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帝國蘇丹列表

奧斯曼帝國蘇丹列表

這是一個奧斯曼帝國歷代蘇丹的列表,其中從塞利姆一世開始的蘇丹還擁有伊斯蘭教哈里發的稱號。奧斯曼王朝的諸位蘇丹在1299年至1922年的六百多年時間裡統治著一個龐大的帝國。在奧斯曼帝國鼎盛時期,地跨亞、非、歐三大洲,蘇丹統治著北自匈牙利、南至索馬利亞、西起阿爾及利亞、東到伊拉克的廣袤土地。帝國首都最初在安納托利亞布爾薩,1366年遷都巴爾幹的埃迪爾內,1453年佔領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后遷都於此,更名伊斯坦布爾,一直到帝國滅亡。

儘管由於難以區分史實和傳說,使得帝國的早期歷史眾說紛紜,但現代大多數學者都同意如下觀點:奧斯曼帝國在約1299年時建立,它的第一位統治者是烏古思突厥人卡伊部落的首領(汗)奧斯曼一世。奧斯曼一世建立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王朝和帝國延續了六個多世紀,共有36位蘇丹執掌政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奧斯曼帝國加入了同盟國,結果戰敗,帝國隨即土崩瓦解。戰勝的協約國對奧斯曼帝國的瓜分和隨即爆發的土耳其獨立戰爭導致了現代土耳其共和國的誕生。

簡介


奧斯曼帝國在其存在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是一個君主專制帝國。蘇丹處於帝國統治階級的頂點,以各種不同
人物
人物
的頭銜在政治、軍事、司法、社會和宗教等諸多作用發揮領袖角色。蘇丹理論上只對真主和真主的法律
即沙里亞法(土耳其語:şeriat,阿拉伯語:شريعة‎)負責,他同時也是最高執法者。蘇丹的天命反映在一系
列伊斯蘭教頭銜上,如:“真主在大地上的影子”(zill Allah fi'l-alem)、“大地上的哈里發”(halife-i ru-yi
zemin)等。所有的統治機構都體現出蘇丹的權威,每條法律都是由蘇丹以詔令(土耳其語:ferman)的形
式發布的。蘇丹是最高軍事統帥,而且在帝國所有土地上都享有這一頭銜帶來的權威。1453年法提赫蘇丹
穆罕默德二世佔領君士坦丁堡后,蘇丹們開始宣稱自己是古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人,他們偶爾會使用愷撒
(kaysar)和皇帝的頭銜。1517年亞武茲蘇丹塞利姆一世征服埃及后,原馬木魯克王朝擁戴的阿拔斯王朝傀儡哈里發穆塔瓦基勒三世將哈里發頭銜讓給蘇丹及其後裔,從此蘇丹成為伊斯蘭世界的領袖。新即位的蘇丹們都要佩戴奧斯曼之劍,這是與歐洲君主加冕同樣的重要典禮。如有蘇丹不佩戴奧斯曼之劍,他的子嗣是無法繼承皇位的。儘管在理論和原則上,蘇丹是帝國世俗和神權的最高首腦,但實際上他的權力是受到制約的。蘇丹在做重大的政治決定前需要考慮包括文臣、武將和宗教領袖在內的帝國統治集團的意見和態度。17世紀以降,帝國進入了一個很長的停滯時期,蘇丹們大權旁落,很多蘇丹被掌權的禁衛軍所廢黜。雖然不能繼承皇位,但帝國後宮的婦女們——尤其是蘇丹的母親,即皇太后(Valide Sultan)——在帝國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幕後角色,她們在蘇丹年幼時是帝國的實際統治者,這一時期被稱作婦女當政時期。
蘇丹權力的消長也體現於在位時間的短長:16世紀帝國極盛時期的蘇丹蘇萊曼大帝在位46年,是在位時間最長的蘇丹;19世紀後期帝國衰敗時期的蘇丹穆拉德五世是在位時間最短的蘇丹,他在位93天便被廢黜。穆拉德五世的繼承者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在位期間建立了君主立憲制,因此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成為帝國最後一位專制君主和第一位立憲君主。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后,蘇丹制和哈里發制相繼被廢除,奧斯曼皇室成員流亡海外,從1939年開始定居於美國紐約的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孫子埃爾圖魯爾·奧斯曼皇子是現任皇室首領和蘇丹位及哈里發位的覬覦者,自稱奧斯曼五世

