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山蠹語

書山蠹語

本書是作者以書蠹精為名所寫博文的精選,涉及作者的工作、研究、業界交流、各地見聞和愛好等各個方面。

基本信息


第一部分“書城印記”,是作者參加各種工作的記錄,也包括一些對國家圖書館人和事的回憶。第二部分是作者在各個方面的工作心得。第三部分包括作者業餘生活和社會兼職相關的感想。第四部分是作者在世界各地的見聞。第五部分是“生活體驗”,包括作者對故鄉上海的回憶與思考,還有對生活各個方面的體會。本書生動具體地記錄了作為圖書館人的作者的生活狀態和工作情況,展現了圖書館事業的勃勃生機和圖書館人的精神風貌。同時,本書中有關於學術研究和采編工作的內容,對於關心圖書館事業的讀者也會起到借鑒和參考的作用。

作者簡介


顧犇,筆名三牛、書蠹精等,1961年12月生於上海,祖籍江蘇蘇州。理學碩士、管理學博士;研究館員;中國國家圖書館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國家圖書館外文采編部主任;國際圖聯編目專業常設委員會委員、《國際圖聯雜誌》編委、國際《編目和分類》季刊編委、《國際標準書目著錄》(ISBD)修訂組成員、國際機讀目錄(UNIMARC)永久委員會委員;中國圖書館學會資源建設與共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全國信息和文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文獻著錄分技術委員會副主任。
顧犇還擔任第八屆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第一和第二屆中央國家機關青年聯合會委員、第二屆文化部青年聯合會常委;中國翻譯協會第五屆全國理事會理事、專家會員;中央國家機關優秀青年;獲得2004年度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顧犇在各種領域內的各種文字出版物(包括專著、譯著、編著、文章等)近200種,合計700多萬字,其論文曾經用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立陶宛語匈牙利語、日語、韓語等語言發表。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書城印記
第二部分:心得
第三部分:讀書、出版、青聯和音樂
第四部分:各地見聞
第五部分:生活體驗
一個博客,一個世界——讀顧犇先生《書山蠹語》有感(全根先)

圖書前言


編目員是圖書館的大廚(韓盈插圖)
編目員是圖書館的大廚(韓盈插圖)
本文集收入本人以書蠹精為名所寫博文的精選,涉及本人的工作、研究、業界交流、各地見聞和本人愛好等各個方面,大多數都曾經發表在新浪博客中,部分半公開發表在MSN博客里。第一部分"書城印記",主要包括從2008年到2012年間本人擔任國家圖書館中文采編部主任和外文采編部主任這個時期的工作心得,也是本人參與各種工作的記錄,最後也包括一些對國家圖書館人和事的回憶。第二部分是本人在各個方面的工作心得。在國際交流方面,正是本人擔任國際圖聯編目組專業委員會委員、《國際標準書目著錄》(ISBD)修訂組成員、ISSN中國國家中心主任、《國際圖聯雜誌》編委等職務的時期的記錄。第三部分包括本人業餘生活和與社會兼職相關的感想。第四部分是本人在世界各地的見聞。第五部分是"生活體驗",包括本人對故鄉上海的一些回憶和思考,還有對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各個學習階段老師和同學的回憶,以及對生活各個方面的體會。本文集還收入了本人興趣愛好的主要方面,例如音樂、美食、技術等。
博客是一種日記,也可以被後人作為"野史"參考。作為一種非正式的出版平台,我的博客有一些本人對專業問題的看法,因為沒有整理成論文的體例,不可能在專業刊物中發表。
感謝張志清先生,他在百忙之中為本集子構思了書名。感謝我的同事郝永利、呂淑萍、王雁行,他們分別為我提供圖片或插圖素材。感謝青島畫家韓盈老師,他為我畫了漫像和插圖。感謝國家圖書館的同事們、全國各地的同行和朋友們的支持,也感謝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的編輯們。
顧犇
2013年1月16日

