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麥草
禾本科燕麥草屬植物
燕麥草(學名:Arrhenatherumelatius(L.)Presl)是禾本科燕麥草屬植物,鬚根粗壯。稈直立或基部膝曲,高1-1.5米,具4-5節。葉鞘鬆弛,平滑無毛,短於或基部者長於節間;稈生葉舌膜質;葉片扁平,粗糙或下面較平滑,長14-25厘米,寬3-9毫米。圓錐花序疏鬆,灰綠色或略帶紫色,有光澤。種子千粒重3克左右。
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及亞洲西部,世界各國引種栽培。中國從20世紀50年代從俄羅斯、波蘭等國引進,在湖南、湖北、四川、貴州等省栽培。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能耐夏季炎熱;也較耐寒。
燕麥草為飼料及觀賞植物。燕麥草放牧利用時,因其味略苦,適口性差,植株高大,莖細,葉量較多,宜於別割后調製乾草。含粗蛋白質中等,無氮浸出物豐富,粗纖維含量中等。
燕麥草
燕麥草
1.野燕麥生於荒蕪田野。
2.光稃野燕麥生於山坡草地、路旁及農田中。
燕麥草屬多年生地面芽草本,可生活5-7年,但生長年限並不很長;僅3-4年。喜溫暖濕潤氣候,能耐夏季炎熱;也較耐寒。在西北高寒山區越冬困難;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栽培,越冬率為24%;在北京和吉林公主嶺能正常越冬。耐旱抗鹼力中等。對土壤要求不嚴,適生於富含腐殖質的砂質粘士或粘土及乾涸的沼澤地,不適於砂士和含氮低的土壤。不耐陰,在南方溫暖地區則終年常綠,冬季尚可緩慢生長,故有長青草之名。在南方花期為6月,北方花期為7月。
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及亞洲西部,世界各國引種栽培。中國從20世紀50年代從俄羅斯、波蘭等國引進,在湖南、湖北、四川、貴州等省栽培。
1.野燕麥分佈於我國南北各地。
2.光稃野燕麥分佈於我國南北各地。
我國引種栽培,為飼料及觀賞植物。模式標本采自歐洲。
燕麥草忌連作,在中國南方可春播(3月)也可秋播(9月),北方則多為春播(4月),用於短期草地(利用2-3年),燕麥草以春播為主,每畝可施有機肥1500-2500千克。通常從4月上旬開始至6月上旬結束。燕麥草單播播種量10-15千克/畝,青刈燕麥草可適當密植,播種量增加20-30%。一般採用條播,行距為15-30厘米,覆土深度3-4厘米。燕麥草宜與豌豆、苕子等豆科作物混播,燕麥草播種量佔2/3-3/4。收種時應在穗的顏色由綠轉黃時即可,可收種375-750千克/公頃,種於易脫落,應及時收穫。用新鮮種於播種,可提高保苗率。
燕麥草
可與馬鈴薯、豌豆、甘薯、玉米、高粱、花生、甜菜等作物輪作。前期以氮肥為主,後期以磷鉀肥為主,從分櫱到拔節是需水分最多的時期,要注意充分供水。青刈燕麥草可在拔節至開花期刈割,可以刈割兩次,第一次留茬5-8厘米左右,一般每公頃產鮮草1500-2000千克。曬制乾草或青貯時宜在乳熟期到蠟熟期刈割。栽培在肥沃的土壤上,管理條件好的每年可刈割3-4次,可收鮮草30-37.5噸/公頃。在株高20-25厘米時開始放牧,一年後可放牧4-5次。種植后的第二年產草量最高,第四年生長勢明顯減弱,如管理不好則將完全消失。
銀邊草(變型)
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稈基部膨大呈念珠狀;葉片較長,長20-30厘米,具黃白色邊緣。
我國引種栽培,供觀賞。原產英國。
燕麥草為飼料及觀賞植物。燕麥草放牧利用時,因其味略苦,適口性差,植株高大,莖細,葉量較多,宜於別割后調製乾草。含粗蛋白質中等,無氮浸出物豐富,粗纖維含量中等。刈割青飼用應在抽穗期,此時蛋白質含量高,產草量也較高;調製乾草可到開花期收割,能增加收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