽色鮮艷的雄鳥。嘴紅的程度,據說與年齡有關,老鳥嘴全紅,幼鳥嘴基部呈黑色。
沒有嚴格的標準,有用點頦籠的,也有用亮底玉鳥籠的。可自制竹籠,大小介於畫眉籠和點頦籠之間,條間距1.8厘米,底為亮底,下有托糞板,設棲杠一枚。因鳥食量大,喜洗浴,一見水就要淋灑,所以,食、水罐應深大,可用口較小的畫眉罐。
北方飼養紅嘴相思鳥多以雞蛋小米、或蛋黃搓玉米面(3:7)為主食,常有消化不良和羽毛退色較嚴重的現象。南方養紅嘴相思鳥離不開花生粉,大致配比是:玉米面0.5公斤加生雞蛋4個拌勻、烤乾,再加花生粉200克。還應經常喂水果、漿果、昆蟲及其幼蟲(或鮮牛、羊肉沫)。
新捕來的相思鳥易驚撞,為避免嘴被撞破,羽毛損傷,初期應“捆膀”后再放入板籠或罩有籠套的籠,象點頦那樣用“軟食”誘食,並餵給水果。待鳥認食后逐漸改為粉料,並給飲水。人接近須慢慢進行,開始時先打開籠套的一部分(門簾),手拿麵粉蟲、玉米螟幼蟲等飼餵,待可追人手吃蟲時再全部打開籠套,並鬆開“捆膀”。
相思鳥腸道短,消化快糞便多而稀軟,因此,每隔2-3天就得清刷一次籠底,同時給鳥水浴。平時為防止自行水浴,只好用小口的水罐,否則會污染食水。另外,鳥把水撲灑干後會渴壞鳥。要常檢查籠條是否有損壞,串籠或用手從籠中取出時要特別注意,因紅嘴相思鳥動作敏捷,善於鑽空子逃跑。
相思鳥一般不學其他鳥叫,只能聽本口。可成對飼養,雌雄相互偎依、理羽,親密無間、十分有趣。
相思鳥常見的疾病是腸炎,排稀臭糞便,在飲水中加微量的四環素即可治療。夏季蚊子叮咬後會引起炎症。因此,要注意防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