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湘

隸屬於湖南省岳陽市

臨湘市,為湖南省縣級市,由岳陽市代管,位於湖南省東北端,北部與湖北省相接,因濱湘水與長江會合之處而得名,素稱“湘北門戶”。

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建王朝縣,996年更名為臨湘縣。境內最高山藥菇山海拔1261.1米,最低點江南谷花洲23米。長江流經市境內西北邊沿,全長32.7公里。境內河流桃林河、坦渡河、源潭河蜿蜒北注長江。東北角的黃蓋湖為湖南省第二大湖。臨湘市域總面積1760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30平方公里,轄18個鄉鎮2個辦事處。臨湘文化深厚,龍窖源是瑤族先民“飄洋過海”的早期“故鄉”。臨湘嗡琴戲和十三村被列為湖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16年,總人口約54.3萬,市區人口15萬,實現GDP233.17億元,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38億元。

臨湘是全國著名的“魚米之鄉”、“竹木之鄉”、“茶葉之鄉”以及“有色金屬之鄉”。先後榮獲全國文化先進(縣)市、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全國教育先進(縣)市、全國普法先進(縣)市、全國田徑之鄉、省級文明城市、全省縣域文化建設先進(縣)市等稱號。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關於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臨湘市名列其中。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歷史沿革


古代建置沿革
臨湘春秋戰國屬楚,秦屬長沙郡地,西漢為長沙國下雋縣地,晉屬巴陵縣地,五代後唐清泰年間(934~936)馬殷置王朝場。宋淳化五年(994年)升為王朝縣,至道二年(996年)更名臨湘縣。
近代建置沿革
清代屬王禾上、下里,民國6年(1917)奧漢鐵路北段通車,設車站於此,遂逐漸發展為集市。民國19年(1930)縣治由陸城搬遷至此。民國24年(1935)設長安鎮,1936年改為長安鄉,因懷念古都,一直襲用此名。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立市。
現代建置沿革
1984年4月6日,臨湘縣的部分地區劃歸岳陽市。1986年1月27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6]18號):撤銷岳陽地區,將臨湘、華容、汨羅、平江4縣劃歸岳陽市管轄。1992年9月1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2]96號),撤銷臨湘縣,設立臨湘市。由岳陽市代管。
1995年,撤銷城南、長侖、嶺北、新泉、南湖、洞庭圍、濠河7個區公所。胭脂鄉、賽頭鄉、和平鄉併入南湖洲鎮;姑嫂樹鄉併入白馬寺鎮;民新鄉併入臨資口鎮;安靜鄉、灣河鄉合併為靜河鄉;鶴龍鄉併入濠河口鎮;沙田鄉併入鐵角嘴鎮;樟樹鄉併入樟樹鎮;撤銷金龍、城南、東塘、洞庭圍鄉,設立袁家鋪、界頭鋪、東塘、洞庭圍鎮。調整后,臨湘市轄13鎮9鄉:長安鎮、長塘鎮、白羊田鎮、白雲鎮、羊樓司鎮、江南鎮、沅潭鎮、忠防鎮、定湖鎮、聶市鎮、桃林鎮、詹橋鎮、儒溪鎮、文白鄉、五里牌鄉、龍源鄉、坦渡鄉、賀畈鄉、乘風鄉、城南鄉、橫鋪鄉、壁山鄉。總面積1720平方千米,總人口約45.6萬人,市政府駐長安鎮。
2000年5月29日,經湖南省政府批准,撤銷黃蓋湖農場,併入臨湘市,組建黃蓋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臨湘市常住總人口448452人,其中,長安鎮86043人,忠防鎮26057人,白雲鎮15943人,聶市鎮20755人,源潭鎮13766人,江南鎮23663人,羊樓司鎮22716人,桃林鎮31029人,長塘鎮24267人,白羊田鎮20005人,詹橋鎮18542人,儒溪鎮10139人,定湖鎮14170人,黃蓋鎮8030人,五里牌鄉21711人,乘風鄉10135人,文白鄉12541人,龍源鄉4000人,坦渡鄉15012人,城南鄉11397人,橫鋪鄉16532人,賀畈鄉7999人,壁山鄉4922人,桃林鉛鋅礦9078人。
2002年末,臨湘市總面積1754平方千米,總人口47.6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11萬人,轄13個鎮(白羊田、長塘、白雲、羊樓司、江南、沅潭、忠防、定湖、聶市、桃林、詹橋、儒溪、黃蓋)、9個鄉(文白、五里牌、龍源、坦渡、賀畈、乘風、城南、橫鋪、壁山)、1個街道(長安),312個村(居)委會。

