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派
蘇州派
是清初的蘇州派戲劇。蘇州派戲曲在題材上跳出了寫兒女私情的狹隘圈子,貼近世俗人生,關注時事政治;在思想上揭露黑暗現實較為有力,具有鮮明的倫理教化指向;在人物塑造上,富於平民色彩,許多下層人物以正面形象活躍在舞台上。
蘇州派大多為平民專業作家,戲曲創作數量與質量在中國戲曲史上當屬一流。在創作中,他們往往是走發揮個人智慧為主,兼取其他同仁之長的道路,注重個人與群體共同合作。使蘇州劇派在中國戲曲發展史上產生重要影響。蘇州派的創作,以政治題材為主。如李玉的《清忠譜》等作品,一方面生動地反應了蘇州平民作家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和戰鬥精神,另一方面又十分真實地體現了動蕩時期作家憂國憂民的情感。蘇州派作家還重視市民形象的塑造,作家一般從市民視角展現他們的生活與思想,突出他們的高尚品質,光彩的市民形象豐富了中國戲曲的人物畫廊。蘇州派的作品都是為舞台演出而創作的,所以主腦突出、結構緊湊,脈絡分明,場面生動。廣泛受到觀眾的歡迎。較為著名的代表作有朱素臣的(代表作《十五貫》)、葉雉斐的(代表作《琥珀匙》)。他們相互往還密切,有時合作創作劇本,有時共同切磋曲律,在市民生活的土壤和文化氛圍中,形成了創作傾向和藝術風格大致相近的戲曲流派,後人稱之為蘇州派。
在藝術上,蘇州派戲劇家能緊密結合舞台實際,戲劇衝突緊張、集中,結構周密、緊湊,熟諳音律,曲辭通俗,演出效果好。蘇州派以其成功的創作實踐推動了戲曲藝術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李玉是蘇州派的的領袖,也是明清傳奇作家中寫作劇本及存留劇本最多的作家,現存完整的有18種。李玉的劇作可以明朝滅亡為界,分為前後期。
後期作品較多的是描寫歷史上的政治鬥爭或直接從明末蘇州的現實生活中取材,代表作有《千鍾祿》、《萬里緣》等,其中《清忠譜》成就最高。
同時它大膽地把蘇州市民的暴動搬上舞台,真實地再現出轟轟烈烈的群眾鬥爭場面,充分顯示出民眾的力量,這在中國戲曲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