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寺

先知寺

先知寺是伊斯蘭第二大聖寺,又稱麥地那清真寺(Masjidal-Madinah)、麥地那先知寺。

坐落於沙烏地阿拉伯麥地那白尼·納加爾區,是伊斯蘭教史上繼庫巴清真寺之後第二座清真寺。

先知寺始建於公元622年,是伊斯蘭教創始人、先知穆罕默德親自參與建造的。哈里發瓦利德一世時期重建,將穆聖與伊斯蘭教前兩任哈里發阿布和歐麥爾的陵墓合併於先知寺,大體形成了今天的建築格局。

后經多次擴建,先知寺已成為一座龐大的建築群,佔地面積為1.6326萬平方米,可容納100萬人,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先知寺處於麥地那市中心,每年都有穆斯林在朝覲期間祈禱、禮拜和瞻仰先聖遺跡。

歷史沿革


初建

先知寺中穆罕默德陵墓外
先知寺中穆罕默德陵墓外
公元622年9月,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率眾從麥加遷往麥地那,繼庫巴清真寺后,先知清真寺是穆罕默德修建的第二座清真寺。相傳營建時穆罕默德親自參加勞動,隨後率眾在寺內禮拜。
先知寺早期規模較小,建築簡陋,為一空曠大院,建築材料基本都是用的乾草、樹枝和泥巴,用石塊鋪地,用土坯砌成圍牆,規模也不是很大。禮拜殿用棗椰樹榦作樑柱,用椰棗樹枝和泥巴蓋頂。寺長約52.5米,寬45米,院牆還不到一人高。寺內無裝飾,夜間禮拜時用秸稈點燃照明,后安裝油燈。
由於當時麥地那是伊斯蘭教初期的首府,聖寺是穆斯林政治和宗教的中心,因此,在以後的年代中,這座聖寺在不斷擴大。

修繕重建

先知寺的宣禮塔
先知寺的宣禮塔
穆罕默德逝世時,先知寺面積已達2475平方米。后經哈里發歐麥爾、奧斯曼等相繼擴建,規模逐漸擴大。
伍麥葉王朝哈里發瓦利德(al-Walid,705~715在位)時進行了全面重建,修建了禮拜殿及附屬設施,擴大了寺院面積,並把聖女法蒂瑪的故居遺址併入寺內。以後,在歐麥爾和奧斯曼以及歷代王朝統治時期,都不斷對聖寺加以擴建。
公元778年,阿巴斯王朝第三任哈里發麥赫迪和1256年奧斯曼帝國蘇丹扎西爾,分別對聖寺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擴建。
1589年奧斯曼帝國素丹穆拉德三世又進行了修葺並增設了大理石講台。
該寺今之建築富麗堂皇,為奧斯曼帝國素丹阿卜杜勒·麥吉德一世於1848~1860年主持重建,總面積達1.0303萬平方米。
1955年,沙烏地阿拉伯政府耗資5500萬沙幣里亞爾進行了大規模全面擴建,全寺總面積擴大為1.6326萬平方米。
現在的先知寺是公元1848年,奧斯曼帝國蘇丹阿卜杜勒。麥吉德主持重新修建的,工程進行了12年之久,於1860年竣工。到了公元1955年,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又完成了一次新的擴建,整個聖寺,雄偉壯觀,富麗堂皇,全寺面積由原來的10303平方米擴大到16326平方米。

規模建制


寺院大小

先知寺全景
先知寺全景
現有建築為1848年後重建,1955年又改擴建,面積擴充為1.6萬餘平方米。
寺內建有5座宣禮尖塔,其中新建的兩座高達70米,僅它的地基就深達17米。
聖寺原有5道門,西面是平安門(賽倆目門)、慈愛門(萊赫麥提門),北面是光榮門(麥吉德門),東面是婦女門(尼賽伊門)和吉伯利門(天使門);擴建后的聖寺,它的牆垣長度為128米,北牆長達91米,大殿和過廊由232根圓柱和474根方柱,以及689個拱形門結構連接在一起,中心露天禮拜庭院有兩處,聖寺的大理石宣講台是世界罕有的名貴文物,是1589年奧斯曼帝國蘇丹穆拉德設計、安置的,講台共有12個台階。
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為了擴建聖寺花費了5500萬沙特里亞爾(合人民幣2億零350萬元)。

建築風格

先知寺禮拜大殿內
先知寺禮拜大殿內
先知清真寺是伊斯蘭教第二大聖寺,地位僅次於麥加聖寺,位於沙烏地阿拉伯麥地那城。穆罕默德遷徙麥地那后創建。
原建築簡單純樸,以棗椰樹榦作梁,土坯壘成。后延長周圍平房的屋頂,用棗椰樹枝和泥土把露天院子蓋起來,圍以土坯圍牆。
自第二任哈里發歐麥爾後,歷代統治者不斷擴建,規模逐漸宏大。