地理環境


臨湘
臨湘
位於湖南省東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3°15′-113°45′、北緯29°10′-29°52′。西北濱長江水道與湖北省監利、洪湖隔江相望;東南依幕阜山與本省岳陽縣和湖北省通城、崇陽、赤壁毗連;東、西、北三面嵌入湖北省境。
北臨長江,西傍洞庭,東南蜿蜒著羅宵山的余脈,居武漢、長沙經濟文化輻射的中心地帶。臨湘與湖北的赤壁、通城、監利、通山、崇陽、洪湖、江西的修水等九個縣市接壤。長江水道依境而下,清末時期縣境沿長江有儒溪、新洲腦、葉家墩等18處渡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隨著交通事業發展,京廣鐵路、武廣高速鐵路、107國道及京港澳高速公路和杭瑞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臨湘與周邊縣市公路也相繼拉通,臨湘至赤壁、臨湘至通城等客運線路也接連開通,有著得天獨厚的交通條件和區域優勢。
臨湘境內南高北低,東南群峰起伏,中部丘崗連綿,西北平湖廣闊,大體為"五山一水兩分田,二分道路和莊園"。年平均氣溫16.4℃,無霜期259天,日照率41%,降水量1469.1毫米。氣候溫和,土壤肥沃,物產豐富。

自然資源


臨湘
臨湘
臨湘沿江水廣洲闊,是魚米之鄉,為糧、棉、油、豬、魚的重要生產基地;山丘林海蒼莽,有近百萬畝松、杉、竹、茶、果、葯,尤以茶葉享譽中外。清康熙年間,臨湘貿易開始活躍。輸出商品以茶葉、竹木為主,土布、藥材為大宗。年銷往湖北、江西、山西、新疆及俄、英、日、美等國的紅茶、磚茶達數萬擔。光緒二十七年(1901),經漢口外銷的紅茶67632箱(每箱約60公斤)。隨著貿易規模的擴大,聶家市、羊樓司、桃林、江南、詹橋一批集鎮相繼出現,並日趨繁榮。礦產資源2018年,全市已發現礦種35種,其中,能源礦產1種,金屬礦產15種,非金屬礦產18種,水氣礦產1種。完成資源整合的重點礦區1個,完成資源整合的重要礦種2個。地下礦藏初探有30餘種,螢石儲量居全國之首,鉛、鋅、金、錳、鉭鈮鐵、綠柱石等藏量可觀,特別是白雲石、鉀長石、石灰石、高嶺土、雲母、水晶等藏量尤豐,且品位高,易開採。
林業資源臨湘境內林業用地達1568800畝,楠竹蓄積量1023萬株,茶園11.2萬畝。作為亞洲最大的釣魚用浮標生產基地,年產浮標1500萬隻。1992年臨湘撤縣設市,臨湘市委、市政府決定依託這些本地資源,創辦日常用品、建材、竹木、茶葉、水禽、漁具等專業批發市場,先後建成了臨湘大市場、金橋建材、金橋農貿、長河水禽、羊樓司竹器、湘北竹木等九個專業批發市場。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12月31日,臨湘市轄2個街道辦亊處、18個鄉鎮。
鄉鎮級區劃簡介
長安街道辦處事轄:長安、大塘、三角坪、富源、長城南華、圍城、長河、橋頭、金河、南山、五里、向陽、金橋14個居委會;飛躍、五里、石咀3個村委會。
桃礦街道辦事處轄:漁潭、汀畈2個普查區。
忠防鎮轄:新建、漁潭2個居委會;平安、汀畈、沙坪、高坪、長嶺、小豐、中雁、丘坪、馬港、劉陽、忠防、木形、新田、響山、雙港、漁潭16個村委會。
白雲鎮轄:麻塘居委會;楊田、毛灣、水井、張牌、集庄、台上、石山、灰山、路豐、新合10個村委會。
聶市鎮轄:沿河居委會;雙紅、三和、丁田、引水、官田、遠景、東嶽、鳳形、新安、高潮、國慶、朱貝、荊聖、東紅、權橋、彭畈、民主、紅士、安壠、菜業20個村委會。
源潭鎮轄:沅潭居委會;楓林、萬竹、同德、友誼、東港、聶坳、平湖、曹家、同合、長源、新源、黃蓋12個村委會。
江南鎮轄:江南鎮居委會;鴨欄、四合、曉洲、新洲、江南、谷花、牛湖、盛塘、長江、孫洲、燈塔、橫河12個村委會。
羊樓司鎮轄:尖山、中洲、梧桐、定子塘4個居委會;大前、小港、高豐、三港、新和、雙山、油鋪、黃金、金雞、黃沙、七里沖、五愛、新生、石必、水田、新屋、羅形、白里、如斯、如雅、毛畈、磚屋、雅團、柘庄、清正、桃樹、友愛、中和、橫溪、東里、文白、龍源、馬坳、明星、幸福、梅池、四合37個村委會。
桃林鎮轄:清泉、萬安2個居委會;大畈、永豐、畈上、塘下、東湖、駱坪、三合、沅沖、筆山、金盆、長春、鍾陽、坪上、湯橋、中畈、大屋16個村委會。
長塘鎮轄:托壩居委會;柳廠、車輪、工農、石田、河洞、新生、龍泉、長塘、共同、水圳、馬安、柘屋、曹田、胡萬、古洞、農科16個村委會。
白羊田鎮轄:白羊田居委會;白羊、七灣、南沖、合盤、湯港、萬利、八百、宋洞、方山、雲山、秀只、東風、西山、泉井、金泉、四合16個村委會。
詹橋鎮轄:詹橋鎮居委會;大界、三界、占橋、明月、印石、排柳、紅嶺、高嶺、新沙、沙團、雁南、團灣、水泉、賀畈、白竹、西沖、東沖、鴉山、分水、抬頭、金星、觀山、雲山、群建、壁山、長浩、星明、黃泥、長坪、余灣30個村委會。
儒溪鎮轄:白馬磯居委會;棋桿、洋西、楊橋、石嶺、東冶、排貝、丁坊、寺山、儒溪9個村委會。
定湖鎮轄:長嶺居委會;韓橋、石橋、關山、大和、紅旗、勇敢、高山、定湖、新河、新湖、新建、七星、河田13個村委會。
黃蓋鎮轄:團山居委會;廣坪、雙洲、合興、南湖、掛口、天鵝6個村委會。
五里牌鄉轄:鴻鶴居委會;佛溪、欣溪、楠木、文西、壩頭、旭林、松豐、白塘、車坪、千針、小沅、新群、許畈、花橋、煙沖、孔家、新莊、新球、火炬19個村委會。
乘風鄉轄:大寶、群強、小星、大星、乘風、馬龍、湯畈、涓湖8個村委會;乘風鄉管委會。
坦渡鄉轄:農勝、大塘、坦渡、聯合、百萬、萬峰、黃沙、永和、前進、五星、聯盟、小羊、燈明、官莊、頭龍15個村委會。
城南鄉轄:栗南、王禾、三聯、聯合、大嶺、阮畈、花園、板橋8個村委會。
橫鋪鄉轄:薴麻、月山、坪頭、白石、舊李、鳳凰、治水、梓山、謝塘、橫鋪、愛國、東方、潘費13個村委會。
2015年,根據臨湘市鄉鎮區劃調整方案,調整後下轄10鎮3街道:橫鋪鄉、桃林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桃林鎮;定湖鎮、坦渡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坦渡鎮;儒溪鎮、江南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江南鎮;乘風鄉、源潭鎮、聶市鎮成建制合併設立聶市鎮;白雲鎮、城南鄉、長安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長安街道;五里牌鄉、橋東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五里牌街道。
鄉鎮鄉鎮鄉政調整后,臨湘市共減少8個鄉級建制,現轄江南、聶市、黃蓋、坦渡、羊樓司、忠防、桃林、詹橋、長塘、白羊田10個鎮,長安、五里牌、桃礦3個街道,總面積1718平方千米,總人口53.02萬人。

