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源污染

沒有固定排污口的環境污染

面源污染又稱非點源污染,主要由土壤泥沙顆粒、氮磷等營養物質、農藥、各種大氣顆粒物等組成,通過地表徑流、土壤侵蝕、農田排水等方式進入水、土壤或大氣環境。其具有的隨機性、廣泛性、滯后性、模糊性、潛伏性等特點,加大了相應的研究、治理和管理政策制定的難度。

概述


面源污染-有機污染
面源污染-有機污染
面源污染(Diffused Pollution,DP),也稱非點源污染(Non-point Sourse Pollution,NPS),是指溶解和固體的污染物從非特定地點,在降水或融雪的沖刷作用下,通過徑流過程而匯入受納水體(包括河流、湖泊、水庫和海灣等)並引起有機污染、水體富營養化或有毒有害等其他形式的污染。
水污染面源,也稱為水污染非點源,是以面積形式分佈和排放污染物而造成水體污染的發生源。坡面徑流帶來的污染物和農田灌溉水是水體污染的重要來源。目前,湖泊等水體的富營養化主要是由面源帶來的過量的氮、磷等所造成。
非點源污染是相對點源污染而言,指溶解的和固體的污染物從非特定的地點,在降水(或融雪)沖刷作用下,通過徑流過程而匯入受納水體(包括河流、湖泊、水庫和海灣等)並引起水體的富營養化或其它形式的污染。如農業生產施用的化肥,經雨水沖刷流入水體而造成農業非點源污染;再如城市交通中,汽車尾氣排放出的重金屬物質,隨降雨或融雪后的地面徑流,經城市排水系統而進入河流,造成水體污染。國內有的文獻或媒體中又稱非點源污染為面源污染,通常在比較正式的、學術性較強的文獻中多稱非點源污染,它是從英文“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簡稱NPS污染)轉譯過來的,故使用“非點源污染”更為確切。非點源污染有廣義和狹義的兩種理解,廣義指各種沒有固定排污口的環境污染,狹義通常限定於水環境的非點源污染。
與點源污染相比,非點源污染起源分散、多樣,地理邊界和發生的位置難以識別和確定,隨機性強、成因複雜,且潛伏周期長,因而防治十分困難。隨著各國政府對點源污染控制的重視,點源污染在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已經得到較好的控制和治理,而非點源污染,由於涉及範圍廣、控制難度大,目前已成為影響水體環境質量的重要污染源。
分類根據面源污染髮生區域和過程的特點,一般將其分為城市和農業面源污染兩大類。農業面源污染農業面源污染(ANPSP)是指在農業生產活動中,農田中的泥沙、營養鹽、農藥及其它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過程中,通過農田地表徑流、壤中流、農田排水和地下滲漏,進入水體而形成的面源污染。這些污染物主要來源於農田施肥、農藥、畜禽及水產養殖和農村居民。農業面源污染是最為重要且分佈最為廣泛的面源污染,農業生產活動中的氮素和磷素等營養物、農藥以及其他有機或無機污染物,通過農田地表徑流和農田滲漏形成地表和地下水環境污染。土壤中未被作物吸收或土壤固定的氮和磷通過人為或自然途徑進入水體是引起水體污染的一個因素。伴隨著工業化和農業集約化的快速發展,農業面源污染成為新一類的污染源,主要指農業生產活動中產生的污染。農田土壤中的化肥、農藥及其他污染物質,通過降水和灌溉,從農田排水、農田地表徑流、地下滲漏,造成土壤、大氣、水體的污染,是一種非點源污染。農業面源污染是目前中國農村環境質量下降的主要形式,對生態系統功能、人類健康和經濟發展等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尤其是導致流域水環境和水資源的惡化,從而影響到人類賴以生存的淡水資源。因為農業面源污染隨機性大、時空範圍廣、潛伏周期長、成因複雜,使其近年來成為國內環境領域普遍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面源污染自上個世紀70年代被提出和證實以來對水體污染所佔比重隨著對點源污染的大力治理呈上升趨勢,而農業面源污染是面源污染的最主要組成部分,重視農業面源污染是國際大趨勢。在美國,自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雖然點源污染逐步得到了控制,但是水體的質量並未因此而有所改善,人們逐漸意識到農業面源污染在水體富營養化中所起的作用。經統計,面源污染約佔總污染量的2/3,其中農業面源污染占面源污染總量的68%~83%,農業已經成為全美河流污染的第一污染源。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日益突出,開展相關研究尋求解決面源污染治理的方法尤為必要。城市面源污染