蘇丹列表


以下的表格以時間順序列出所有的奧斯曼帝國蘇丹,最後附帶列出最後一位奧斯曼王朝哈里發阿卜杜勒-邁吉德二世。“蘇丹”一欄依次列出蘇丹名稱的中文譯名、奧斯曼土耳其文名和現代土耳其文名,有些蘇丹還有綽號,也用小字型大小一併列出。花押又稱圖格拉(Tuğra),是蘇丹們手寫的圖章或簽名,它們被印在所有的公文和硬幣上,是比蘇丹本人肖像更重要的確認標誌。“備註”一欄列出了每位蘇丹的雙親和最終命運,除病故以外非正常死亡或任期非正常結束的蘇丹以粗體標明其死因或任期結束原因。在帝國的早期,一位蘇丹駕崩之後、其繼任者繼位之前往往有一段空位時期,這是因為當時帝國的皇位繼承製度像史學家描述的那樣,是“適者生存,而不是長子繼承”:當一位蘇丹駕崩后,他的兒子們不得不為了皇位兄弟相殘,最終勝利者方能繼任蘇丹。因為兒子們的內訌和兄弟相殘的發生,蘇丹駕崩和其繼任者繼位經常不在同一天。1617年帝國的皇位繼承法才由適者生存改為以長男繼承製(ekberiyet)為基礎的繼承體系,自此以後皇位由皇室中最年長的男性成員繼承,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從17世紀開始已故蘇丹的皇位鮮由其兒子繼承,而多數情況下由其叔父或者兄弟繼承了。儘管19世紀曾有以長子繼承製代之的不成功的嘗試,但長男繼承製一直保持到蘇丹制覆滅。
被廢、遇刺等粗體字 → 蘇丹非正常死亡或其任期非正常結束。