人口民族


2016年,全市總人口54.3萬人,比上年增加0.6萬人,其中常住人口51.51萬人,非農人口14.29萬人,農業人口40.01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26.31%。全年人口出生人數7107人,死亡人數1950人,自然增長人數5157人。
2017年末,全市總人口54.09萬人,比上年減少0.2萬人,其中非農人口15萬人,農業人口39.09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27.73%。全年人口出生人數6879人,出生率為12.69‰;死亡人數7280人。
2018年末全市總人口542359人,比上年增加0.15萬人,其中非農人口154518人,農業人口387841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28.48%。全市常住人口52.1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7.41萬人,農業人口24.76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1.68%。全年人口出生人數6387人,死亡人口1850人。

政治


主要市領導
市委書記:王文華
市委副書記:劉琦、易興建
市委常委:鄭斌、袁康、龔聖偉、李峰、夏逢響、曹超、吳天星、羅筱波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其報市委副書記、市長:廖星輝
市政協主席:廖禎祥

經濟


2017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255.65億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81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134.68億元,增長7.0%;第三產業增加值88.17億元,增長9.3%。
全市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2.8:52.7:34.5,其中第三產業佔比較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5.6%;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9.2%。第一、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1%、53.2%和39.7%。
全年財政總收入9.02億元,同比增長17.1%;地方公共財政收入5.19億元,同比增長18.6%。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593722萬元,比年初增加259794萬元,增長19.5%;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942672萬元,比年初增加279106萬元,增長42%。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3.6億元,同比增長15.9%。其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額36.74億元,第二產業完成投資額95.78億元,第三產業完成投資額91.08億元。技改投資完成57.04億元,新建及擴建完成38.74億元。旅遊投資完成6億。
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266.58億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98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126.91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增加值111.69億元,同比增長9.9%。
全市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0.5:47.6:41.9,其中第三產業佔比較上年提高7.4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6.7%.第一、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6%、53.3%和42.1%。