面源污染
面源污染
城市面源污染主要是由降雨徑流的淋浴和沖刷作用產生的,城市降雨徑流主要以合流制形式,通過排水管網排放,徑流污染初期作用十分明顯。特別是在暴雨初期,由於降雨徑流將地表的、沉積在下水管網的污染物,在短時間內,突發性沖刷匯人受納水體,而引起水體污染。據觀測,在暴雨初期(降雨前20min)污染物濃度一般都超過平時污水濃度,城市面源足引起水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具有突發性、高流量和重污染等特點。城市面源污染有如下一些特徵:(1)城市的硬質下墊面佔大多數,徑流係數較大,形成徑流的時間短,地下人滲量小,對污染物的沖刷強烈。徑流形式以短時間的地表徑流和較長時間的管內流為主。(2)城市面源一雨水徑流可粗分為屋面徑流和路面徑流。屋面徑流污染源主要為屋面沉積物及屋面材料析出物。關鍵因素為屋面材料性質。路面徑流主要污染源為路面沉積物、行人和車輛的交通垃圾等。屋面徑流基本不受人、車輛等流動因素的影響,水質略好於 路面徑流。(3)面源負荷來源豐要為:屋面建築材料、建築工地、路面垃圾和城區雨水口的垃圾和污水、汽車產生的污染物、大氣乾濕沉降等。其中產生負荷影響較大為雨水口的垃圾和污水。(4)地表徑流大部分通過城市下水管網排入受納水體,其匯水範圍主要通過排水管網的走向確定。(5)城市面源的主要污染物為:有機物、ss、石油類和N、P等。農業面源污染詳解除去工業污染之外,農業面源污染正在成為破壞我國農村生態環境平衡的最主要原因,嚴重製約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有悖於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因此,控制農業面源污染是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保證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同時也是各級政府經濟發展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農業面源污染主要來源是農村居民生活廢物,包括農業生產過程中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農藥、化肥、殘留在農田中的農用薄膜和處置不當的農業畜禽糞便、惡臭氣體以及不科學的水產養殖等產生的水體污染物。它產生的危害鏈可以說是很長很廣,會導致土壤污染嚴重,耕地質量下降,造成水體富營養化,水質安全降低;使農產品質量下降,食物鏈和經濟鏈受到影響;村落衛生環境差,危害人體健康;使污染事故發生頻率增加,損失增大。主要成因農業水土流失:加劇水土流失是導致面源污染髮生的動力因素,據悉,我國每年表土流失量在50 億t 以上,其中有75%來自農田和林地,因此水土流失是農業面源污染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大部分地區雨季降水量為年降水量的60%~80%,降水量集中,且多暴雨,容易導致水土流失的發生和加劇。我國山地面積約佔國土面積的2/3,由於土地利用不合理,生產力水平較低,濫砍濫伐森林現象較為普遍,致使地表攔蓄能力降低,其中還存在大量陡坡開墾,導致農業水土流失加劇。每年數百萬噸的氮、磷、鉀進入水體,在河流、水庫、湖泊、濱海造成嚴重污染。近年來, 塑料地膜使用量不斷增加,回收處理不當導致大量農膜殘留於土壤中,大大降低土壤吸水、透水、滲水能力。據統計,我國農膜年殘留量高達35萬t,殘膜率達42%。由於農用地膜殘留降低土壤的適應性和透水性,破壞土壤理化性狀,從而加劇了水土流失的發生。化肥和農藥使用過量:農業生產上化肥用量大幅提高,尤其是氮素投入過量現象嚴重,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化肥施用量達到261 kg/hm2,居世界第1 位。