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二龍山水庫的結果 展開

二龍山水庫

黑龍江二龍山水庫

黑龍江二龍山水庫 位於賓縣縣城西南6公里,新立鄉二龍山村境內,松花江右岸小支流蜚克圖河上,控制流域面積275.5平方公里。設計總庫容10800萬立方米,實際總庫容9100萬立方米,是以灌溉、防洪為主,結合養魚、發電的多年調節綜合利用水庫。

水庫位置


黑龍江二龍山水庫 位於賓縣縣城西南6公里,新立鄉二龍山村境內,松花江右岸小支流蜚克圖河上。

水庫樞紐


黑龍江二龍山水庫
黑龍江二龍山水庫
水庫樞紐工程由大壩、溢洪道、輸水洞三部分組成。⑴大壩為粘土心牆砂殼壩,全長800米,平均壩高18米,最大壩高22米,壩頂寬6米。迎水坡和背水坡均設2米寬的馬道,迎水坡馬道以下坡比為1:4,馬道以上1:2.75;背水坡馬道以下為1:3.5,以上為1:2.5。迎水坡坡和背水坡均採用干砌塊石護坡,迎水坡馬道4米以下為拋石。⑵溢洪道位於大壩左端山的鞍部,為河岸敞式,堰頂凈寬20米,設2孔泄洪閘,每孔凈寬10米,由10×6米弧形鋼閘門控制,最大泄洪量660立方米/秒。溢洪道上游引渠段長150米,中段閘室部分42.5米,下游採取挑流消能形式,尾水渠長800米。⑶輸水洞位於大壩右端,洞身長106米,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進口為2孔方型管,每孔斷面為3×1.4米;中間為直徑1.4米圓管;出口為直徑1米的4孔圓管,最大輸水量25立方米/秒。(見附圖)二龍山水庫大壩兩端有被稱為大龍山和小龍山的兩山脈,兩個山脈的“龍頭”之間有一個圓形小島,名曰“珍珠島”。民間流傳過“二龍戲珠”的神話故事,當地的村莊和水庫皆因此而得名。

水庫建設


龍山水庫是“大躍進”時期上馬的工程,經過兩次設計和兩次施工,於1971年12月建成。第一次是1958年9月破土動工,由賓縣水利科設計,全縣出動7000人,500輛馬車參加施工。1959年5月大壩第一次合龍,8月下旬由於上游連續降雨,大壩右端臨時溢洪道被沖毀,10月又第二次合龍,1960年秋季停建。第二次上馬續建是1966年12月,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設計,賓縣人民委員會組織居仁、賓西、永和、糖坊等4個受益公社,出動1100名民兵參加施工,1971年12月竣工,共完成工程量155.7萬立方米。國家投資782.4萬元。1974年8月,由省和松花江地區,以及賓縣等水利、建委、財政、銀行部門組成的鑒定驗收工作組,進行檢查驗收。竣工驗收后,1976年對大壩迎水坡護坡隆起部位進行了翻修。1980年對大壩坡沉陷部位進行了處理。1985年對溢洪道進口段左側邊坡護坡進行了翻修。

水庫效益


黑龍江二龍山水庫
黑龍江二龍山水庫
二龍山水庫建成后,一直到1980年,因連年降水量少,庫內蓄水量僅4000萬立方米左右,1981年以後庫內蓄水量增多,達到了設計要求。1984年利用水庫蓄水灌溉水田2萬畝,1985年增加到3萬畝,達到設計灌溉效益面積。水庫每年供應賓州鎮(縣所在地)居民和賓州糖廠用水300萬立方米。在防洪方面,1981年8月水庫上游降兩次暴雨,頻率相當於10年一遇洪水標準,水庫先後攔蓄4200萬立方米的洪量,減輕了對下游的威脅。水庫養魚水面11820畝,魚池261畝,1984年捕撈量8萬公斤,1985年捕撈量11.2萬公斤。庫區有宜林面積3000畝,已栽種經濟林2000畝,1982年以後進行了3次間伐,收入6.5萬元。由於水庫距省城哈爾濱市僅58公里,又在哈(爾濱)同(江)公路附近,交通方便,已成為興旺的旅遊區。1982年以來,每年夏季平均接待遊人50萬人次。1983年以後,水庫管理經費達到自給,並略有結餘。1983—1985年水庫管理處被水利電力部松遼水利委員會授予水庫管理先進單位稱號。1985年還被評為黑龍江省水利管理先進集體。

初級生產力及有關指標


黑龍江水系,二龍山水庫水系,水域,初級產量日0.534克氧/平方米。日,初級產量年225千卡/平方米。年,魚產量2.66千卡/平方米。年,F/P1.18,生物量7.8克/平方米,日P/B0.44,總氮2.1毫克/升,無機氮0.705毫克/升,總磷0.17毫克/升,磷酸鹽0.13毫克/升,有機物耗氧5.79毫克/升,透明度33厘米。
浮游生物(毫克/升)
浮植產量0.534,浮植現存量1.482,浮植優勢種甲藻綠藻,浮遊動物量3.340。
浮游植物生物量及優勢藻類的季節變化(毫克/升)
1981年,春季生物量2.05,春優勢藻類甲藻,夏季生物量1.39,夏優勢藻類甲藻,秋季生物量1.22,秋優勢藻類甲藻。
水庫的浮游植物生物量(毫克/升)及其組成
浮植生物量1.480,硅藻占門3.1%,綠藻占門11.4%,金藻占門2.1%,甲藻占門83.1%,裸藻占門0.0%,藍藻占門0.3%。
水庫浮遊動物生物量與季節變化(毫克/升)
原生生物量0.01,輪蟲生物量0.01,枝角生物量1.75,橈足生物量1.57,總生物量3.34,春季生物量2.45,夏季生物量4.21,秋季生物量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