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
國家與地區的金融指標惡化
金融海嘯,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蕩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蕩。
1998年,亞太地區發生過金融風暴。
金融海嘯 financial tsunami 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金融海嘯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
黃曉龍(2007) [1 ] 認為國際收支失衡導致國際貨幣體系失衡,虛擬經濟導致流動性過剩,進而導致全球經濟失衡和金融危機。黃曉龍是國內較完備地從外部因素來研究金融危機的,然而從根本上說全球經濟失衡的根源應該是實體經濟的失衡,國際收支失衡只是實體經濟失衡的表象,實體經濟失衡導致貨幣資本的國際流動,國際資本流動導致虛擬經濟膨脹和蕭條,由此形成流動性短缺,最終能夠導致金融危機。因而全球實體經濟的失衡是導致金融危機的必要條件,而虛擬經濟導致的流動性短缺是金融危機的充分條件。
徐明祺是國內學術界較早把發展中國家金融危機的原因歸結為國際貨幣體系內在缺陷的學者。徐明祺(1999) [ 2 ] 認為,一方面是秩序弱化在改革和維持現狀間徘徊的國際貨幣體系;另一方面是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投資和債務方面的弱勢地位;處於雙重製約下的發展中國家不得不一次次吞下金融危機的苦果,因而現存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難逃其咎。也就是說國際貨幣體系在調解國際收支不平衡時遵循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基本原則和理念,而各國在制定貨幣政策協調國際經濟失衡時卻失去了原有的秩序和紀律性,因而國際經濟的失衡被現在的國際貨幣體系放大了,加劇了。
國際經濟失衡是金融危機的前提條件,不完善的國際貨幣體系會加劇國際經濟失衡,然而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是國際遊資。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金融危機離不開國際遊資的攻擊。1992 年歐洲金融危機,索羅斯通過保證金方式獲取1 :20 的借貸,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內,通過賣空相當於70 億美元的英鎊,買進相當於60 億美元的馬克,迫使英鎊大幅貶值,在償還借貸后凈賺15 億美元[4 ]。在1994 年墨西哥發生金融危機前,國際遊資持續大量地進入墨西哥證券市場,在墨西哥所吸收的外資中,證券投資佔70 %~80 % ,但在墨西哥總統候選人遭暗殺事件后的40 多天內,外資撤走100 億美元,直接導致墨西哥金融危機爆發[5 ]。1997 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也是國際遊資首先攻擊泰銖,低買高賣,並巧妙運用金融衍生工具獲取高額回報。
美國金融危機,首先會帶來心理衝擊。這場危機必然會在中國資本市場製造悲觀氣氛,中國持有的這些金融機構的資產會縮水、海外投資者也可能大量拋售中國資產回母國自救,從而對中國資本市場施以向下壓力。但更主要的,中國的經濟是高度外向的,進出口總值超過GDP的40%,以前正是由於美國人借錢消費,消化了中國的過剩產能,從而使美國的金融和中國的製造雙繁榮,現在美國金融一倒,必然終結美國人借錢消費模式,中國製造隨之受影響。
[ jīn róng hǎi xiào ]
釋義:指2008年全球範圍內的金融危機。金融海嘯起因於美國次貸危機,次級貸款是指那些放貸給信用品質較差和收入較低的借款人的貸款。由於信用不良或不足,這些人往往沒有資格獲得要求借款人有優良信用記錄的優惠貸款。目前金融海嘯已經席捲房地產、金融、能源、汽車等多個行業,2009年還將持續。
點評:金融海嘯之嚴重只有上個世紀30年代的美國大蕭條可以相比。但對中國來說,國內產能嚴重過剩,財富分配懸殊,國內需求嚴重不足,這是一次工業時代的經濟危機。
應對金融海嘯的策略
中國的解困之道又指向老生常談——擴大內需
我們無須重複令全世界都羨慕的老生常談——中國擁有巨大的內需潛力。大算盤不難打:只要國內需求有較大的擴展,這些年來為外需服務的龐大製造業能力,只要有一部分轉向對內,中國經濟就不但可能持續高速增長,而且也許對全球經濟“過冬”也不無小補。
真正困難的問題只有一個:究竟怎樣才能把中國的內需潛力釋放出來
所謂內需不足主要是因為國民收入分配問題。政府收藏了GDP三分之一的財富,居民收入的比例實在太低,如此中國消費率怎能不走低。其次是改革,提高經濟效率,把財政收支、金融資本政策控制、價格體系政府控制中相當多低效的地方改進,比如減免進口稅費、開放民間金融服務、改革征地制度,開放糧食出口、以採礦權公開招標……,如此必能促進經濟增長。
金融海嘯
企業利潤大幅縮水
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後,美元、歐元同時貶值,日元此時大幅升值。受影響最大的是汽車和電機行業。
日本汽車對歐美的依存度較高,以馬自達公司為例,該公司在歐洲的銷量約佔其總銷售量的四分之一,日元兌歐元每升值1日元,該公司就會損失15億日元的營業利潤。
電機業也難逃厄運。日元兌歐元每升值1日元,索尼公司營業利潤就會減少70億日元,而佳能公司銷售額就會減少40億日元、營業利潤縮水31億日元。
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嶌峰義清指出,此前,日元只對美元升值時,日本企業還可以從日元對歐元貶值中得到補償,現在美元、歐元同時貶值,必將嚴重打擊日本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