同時,化肥利用率偏低,平均僅為30%~35%,每年化肥流失量高達1 100 萬t 以上。化肥過量使用與流失,不僅導致農作物中硝酸鹽富集,同時還加重病蟲害,引起農藥用量增加,以及農藥殘留量增加,10%~20%的農藥殘留在農作物上,80%~90%的農藥流失到土壤、水體及空氣中。由於施肥過量,土壤的良好結構被破壞,造成地下水污染。我國有20%~30%的耕地存在氮素過量的現象,成為水體富營養化的潛在威脅,同時化肥過量形成惡性循環,破壞土壤的化學成分,影響土壤肥力的持續保持,造成土壤生態環境的嚴重惡化農業廢棄物及農村生活垃圾污染:農業廢棄物主要指廢棄的農作物秸稈。我國每年有廢棄的農作物秸稈6.5 億t,利用率很低,大部分被焚燒,或拋棄於河溝渠或道路,變成有機污染物。對大氣和水體環境造成污染,影響農村的環境衛生和居民健康等。農村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在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隨之產生的生活污水及垃圾也逐年增多。目前,我國農村人口居住分散,由於缺乏污水處理系統,農村居民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經任何處理便直接排放進入水體和土壤,其中經土壤滲出進入水環境的污水約為10% ,加重對環境的污染。村民生活產生的固體垃圾未進行集中處理,農戶一般傾倒於河道兩側或者隨意堆放,不僅易堵塞河流,又嚴重污染水體,威脅農村居民身體健康。規模化養殖有機廢氣物處理利用率低:我國畜牧業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畜牧業生產國。由於環境管理不嚴格,造成了許多環境問題。據統計,我國目前畜禽糞便產生量是工業固體廢棄物的4 倍,畜禽糞便攜帶大量的寄生蟲卵、大腸桿菌等病原微生物,其直接排入地表水,未經任何無害化處理,直接威脅水體安全。此外,污染物中的COD、BOD、氨氮、總磷、總氮等指標嚴重超標,造成江河湖泊等水體污染,成為我國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污染源。此外,我國總體的畜禽糞便造成土地負荷壓力大,達到環境脅迫水平,部分地區甚至產生嚴重環境壓力,大量畜禽糞便不僅造成養殖場周圍環境污染,同時污染水體和大氣,加劇區域環境矛盾。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不健全:對我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改善早已不適應市場經濟條件的農技推廣體系的討論在20世紀90 年代中期就開始。然而,到目前為止,農業推廣體系中的一些問題仍然沒有解決,農業推廣體系仍然不能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技推廣工作的需要。歸納起來,我國目前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主要存在以下5 個方面的缺陷:一是對農業技術推廣系統的投入太低;二是推廣投資經費的使用不合理;三是推廣人員龐雜;四是推廣人員素質低;五是推廣人員施行與推廣無關的職能等。主要特點
水體富營養化“毀了”鹽津河
水體富營養化“毀了”鹽津河
農業面源污染主要有三個特點:(1)分散性和隱蔽性。與點源污染的集中性相反,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的特徵,它隨流域內的土地利用情況、地形地貌、水文特徵、氣候、天氣等的不同而具有空間流動性和時間上的不均勻性。排放的分散性導致其具體污染髮生的位置不易識別,因此很難從某點進行治污。(2)隨機性和不確定性。農業面源污染,影響因素很多,隨機影響很顯著。例如,農作物的生產會受到自然的影響,因為降雨量的大小和密度、溫度、濕度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化學藥品對水體的污染情況。(3)廣泛性和不易監測性。由於面源污染涉及多個污染者,在特定區域內他們的排放又是相互交叉的,加之不同的地理、氣象、水文條件對污染物的遷移轉化影響很大,因此很難具體監測到單個污染者的排放量。