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辛巴威國家紀念地
大辛巴威國家紀念地
辛巴威始於12世紀的非洲古國,有人將大辛巴威壯觀而又神秘的石頭建築歸功於希巴皇后,然而它們卻是地道的非洲人的傑作。辛巴威這個詞可能源於班圖語,意為“受敬仰的石頭城”。確實,大辛巴威有許多令人難忘的石頭的結構的遺址,它們既沒有灰泥,也不用拱門和圓頂。大辛巴威對現代人來說仍是一個謎,因為在19世紀,一些尋寶者不負責任的行為極大地阻礙了今天的考古工作。這些尋寶者以羅得迪古迹開發公司的名義,對這一歷史古迹進行了合法的洗劫。
大辛巴威有三組建築:早期的一些衛城(或稱山地要塞);由一堵很高的石牆圍成的橢圓形的圍場(或稱廟宇);以及在衛城和圍 場之間河谷中的各類建築遺址。遺址的地勢很理想,有著肥沃的土壤和充沛的降雨量,這些對一個民族的壯大和繁榮起著重要的作用。早期運河大辛巴威的探險家一直認為,這些建築不是非洲人自己造的,而是其他外來民族造的。然而,試圖證明外來民族曾在此居住的努 力已歸於失敗,許多試圖證明這類觀點的材料也被一一否定。
大辛巴威完全是非洲人自己創建的,那裡早期生產的陶器和人工製品與現代班圖人(現居非洲南部)的器具非常相似。那些衛城遺址可追溯到12至13世紀之間,這可能是由於那裡不斷增長的財富和出於安全的需要而建造的橢圓形的圍場建於稍晚些時候,我們無法知道,那時的大辛巴威是如何變得如此富有,並日益重要。但有一些是肯定的,即在15世紀前那裡曾是一個非常繁榮的地方。它向外輸出大量的珍貴物品,輸出量超過了當時該地區的任何一個民族。
大辛巴威國家紀念地
大辛巴威國家紀念地
這次考古旅行由皇家考古學會,英國南非特許公司,英國科學進步協會共同資助。他們在大辛巴威工作了兩個月,僱用了30個當地人(報酬為每月一條毛毯)來清理荒蕪的遺址,貝特把這次旅行中的所見所聞和考古的方式生 動地記錄了下來,寫了一本名為《馬紹那蘭的古城》的書,並於1892年出版。在書中,貝特回憶道:“剛開始時,我們對女性能否經 受得住這種旅行的艱苦,確實存有不少疑惑。”事後證明,這種疑慮不僅是多餘的,而且是錯誤的。貝特夫人有著廣泛遊歷的經驗,且是 這次考古團中唯一沒有害病的人。
貝特不無驕傲地寫道:“在非洲整整一年中,她沒有請過一天病假。並在一些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拍攝了大量的照片。”儘管貝特考古工作的方式受到責難,儘管作為測繪員和繪圖員的斯維亦受到如下指責,即她在繪製大辛巴威地圖時摻 稂了並非由精確測量而得出的天文內容,但《馬紹那蘭的古城》一書以扣人心弦的描繪展現了早期探險考古學家的工作,以後的考古工作 更具有科學性,然而貝特對這個古代民族的認識基本上還是正確的。
地理上,位於非洲東南部內陸,維多利亞瀑布、三比西河(ZambesiRiver)、三比西河上游的卡里巴水壩(KaribaDam)與大壩攔阻河水積蓄而成的卡里巴湖共同圍成辛巴威北邊的疆界,與尚比亞相鄰。辛巴威的東邊國界全部與莫三比克相鄰,西南為波札那,南境則有一部分與南非相連,以林波波河(LimpopoRiver)為界。面積約39.1萬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贊比西河和林波波河,分別為同尚比亞和南非的界河。東部邊境為山地,其他分屬三級階梯狀高原,海拔800—1,500米。全境最高點2,592米。北部屬贊比西河流域,南部屬林波波河和薩比河流域。大部屬熱帶草原氣候,年均氣溫22℃,10月份溫度最高,達32℃,7月份溫度最低,約13~17℃。年降水量從西南向東北,由300毫米遞增到1,250毫米。