參考條目


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王朝
蘇丹
蘇丹皇太后
土耳其歷史年表

備註


a1 2 :奧斯曼帝國統治者們的完整頭銜非常複雜,因為它由很多頭銜組成而且隨時間推移變得越來越複雜。幾乎所有統治者從統治開始后都會一直使用“蘇丹”頭銜。然而因為“蘇丹”頭銜在伊斯蘭世界被廣泛使用,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者很快採用了經過修飾加工的“蘇丹”頭銜的變體以顯示自己比其他穆斯林統治者更高級。奧斯曼帝國第三任蘇丹穆拉德一世自稱“最偉大的蘇丹”(sultan-i azam)和“皇帝”(hüdavendigar),之前的安納托利亞塞爾柱蘇丹和蒙古伊爾汗曾經使用過這兩個頭銜。穆拉德一世之子巴耶濟德一世則自稱“魯姆蘇丹”,魯姆是古代穆斯林對安納托利亞的稱呼。奧斯曼人的伊斯蘭宗教傳統和中亞民族遺產的結合產生了歷代蘇丹採用的標準頭銜:“蘇丹+名字+汗”。雖然在西方世界的通常會把“蘇丹”頭銜和奧斯曼人聯想到一起,但奧斯曼帝國本國國民提到蘇丹時一般會更多地使用“帕迪沙”(padishah)頭銜。當帝國的疆域穩固后,蘇丹們的完整頭銜變為:
“奧斯曼家族的最高統治者、眾蘇丹之蘇丹、眾汗之汗、忠誠的哈里發、麥加、麥地那和耶路撒冷的僕人、伊斯坦布爾、埃迪爾內和布爾薩三城以及沙姆和埃及的所有城市、全亞塞拜然、馬格里斯、巴爾卡、凱魯萬、阿勒頗、伊拉克、阿拉比亞、阿吉姆、巴士拉、哈薩、迪蘭、拉卡、摩蘇爾、帕提亞、迪亞巴克爾、奇里乞亞、埃爾祖魯姆省、錫瓦斯省、阿達納省、卡拉曼省、凡城省、巴爾巴里亞、哈貝什、突尼西亞、的黎波里、沙姆、塞普勒斯、羅得島、克里特島、摩里亞、地中海、黑海、安納托利亞、羅馬利亞、巴格達、庫爾德斯坦、希臘、突厥斯坦、塔爾塔里、切爾克西亞、卡巴爾達的兩個地區、喬治亞、欽察草原、韃靼人的所有土地、凱法和所有鄰近地區、波斯尼亞及其屬地、貝爾格萊德城、塞爾維亞省及其所有要塞和城市、全阿爾巴尼亞省、全伊夫拉克和波格達尼亞、以及所有附屬國和邊疆和其他所有地區和城市的帕迪沙。”
b^ :哈里發是奧斯曼帝國君主最重要的頭銜和職位之一,它象徵著君主的宗教權力,而蘇丹頭銜則代表著君主的世俗權力。根據奧斯曼帝國史料記載,亞武茲蘇丹塞利姆一世於1517年征服埃及,滅馬木魯克王朝,原在馬木魯克蘇丹庇佑下的阿拔斯王朝傀儡哈里發穆塔瓦基勒三世將哈里發職權移交給塞利姆及其後裔。然而現代學者普遍認為這次哈里發職權的移交是18世紀時為了給江河日下的奧斯曼帝國鼓舞鬥志而捏造出來的。事實上,在塞利姆一世征服埃及以前,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者早在穆拉德一世時就已經開始使用哈里發頭銜了。現在普遍認為哈里發職位“消失了”兩個半世紀,直到1774年奧斯曼帝國與俄羅斯帝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簽訂《屈曲克卡伊納爾卡條約》。該條約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標誌著奧斯曼帝國統治者對哈里發職位的所有權獲得了國際承認。儘管條約正式承認克里米亞汗國脫離奧斯曼帝國獨立,但也承認奧斯曼帝國哈里發依然是俄國穆斯林的宗教領袖。18世紀以降,奧斯曼帝國的蘇丹們逐漸強調他們的哈里發職權以激發帝國境內穆斯林的泛伊斯蘭主義情感,從而達到抵禦歐洲列強侵略、維持帝國統一的目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蘇丹兼哈里發於1914年宣布向帝國的敵人們發動聖戰,煽動法蘭西、不列顛和俄羅斯帝國統治下的穆斯林反抗宗主國的統治。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是使用哈里發職權最多的奧斯曼帝國哈里發,他的哈里發職位甚至獲得了遠到蘇門答臘的許多穆斯林國家領導人的承認,他還將對哈里發職位的所有權寫入了《1876年憲法》(第四條)。
c1 2 :自14世紀的奧爾汗一世開始,36位奧斯曼帝國蘇丹中有35位使用圖格拉(花押),在兩份不同的文件上發現了奧爾汗的花押,但至今未發現奧斯曼帝國帝國締造者奧斯曼一世的花押,只發現了一枚刻有奧斯曼一世全名“奧斯曼·本·埃爾圖魯爾·本·京迪茲·阿爾普”(Osman bin Ertuğrul bin Gündüz Alp)的硬幣。奧斯曼帝國最後一任哈里發阿卜杜勒-邁吉德二世也沒有自己的花押,因為他不是國家元首(當時的國家元首是新建的土耳其共和國的締造者、首任總統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蒂爾克,蘇丹制已被廢除),只是象徵性的宗教領袖。
d^ :奧斯曼帝國大空位時期又稱奧斯曼帝國的三足鼎立時期(土耳其文:Fetret Devri),是1402年到1413年奧斯曼帝國的一個混亂時期,從巴耶濟德一世於1402年7月20日在安哥拉戰役中被突厥化的蒙古征服者帖木兒擊敗並俘虜開始。巴耶濟德的三個兒子為了皇位爭鬥了十餘年,直到1413年穆罕默德一世成為無可爭議的勝者。
e^ :奧斯曼帝國的滅亡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從蘇丹制被廢除開始,到哈里發制被廢除結束,歷時16個月。1922年11月1日蘇丹制被正式廢除,末代蘇丹穆罕默德六世於同年11月17日乘坐英國馬來亞號戰艦流亡馬爾他,這標誌著奧斯曼王朝的終結,但奧斯曼人政權及哈里發制度依然存在。同年11月18日,土耳其大國民議會選舉穆罕默德六世的堂弟阿卜杜勒-邁吉德二世為哈里發。1923年7月24日簽訂的《洛桑條約》承認“安卡拉新政府”(穆斯塔法·凱末爾領導的革命政府)為“伊斯坦布爾舊政府”(奧斯曼帝國政府)的合法繼承者,從而正式宣告了奧斯曼人政權的滅亡。同年10月29日,大國民議會宣布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凱末爾為共和國第一任總統。雖然阿卜杜勒-邁吉德二世只是沒有任何實際權力的象徵性宗教領袖,但他依然擁有哈里發稱號,直到1924年3月3日哈里發制度被大國民議會廢除。後來,流亡中的穆罕默德六世曾試圖在漢志復稱哈里發,但沒有成功。