第一產業

2017年,臨湘市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8.55億元,同比增長4.9%。其中農業產值22.89億元,同比增長13.3%;林業產值2.15億元,同比增長0.3%;牧業產值14.73億元,同比增長2.2%;漁業產值8.28億元,同比增長13.9%;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49億元,同比增長8%。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87.91萬畝,薯類播種面積2.11萬畝,蔬菜種植面積15.46萬畝,油料播種面積21.09萬畝。
全年糧食總產量32.11萬噸,薯類產量0.64萬噸,蔬菜產量29.82萬噸,油料總產量2.34萬噸。
2020年4月14日,臨湘市入選第二批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典型單位。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6.92億元,同比增長3.4%。其中農業產值21.51億元,同比增長2.9%;林業產值2.55億元,同比增長7.2%;牧業產值11.86億元,同比增長1.3%;漁業產值8.11億元,同比增長5.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89億元,同比增長9%。主要農產品產量穩定增長。全年糧食總產量32.3萬噸,增長2.5%;糧油產量2.14萬噸,增長4.7%;蔬菜產量22.2萬噸,茶產量0.46萬噸。
全年出欄生豬56.1萬頭,下降2.1%;肉牛7600頭,增長1.5%;山羊3.27萬隻,增長2.2%;家禽148.06萬羽,增長4%。水產總產量3.68萬噸,同比增長1.7%。

第二產業

2017年,臨湘市全年規模工業企業達到152家,全市規模工業總產值完成475.92億元,同比增長14.5%;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90.96億元,同比增長7.6%;園區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64.9億元,同比增長9%;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71.4%。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股份制企業增長23%,非公有制企業增長15.2%,國有控股企業增長5%。分門類看,食品製造業增長65.9%,精製茶加工業增長12.8%,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下降10.8%。
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6.38億元,同比增長21.7%。
全年規模工業企業達到144家,全市規模工業總產值完成459.3億元,同比增長8.9%;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97.85億元,同比增長7.6%;園區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79.45億元,占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81.2%。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股份制企業完成工業產值427.9億元,增長10%;民營企業完成工業產值27.5億元,增長0.9%。分門類看,水泥製品製造完成產值3.8億元,同比增長46.2%;精製茶加工完成產值15億元,增長23%;化學藥品製劑完成產值8.2億元,同比增長24.2%。
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7.18億元,同比增長6.4%。

第三產業

2017年,臨湘市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69億元,同比增長10.0%。按城鄉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7.39億元,同比增長9.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7.37億元,同比增長11.5%。按行業分,批發業零售額5.09億元,增長9.4%;零售業零售額60.18億元,增長11.6%;住宿業零售額4.41億元,增長11.3%;餐飲業零售額5.01億元,增長10.2%。
全年進出口總額286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58.7%。其中,出口2631萬美元,增長47.1%;進口231萬美元,增長100%。分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出口2536萬美元,增長44.7%;加工貿易進出口95萬美元,增長86%。分商品類別看,醫藥、農藥、化工產品出口1428萬美元,增長25%;茶葉產品出口180萬美元,增長4.3%;服裝、鞋子出口1254萬美元,增長155%。
全年共接待遊客704萬人次,同比增長31.96%;實現旅遊收入61.29億元,同比增長34.01%;創匯53.84萬美元,同比增長32.5%。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9.2億元,同比增長50%。實現商品房銷售成交量3224套,商品房銷售面積39.58萬平方米,銷售金額14.3億元。
全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4.27億元,比上年增長22%。其中,壽險保費收入2.57億元,增長22.3%;健康險保費收入0.23億元,增長15%;人身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0.55億元,增長10%;財產險保費收入1.7億元,增長21%。原保險賠付支出0.87億元,增長10%。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91億元,同比增長9.4%。按城鄉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9.84億元,同比增長9.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9.07億元,同比增長9.6%。按行業分,批發業零售額4.15億元,增長9.1%;零售業零售額62.14億元,增長9.4%;住宿業零售額5.46億元,增長9.2%;餐飲業零售額7.16億元,增長9.7%。
全年共接待遊客966.6萬人次,同比增長34.94%;實現旅遊收入85.66億元,同比增長36.45%;創匯85.66萬美元,同比增長36.45%。社會事業教育事業2018年末,我市現有中小學校45所(不含鄉鎮中心校和教學點),其中,市直普通高中3所,職業學校3所,市直初中6所,市直小學9所,鄉鎮中學20所,民辦義務教育學校4所;在編教師3806名,退休教師2677人;中小學生62316名,其中,普高8517人,職高2738人,初中16566人,小學34495人。全市共有幼兒園128所,在校幼兒19246人。
文化事業2018年末,全市文化事業實際支出3109.33萬元。全年電視人口覆蓋率100%,廣播人口覆蓋率100%,有線電視戶數51919戶。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個,文化館1個、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4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圖書館藏書冊數22.45萬冊。科學技術2018年末,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岳陽市級工程技術中心3家,專利申請量330件,其中發明專利65件。專利授權量243件,其中發明專利13件。有效發明專利總量達66件。醫療衛生2018年,全市共有醫療機構39個,擁有床位數2879張。全市共有衛生工作人員2816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371人,主治醫師以上人員172人。體育事業2018年,全市擁有體育場館7座,體育場地186個,運動員80人,教練員10人。全年共舉辦市以上運動會5次,參加人數6萬人次。全年參加省級以上運動會獲金牌數20枚,銀牌數9枚,銅牌數5枚。社會保障2018年,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員5198人,全年共征繳養老保險基金13.65億,爭取中央、省財政轉移支付資金4.12億元,及時發放離退休人員養老金6.28億元,發放基本退休費和津補貼2.41億元。全市職工醫療生育保險參保登錄3.5萬人,征繳基金6564萬元,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41.86萬人,征繳基金2.81億元(其中個人繳費7533.5萬元,政府補貼20566.5萬元),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1.7萬人,工傷保險基金收入2693萬元。