西歐殖民者入侵前,非洲人已建立國家,留存有著名的石頭城(辛巴威)等眾多文物遺址。1890年淪為英國南非公司殖民地,被稱為南羅得西亞。1923年起由英國政府直接統治,改作自治領地。1953年成為中非聯邦的一部分。1963年聯邦解散,次年當地白人統治者改名羅得西亞,並於1965年片面宣布獨立,1970年又改稱羅得西亞共和國。當地人民為爭取獨立解放進行長期鬥爭,1980年4月18日辛巴威共和國宣布獨立,建立了由黑人多數統治的政府。
大辛巴威國家紀念地
在國家政權順利轉移到黑人政府的手上之後,於1980年4月18日辛巴威共和國正式獨立建國。在此之後穆加比連續贏得多次競選,一直持續執政至今。雖然辛巴威的國政已經轉移到了黑人族裔的手上,但是該國超過70%的可耕土地卻仍然把持在佔總人口不到1%的少數白人手上。2000年開始,辛巴威政府以白人所持有之土地系在殖民時代從黑人原住民手中非法取得為理由,進行激烈的地權轉移運動,強制沒收白人擁有的土地。此舉造成境內白種農人的大量出走,動搖經濟,許多基礎民生需求匱乏。
2002年時,無視於國際社會的譴責,穆加比在大選中再次獲得連任,其反對黨與勞工組織紛紛發動罷工與抗爭、要求穆加比提早下台退休,而政府則以軍警部隊強力鎮壓。主要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為首的資金援助債權國,控告穆加比政權藐視人權與在大選中舞弊,紛紛擱置援助計劃,而大英國協則在2002年時宣布對辛巴威停權一年處分,辛巴威則於不久之後主動退出該協會作為回應。
大辛巴威國家紀念地
紹納文明的強盛在19世紀時邁入尾聲,1837年時,紹納人被屬於祖魯族的恩德貝勒人(Ndebele)征服,而來自英國與來自南邊的波爾人(荷裔南非人)開始逐漸蠶食這個地區。1888年,英國帝國主義者羅德從恩德貝勒國王手上取得他們領土內的採礦權,隨後在1889年替英屬南非公司(BritishSouthAfricaCompany)取得這裡的領土權,並且在1895年時正式建立殖民國家“羅德西亞”。羅德西亞在1911年時分開成為北羅德西亞(今日的尚比亞)與南羅德西亞,後者在1922年時成為一個英屬自治殖民地。
南北羅德西亞再次聯合成為一個聯邦,命名為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FederationofRhodesiaandNyasaland,簡稱羅尼聯邦),但卻只存在短短的十年後,於1963年時解散。羅尼聯邦解散時,南羅德西亞境內握有大部分控制權、以伊安·史密斯(IanSmith)為首的少數白人族群宣布該國獨立為南羅德西亞國(並在1964年時改為羅德西亞),但這份聲明並不受境內大部分由北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所控制的黑人族群所認可。負責託管這地區的英國聲稱此獨立宣言是種叛亂行為不予承認,但也沒有實際使用武力來恢復控制權。在1966年至1968年的國際斡旋工作失敗后,英國要求聯合國對羅德西亞進行經濟制裁,但一意孤行的白人政權仍然在1970年時宣布成立共和國政體,也沒有獲得任何國際上的承認。
馬爾他巨石廟傑內古城阿斯基亞王陵戈雷島聖路易斯島大辛巴威國家紀念地馬托博山羅布恩島卡蘇比陵聖安娜波托西城蘇克雷古城薩邁帕塔考古遺址奇洛埃教堂歐魯普雷圖盧嫩堡卡塔赫納魁北克古城區
http://china.tripdv.com/picture.asp?id=1951
http://2008.sina.com.cn/noc/z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