相關評介


《圖書館報》

年中完美落幕(韓盈插圖)
年中完美落幕(韓盈插圖)
圖書館人的真實生活——從顧犇先生《書山蠹語》一書說起
全根先
從1904年中國第一個公共圖書館———湖南圖書館建立至今,中國圖書館事業已走過了百餘年的歷程。而在西方國家,近代圖書館的誕生則要更早一些,其歷史可以追溯至 1852年英國曼徹斯特公共圖書館的成立。一個多世紀以來,圖書館究竟在社會歷史文化的發展中扮演何種角色?圖書館人的真實生活究竟如何?這恐怕不是每個圖書館人所能確切回答、更不是一般社會人士所能正確理解的問題。實際上,長期以來,在中國普通民眾印象中,圖書館人似乎主要就是從事圖書借閱活動的人。近讀顧犇先生從博文萃選結集而成的《書山蠹語》一書,使我對圖書館及圖書館人有了一點新的認識。
閱讀《書山蠹語》一書,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圖書館不是孤立的歷史存在。正如作者所說的:"博客是一種日記,也是一種非正式出版平台。作為日記,我的博客記錄了我所經歷的各種事件,使得讀者可以了解一個圖書館員的所做、所見、所思,它們不可能收入正史中,卻可以被後人作為'野史'參考。"他還對自己學習和使用計算機的經歷作了簡要的敘述:最早是 286,顯示器從CGA到SVGA,操作系統從 PC-DOS到WindowsXP,還搭建過區域網:Nowell、WindowsNT等等。事實上,透過這種個性化的描述,我們讀到的是深刻的社會歷史的變遷,從這裡映射出當代圖書館事業的飛速發展。
圖書館是社會的公共文化機構,承擔著傳承人類文明的神聖職責。而圖書館人,則不妨視為公共文化的守護者。在顧犇先生的書中,我看到了他對事業強烈的責任心。正如他在書中所說的:"國家圖書館正在經歷一次陣痛,大概要有半年時間。希望經過這個過程以後,國家圖書館將獲得新生,一個嶄新的中國國家圖書館將出現在世人面前。"這是改革的陣痛,也是文化守護人對發展的渴望。當代圖書館人不僅有對於社會變革、事業發展的期待與思索,又是安居樂業、享受人生的幸運的一代。因為他們毋須像前輩那樣,去歷經戰爭的創傷、社會的動蕩。圖書館人與社會上其他職業人群一樣,在履行自己使命的同時,可以去享受尋常人的快樂,抒發自己的真摯情懷。另一方面,圖書館人其實也是時代潮流的追隨者。這種追隨不是單純地去追求時尚,而具有圖書館人的職業特性。在閱讀此書過程中,我清晰地感受到個人對新事物的追求,是與他對圖書館發展大環境的認識、對圖書館未來的探索同步的。如果使用計算機與網際網路路是由於科技革命與社會發展的外力推動,那麼對於圖書館領域特別是編目領域變革的積極參與,則表明作者不是在被動地承受、適應這一變化,而是在努力地緊跟甚至試圖去引導這種變革。作者曾在國際圖聯編目組常設委員會工作8年,組織翻譯了多個重要文件,就是明證。我非常讚賞與敬佩這樣的圖書館人,因為我覺得有這樣的人在,人們會對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更有信心!

《文匯讀書周報》

“書蠹精”的書生活
簡平
風雨飄搖的國際書業(韓盈插圖)
風雨飄搖的國際書業(韓盈插圖)
在我眼裡,顧犇就是一個"書蠹精"的活標本。書,簡直是顧犇生活的全部主題。他的生活與書息息相關:工作時間,他在中國國家圖書館里負責外文圖書的采編,而且在圖書館編目領域的研究有著傑出的成就;業餘時間,他讀書、藏書、寫書、譯書,不亦樂乎。這樣的人被大家稱作"書蠹精"當然毫不為奇,而顧犇自己也樂於接受,乾脆將自己的博客命名為"書蠹精"。無論身處國內國外,他幾乎每天在他的博客上記錄下他的"書生活",幾年下來,便有了很壯觀的局面和景象。現在,顧犇將他博客中的精彩內容輯成了一本書———《書山蠹語》。
因為是日記體,也因為寫作時的鬆弛恣意,所以,讀這本書會覺得格外親切,也格外有趣,讓人得以窺探到一個"書蠹精"有著怎樣的書生活,那絕無想象中迂腐的學究氣、憨痴的呆傻勁,而是充滿了新鮮感和鮮活感,讀書感悟、譯書心得、藏書記錄、圖書館故事……信手拈來,無不成章,呈現出一幅生動活潑的生活畫面。
其實,顧犇之所以看重博客這一平台,是有他自己的想法的,正如他在書中所說:"博客是一種記憶,不僅便於自己日後歸納總結,也記錄了我所經歷過的各種事件,大多數是以後不會有人再去記錄的;博客是一面鏡子,從中可以了解到大家對我所關心的問題的看法;博客是一種交流方式,我可以把自己所知道的事情與大家分享,同時也從大家的評論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閱讀過程中,我不時會想到一個人,他年近六旬時雙眼失明,但他依舊堅持在圖書館工作,並繼續從事著文學寫作。他是阿根廷偉大的作家博爾赫斯。顧犇一直自稱為"圖書館人",從這位真正的愛書人身上,是可以發現我所尊敬的博爾赫斯的一些影子的。