註釋


^ Stavrides 2001, p. 21
^ Glazer 1996, "The Ottoman Empire"
^ Glazer 1996, "War of Independence"
^ 4.0 4.1 Findley 2005, p. 115
^ 5.0 5.1 Glazer 1996, "Ottoman Institutions"
^ Toynbee 1974, pp. 22–23
^ Stavrides 2001, p. 20
^ Quataert 2005, p. 93
^ d'Osman Han 2001, "Ottoman Padishah Succession"
^ Quataert 2005, p. 90
^ Peirce, Leslie.The sultanate of women.Channel 4.於2007年12月3日從此原始頁面存檔.於2009年4月18日查閱.
^ Glazer 1996, "External Threats and Internal Transformations"
^ Bernstein, Fred A.(2006年3月26日).Not Quite a Castle, but It's Home.The New York Times.ISSN 0362-43310362-4331.OCLC 16455221645522.於2009年4月13日查閱.
^ Quataert 2005, p. 91
^ Quataert 2005, p. 92
^ Karateke 2005, pp. 37–54
^ Sultan Osman Gazi.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Sultan Orhan Gazi.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Sultan Murad Hüdavendigar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Sultan Yıldırım Beyezid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Sultan Mehmed Çelebi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22.0 22.1 Sultan II. Murad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23.0 23.1 Chronology: Sultan II. Murad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4月7日查閱.
^ Fatih Sultan Mehmed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Kafadar 1996, p. xix
^ Sultan II. Bayezid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Yavuz Sultan Selim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Kanuni Sultan Süleyman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Sultan II. Selim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Sultan III. Murad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Sultan III. Mehmed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Sultan I. Ahmed.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33.0 33.1 Sultan I. Mustafa.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Sultan II. Osman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Sultan IV. Murad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Sultan İbrahim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Sultan IV. Mehmed.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Sultan II. Süleyman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Sultan II. Ahmed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Sultan II. Mustafa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Sultan III. Ahmed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Sultan I. Mahmud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Sultan III. Osman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Sultan III. Mustafa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Sultan I. Abdülhamit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Sultan III. Selim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Sultan IV. Mustafa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Sultan II. Mahmud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Sultan Abdülmecid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Sultan Abdülaziz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Sultan V. Murad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Sultan II. Abdülhamid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Sultan V. Mehmed Reşad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54.0 54.1 Sultan VI. Mehmed Vahdettin Han.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As̜iroğlu 1992, p. 13
^ As̜iroğlu 1992, p. 17
^ As̜iroğlu 1992, p. 14
^ Peirce 1993, pp. 158–159
^ M'Gregor, J.(1854年July月).The Race, Religions, and Government of the Ottoman Empire.The Eclectic Magazine of Foreign Literature, Science, and Art,32:p. 376.New York:Leavitt, trow, & Co..OCLC 62989146298914.於2009年4月25日查閱.
^ Ozgen, Korkut.The Ottomans History.TheOttomans.org.於2008年1月11日從此原始頁面存檔.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Ottomans” 《The New Encyclopedia of Islam》. (2003)。 Ed. Glassé, Cyril。 Walnut Creek, CA: AltaMira Press。 349–351。於2009-05-02存取
^ Quataert 2005, pp. 83–85
^ 63.0 63.1 Toprak 1981, pp. 44–45
^ Mensiz, Ercan.About Tugra.Tugra.org.於2007年10月25日從此原始頁面存檔.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 Sugar 1993, pp. 23–27
^ As̜iroğlu 1992, p. 54
^ Glazer 1996, "Table A. Chronology of Major Kemalist Reforms"
^ Steffen, Dirk (2005), “Mehmed VI, Sultan” 《World War I: Encyclopedia》 Volume III: M–R. Ed. Tucker, Spencer。 Santa Barbara, CA: ABC-CLIO。於2009-05-02存取

外部鏈接


奧斯曼帝國歷代蘇丹的畫像
奧斯曼帝國成立700周年慶網站.於2009年2月6日查閱.
奧斯曼皇室在世成員官方網站.於2009年2月6日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