文化


民間文化

臨湘
臨湘
我們民族的獅文化,可謂淵遠流長,異彩紛呈。常見的有南獅北獅,文獅武獅之類。而集各獅之長,兼具龍威的則只有魯家天獅。
據《魯氏宗牒》記載:明代洪武年間,兵部尚書魯思俊年事已高,思鄉之情日重,悶悶不樂。皇帝得知,准其回鄉省親祭祖。於是,魯家屋場族人連綿十里,玩龍舞獅,鑼鼓鞭炮恭迎尚書返鄉。尚書呼吸到了家鄉的清新空氣,看到了熟悉的龍騰舞獅,壯懷激烈。他當晚就召集族間頭人,商議決定改進鄉里流傳的獅子舞。他說:“《漢書.禮樂記》載,龍王生九子,其一為狻猊,也就是獅子,但龍王生的這頭獅子,送給了天上的文殊菩薩做坐騎,便是天獅了,是吉祥與智慧的象徵。因此,我們要製造,就製造天獅……”。
魯尚書回的這個家鄉,就是現在的湘北白羊田鎮美麗山水間的魯家屋場。當年,尚書組織屋場精明能幹的工匠,經一個冬天的反覆研試,造出了高貴祥瑞的天獅,並配獨有的樂譜鑼鼓點和舞技步伐,留下秘囑,傳至今日,已是第十八代傳人。
臨湘
臨湘
代代謹記先賢遺志,魯家屋場已生衍到四、五百人丁,魯家天獅更是不斷發揚光大。每年秋收上岸,族頭便組織族裡最優秀的工匠,到祠堂集合,秘制天獅。當然,用料是考究的,制工是精細的,工匠的吃喝報酬,全是由族人分攤的。選定吉日良辰,合族聚會,祭過祖先,報告完製造計劃,便緊關祠門,凡女性不得入內,杜絕技術外傳。木匠造出骨架,篾匠扎出身廓,裁縫包上外皮,飾麻絨為毛髮,安燈泡為眼睛,首尾裝響鈴。幼獅五、六十斤,成年獅百多斤,集中在兩根精緻木柄上,由兩人舉在空中合舞。魯家天獅一年一新,從不舞舊獅,一般造兩大一小,三獅一組。舞時根據情況,可一獅,可雙獅三獅,如果需要,便聯合更多魯姓屋場,群獅齊舞。 
魯家舞獅人同造獅人一樣,是族人的驕傲。他們個個相貌堂堂,思路清晰,身手敏捷。因為基本上造獅之時,就是族中英俊少年練舞季節。他們按鑼鼓點擊音樂,練步伐,舞的是幼獅,舞獅人著緊身紅裝或黃裝。有雙獅捧球、群獅捧月、玉竹盤龍、猛虎跳澗、鷺鷥串聯、麒麟送子等十八種不同玩法。有三十餘種鑼鼓曲牌,完全按照場面需要,在纏綿或激昂的嗩吶鑼鼓聲中,舞出喜慶或憂傷情節,間歇還串以炮仗響銃,配以熱烈的吆喝聲及眾人的伴和聲……,既能為私之紅白大事,又能為公之開工慶典製造濃烈氣氛。魯家天獅所表現的舉止神態,讓人過目不忘。所以,他們總被請到縣裡省里,為重大活動助興,參加過全國首屆農民藝術節,得了獎,載入了《中國民間舞蹈集成》這種典集。
魯姓族人以民族力量,開發利用天獅文化,給世人帶來了美好與吉祥。