存在方面與問題就我國現在的農村而言,主要的農業面源污染有兩個方面:一是農業生產中的不良產物;二是牲豬養殖過程中糞便的處置不當。對於第二個問題,首先我國農村採用了“一池三改”能源生態模式,以沼氣池為基礎,對農戶進行“改廚、改廁、改圈”的三改工作,實現了消除居民生活垃圾污染,改善農戶生活環境的目的。同時為配合興,也是著眼長遠發展爭取加快我國農村的產業轉型和結構調整,我國農村已經開展了系列的整治行動,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對違規養殖場進行了拆除或整改,加強推廣養殖新技術和沼氣發酵類的無公害化的禽畜糞便的處理技術,並積極引進其他生態農業項目,引導農民進行產業轉型,同時制定了長期治污制度和措施,著手進行退出生豬養殖行業的工作,相信這個方面的面污染將不再是問題。而針對第一個方面的面污染,我國農村主要存在的以下幾個問題:1、農民施用肥料不科學現象存在。雖然測土配方施肥已經在我國農村進行了試驗推廣,但還沒完全為廣大農戶所接受,普及使用率不高。 2、合理施用農藥有待提高。農藥的施用不當是導致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雖然有關部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控制農藥的施用,但還是有一部分人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濫用禁止施用的農藥或者假冒偽劣藥品以及農民施藥不當導致作物和環境的污染。 3、秸稈利用率較低。目前我國農村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很低,絕大部分的農作物秸稈都被野外焚燒,同時還有部分農作物秸稈亂置亂堆,造成面源污染。 4、合理使用農膜有待提高。隨著農膜和塑料農具的使用量逐年加大,殘膜或廢棄農具隨意丟棄帶來的環境污染也越來越嚴重。 5、部分農民面源污染防治意識欠缺。雖然有關部門制定了一些農產品安全生產標準,但由於部分農民面源污染防治意識欠缺,科學施肥、施用農藥等還有待提高。沒有形成有效的減少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的環保意識。治理和調控(1)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提高化肥的有效利用。測土配方施肥應該說是最科學合理的施用肥料,按“缺什麼補什麼”思路進行施肥指導,即可以保證肥料最高利用率,充分發揮肥料的效益,又可以在保證作物正常生長的情況下,最低限度的使用化肥,避免浪費和污染。 (2)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先進施藥機械,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例如使用生物藥物(如我國農村使用的性引誘劑)進行病蟲害的防治,既實現了高效殺蟲治病又保證了無毒無殘留,可以說是以後的發展趨勢。病蟲治理重點在防在及時,實施專業化防治,成立相關專業隊伍進行防病治蟲,就可以實現及時合理的用藥,一是防治徹底,二是盡量減少了用藥的次數和藥量,最終提高綜合防治水平。 (3)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通過秸稈還田,可以補充土壤養肥,培肥地力,避免浪費和污染,實施免耕覆蓋沃土技術、堆漚發酵或過腹還田等方式處理農作物秸稈。推廣稻田秸稈覆蓋連續免耕技術,實施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肥力,逐步提高秸稈能源化利用水平。或者通過利用秸稈進行生物發酵產生沼氣等乾淨能源。(4)農田廢棄物收集處理。開展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基礎建設加快農村生活垃圾的資源化進程,提出資源循環利用的方案。將化肥、農藥、除草劑等農業投入品包裝袋(瓶)和地膜、塑料、育秧盒等廢棄物集中分類收集、處理。 (5)按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化管理。