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同九

孫同九

孫同九,名世昌,出生於奉天省庄河小孤山孫堡屯一個地主家庭。祖父葆臨,咸豐年間舉人。父成善主持家務。他少小在庄河中學讀書;1918年考入國立北京大學法律系,1919年積極參加“五·四”運動。他曾在《北京大學學報》上撰文作漫畫:“割我之肉,鋸我之骨,旁觀袖手,與心忍乎?”鞭撻、譏諷當時政府。1923年於北大畢業,獲法學士學位。

人物履歷


孫同九的花鳥四條屏
孫同九的花鳥四條屏
1927年,孫同九考中高等文官,歷任奉天省撫松縣、遼陽縣第一科科長,奉天省財政廳、實業廳科長、秘書,哈爾濱特別市教育廳秘書,山西省農礦廳秘書,河北省實業廳科長等職。“九·一八”后,回到北平參加抗日救國會東北義勇軍總指揮部(總指揮為黃顯聲)工作。該部解散后,曾在北平創辦“樹人中學”,自任校長。之後奔走於重慶、西安等地,從事抗日救亡活動,與黃顯聲、高惜冰、黃劍秋、劉不同、劉瀾波、於希五等人為友。當時大後方重慶,官場混濁,世風萎靡。他不甘同流,決意離開重慶,作畫為生。曾在西安、咸陽舉辦了幾次個人畫展,將畫展收入大部分捐獻給流亡學生。
孫同九自幼酷愛書畫,刻苦臨摹《芥子園畫傳》、《十竹齋畫譜》等,對人物、山水、花鳥、蟲魚、走獸等畫技都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北大學習期間,常於故宮瀏覽歷代名人書畫真跡,又專意研究古代著名畫家的畫意與技藝,使他畫技大進。

作品特點


孫同九尤善畫梅花,青少年時多畫墨梅,中年以後色墨並重。他畫梅遠學楊補之、王元章,近法王治梅、吳昌碩。為了博採梅花素材,提高畫梅技法,他遊覽了孤山(杭州西湖)和鄧蔚(位於蘇州,亦名萬峰山)。他題梅花詩有:“畫筆曾學楊補之,卅年塗抹費神思,一自鄧蔚歸來后,萬樹千枝是我師!”他40歲以後,完全以造化為師。展開他的畫卷,似有一股清氣撲及眉宇的感覺,有“鐵梅同九”之稱。因而自號“梅花學士”。
孫同九筆下的梅花千姿百態,或臨崖傍水,或停霜映月,或披煙帶霧,或密之如“香雪海”,或疏之僅一枝一花,皆具有高潔典雅的氣質和深遠雋永的美感。1984年,瀋陽魯迅美術學院宴少翔教授評他的晚期作品時說:“遼寧200年前出了個高其佩,近百年來出了個孫同九,他是遼寧的榮譽……”他的《梅林百鳥圖》長400厘米、寬40厘米長卷原作被珍藏在瀋陽故宮博物館。他1950年在瀋陽作的《報春圖》,畫面表現老梅古干如鐵,新技挺俏,花蕾呈艷,充滿生機;一隻白頭翁,停立干頂,引頸高歌,以象徵手法,表現了隆冬已逝春回大地,抒發他對祖國解放的喜悅心情和美好祝願。

人物其他信息


他一生耿直豪爽,不喜逢迎,不畏權貴。1934年冬,他曾由北平回故鄉探親,時值日偽統治時期,他堅決不給日偽人員作畫,僅住了兩個月就輾轉去了重慶、西安等地,直到抗戰勝利。
1950年,孫同九由西安回瀋陽定居,由於條件十分簡陋,只作了50幾幅畫。1951年病逝,終年5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