地方特產

羊樓司鎮竹器品種達280個,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竹器專營市場,產品不僅銷往湖北、江西等邊境縣市,還暢銷全國16個省市及日本、俄羅斯、香港、台灣等地,年銷售額達2.3億多元,羊樓司因此成為中國有名的“竹器之鄉”。風景名勝五尖山湖南五尖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臨湘市城西南1公里處,系幕阜山脈與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是一座突起於丘陵的孤山。因由望城
五尖山
五尖山
山、轎頂山、鷹嘴山、周家山和麻姑山五座山峰組成,故名“五尖山”。公園前身為國有五尖山林場,1996年被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1997年被評為“岳陽十景”之一,命名“五尖競秀”;2006年獲評國家AAA級景區;2008年晉陞為國家森林公園,獲評湖南五星級休閑農莊;2009年獲得“湖南省十大最受歡迎的五星級農莊”稱號、全國大學生最喜愛的旅遊目的地;2010年創建為“湖南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

交通


臨湘水陸兩邊交通發達,可以概括為“一江環繞,兩省交界,三線橫亘”。“一江環繞”即長江黃金水道傍境東流38公里,並有儒溪汽運碼頭與湖北螺山隔江對渡,互通往來;“兩省交界”即地處湖南、湖北交匯處,與赤壁、通城、崇陽緊密毗連,商貿物流發達;“三線橫亘”即G4高速公路、107國道、京廣複線三條交通大動脈穿境而過。離武廣高速鐵路岳陽東站半小時車程,特別是縱貫全境的杭瑞高速公路、依江而建的儒溪長江貨運碼頭和岳陽機場建成后,臨湘與沿海發達地區的時空距離將進一步拉近。
2017年末全市共有客車406台,公交車69台,計程車283台,校車184台,完成首批80台新能源公交車購置和上戶手續,公交站35畝建設用地征拆基本結束。完成農村公路提質改造52公里、旅遊公路50公里、邊界路40公里、危橋改造36座、農村客運招呼站55個,建設標準化水溝761公里,實施危橋改造121座,完成9個鄉鎮交管站、10個工班標準化改造,縣、鄉、村道好路率分別達到95%、91%和79%。

社會


科技

2017年末,全市工程研究中心3個,專利申請量252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45件。全年專利授權量130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6件。

教育

2017年末,全市普通小學學校總數115所,在校小學生34651人,教職工2015人,其中專任老師1989人。全市中學29所,在校學生24093人。其中:初中在校生15693人,高中在校生8400人。全市普通初中和高中擁有教職工2129人,其中,專任教師1983人。

文化事業

2017年末,全市文化事業實際支出2726.93萬元。全年電視人口覆蓋率99.8%,廣播人口覆蓋率99.8%,有線電視戶數40650戶。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個,文化館、鄉鎮文化場所14個,公共圖書館、博物館2個,公共圖書館藏書冊數20.22萬冊。

體育

2017年末,全市擁有體育場館6座,體育場地185個,運動員80人,教練員10人。全年共舉辦市以上運動會2次,參加人數2.8萬人次。全年參加省級以上運動會獲金牌數25枚,銀牌數9枚,銅牌數6枚。

郵電

2017年,臨湘市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0000萬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4450萬元,電信業務總量5550萬元。年末全市行動電話用戶305273戶,寬頻網際網路用戶71256戶。

衛生

2017年末,全市共有醫療機構39個,擁有床位數2487張。全市共有衛生工作人員2705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313人,主治醫師以上人員161人。

人民生活

2017年末,臨湘市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77元,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89元,增長9.2%。

社會保障

2017年末,臨湘市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員5064人。全年共征繳養老保險基金1.58億,爭取中央、省財政轉移支付資金2.8億元,及時發放離退休人員養老金5.31億元,發放基本退休費和津補貼1.82億元。全市職工醫療生育保險參保登錄3.12萬人,征繳基金9717萬元。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42.44萬人,征繳基金2.55億元(其中個人繳費6365.84萬元,政府補貼19097.5萬元)。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20064人。全年新增參保1076人,工傷保險基金收入1646.61萬元。
年末,全市社會救濟對象總人數38325人,優撫對象人數101684人。全市擁有光榮院3個,敬老院16個(農村),在院人數1235人,擁有養老床位數1285張。全年城鎮建立各種社區服務設施47個,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16個。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4260萬元,籌集福彩公益金682.89萬萬元。

