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龍山水庫
吉林省二龍山水庫
二龍山水庫位於吉林省四平市東遼河上游,是以防洪、城市供水、灌溉為主,兼防澇、發電、養魚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控制流域面積3799平方公里,最大庫容17.92億立方米。設計防洪保護面積180萬畝,年灌溉供水32200萬立方米;奍魚水面14.1萬畝;每年向市區供水4000萬噸;年發電1600萬千瓦時。
二龍山水庫是東遼河防洪減災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水庫不僅是四平地區及下游流域430萬人口的工業、農業生產及生活的最重要水源,在水利、能源、養殖和旅遊等多方面存在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是該地區國民經濟與工農業生產及人民群眾生活的生命線,二龍山水庫水質狀況直接關係到四平市60萬人口及下游23個鄉鎮43萬人口的飲用水的安全,起到保證社會穩定和該地區廣大人民群眾奔小康和諧社會的重要作用。
又名二龍湖,是東遼河上以防洪、城市供水、灌溉為主結合發電、養魚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壩址在吉林省梨樹縣石嶺鎮二龍山村境內,西距四平城區45千米,庫區跨四平市石嶺鎮、公主嶺市龍山鄉和伊通滿族自治縣小孤山鎮。水庫已成為東遼河防洪骨幹工程,保護下游梨樹、公主嶺、雙遼3個縣(市)23個鄉鎮43萬人、12萬公頃耕地及京哈鐵路、平齊鐵路和長平高速公路防洪安全。
水庫地處東遼河中游,壩址以上為低山丘陵區,水系發育,主要支流有燈桿河、渭津河、大梨樹河等。水庫所在區域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夏季濕熱多雨,冬季嚴寒少雪,多年平均氣溫6攝氏度左右,多年平均年降水量677.9毫米。水庫壩址以上集水面積3799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5.2立方米每秒。
水庫始建於1943年日偽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續建完工,於1950年投入運行。當時水庫主要功能為東遼河灌區水源工程,其防洪標準僅相當於50年一遇洪水設計、200年一遇洪水校核。經過10年的運用,發現水庫的功能滿足不了防災減災以及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1960年水庫進行了工程擴建,將原土壩、混凝土溢流壩加高培厚,並增設了輸水隧洞,於1966年竣工。1972—1976年,水庫續建了電站,1998年又進行了增容改造,2001-2004年完成了水庫除險加固工程。
水庫工程主要建築物有擋水土壩、混凝土溢流壩、引水隧洞和電站。主壩為16斷面黏土心牆壩,壩長419米,壩頂寬6米,最大壩高32.16米;副壩為均質壩,壩長99米,壩頂寬6米,最大壩高11.06米。溢洪道是混凝土重力式滾水壩,全長100米,壩高28米,最大泄洪流量1243立方米每秒。引水隧洞全長333米,直徑5.5米,最大過流量293立方米每秒。電站為壩后式廠房,設4台水輪發電機,結合灌溉用水季節性發電,總裝機容量8360千瓦。
水庫周圍山脈早年樹木茂盛繁密,曾是清朝皇室的圍場,後來水庫上游流域內的樹木遭到破壞,毀林開荒現象嚴重,形成荒山禿嶺,荒山荒地約17.1萬公頃。20世紀80年代,當地人們對庫區及上游進行了治理,植樹造林,恢復植被,昔日的荒山荒地已變成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