主要景觀

先知寺禮拜大殿內的敏拜爾
先知寺禮拜大殿內的敏拜爾
寺內有宣禮塔5座。先知寺有5道門和5座宣禮塔,其中兩座尖塔高達70米。豪華寬大的禮拜殿內,有精緻的凹壁(米哈拉布)。殿內頂每隔3米有一盞水晶玻璃吊燈。
在聖寺的東南角是聖陵——偉大安拉的使者,萬聖之聖,人類的楷模,先知穆罕默德之墓。哈里發艾卜。伯克爾和歐麥爾兩位大賢的墓分列左右,穆聖的女兒法提瑪也安葬於此。
由於這是先知穆罕默德聖人所建的大寺,因此,每天來這裡瞻仰、憑弔的各國穆斯林絡繹不絕。
該寺是穆斯林瞻仰的聖地,也是朝覲中的拜謁地。寺院裝飾富麗堂皇,每年世界各地穆斯林凡到麥加朝覲者,有的也來此祈禱和禮拜,瞻仰先知寺和聖墓,為世界屈指可數之雄偉清真寺。

交流合作


宗教禮儀

先知寺禮拜大殿內的米哈拉布
先知寺禮拜大殿內的米哈拉布
先知寺禮拜大殿內的穹頂
先知寺禮拜大殿內的穹頂
先知寺在623年7月前以北部耶路撒冷為禮拜朝向,后改麥加為朝向。先知寺當時是傳教、進行宗教活動和商討重要事宜的中心。穆斯林在此禮拜,由穆罕默德擔任伊瑪目,穆斯林聆聽啟示的《古蘭經》文和教誨。在伊斯蘭教初期,各地修建清真寺,大多以此為典範。
清真寺(Masjid)伊斯蘭教建築群體的型制之一,也是穆斯林舉行禮拜、穆斯林舉行宗教功課、舉辦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動的中心場所。亦稱禮拜寺。系阿拉伯語“麥斯吉德”(即叩拜之處)意譯。《古蘭經》云:“一切清真寺,都是真主的,故你們應當祈禱真主,不要祈禱任何物”。
中國唐宋時期稱為“堂”、“禮堂”、“祀堂”、“禮拜堂”,元代以後稱“寺”、“回回堂”,明代把伊斯蘭教稱為“清真教”,遂將“禮堂”等改稱“清真寺”,沿用至今。
西北地區回、東鄉、保安、撒拉等族穆斯林,至今仍沿襲原稱“麥斯吉德”,或稱“哲馬爾提”(Jama‘at,即寺坊)。
先知寺
先知寺
清真寺與穆斯林一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其職能表現在以下各方面:
(1)宗教活動中心:每日“五時拜”,每周的聚禮,每年兩次“會禮”,都到清真寺舉行。
宗教節日,如先知誕辰,都在清真寺慶祝。嬰兒初生時命名和亡人的殯禮也要到寺內請阿訇主持舉行。
(2)宜教中心:自從先知穆罕默德在麥地那清真寺第一次“聚禮”時發表宣教演說后,清真寺就成為宜教的場所。
此後在每周“聚禮”日和每年兩次“會禮”中,通過“呼圖白”(講演)方式宣教成為定製。
(3)宗教教育中心:在伍麥葉王朝時期,各地清真寺開始附設學校,教讀《古蘭經》。
先知寺
先知寺
阿拔斯王朝時期,許多著名清真寺同時也是著名的同名大學所在地,如埃及的愛資哈爾大學,摩洛哥非斯的卡拉維因大學,突尼西亞的栽突那大學等。
(4)文化中心:清真寺多附設有圖書館,也附設有醫療機構。
如葉門薩那清真大寺圖書館是阿拉伯世界清真寺最大的圖書館之一。
(5)處理穆斯林民事的中心:一般穆斯林間有關婚姻、遺產、商業等糾紛,都在清真寺內按教法規定解決或調處。
(6)穆斯林聯繫交往的中心:平時忙於自身事務,禮拜時聚會一起,特別是每周的聚禮和每年的會禮時,共同禮拜,互致色蘭,清真寺起到了凝聚和團結的作用。

開天古教

先知寺內庭院
先知寺內庭院
伊斯蘭教是世界性宗教之一,與佛教、基督教並稱世界三大宗教。中國舊稱大食法、大食教度、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等。
伊斯蘭(a1一Islam)系阿拉伯語音譯,原意為“順從”、“和平”,指順從和信仰宇宙獨一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兩世的和平與安寧。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統稱為“穆斯林”(Muslim,意為“順從者”)。
7世紀初興起於阿拉伯半島,由麥加人穆罕默德(約570~632)所創傳。主要傳播於亞洲、非洲,以西亞、北非、中亞、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最為盛行。
先知寺禮拜大殿內牆裝飾圖案
先知寺禮拜大殿內牆裝飾圖案
20世紀以來,在西歐、北美和南美一些地區也有不同程度的傳播和發展。它自創興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它作為一種宗教信仰、意識形態和一種文化體系,傳入世界各地后,與當地傳統文化相互影響和融合,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對許多國家和民族的社會發展、政治結構、經濟形態、文化風尚、倫理道德、生活方式等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先知寺外
先知寺外
據統計,全世界穆斯林有9,21027億人(1985),占同期世界人口總數48,82042億人的18.54%。在亞非40多個伊斯蘭國家中,穆斯林佔全國總人口的大多數。在30多個國家中,伊斯蘭教被定為國教。在當代,伊斯蘭國家和穆斯林人民在國際政治生活中發揮著愈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