制定製訂化肥和有機肥的質量標準等相關標準,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同時在農業發展規劃中引入農業環境評價體系和循環經濟的概念和方法。(6)加強宣傳引導。一是加強面源污染危害和原因的宣傳,開展農村面源污染倡議活動,增強全民生態環境意識與參與意識;二是加強農民專業技術組織的建設,發展農業種植業專業戶,提高種植業效益,促進農業技術推廣和應用,並啟動面源污染控制新技術的研究和示範。(7)加強人才引進和技術更新。引進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和最新技術,同時通過農民專業技術組織促進農業生產技術推廣,並且要拓寬農民的培訓方式,使農業環保技術和手段在全鎮遍地開花。城市面源污染詳解污染現狀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水污染問題已經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環境問題。長期以來,點源污染被認為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我國耗費了大量資金,採用各種技術以減少污水排放,取得了一定效益。然而,單純控制點源,仍然不能保障水環境質量的根本改善,大量的面源污染物繼續分散地不間斷地進入水體。城市面源污染是指在降水條件下,雨水和徑流沖刷城市地面,使溶解的或固體污染物從非特定的地點匯入受納水體,引起的水體污染。城市暴雨徑流中包含有大量的污染物,使得其初期徑流產生的污染負荷遠高於城市生活污水,由面源引起的水環境污染已成為當前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中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根據廣東省環保統計年鑒資料,珠海市2000 年工業點源污染排放的CODcr為1 653. 71 萬kg,SS 為454. 96 萬kg; 城區降雨徑流中的CODcr 為工業點源污染的19%,SS 負荷已遠高於工業點源污染。我國城市地表水環境非點源污染的研究起步比較晚,20 世紀80 年代初開始對北京的城市徑流污染進行研究,隨後上海、杭州、南京、蘇州、成都等大中城市也逐漸開展起來,但目前幾乎沒有系統的城市面源污染監測資料,因此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各城市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來源、水質特徵、排放規律、影響因素及污染控制技術,為我國實現城市面源污染的有效控制,改善水環境質量提供科學依據。污染特徵水質特徵:目前我國還沒有對城市面源污染進行大規模的系統研究,只有部分城市在個別點位進行了一些短期研究。蘭州、北京、武漢以及美國城市地表徑流各主要污染物濃度如圖 所示。可以看出,與美國相比,我國城市面源污染各主要污染物平均濃度偏高,並且各主要污染物平均濃度均遠高於我國地表水環境質量Ⅴ類標準,以北京為例,SS、COD、TP、TN 的超標倍數分別為3. 89、13. 55、3. 35和15. 97,說明我國城市面源污染非常嚴重。
國內外城市面源污染主要污染物濃度
國內外城市面源污染主要污染物濃度
地域特徵:為了解我國城市面源污染在全國尺度上的污染特徵,我國南方城市、北方城市,以及特大城市、中等城市的道路、屋面徑流中主要污染物濃度如下圖 所示。可以看出,我國城市面源污染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徵,對於屋面徑流和路面徑流,特大城市的污染程度均高於中等城市; 南方城市道路徑流污染物濃度較高於北方城市,而北方城市屋面徑流污染物濃度較高於南方城市。商業區、居民區、工業區是性質不同的城市功能區,其地表富集的污染物量及性質都有差異,使得各區所形成的降雨徑流也有不同的污染特徵,相對來說,居民區地表徑流水質較好,商業區和工業區地表徑流水質較差。
我國城市道路、屋面雨水徑流污染物濃度(mg /L)
我國城市道路、屋面雨水徑流污染物濃度(mg /L)