資源環境

2017年末,全市已發現礦種35種,其中,能源礦產1種,金屬礦產15種,非金屬礦產18種,水氣礦產1種。探明資源儲量礦種7種,實施地質勘查項目10個,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2處。完成資源整合的重點礦區4個,完成資源整合的重要礦種5種。地質公園1個,地質遺跡保護區1個。實施市以上土地綜合整治項目15個,整治土地0.1760萬公頃。
全年對中央第六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的31件信訪辦件全部辦結銷號,並責令整改企業18家,立案處罰17起,罰款金額64.25萬元。立案偵查2起,行政拘留2人,約談121人,問責24人。全年空氣質量達標率85.2%,城鎮污水處理率98%,農村污水處理率75%,地表水質達標率100%。

安全生產

2017年,臨湘市全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5人,死亡率0.096;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4人,死亡率為0.0156;群體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報告數為0。

旅遊


大雲山大雲山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明代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清代太平天國將士數次到此。大革命時期農民運動迅速發展,抗戰時期楊森曾據此抗日。1945年,王震、王首道率南下支隊轉戰大雲山,在此擊潰日軍和國民黨頑軍,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大雲山又是宗教名山,山青水秀,地靈人傑。在宋時有岳州通判石光,退居大雲山辟穀學道,成為一代道教祖師,後來逐步建有28座廟宇,香火不斷,大江南北善男信女每年朝山達20萬餘人。大雲山青峰疊翠.綠水環流,一派蔥蘢清幽景象。林濤、飛瀑、流泉、怪石、奇峰、雲海、題刻、碑林、廟宇、古殿點綴得多姿多彩。交相輝映,蔚為壯觀。1997年4月被評為岳陽十景之一。
龍窖山龍窖山,位於臨湘市區東南30公里.又名葯姑山,五嶺山系幕阜山余脈,面積200平方公里,北與湖北赤壁,東與崇陽,南與通城交
龍窖山
龍窖山
界,群峰綿亘,最高峰海拔1261.1米。龍窖山有天然的老龍潭瀑布.秀麗的龍源水庫,古老的青石寨,珍稀的白果樹。這裡山巒重疊,煙霏霧結,晴日不消。地勢險要,是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游擊區之一。林木密集,山藥甚多,達450多種,人稱“天然葯庫”,“葯聖”李時珍曾來此採藥,懸壺濟世。1996年5月,臨湘市政府將其闢為風景名勝區,分為2大景區,49個景點2001年9月,中國(廣西)瑤學學會在臨湘召開瑤族研究專題研討會,通過深入調查,科學論證,確認龍窖山為瑤族歷史上最早的千家峒。湖南省人民政府把龍窖山瑤族千家峒遺址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龍窖山主要景點有:高峽平湖、龍闕石門、石砌“蜂窩”、古塘銀杏、狗肉坑瀑、老屋古井、朱樓青石、龍窖棧道、指路石碑、石砌“麻蟈”、人造石台、魯家石雕、仙人古殿、箭竿密竹、易家神壇、高山柳樹、龍潭飛瀑、卧龍吐乳。
銀水迷宮銀水謎宮即“6501”旅遊風景區,座落在巍巍葯姑山南麓,距離市區15公里。“6501”景區包括“6501”人工洞、龍潭湖、銀沙灘以及周
銀水迷宮
銀水迷宮
邊一些人文景觀。該景區是一個資源品質獨特,融山水、人文為一體的,不可多得的優秀旅遊休閑目的地。“6501”工程是一座解密的國防工程,分上、中、下三層。整個山體已被掏空,上下相通,洞洞相連,深險莫測,如入迷宮,規模之大讓人嘆為觀止。建於1965年,共分上、中、下三層,上下相通、洞洞相連,迂迴曲折、深險莫測,方位難辨、如入迷宮。山洞長藤結瓜狀,串有25個廳(室)、17個通氣豎井,全長17000米。被譽為“下第一人工洞”、“中國地下長城”,堪稱“神州一絕”,是目前已知中南地區公開的最大人工洞窟,其建造的目的功用至今仍還是未解之謎.。
臨湘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遊絕品線路,它蘊藏著開發不盡的文化遺產。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臨湘是萬里茶馬古道的南方起點之一。臨湘茶葉道經湖北、河南、山西遠銷俄羅斯的恰克圖、聖彼得堡等處。
十三村醬文化產業園十三村醬文化產業園位於臨湘市羊樓司鎮的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廠,是湖南首個果園式工廠,工農業旅遊示範點,也是湖南首家集三國文化、農耕文化、醬文化、生態文化、道德文化於一體的AAA級景區工廠。景區內有百果園、仿古十三村廠房、地下窖藏通道,現代化可參觀生產車間、千磨坪、農耕文化展示廳等。

