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細菌(sheathe bacteria)
一類具特殊形態的細菌。細胞呈絲狀排列,被包在鞘膜內,有獨特的生活史。單個細胞桿狀,革蘭氏染色陽性,偏端叢生鞭毛,能活躍運動,又稱遊動細胞。鞘一般由蛋白質、多糖、脂類複合物組成,有的還有錳和鐵的沉積物,類似莢膜,緊貼在桿菌鏈的外圍,可防禦原生動物和某些細菌的攻擊。
鞘細菌
細菌可從鞘內脫出到水中以鞭毛遊動並繁殖成新的絲狀體。細菌細胞脫出鞘的傾向因種而異。赭色纖發菌的細胞不斷地脫鞘而出,遺留下空鞘。
浮遊球衣菌的細胞雖然脫鞘而出的現象大大少於赭色纖發菌,但在
絲狀體中可常常見到鞘中的細胞空位。而歐斯水監禁桿菌則從未有細胞脫鞘現象。鞘的形成受營養條件的影響。浮遊球衣菌在有機質豐富的環境中可不形成鞘。鞘可使細菌固定在一定的位點,從緩慢流動且營養貧乏的水中取得營養。鞘也可以防止原生動物或食菌蛭弧菌的侵襲。鞘上一般有固著器,可附著於固形物上,當水中營養不足時,鞘可隨水流動而富集營養。專性
需氧菌。主要分佈在含污染物的河流、濾水池、活性污泥等含有機質豐富的流動淡水中。大量生長時,常形成“球衣菌菌花”(bloom);也可使
活性污泥膨脹,致使難以澄清。包括球衣菌屬(Sphaerotilus)、纖發菌屬(Leptothrix)、軟發菌屬(Streptothrix)、利斯克氏菌屬(Lieskeella)、柵發菌屬(Phragmidiothrix),泉發菌屬(Crenothrix)和細枝發菌屬(Clonothrix)。
雖然鞘細菌中的浮遊球衣菌在1833年已為F.T.屈青所確認,其餘鞘細菌也大多在19世紀陸續發現,但由於未能用純培養系統地觀察,因而對它們分類關係的認識十分混亂。直到20世紀60年代E.G.米爾德等的研究,澄清了混亂情況。
已有純培養的鞘細菌3屬。還沒有純培養的4屬,即利斯克氏菌屬、柵發菌屬、泉發菌屬和細枝發菌屬。鞘細菌常見於活性污泥及流水中,它們與
污水處理池中的
污泥膨脹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