時間特徵:所有降雨事件的水質分析結果均表明,屋面和路面雨水初期徑流污染物濃度很高,隨降雨歷時的延長,主要污染指標逐漸下降並趨於穩定。分析2000 年珠海雨季一次暴雨全過程徑流水質的變化,發現城區降雨徑流污染物在輸出過程中,隨降雨歷時的變化有明顯的特徵與規律,一般在降雨初期,徑流污染物濃度迅速上升,並很快達到峰值,隨著降雨歷時的延長,主要污染指標逐漸下降並趨於穩定。一場降雨,在徑流產生的初期輸送了80% 以上的地表污染物。因此,城市降雨徑流在雨後短時間內會使地表水質迅速惡化。季節的不同同樣對徑流水質有一定的影響。對美國Minnesota 多次降雨的監測結果顯示,春、冬兩季的屋面徑流TN 濃度高於夏、秋兩季,而TP 的濃度在秋冬兩季高於春夏兩季,在對Minneapolis 降水的研究中也取得了類似的結果。研究了不同下墊面徑流的月濃度變化,實驗結果表明,各下墊面徑流中各污染物濃度均表現為6月份、9 月份高於其他月份。屋面6 月份COD、BOD5 濃度明顯高於其他月份,差異達顯著水平; 屋面徑流TN 濃度6月份明顯比7 月份高,9月份明顯比7、8 月份高。路面徑流9 月份TP 含量較高,與其他月份相比有明顯差異。種現象是由於北京市降雨主要是6 ~ 9 月份,而且絕大多數集中在7、8 月份,7、8 月份降水概率大,雨水對城市下墊面的沖刷頻繁,故每次降雨的污染濃度較低; 而6月份和9 月份是全年雨水的開始和減少階段,且降雨頻次較少,污染物積累的時間也長,故污染物濃度較高。

污染特點

(1)一般認為非點源污染有以下特點閉污染物主要發生在與氣象事件密切相關的間歇時段, 以擴散方式進人水體, 即污染物的來源和排放點不固定, 排放具有間歇性, 發生具有隨機性。因為非點源污染主要受水文循環過程主要為降雨及降雨形成徑流過程的影響和支配, 而降雨徑流具有隨機性, 所以由此產生的非點源污染必然具有隨機性。
(2)非點源污染物在進人地表水或下滲到地下水之前, 主要產生在廣闊的土地上並在地面遷移。
(3)非點源污染很難或者不可能在其起源處監測與點源相比, 非點源污染的監測更為困難、複雜和昂貴。
(4)非點源污染的範圍與不可控的氣候事件和地質地理條件相關, 污染負荷的時間變化次降雨徑流過程、年內不同季節及年際間和空間不同地點變化幅度大。
(5)點源的最嚴重危害發生在枯水期, 而非點源的嚴重危害卻發生在暴雨之後。

污染物種類

營養鹽:氮、磷是惡化水質的兩種主要的營養物營養物以不同氮形式, 如固態或液態化肥、畜禽養殖過程及糞便處理、城市或工業廢水、廢渣、莊稼殘茬、灌溉水、大氣沉降等進入水體徑流中的營養物有顆粒態和溶解態在發達國家, 由於基本上實現了對工業點源污染的有效治理, 非點源的營養物已成為水環境的最大污染大量的污染物直接進人水體, 引起水體的富營養化, 破壞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 降低河流、湖泊和河口的旅遊價值和儲水能力,引起排灌渠道堵塞和淤積, 造成土壤生產潛力和水質的下降。
面源污染·水體富營養化
面源污染·水體富營養化
固體顆粒物:固體顆粒物包括礦物質和有機物, 呈懸浮態被運移或沉降在水體底部土壤流失降低了土壤中營養物含量, 破壞了土壤結構, 造成了地力下降懸浮物磨損魚類的腮, 增大感染和患病的風險降低水體透明度, 造成魚類減少影響水生植物生長, 降低浮游生物的過濾作用泥沙沉積降低了河流、溝道的運移能力, 造成水庫、湖泊淤積, 甚至造成洪水頻發。在北美, 侵蝕和地表水系中泥沙運移造成的經濟損失估計在億美元, 包括處理費用及儲存設施的損壞, 娛樂和航運影響, 侵蝕物質帶來的營養物、金屬和農藥等對水質以及對水生棲息地的造成嚴重的破壞。
有毒物質:有毒物質主要是重金屬和多環芳烴, 並且多種有毒物質與城市徑流有關.
病菌:城市下水道溢流和畜禽養殖區含有大量細菌和病毒, 如果沒有安全預防和良好的管理措施, 將嚴重影響水質, 危害人體健康與水體有關疾病相關聯的病菌可分為三類細菌、原生動物、病毒動物排泄物是許多細菌的主要來源, 如鏈球菌、乳酸菌、葡萄球菌等病毒是一類具傳染性載體, 寄生在宿體中病毒主要影響人體胃腸系統由於病菌類型、特徵變化很大, 很難逐一單獨區分施用在地表土壤中的糞肥, 其某些成分會通過下滲水流進人地下水, 最終隨飲用水源或回收水又重返回到地表城市河流細菌負荷研究表明大腸菌密度與居住人口密度直接相關, 還與不透水面積比例、家庭寵物飼養密度等有關。

管理措施