代表人物


臨湘名人眾多,宋有襄贊范仲淹保衛西北、撫定西夏的駙馬都尉張尚陽,有拱衛臨安、死守崖山的抗元名將方毅軒;明有執掌國事、為政清廉的戶部尚書楊一鵬;清有平叛新疆、整軍備戰、抗禦外侮的台灣兵備道劉磝;現代有“文章雄九郡,桃李遍東南”、為國興學育人的“奇才”吳獬,有昆蟲學家李風蓀和地質力學家吳磊伯、國畫家賀良朴以及輔助孫中山討袁護法的軍務部長王天鵬等。
楊柱朝(1618-1687),字石林,號媧宮,晚號洞庭漁隱,清代臨湘人。順治十一年(1654年)中舉,順治十六年(1659年)中進士。曾任四川平武知縣,治績突出,百姓擁戴。后辭官回鄉,全身心投入治學之中,參加修纂康熙《湖廣通志》、康熙《岳州府志》、康熙《臨湘縣誌》,撰寫《詩經訂偽》、《讀史筆斷》、《讀史學》、《廣法言》、《印庄媧宮詩話》、《印庄筆秋堂集》、《釣余手鈔》等著述,是一位難得的既貫通經史、又精工詩文的岳陽本土文學家。
劉敖(1829-1887),字鳳翔,湖南臨湘雲溪(今岳陽雲溪區)文家沖人。早年參加湘軍,曾任浙江台州知府。是左宗棠派系主力,組左宗棠收復新疆有功,後任台灣兵備道。著有《巡台退思錄》。
吳獬(1841-1918),字鳳笙,臨湘桃林三合人。他自幼聰慧好學,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十歲即已熟讀諸經,十六歲被人稱為奇才,十八歲中秀才,二十歲肄業於長沙嶽麓書院。后長期蟄居鄉里,撫經閱卷,教書講學,參與編修清同治《臨湘縣誌》。同治十二年(1873),三十二歲的吳獬參加鄉試,光緒二年舉孝廉。其時正值左宗棠督辦新疆軍務,討伐阿古柏入侵之敵,招吳獬為幕僚,吳獬因病未就。第二年,他赴京應試,途經漢口,兩廣總督張之洞與他晤面,頗受賞識。後來提及吳獬,張之洞贊曰:“洞庭一湖水,唯鳳笙飲一匙,我與諸公僅嘗其滴耳。”

獲得榮譽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在“三個文明”建設中,取得了輝煌成績,先後有九項綜合性工作跨入全國、全省先進行列。
(1)全國先進文化(縣)市。我市的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如火如荼,圖書館已晉陞為國家一級館,影劇院為全省文明劇院,市花鼓戲劇團連續三次獲“全省好劇團”稱號,文化市場管理工作多次被省市表彰,文化產業發展迅猛,文化市場日趨繁榮。1992年,被文化部評為全國文化工作先進(縣市)。
(2)全國科普示範(縣)市。我市在科普工作上成果顯著,年均爭取科普項目86個,爭取資金3000多萬元,開發產品30多外,培養科技示範戶3000多戶。2001年,被國家科協評為全國科普示範(縣)市。
(3)全國教育先進(縣)市。我市先後在教育上投入2.5億元,出色地完成了“雙基”達標工作,教育教學質量連年攀升,先後3次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先進集體。
(4)全國普法先進(縣)市。我市深入開展了依法治市、依法治村等活動,執法隊伍中有100餘人獲省級以上表彰獎勵,市民中有多人被評為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社會治安進一步好轉,社會服務優質,社會風尚良好。
(5)全國田徑之鄉。我市近年來在體育方面投入1800多萬元,群眾性體育活動開展經常,競技體育水平明顯上升。1999年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田徑之鄉”稱號。
(6)省級文明城市。我市堅持“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積極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2000年12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首批省級文明城市稱號。
(7)中國竹器之鄉。我市有近百萬畝的竹木資源,竹器生產廠家達200多個,竹器製品琳琅滿目。1998年被國家林業部授予“中國竹器之鄉”稱號。
(8)中國浮標之鄉。在全國釣具行業中有一句名言,即“威海的桿,臨湘的標。”我市有大小浮標生產廠家100多個,從業人員3000餘人,年創產值過億元。
(9)全省縣域文化建設基地(縣)市。我市著力加快縣域文化建設步伐,群眾文化、社區文化節、屋場文化等特色文化建設蓬勃興起,文化產業日強一日。2001年,被評為全省首批縣域文化建設基地(縣)市。2003年,全省縣域文化經驗交流現場會在我市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