近年來, 隨著對工業廢水及城市污水的處理力度的加大, 城市非點源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影響城市非點源的因素很多, 且大多數為隨機性的因素城市非點源含有的固態成分高, 好氧有機污染物濃度較低, 排放隨機性強, 如果將它與城市廢水一起處理, 顯然不合適, 因此探索一種合適的管理控制措施成為必然目前, 國外對城市非點源污染的管理措施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哪〕美國已經制定了暴雨徑流污染控制措施, 以提高水質, 並且總結出一套城市非點源污染的最佳管理措施實踐證明, 最佳管理措施行之有效, 可以減緩受納水體的水質污染。
非工程措施:
(1)加強城市環境管理:城市環境的管理包括城市建設項目施工過程的環境管理、城市垃圾的處理、城市運輸車輛的管理等加強城市環境的管理可從根本上降低地表徑流中污染物的含量, 尤其要加強垃圾的處理城市是人口的集中居住地, 人口密度非常高, 因此, 會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合理處理垃圾對於減少和控制城市非點源污染物是十分重要的。
(2)清掃地面道路:長期以來, 路面清掃一直被認為是控制污染徑流的有效方法傳統機械街道清掃器的效率為50%,但是隨著城市的發展, 現在灰塵的平均粒徑在減小, 所以它的效率也在急速下降。常規的路面清掃最多僅能去除的30%污染物因為路面清掃僅僅對於顆粒較大的顆粒物有較好的去除效果, 而對於較小的顆粒物則難於去除, 總的效率僅能達到50%。
(3)抑制除冰劑、殺蟲劑等的使用:在冬季為了創造良好的交通條件, 除冰劑大量地撒向路面, 以加速冰雪的融化, 常用的NaCL。等鹽類和砂礫等研磨物,鹽類融化雪的能力強於研磨物, 且不利於再次清掃田。雖然鹽類除冰劑得到了大量的運用, 另一方面也產生了嚴重的地表水環境問題除冰鹽加劇了路面和輪胎的磨損, 形成了更多的顆粒物質, 且其本身溶解於冰雪水中隨徑流排出, 使徑流水侶離子含量大大增加。
工程措施:
(1)植被控制:植被控制是利用地表植被對徑流中污染物進行分離的措施, 它能夠將污染物在徑流輸運的過程中分離出來, 以達到保護水體的目的地表的植被不僅可以減少徑流的速度, 過濾沉積物, 還可以提高土壤的抗侵蝕性, 減少徑流對土壤的侵蝕研究表明, 地表植被去除污染物的機理包括吸附、沉澱、過濾、生物吸收等草是植被控制最常用的植物, 它的去除效率是比較高的, 另外草的種類、密度、形狀、結構等均影響到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2)滲濾系統的建設:這是一種將污染水流暫時存儲起來的措施, 通常包括滲坑、滲井等, 主要去除可溶解的污染物, 去除機理是過濾、顆粒物吸附和離子交換等此種系統,可以單獨使用, 也可以與其他的方法結合使用最近比較流行的是多孔路面, 可以有效地去除徑流水中溶解物和顆粒物。多孔路面最高可以去除92%,的碳氫化合物和85%的懸浮物
等, 但是這種路面易於堵塞, 需要經常的維修。
(3)濕地滯留系統:濕地去除污染物的機理有沉澱、截留、生物吸附等, 不僅可以去除顆粒懸浮物, 還可以去除可溶性污染物等濕地系統有天然濕地和人工濕地, 由於天然濕地一般不會出現在可利用的位置, 所以人工濕地則顯得尤為重要濕地是一種高效的控制城市徑流污染的措施它有效地減少徑流, 有良好的去除污染物的能力研究指出, 城市徑流在濕地中停留24h,懸浮物及其上面的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可以達到90%,如果停留72h,去除率可以達到95%,在美國的佛羅里達州, 已經建立了許多處理城市徑流污染的濕地一般情況下, 濕地對於城市徑流產生的BOD,總懸浮固體及其總氮的去除效果很好, 去除效率60%——85%。但是, 人工濕地是一項複雜的系統, 不同的地理位置、氣候、水流等均影響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這些因素為在建設濕地過程中應當考慮的。

關於水污染的分類


水污染分為點源污染與面源污染。點源污染指有固定排放點的污染源,如企業;面源污染則沒有固定污染排放點,如沒有排污管網的生活污水的排放。隨著國家對點源污染的治理整頓,生活污染越來越嚴重,因為點源污染涉及我們的城市的內部環境,而面源污染則涉及城市的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